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36|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村物语:黄泥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2 1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乡村物语:黄泥路

李华新

     我依然很清晰地记得,当年修建从公社驻地到火车站那条公路时的情形,那是搞得一次大会战的结果,因为在这之前,二十多里路的乡路,除去连接到济青公路能上了柏油路,其他的乡路大都是黄泥路,是那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那种土路。没有柏油路,就无法通汽车,自然也就没有从这里直达省城的长途车。因此那时,回省城,还是必须先骑自行车到车站,然后到省城下车,再乘公共汽车才能到家。

      不过因为那条乡村土路人们都走习惯了,对于柏油路的那种感觉,似乎是觉得那是城里才可以有,乡村的道路,也只有这样的土路才是具有原生态的。不过那是没有什么原生态这词,人们去一次省城,除了做火车,其他的交通工具几乎无处可寻。

       在那个时候,不仅是公社的驻地如此,即使是一些比较大的集市,也是没有路相通的公路,所以说,前几年全市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孩子们也很是好奇,似乎是现在你到城市的近郊旅游,或是参加什么采摘节坐上私家车一会儿就到,唯一见点土性的就是到那地里去采摘樱桃、草莓或是一些时令鲜果,这些都是看起来挺简单的事情,可是实际上原本不是这么回事。

       也许,就是因为这黄泥路的缘故,当时的路上自行车作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往往是是买那种大飞轮的比较多,因为这些大飞轮的车子,遇到个上坡路能够使上劲不说,要是有个下坡的路,你只要是把车蹬子往后使劲,那车就会直接刹住后轮,而减速也是比较简单,稍微一用力就行。但是因为是大飞轮的车子,它是不能倒轮的,因而一旦在雨后骑行在泥土路上,说实话那已经不是路,而是泥路。只要是上面行走几步,你立马就的下车,不下不行,前后车轮全是泥巴。这是你才会恍然大悟,为什么一下农家骑得车子是没有前后挡泥板的。而且是在前轮的车叉子上,有时会有一根木头棍子,却原来这是不容易沾泥巴的,而即使是沾了泥巴,顺手用那根棍子去除泥巴,也是方便的很呐。
        
       不过说实在的,即使是在那个年月,人们也是不会傻等着那些黄泥巴就是这样的沾车轮,往往顺手会在上面撒上一些炉灰或是细沙什么的。只是在没有人和庄子的漫坡里,那些黄泥就会很纯粹的,而且粘性还特别大。不过即使是土路难骑,可是要是能够有辆自行车也是挺不容易的。因为那个年代结婚的最高的必备的物品是三转36条腿,所谓的三转,就是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所谓的多少腿指的是家具。
        可见自行车也是一个大件。
        
    为什么说,直到如今,我依旧是对自行车如此的一往情深,说实话,那个时候,你要是能够买到一辆自行车,那是相当不容易的。记得那时在那个单位,有辆自行车的车票名额,也是需要开会讨论的,但是这样的会往往是不好定的,唯一的方式,就是抓阄,你要是抓上来,那是你的幸运,抓不上那也没有办法。而所谓的抓阄抓到自行车,就是大飞轮的,那种牌子叫“大金鹿”。是青岛出的,因为青岛的路上坡下坡的路太多,骑大飞轮比较方便,不要老是用手闸,用脚往后蹬,就能刹车。那车重不说,也挺笨,但是好处是能多带东西。可是要是遇到下雨之后,你正好骑到了那条黄泥路上,那么一切就有好瞧的了。那就不是你骑车,而是车骑人了。

     那时,谁要是能够有一辆自行车,那可是挺长脸的。就像现在你拥有一辆轿车那般的足以有炫耀的资格了。而且是那车梁上会用五颜六色的塑料布缠起来,整的很是乡气,要是知道买一辆自行车要存钱一两年的时间,就知道这车子的金贵了。那时要是骑自己的车淋也就淋了,可是要是借别人的车子,人家能借给你就不错了,可是要是再给人家淋了雨,那么不光是回来要仔细用水冲洗,然后用白纱棉擦干净,最后还不得不再给人家重新缠上新的塑料布。
   
     那个时候,曾经有过几次在雨中出行的经历,那种滋味实在是非常不爽的,要是下小雨,或是雨下过之后,就晴天,路走得人不多,或许你还庆幸,自己的车子没有被误住。因为那时地皮还是挺硬实的,可是人走多了,那些积攒在车辙印的水渗不下去。那就会像翻了浆那般的泥泞,不仅是骑车子的不幸,就是空身走人,有时那鞋子还会被沾到地里。

     
     记得那会在参加修路的时候,只不过是把路基垫好,上面铺上一些石子沙子什么的,有的地段还把公社、或是一些公社的卫生院邮局商店等部门食堂的路渣滓子也运来撒在路上,晴天的时候,风一刮就是一身土,而有时下点毛毛雨地皮湿,那种感觉还行。但是要是摊上下雨不停,一连下了几日,那么出行就成了问题。你要是硬要出门,或是骑到国道、省道上去的话,也没有问题,这是这段乡村土路还是麻烦。那次,从省城回来,城里没有下雨,可是一下火车,却发现这里已经接连下了几天的雨,道上是一点也没法骑车了,可是这时自己还要急着赶回去接班,心想还能多难走,就上路了,可是骑车走了三四里路,实在是骑不动了。那车圈内外全是泥巴,尤其是车轴那个地方,也是塞得满满的泥,可是,你不能骑,就只好硬着头皮推着车走,没走几步,车子陷在泥里,推都不好推。索性脱了鞋赤脚,把车子扛在肩头,一步一滑地硬是杠了回去。当到了单位的那个院子里,正巧碰上领导,见我如此狼狈,领导却是满脸堆笑,说:小李回来了,快洗洗,那会儿,我也不觉地累,可是一算时间,我扛着车子竟然是走了三个小时。
     
       那会儿“二八”的“大金鹿”车子,也不轻快,至少有上百斤,可是我却是当时没有感到累。之后到了晚上躺在床上一睡就是整整12个小时,不过第二天起来,一切照旧,又是连着值了24小时的班。
        
       那会儿公社干部的家大都在农村,要是遇到这种情况人家都比我有经验,那就是不能骑车,索性打着赤脚往家走,或是再赤脚回来就是了。人们对此都见怪不怪,都是习以为常的。也许是那个时候,人们身上和泥土泥地接触的比现在要多,人们的感情感觉都很质朴,而且人们也不会那么矫情、 娇气。
        
    想想,那时要是不往家里买东西,其实还不如直接11路走到火车站,因为即使是下雨,鞋一脱,赤脚走在泥路上也是一个不错的足疗呢!

     那时年轻,有时会在下午下班之后,就立马骑车往省城赶,也不过是百十里地,大概需要骑车4到5个小时,也许是不大骑行柏油路,那种在柏油路上骑行的感觉真好。腿下仿佛有使不完的劲。不过等到家,往往是家里早就吃完了。不过有几次是因为下了夜班回家,那是为着到省科技馆去学科技日语,便不得不冒雨而来。

     此外,有时也有挺“小资”的感觉,那是有几次骑自行车会省城,我和几位同事,还专门选择了一个下着毛毛细雨的“雨纷纷”的日子骑车回城里,一上路就抓紧骑,以免雨水把泥路滋润透了,然后是尽快能够骑到国道上,因为那时柏油路那就不怕了。
      
       在柏油路上骑车的那番惬意,那种骑行在泊油路上的那个畅快的感觉,是在在雨中的黄土路,所不能体会的,也是在泥巴路上所没有的那种感觉。
        
       后来,那里也铺成了柏油路,也有了直通省城的公交车,而且是连到村子里的路都成了柏油路,可是我早就离开了那儿,有几次外出公干也曾经坐车路过那儿,道路的平整和适度一如城里。我的这些经历,那些生活在农村的年轻后生也未必能经历过。
        
        现在我最大的一个愿望,就是能够有一日能够再骑车回到那里,因为对于自行车的这份感觉,即使是现在对于自行车依旧一往情深,而且汽车远行也是我们的一个爱好。并且已经拥有了四、五辆自行车,最近的规划是添置一辆旅行车,只是前些年没有及时买,现在的价格在看涨。
        
        对于自行车的这份感情,是和我的经历息息相关的,我以为这是一种很真挚的感情,那一天我在一本自行车杂志上,看到了一个令我难忘的画面,一辆自行车就在那位爱车人席梦思的床头上放着,而且这些自行车爱好者,是些真正的玩家,可是不一定有和我一样的经历,也许他们会有专门骑山地车在泥泞的道路上比赛的经历,可是那是玩啊,而我那是为了生存、为了回家,为了及时赶回上班。

     对于乡村的感情,为什么说现代人不是那么真挚那么朴实了,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那些乡情很真切的人,其实这样的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你曾经赤脚走在乡村的泥路上,那些地气、那些泥土的墒情、那些泥土的质感曾经给你的双脚最真实的感受,而这样的感受不是你刻意而为,而是一个或是或某一个时刻,你需要赤脚而行,感受大地之母的抚摸,那是带有土地温度的摩挲。温暖了你一生的记忆。

      泥土的芬芳曾经在你的心扉长驱直入,并且濡染了你的心性,因此即使是骑行自行车的目的,也是如此的清爽,因为你所有的那些个痛快骑行的愿望,有着泥土般的执著和坚定。

(济南 李华新)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0-6-12 17:22 编辑 ]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21: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鸽子杨军 于 2010-6-13 11:03 发表
质朴的情感,实在的文字,亲切!


有时下雨时节,我依然能够感到那些雨天的黄泥路。
谢谢诸位的点评。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06:41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飞寻人生 于 2010-6-16 22:05 发表
黄泥路,自行车与你共同有过的记忆,儿时的,再一次重温,温暖了心灵。 [/quotexie
谢谢,飞寻人生的点评。共同努力吧!
29#
发表于 2010-6-16 22:05 | 只看该作者
黄泥路,自行车与你共同有过的记忆,儿时的,再一次重温,温暖了心灵。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06: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薄暮 于 2010-6-15 11:39 发表
文字质朴细致,很感人!欣赏美文!祝节日快乐!


谢谢您的点评,祝端午节快乐!
27#
发表于 2010-6-15 11:39 | 只看该作者
文字质朴细致,很感人!欣赏美文!祝节日快乐!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23: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彭建华 于 2010-6-14 22:21 发表
黄泥路的标题吸引了读此文。一条路,写出了乡村变化,写出了乡俗民风,让我勾起了自己对家乡诸般事物的回忆。
欣赏!问好!


等来了您的关注和点评,谢谢了,祝您端午节愉快!
25#
发表于 2010-6-14 22:21 | 只看该作者
黄泥路的标题吸引了读此文。一条路,写出了乡村变化,写出了乡俗民风,让我勾起了自己对家乡诸般事物的回忆。
欣赏!问好!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22: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6-14 10:43 发表
在乡村,在过去的岁月里,黄泥路,这一自然的乡村景象,都基于时间记忆所呈现出来的,既有标志性物象的印记。作者文笔自然、生动,有着时代特有的风物。而比对出来的精神关照,提升了文章的品味。比如“那些地气、那 ...


谢谢房子版主的点评,祝您端午节好。
23#
发表于 2010-6-14 10:49 | 只看该作者
成熟的文章,到位的表达。
22#
发表于 2010-6-14 10:43 | 只看该作者
在乡村,在过去的岁月里,黄泥路,这一自然的乡村景象,都基于时间记忆所呈现出来的,既有标志性物象的印记。作者文笔自然、生动,有着时代特有的风物。而比对出来的精神关照,提升了文章的品味。比如“那些地气、那些泥土的墒情、那些泥土的质感曾经给你的双脚最真实的感受。”
21#
发表于 2010-6-14 10:35 | 只看该作者
能勾起回忆的乡村文字,问好朋友。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04: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宋长征 于 2010-6-13 22:52 发表
泥土路,乡村情,真挚的情怀,朴实的感动:)

谢谢点评,祝您端午节好!
19#
发表于 2010-6-13 22:52 | 只看该作者
泥土路,乡村情,真挚的情怀,朴实的感动:)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18: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雷 于 2010-6-12 18:04 发表
关于于“三大件”之一的自行车,留给我们深刻的记忆,是一个时代的特征。而对于黄泥路,晴天一身土,人骑车;雨天一身泥,车骑人。这是它的真实写照,它留给我们的记忆刻骨铭心。但那是家的味道,是根的所在,因为有 ...


读您的文章,也为您的细腻情感所感动,盼大作迭出。
今年 的端午因为有了当家子长文友而倍感亲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3 07:25 , Processed in 0.04951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