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2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短篇小说:不醉米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6-14 1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杜官恩 于 2021-6-14 14:18 编辑

短篇小说


                                          不醉米酒

    有人喜欢你,就喜欢跟你取绰号,像打广告要起个好名儿一样。此时,姓氏名字就特别重要了,姓名好听,取的名儿就好听。像姓孔,有可能被改为“阳孔雀”。皆大欢喜,古灵精怪,美丽化身。像姓侯,就有可能直接喊“猴子”。好多人不喜欢,猴子是祖先,有点冒犯。宁比狗勿比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卖米酒的丁嫂,就被人取成为“虰虰嫂”。就是那种下雨前,在屋门口飞得特低的蜻蜓。本无他意,但跟丁嫂的模样一结合,就能明显看出来,包含一点儿贬意。是说丁嫂身材矮小,长得瘦削,说话的声音也不大。但丁嫂很乐意接受,人家说得贴切,谁叫自己姓丁来着?


    最近,虰虰嫂也想跟米酒起个好广告名儿。按照吆喝惯例,应该是“米酒,米酒,某某米酒。”


    有人说:“你的名儿已经够响亮了,不必再打广告,照样卖得出去。”


    虰虰嫂指了指电喇叭说:“图个响声,图个轻松。俺也要跟上时代不是?”


    以前,虰虰嫂蹲集市串街口,靠的都是她那细嗓门甜叫声。虽然清晰入耳,毕竟传得不远,“开拓力”不足,稍显欠缺。


    有人说:“这还用想啊,就叫‘虰虰米酒’就成。”


    虰虰嫂直笑。微笑中将顾客已经拎在手里的塑料袋打开,再剜一勺米酒倒进去。


    每一个来买米酒的人,只要提到广告名儿的事,她都会这样操作。她想的是,不关心你的人不会提起,剜上一勺是自己的心意。


    于是,虰虰嫂跟米酒起广告名儿的事,在顾客中悄悄传开。大伙儿多少会动点脑筋,朝虰虰嫂表明那个喜欢劲儿。


    做米酒,是个很普通的手艺。平原水乡的农家,人人都能做,自给自足。不喜糖的人,可以加水煮着吃。喜欢糖的人,则可以直接生吃。冬天煮沸,喝一碗热心暧胃。夏天冰冻,喝一碗,嗓子眼滑爽一条路。


    但要真正拿到街上卖钱,一般人又缺乏耐心了。酒曲子要做一大堆,天天要锯柴升火。天天煮糯米,时时盯火候,软了不行,硬了不行。做出来了还要推出去卖,人忙得像坨螺转。


    虰虰嫂的儿子就看不来这门生意。他埋怨母亲,“光见些子鬼,忙得死人,又赚不到两个钱。屋里屋外堆得人都走不动。”


    所以,儿子自己在外开餐馆,开水果超市。哪怕效果不怎么样,也一直躲避着,不想插手母亲的小生意。


    虰虰嫂也不管儿子的嫌弃,依然故我。做了米酒,用一辆三轮车推着,上集市,走乡村。


    虰虰嫂卖米酒,不是天天走重复的路,而是将所有地方分成了许多条线,四五天一个周期,循而往复。每天就那么多,想着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卖完,不出左右。多了容易形成积压浪费,也累人。少了又搞不来开支,赚不到钱。虰虰嫂这些年,摸索出了一整套经验,恰到好处。


    儿子的餐馆垮了,水果超市要死不活。只有虰虰嫂的三轮车,天天准时出发,准时回家,跟墙上的挂钟一样准。儿子一闹亏得没有生活费了,全靠虰虰嫂拿出来维持。


    有时候,儿子无所事事,坐在屋里盯着一摊做米酒的家伙什儿,发出疑问:“我是不是舍近求远了?是不是只有做米酒卖的命?”


    儿子要关水果超市,虰虰嫂说:“别关,房租我来出!”


    虰虰嫂针对儿子的情况,又开发出了新产品。说是新产品,其实也非常之简单。原先,是整钵整钵的放到三轮车上卖,谁要多少现场称量。现在,按固定称量,固定价格卖,一五一十,免得现场手忙脚乱。买了两个冰柜,将成品放入,像冷饮一样,顾客可以当场吃。虰虰嫂对儿子说:“你跟我就在屋里招呼。有事做,没事就玩,这还不轻松?”


    儿子问:“这也算一门生意吗?”


    虰虰嫂说:“管他是不是生意,先试一‘火爹’(方言,‘一下’的意思)再说。试都不试,你就知道不是一门生意?”


    有切身经历,儿子不得不相信母亲,才老老实实在铺子里卖他的水果,卖他的米酒。


    每天外出卖完米酒,虰虰嫂也不回家了,就坐在儿子水果店的门口。将三轮车摆在树荫底下,她坐在旁边,按照已经形成的固定间隔频率吆喝,”米酒……米酒……“。嗓音线性,穿透力像针。过往的车辆和行人,不时有停下来和她搭讪的。


    ”虰虰嫂,你怎么在这里卖了?你搬到这里来了吗?“


    虰虰嫂回答,”是啊,这是我儿子的水果店,是自己的位子,不愁人撵。“


    ”那,想买不是随时可以来了吗?“


    ”随时来,随时有。“


    有人来买,虰虰嫂会引进水果店,从冰箱里拿。如此这般,为水果店引流了不少顾客。


    生意看似有一搭无一搭,不过,积少成多,月底下来,比儿子光卖水果还是高劲了一篾片。这有点像”WIFI增强信号“,儿子增强了信心,觉得手机都开始流畅起来。


    儿子看虰虰嫂辛苦,跟她买了一个电喇叭,像超市菜摊上汪啊喊的那种。儿子说:”你把它放在这儿替你喊,是一样的。“


    虰虰嫂说:”这能一样吗?它能看得到人吗?“


    儿子哑火闭言。


    虰虰嫂说:”做什么事都不能光想着自己轻松,首先要想到怎么将这件事做好。年轻人,力气今天去明天来。“


    有一天,一名四十多岁的男子匆匆走过来,”虰虰嫂,我跟你想了一个蛮好听的广告名儿。“


    这是虰虰嫂的一个忠实顾客,特别爱生吃米酒,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买两回。


    虰虰嫂笑了。”说说看。“


    男子说:”就叫它‘不醉米酒’吧。“


    虰虰嫂问:”是怎么想起来的?“


    男子说:”昨天中午,我吃过米酒,正想午睡,却来了事情。忘记吃过米酒了,直接开车出门。等碰到交警才反应过来,糟了,想回头已经来不及了。我听你说过,你的米酒不是酒,不醉人。交警一查,嘿嘿,还真没事儿。我觉得,你这种米酒就是好,爽劲儿浑身跑。如果像有的人掺便宜酒进去,我就完了。今天特来感谢你的。“


    ”啊,是这样啊。不醉米酒,这名儿听上去倒是挺顺溜的。“


    ”我是说啦。“


    男子又买了两大提米酒,虰虰嫂甚至还加送了一大提,作为酬劳。


    男子连声谢谢而去。


    虰虰嫂也觉得”不醉米酒“有点合乎心意。就用电喇叭录了,”米酒……米酒……不醉米酒。“反复播放。


    虰虰嫂张起耳朵听,是像与她单纯的”米酒……米酒……“相比,抑扬顿挫,有劲儿,有味儿,带有明显的节奏感。


    此后,虰虰嫂就一直使用电喇叭代替她叫喊,穿行在大街小巷和东南西北的集市菜场里。


    销量大了,儿子又不老实,又动起歪脑筋。糯米可以大量采购,但顾客喜欢吃的”伏子酒“却只能在酝酿中产生,成本高起。儿子准备用沸水煮白糖的方式,增量”伏子酒“。通过控制加量大小,口味足以以假乱真。可以说成是新配方,不怕食品监管部门监督检查。这可是一条来钱的”康庄大道“呢。


    虰虰嫂坚决阻止。”你把别人当苕(方言,傻子的意思),首先你自己就是个苕!“


    这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味蕾这东西,都装在自个儿嘴里。你把它撩发出来,会刺激人的食欲,人家就愿意花钱安抚它。你让它落进肚里了,再想呼唤出来,千难万难。


    儿子在虰虰嫂的相教下,学会了怎样做米酒,怎样卖米酒。其实,这也是在教他怎样做人。


    儿子那个门店维持了下来,儿子一家人的生活也步入了正轨。都说小生意赚大钱,这就是一个精准实例。


    虰虰嫂年纪越来越大,身上的病痛不可避免的多起来,再也经受不住风吹雨打了。她终于将晃荡了半辈子的三轮车交到了儿子手里。儿子很顺利地接棒继续。


    顾客看不到虰虰嫂的人,但听得到虰虰嫂的声音,听得到”米酒……米酒……不醉米酒“的吆喝声。


    这广告名儿,听得顺心入耳。这吆喝声儿,听得沁人心脾。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9#
发表于 2021-6-15 21:01 | 只看该作者
不醉米酒,藏着一个小生意人的实诚和善良,也是一个老百姓的生存之道。
本文通过虰虰嫂做米酒生意的故事,塑造了这么一个鲜活的小人物,虰虰嫂用自己的勤劳和诚信,赢得了一批忠实顾客,也维持了自己的生活,顺便拯救了儿子的生意,教会了他做人的道理。
就主题来说,是相当正能量的。
挺好的一篇故事,问好杜老师。
8#
发表于 2021-6-15 14:24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1-6-15 13:58
这个我可以有一点发言权,因为我家属有做生意的。
卖货卖的是顾客流量,流量大自然商机多。米酒摆在水果店 ...

          对对!舍弟说得好 ,生意之道在于诚信为本、货货兼顾。母亲不仅教儿子学会做生意,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怎样做人。
7#
发表于 2021-6-15 13:5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我可以有一点发言权,因为我家属有做生意的。
卖货卖的是顾客流量,流量大自然商机多。米酒摆在水果店门口卖,两者又都是日常食品,买米酒的顾客看见水果有好成色的,一般都会顺便买一些,这就是卖米酒增加了顾客流量,给卖水果增加商机。买水果的顾客也是一样。我觉得这个情节应该写进去,结局是母子同心。
6#
发表于 2021-6-15 10:10 | 只看该作者
拜读老师佳作,学习了!
5#
发表于 2021-6-15 09:33 | 只看该作者
      《不醉米酒》比原来《米酒起个好广告名字》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21-6-14 12:51 | 只看该作者
可以静听同学们关于版主提出来的学术讨论意见。
3#
发表于 2021-6-14 12:14 | 只看该作者
          又看一遍,来了兴趣想和杜老师一起出个讨论题:

    我觉得下面两句地叙述方式有点直白。
  
1. 儿子在虰虰嫂的相教下,学会了怎样做米酒,怎样卖米酒。其实,这也是在教他怎样做人。


2.  儿子那个门店维持了下来,儿子一家人的生活也步入了正轨。都说小生意赚大钱,这就是一个精准实例。




     这样地  解释 虽然点名了主题意图,但偏离了整篇的叙述风格。特意提出来供杜老师参考。也请有兴趣的同学们一起谈谈意见。
2#
发表于 2021-6-14 11:56 | 只看该作者
            有种艺术欣赏叫做:地域性越强越地道。加分点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3 04:46 , Processed in 0.14367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