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93|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麻雀沉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2-24 1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匡建华 于 2021-2-24 19:31 编辑

麻雀沉浮

文/匡建华


   小时候,土家山寨的林子大,鸟儿多,如画眉、斑鸠,八哥、百灵鸟、啄木鸟、乌鸦等,最多的要数麻雀。麻雀成群,蹦蹦跳跳、叽叽喳喳,从早到晚无休止。那年代每家都有五六个小娃娃,那哭声、笑声、歌声、奔跑的脚步声与鸟儿的叫声交合,让土家山寨充满了生机。

   在那年困难的年月,每到收获的季节,麻雀从四面八方飞进麦地、稻田里,张着小嘴利索的剥开谷壳吞食麦粒谷米,让乡亲们感到不快。此时我们便会拿起破竹子在田边地头边拍打,边吆喝,希望能把它赶走,可这里赶走了,那儿又来了。不少人的就在田边地角竖起一个扎的稻草人儿或猫头鹰,一有风吹草动,吓得鸟儿不敢靠近。

   或许就是麻雀与乡亲们争夺食物,给人留下了不好印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除“四害”的名单中麻雀就是其中之一,后来动物学家反对,理由是一只麻雀一天能吃十几条害虫,一年就是上万条。这让我想起,麻雀妈妈喂刚出壳的小宝宝就是一条又一条小虫子。直到1960年麻雀的大名才从“四害”名单中删除。可以说是救了麻雀家族一命。

   麻雀在许多方面与人类相似,如喜欢群居,少则十几只,多则上百只,非常团结,在育雏时表现得最勇敢。麻雀是一夫一妻制,至于它们中是否有人类包二奶的现象不得而知。麻雀喜欢与人类相伴居住,而且好奇心较强,生性活泼,胆大不怕人,但警惕性却非常高。不过它也是喜新厌旧的主,儿时老家做了新房,麻雀就很快搬了过来,屋檐、墙洞、房屋周围的树上、树洞中都是它们筑巢地方,胆大的还与燕子抢巢。有人研究发现,麻雀也有感恩之心,如被人救助,还会对救它的人表现出一种亲近,并持续很长时间,只是不会语言表达。

   儿时不像现在的娃娃有许多玩具和娱乐活动,没事就和小伙伴寻找鸟儿玩。麻雀的窝在高处,我们就拿竹竿去夺鸟窝,或达上梯子,爬到房子上去掏鸟蛋。麻雀蛋小,只有指头大,和鹌鹑蛋一样布满麻纹,煮来食用还是蛮香的。但要捉到麻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每到冬天下大雪时麻雀寻食困难,是捕着的最佳时机,我们就在门口地上撒一些谷子,用一根细长的麻绳系在筷子上,支撑倒翻的竹筛边沿。从门缝里观察树上麻雀的动静。隔了好一会儿,从树上飞来两三只麻雀在筛子周围跳来跳去,当它们进去吃谷子时,还警觉四周,一拉绳子,它 “吱”一声就跃到了树上。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始终没用这方法逮住一只麻雀。只是有一次,一位小伙伴用弹弓条中了一只麻雀,然后把毛拔干净,去处五脏六腑,用火烤了吃。只是那时人穷鸟也瘦,大多只能闻一闻麻雀肉的香味。婆婆爷爷曾经告诫我们,要少玩鸟儿,不然长大了不会读书的,写的字像鸟儿的脚印,让人笑话。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偶尔回到家乡,守着那山那水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人不是出门学习了,就是外出打工了,就连过去常见的麻雀也成了稀奇。至于麻雀减少的原因有多种说法,如山上树砍光了,田园施了过多的农药,粮食种的面积减少了,或改种成其它经济作物等等,让鸟儿失去了生存空间。偶尔我从一份资料发现,早在2013年麻雀就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来看到媒体报道,我国有些地方也出台了不准打麻雀的规定,可见麻雀家族真的是危险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城里人少,麻雀就较为少见。前几天,我行走在清江河边的亲水平台上,竟然发现几棵树上,地面上有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闹过不休。这熟悉的欢叫声,思绪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后来,在我居住的小区里,也发现麻雀在飞舞欢鸣。没有想到麻雀也进城了,并在城市的角落里找到自己的栖息地。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我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还是十分宜人的。

   儿时的土家山寨自然植被好,林子大,什么鸟儿都有,只是多了就没有人珍惜,更不会在意它的存在。如今林子小了,鸟儿也少了,人们才想起鸟语花香的美好。不少城市为吸引鸟儿,还专门为鸟儿做了鸟巢,居住条件虽好,可鸟儿并不卖账,或许是它们还是喜欢那日晒夜露、自由自在的日子。没有鸟儿的日子人好像也不好过,偶尔见到一群鸟儿,大家也会兴奋一阵子。这让我想起好友讲起的一段往事,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离好友家不远有一块湿地,多年不见的鸟儿又回来了,新闻媒体上一暴光,那儿马上就热闹起来,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人。接着下来就成立了管鸟专班,开庆功会,表彰先进个人,评出当地名鸟等等。随着旅游业的跟进,人多喧哗,时间长了,清闲惯了的鸟儿或许感到压力,没有两年鸟儿就搬家了。鸟儿跑了,人也走了,那儿才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再说麻雀,它们虽然是一个大家族,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其它鸟类,可惜它平凡,没有锦鸡漂亮的身段,吸引不了人们的眼球,也没有百灵鸟的嗓子,唱不出动听的曲儿,更没有鹦鹉的脑子,说不出几句恭敬的人话儿,加上家史中没有美丽传说,评什么名鸟基本上就与它们无缘了。人们常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浓缩的是精华”。麻雀早已适应了红尘的喧嚣,聪明的是它能充分利用人类智慧为自己提供生存之道,从乡村走进城里,或从城里返回乡下,与人类共享红尘繁华。人们也看在麻雀帮忙消灭害虫的份上,不时为它们说几句好话,相互传递着生活的无忧和快乐。


评分

9

查看全部评分

35#
发表于 2021-3-17 10:02 | 只看该作者
土家山寨,异域风情,总令人神往。欣赏点赞支持接地气的文字!
34#
发表于 2021-3-14 09:43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下雪逮麻雀玩,逮来然后放了————
33#
发表于 2021-3-9 20: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岩之春 于 2021-3-12 14:46 编辑

麻雀是和人类生活最贴近的鸟儿之一。它能飞进人们的田地、院落、房前屋后觅食。所以古代的许多书画作品都有麻雀的影子。老师是善感的,对麻雀今昔踪迹的特别关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生活状况的改变,有感而发,以致成就美文。欣赏佳作。
32#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09:53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21-3-2 08:32
人与动物互为朋友,麻雀沉浮,反映社会变化。
以小见大,趣味横生。

谢谢老师点评,鼓励,早上好!
31#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09:53 | 只看该作者
文珺 发表于 2021-3-1 21:28
麻雀是生活在乡村里最朴素的鸟儿,也是与农民们最接近的一种鸟儿,更是乡村孩子童年的时期的好伙伴。质朴的 ...

谢谢老师点评鼓励,早上好!
30#
发表于 2021-3-2 08:32 | 只看该作者
人与动物互为朋友,麻雀沉浮,反映社会变化。
以小见大,趣味横生。
29#
发表于 2021-3-1 21:28 | 只看该作者
麻雀是生活在乡村里最朴素的鸟儿,也是与农民们最接近的一种鸟儿,更是乡村孩子童年的时期的好伙伴。质朴的文笔,扎实的功底,呈现出来的是一幅动人的乡土画卷。问好
28#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18:57 | 只看该作者
寂静安然 发表于 2021-2-28 15:00
我记忆中的麻雀也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欣赏美文!

谢谢老师来访支持,问好!
27#
发表于 2021-2-28 15:00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忆中的麻雀也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欣赏美文!
26#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11:06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21-2-27 20:20
大自然随着人类的明智与愚顽变迁
美文欣赏

谢谢老师点评支持,问好!
25#
发表于 2021-2-27 20:20 | 只看该作者
大自然随着人类的明智与愚顽变迁
美文欣赏
24#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5:12 | 只看该作者
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23#
 楼主| 发表于 2021-2-26 12:58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子 发表于 2021-2-26 11:13
作为一个物种,麻雀何其普通,短暂的生命、偌大的群体,人眼中的益害参半,都表现出生命的丰富性。欣赏问好 ...

谢谢老师点评支持,问好!
22#
 楼主| 发表于 2021-2-26 12:57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1-2-26 10:48
内涵丰富的散文,写得不错。赏读学习了。祝武匡老师元宵节快乐!

谢谢老师点评鼓励,祝老师元宵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21:21 , Processed in 0.23581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