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96|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簌簌衣巾落枣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3 1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杏子麦黄,枣树花开。在这个暖暖的春之五月里,我的梦中又飘来故乡不绝如缕的枣花清香,我知道,这是故乡码头那片丰姿摇曳的百年枣林在托梦给我,该回家看看了。那里有我年迈的父母,有我的敬重的师长,有我日夜思想着的故里风物,那里更有我许许多多的纯情眷恋与缠绵幽怀。最是那“惯把娇容翠叶藏,麦黄时节独芬芳”的枣花,始终萦绕在童年的记忆里,温馨在心灵的幕布上。

  我几篇关于故乡枣林的文章里,经常写到邵家村蜂绕蝶舞,花香四溢,满树繁花,独成佳景。所有的这些,倒是引发起了几位同城居住文友的极大兴趣。正值枣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春末夏初,我们便一同相约前往地处邹平县西北部的码头镇。车过小清河,穿过魏桥镇,绿意盎然的林荫大道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朋友很少来这地处偏远的码头镇,自然对这里的景色产生了好感。我给他们逐一介绍到,这里既有《尚书》亲传者伏生的墓葬,又有底蕴深厚的千年朝阳故城;既有治国安邦之才的无盐女牧马处,也有圣人孔夫子游历天下小憩时的饮马井;既是泱泱中华崔氏始姓的发源地,也是一代散文大家李广田先生的生身故土;不仅有有禁不止经远的青龙街故事,更有世代乡传的天子墓传奇;仁人志士在这里创办了培养抗战力量的复兴中学,新的世纪中建成了波光潋滟的平原水库;这里自古以来民风淳朴,物产丰富,风光秀丽,文韵悠远,仿佛世外桃源般的清新洁净,文雅秀丽。近年来,由于奋发有为、求实上进的码头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工程,邵家圆铃枣、大寨白莲藕、任家雪莲果、李坡绿色韭菜、于店拱棚西瓜等特色种植打响了码头品牌,工农业发展齐头并进,镇域经济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在朋友圈子中,我总是喜欢以一个土生土长的“码头人”而骄傲与自豪。

  在镇驻地,我们一行搭乘镇政府特地安排的车辆,由在镇政府任职的同学带队,前往邵家村的百年枣林。对于这片百年枣林,我已经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不论是“一树金星随夏雨”的花开时节,还是“几多翡翠付秋光”的收获时节,单是村民们向我描绘枣花盛开时密密麻麻,挤挤挨挨,就让我在梦中增添了无数次的神往与沉醉。车子刚刚停稳,我便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来,那浓浓酽酽的满眼绿色,那嘤嘤嗡嗡的满耳蜂音,不知道是被花香浸染得有些醉意,还是树下的沙土过于塇软,我竟然觉得有些站立不稳了。放眼远望,枣树干裂的枝条上满是嫩嫩的椭圆形枣叶,如星星般璨璨的黄绿色枣花,密密匝匝地隐匿其中,散着清香,透着可爱。上次来邵家村时,记得八十高龄的老支书刘敬泰老人曾告诉过我,枣树用阵阵花香绽放出她一年中最美的光彩,白天阳光下的花香扑面而来,到了夜晚,枣花则辐射出她白日里吸收到的热量,将花香热情地释放出来,有风过处便花香阵阵,让在房前屋后小憩的人们心醉不已,顿生飘飘欲仙之感。说这话时,老人还使劲歙了一下鼻子,做个吸嗅花香的动作,直惹得朋友们笑个不停。

  朋友们忙着游枣林、赏花枝、嗅花香,相机快门的喀嚓声此起彼伏,已经将自己有些疲惫的身心全部沉浸在了枣花的芬芳里。前几日时,刚巧有两场小雨下过,雨后的枣林水洗般的亮丽,枣叶被穿透枝柯落下来的斑驳阳光映照得晶莹透亮。鸟儿在树干的枝杈间欢快地蹦跳着,吱吱喳喳讲述着它们早晨的所见所闻,遍野的绿叶枝条被雨水浸润得鼓涨涨的,似乎要爆裂开来。枣树的红色标识牌引起了朋友们的好奇,一路陪同的同学,耐心地向大家介绍着关于邵家圆铃枣的详细情况:这些树牌是枣树的身份证,历经百年岁月沧桑的老枣树,竭尽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它们无疑受到乡亲们的重点保护。由于邵家村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离镇政府驻地还有十多华里的路程,春天风沙弥漫,遮天蔽日,进村没有个正路可走,这里终究是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所以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力要相对小一些,这是在那个“备战备荒,以粮为纲”的年代里,这片枣林最终能得以完整保存下来的真正原因。一百四十口人的邵家村仅有耕地八十亩,就是因为有了这篇枣林的庇护,在哀鸿遍野,饿蜉载道的年代里,村里没有一人因为饥饿而死。

  年年春风绿大地,岁岁枣香心神怡。邵家村的支书杨茂国正在准备接待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的记者朋友。他介绍到,镇党委、政府致力于打造绿色码头,生态邵家,每年慕名而来邵家参加赏花、采摘活动的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就连叶尽枣净的严冬时节,也有部分搞文学创作和摄影交流的朋友到邵家来,感受那虬劲枣枝上的力量。春末夏初,枣叶便从枝条悄悄探出了头来,默默等待着枝头那一串串鼓起的花苞。所以,每当这时,蜂忙蝶飞,连阡接陌的满树枣花,无不呈现黄金般的色彩,细密甜润的小黄花,飘散着淡淡的清香,没有一些花的浓烈的刺鼻的香气,却有一种乡野质朴的味道。游人们惬意地漫步于枣花林中,徜徉于枣林之下,沁人心脾的枣花清香,随了清风阵阵飘来,使人如痴如醉,留连忘返。这六千多棵枝繁叶茂的枣树,改造了邵家村的田园小气候,枣花的馥郁香气,常常要弥漫这些朴素的农家小院好多天,邵家村的父老乡亲,整日沐浴在洁净芳醇的空气中,劳作在繁花似锦的仙境里。人们常说,一日三枣,长生不老,正是由于这片百年枣林的存在,所以村里长寿老人很多,邵家村当仁不让地成为享誉百里乡间的“长寿村。”这些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和这些沧桑历尽的百年老树,在我脑海中不断地相互迭印,仔细想来,正如明代诗人陈献章诗中所云的“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诗人们说,枣树是树中的隐者。就如同一个懂得隐忍、大度、义气、坚韧的大写的“人。”同来的朋友说,枣树的浑身都是宝,春天奉献清醇的花香,秋天奉献甜美的果实,如果枣树只知道招摇过市的仅是开开花而已,也许早已难逃被砍伐的命运了。但枣树知道什么时候张扬、什么时候隐藏。你看,万物勃发的春天,万紫千红,缤纷异呈,那些印证着岁月痕迹的枣树竟然没有一丝生机,依然是让冬日赤裸色的枝条扣问着天空,似乎一直在期待什么。当杏树“绿叶成阴子满枝”时,让人猝不及防的是,几乎一夜之间,枣树的枝条上猛然就钻出一颗颗嫩嫩的小叶芽。在春天的大花园里,形小不繁、素淡不艳的枣花生于浩浩原野或溶溶院落,花朵似桂花,花蕾如米粒,在阳光的温暖和清风的爱拂下,便密密匝匝附着在叶柄之上,淡绿或者米黄,星星般绽放。镇上有几位正在枣林中拍摄照片的通讯员朋友,主动提出要给我们拍摄几张适合报刊采用的新闻图片,选择的背景都是百年老树。而我们选择的拍摄对象,除了无数黄绿色芳香袭人的枣花以外,那些在枣林中给花生松土后正在小憩的村民也进入了我们的取景框。
  
  记得一首《咏枣花》诗中这样写道:“香微花碎色非妍,夹在纤茎绿叶间。小小蜜蜂何眼慧,却知酿蜜最醇甜?”杨书记对于枣树的知识掌握得异常丰富,他指着部分油光放亮的花蕊说,这些采过蜜的枣花含有结晶体,所以会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闪光。枣树蜜腺位于雄蕊和子房间的花盘上,花蜜在花盘上积聚成滴,晶莹如珠。枣花蜜的蜜色深而有光泽,矿物质含量之高当属蜜中之最,并且蜜质纯正,口感浓厚,甜味醇重,枣花香味天然持久。具有抗菌消炎,补脾益肾,解毒保肝,强心造血,调节神经、改善睡眠,护肤美容,养生延年,抗衰强身等特殊功效。沐浴着晨光,呼吸花香,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粮丰林茂邵家村,肯定会引来闻香追花养蜂人,在邵家金码圆铃枣专业合作社院内,分别有着近六十年党龄的刘敬泰夫妇,热情地给我们讲解关于枣树与枣花蜜的知识,并亲自带我们去村后看蜜蜂。在一处闲置的农家院落内,无数蜂箱分两排摆放,杨书记善意地嘱咐到,吃过蒜的别过去,蜜蜂嗅觉很灵敏,强烈排斥异味,一旦有异味,它们会群起而攻之,千万不要被它们伤害到。老人介绍说蜂箱一层住蜂,二层产蜜,但连续几日的阴雨天气,给蜜蜂采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遗憾的是这次枣乡之行,大家购买枣花蜜的愿望落空了。

  春到百花开,一时姹紫焉红竞百态;夏到枣花绽,恰时争艳已过领风骚。在百年枣乡邵家村,我也强烈地感受到:百年老树喜逢盛世绽新姿,幼年新树欢聚田园吐新绿。树叶间一簇簇细碎,细碎间一缕缕清香,像一股清泉始终流淌在我的心间。我故乡原野上的父老,他们在不断地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艰辛劳动,酿造着甜美幸福的和谐生活,他们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何尝不像这些貌似丑陋实则至美的百年枣林,九曲不悔,历久弥香。(共3280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0-6-19 17:27 编辑 ]
4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9 22: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凌云昕 于 2010-6-19 14:16 发表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杏子麦黄,枣树花开。在这个暖暖的春之五月里,我的梦中又飘来故乡不绝如缕的枣花清香,我知道,这是故乡码头那片丰姿摇曳的百年枣林在托梦给我,该回家看看了。那里有我年迈的父母,有我的敬重 ...

谢谢您的阅读。我也自我感觉不错。心有灵犀呀!
45#
 楼主| 发表于 2010-6-19 22: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炬焰炯炯 于 2010-6-19 14:59 发表
 杏子麦黄,枣树花开。最美也有枣树花,学习好文章,问好,握手!

谢谢您的阅评!
44#
 楼主| 发表于 2010-6-19 22: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10-6-18 23:11 发表
融知识性、艺术性、实用性一体,可读性强,学到关于枣的许多知识,谢谢!

谢谢琴版,枣乡四季文章已经写完,算是对自己、对家乡有了一个完美的交代。自我感觉不错。
43#
发表于 2010-6-19 14:59 | 只看该作者
 杏子麦黄,枣树花开。最美也有枣树花,学习好文章,问好,握手!
42#
发表于 2010-6-19 14:16 | 只看该作者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杏子麦黄,枣树花开。在这个暖暖的春之五月里,我的梦中又飘来故乡不绝如缕的枣花清香,我知道,这是故乡码头那片丰姿摇曳的百年枣林在托梦给我,该回家看看了。那里有我年迈的父母,有我的敬重的师长,有我日夜思想着的故里风物,那里更有我许许多多的纯情眷恋与缠绵幽怀。最是那“惯把娇容翠叶藏,麦黄时节独芬芳”的枣花,始终萦绕在童年的记忆里,温馨在心灵的幕布上。

仅此一段,足以动人,
学习并问好。。
41#
发表于 2010-6-19 01:57 | 只看该作者
故乡,具有浓厚的人文风景,还有享誉声远的特色产品。如果说,靠山吃山,那么,你的家乡人就是靠枣致富。文章里,作者对家乡,对枣林,对村里的带头人,都充满着感念的情感。同时,自然风景的迭出,润泽心灵的语境,也使得文章具有审美愉悦之感。问好!


码头那片丰姿掏曳(摇曳)的百年枣林在托梦给我。。。
40#
发表于 2010-6-18 23:11 | 只看该作者
融知识性、艺术性、实用性一体,可读性强,学到关于枣的许多知识,谢谢!
39#
发表于 2010-6-18 20:40 | 只看该作者
提上。深夜来欣赏。不好意思。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20: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薄暮 于 2010-6-15 11:24 发表
厚实温情的文字,读来余味无穷!欣赏佳作!祝范老师节日快乐!

谢谢阅评!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20: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6-15 09:36 发表
我故乡原野上的父老,他们在不断地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艰辛劳动,酿造着甜美幸福的和谐生活,他们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何尝不像这些貌似丑陋实则至美的百年枣林,九曲不悔,历久弥香。
     借讴歌枣树来赞美家乡的 ...

希望读到您的新书,怎么联系!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20: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洪水河畔 于 2010-6-18 00:09 发表
向你学习,很有意蕴哦!

谢谢您的阅读!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20: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絮飞舞 于 2010-6-15 21:25 发表
有情有景,诗意清新的文字感怀着乡情乡韵..

谢谢您的鼓励·问好您!
34#
发表于 2010-6-18 00:09 | 只看该作者
向你学习,很有意蕴哦!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23: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献平 于 2010-6-16 12:30 发表
不错的文字,很有诗意

谢谢您的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2 17:29 , Processed in 0.17837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