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6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燕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30 1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粉 于 2021-12-31 10:07 编辑

  我邻居家的房子有百年历史,外面是分砖小瓦结构,内里却全部的木质柱枋,连内墙和瓦下的顶棚都是木板铺就的,再加上那高大恢宏的气势,最起码在我们村,算得上既古朴又豪华。我小时候最爱坐在他们家门前的青石台阶上,如一尊石狮子那样蹲守着,心中便涌起一种很虚幻又很实在的荣誉感,仿佛背后依靠着的是一座大山。


  我那时已经八岁,每逢星期天不上学,就被奶奶指派着当爷爷的跑腿,因为爷爷替生产队看守鸡猪,不使下到田里糟蹋庄稼,而他的年纪大了行动不便。


  我家和邻居家门前是池塘,塘那边即为庄稼地,爷爷的岗位便是那两方池塘的出村路口。因此,我才有机会坐到邻居家门前的台阶上,一旦听到爷爷的招呼声,立马起身朝路口冲去,无论是鸡还是猪,只要我一现身,它们都只剩掉头奔逃的命运。我很得意自己有这样的威风,只是那些鸡猪胆子越来越小,总不给我更多的表现机会,使我常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遗憾。百无聊赖中,我的兴趣转移到邻居家板壁上幻象般涌动的光影,如小桥流水,又如枪炮齐射,有时像夏天里的狂风骤雨,有时又极似生产队社员们正在抢收的场面。我知道那是门外池塘水面将阳光投射出的景象,只是不明白映照到这斑驳的墙板上,怎么就生发出这样迷离的效果来?


  那一天,就在我陷入如此迷境之中时,忽然被头顶上方的一阵阵呢喃声搅扰了。游目四顾一番,才看清是几只燕子从门洞里穿梭般飞进飞出,原来是它们正忙着在邻居家的板壁上方造窝。那是它们今年的新家,完工后,很快就会有小燕子在那里孵化成长,景象自然一天比一天更热闹。


  邻居家年年都有燕子来做窝,好像墙上那一小块自古以来就属于它们的领地一样。这些春来秋去的燕子,为什么一定选中这里,却从不光顾旁边的我家?这是我当时最纳闷的问题,虽然努力地撮着嘴学燕子的叫声跟它们沟通好久,最终连自己都没搞清楚表达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的眼睛很快看到靠在南墙那张十三档长梯,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何不趁窝还没建好的机会,帮这些燕子搬家,也许真的就让它们从此以后长住我家了呢?果真如此的话,天天都能听到燕子的叫声,看到燕子的身影,那该是一件多么快乐又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啊?我起身进屋之前,先扭头看看坐在不远处的爷爷有没有发现我的动机,因为爷爷每天都会用很严厉的口气警告我不能下水不能上高不能玩火不能打架,还有许许多多的不能这不能那。在我的感觉中,他那张嘴比学校里教师的嘴还烦,我总想,幸亏需要我帮他跑路,不然的话,他肯定会用绳子捆住我的手脚,才有可能省去那股啰嗦劲。


  邻居家的一家人都在生产队干活,家里的大门一天到晚都敞开着,他们曾关照过我顺便也替他们看家,还多次拿糖来奖赏我替他们赶走过闯进来的猪狗的行为。正因为有了这一层缘由,坐在邻居家大门前的我才有了跟在自己家一样的踏实感。看到爷爷没有注意这边,我屁股一抬就闪进屋里,马上动手去试着搬动那张长梯。


  我家也有一张梯子,应该是我家的房子矮小,所以长度和分量都比不了这张。我五岁时就曾顺着梯子爬上我家的屋檐,起先确实让家里人受到惊吓,可随着次数的增多,他们不但接受了我的冒险行为,后来还常让我去收晾在屋檐上的东西。我这样说的目的是证明我不但有搬梯子的技巧,还有爬高的能力和胆量。八岁的男孩,已经能算得上一个小大人,不但能帮爷爷驱赶鸡猪,还可以做很多很大的事情。


  清楚自己的力气还不够强大,所以在移动梯子的时候,我尽量控制着幅度,静心屏气,一点一点一寸一寸的,我确实将吃奶的劲都使出了,终于达成自己预想的目标。接着便是爬上去,再如何从板壁与桁梁之间摘下燕窝,我搓着手仰着头,琢磨了好一阵子,直到心里有了一个自认为可行的谱后,才开始行动。这过程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每一个动作都很小心踏实。在一只手真的够到燕窝后,我仍然没有急着去摘,而是稳定好身体的同时也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才用手掌托着将那只做到一半的燕窝顶起。听到燕子们在外面急促的叫声,叽叽喳喳的跟我吵架一样,我却没有去看它们,只是在心里做好被它们从后面袭击的准备。我对自己说,就算后脑或者脸上被它们的尖喙啄出几个小血眼,也必须忍受。又对手里的燕窝说,别急别怕,等我将你搬过去安装好,就明白这是一番好意了。


  我一直以为我很聪明伶俐,却没想到在爬上我家的屋檐后,才发现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才能将燕窝安放在上面。身子憋在屋檐间,上下左右比划好一阵子,那燕窝仿佛被激怒了般,一个翻身从我手里滚落,随着一声不大的脆响,再看地面,只见到一小堆细碎的泥块了。这个过程都被坐在不远处的爷爷看到,他用手里赶鸡猪的细竹竿指着我哈哈大笑着说,你这个小混球,那干土块能贴得上去么?


  爷爷同我的关系时好时坏,他需要我帮忙赶鸡猪时,就一口一个好孙子叫得让你耳根子发软,一旦生起气来,就小兔崽子、小浑球、小鳖孙信口乱叫。我有一次气不过,反问他一个我是鳖孙那谁是鳖的问题,把他气得在那里吹胡子瞪眼。我当时只清楚他没有追上我的本事,却忽略了他告状的效果,到晚饭后,被父亲好一顿牛鞭子的教导,让我恨天无梯恨地无缝。不过大部分时候,我还是很喜欢跟爷爷在一起的,因为他不但能讲好多稀奇古怪的故事给我听,还能教我很多活计,比如用麦草编牛角,用桦树皮做口哨,再比如安装燕窝的办法。


  我听从爷爷的指示,找到一小块薄木板和几根钉子,在屋檐下为燕窝制作了一个小而牢靠的托架,等到再有为燕子搬家的机会,便能够很轻易地将燕窝放到上面。爷爷看着我做完这些,赏了我一个不轻不重的凿栗说,就你这狗脑子,还想引来燕子,真,真------爷爷没有真出什么结果,又转换话题叫我去帮他驱赶几只正试探着往田里去的鸡。


  就是为了将那几只胆大妄为的鸡赶得远远的,我很快将燕窝的事给忘在脑后,不知道到第几个星期天,我再次坐在邻居家门前时,又被一阵阵叽叽喳喳的叫声吸引,才发现那曾被我摘掉的燕窝不但重新做好,里面还有了一窝小燕子。我的好情绪在那一望之下蹦了出来,就像馋猫看到鱼一样,恨不得眨眼间弄到手。上次上梯子摘燕窝后,爷爷警告过说如果再爬那么高,就告诉父亲让我重温一下牛鞭子的味道,所以我马上收敛脸上喜色,没事人一样朝爷爷那边看了一眼,然后一闪身跳到屋里。


  有了那次的经验,这回搬梯子爬上去都要顺溜得多,而且在燕窝到手后,为了不使窝里的小燕子有任何闪失,我的动作比以前更小心更克制。我记得那窝里有四只雏燕,都才开始长出一些绒毛,一个个张着大嘴朝我叫着摇晃着,似乎不但不反对我的骚扰,反而还把我当成它们的父母那样热烈欢迎。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我兴奋异常爱不释手,想到将它们搬迁到我家后,能够与这一帮小家伙朝夕相处,那真是一件让我自豪到没边儿的事。


  燕窝连同小燕子很快就安放到我特意为它们准备的新居所,燕子父母果然也随着过来为它们喂食了。终于在自家门前看这样热闹的一幕,那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与荣誉感,让我小小的身体在那一刻膨胀成巨人一般高大。旺盛的激情催动我挥着手臂扭着腰肢,无师自通地在自家门前跳起秧歌舞。      后来奶奶要我去菜地里割一把葱回来,说是烧肉要用。我很不愿意离开我的燕窝,却又耐不住肉的诱惑,只好以最快速度向我家的菜园地跑去。回来后,奶奶又要我将葱择好洗干净,接着又吩咐我从灶堂里掏草木灰再送到菜地里。我反问怎么不先掏灰后割葱呢?奶奶就很严肃地问我是想吃肉还是想吃牛鞭子。我一听这话哪里还有继续犟嘴的勇气?牛鞭子虽然也会有肉味,但那是我自身的肉,而且还火烧火燎的痛,跟锅里烧出来的肉当然天差地别。我不是傻子?当然明白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于是憋着一口气,蹽开我的飞毛腿,踏上我想像中的风火轮,一筐草木灰半筐变成这一路的烟雾弹,剩半筐潦草地化作几堆菜冢。


  如此一反复后,重新回到燕窝那里时,看到的情景竟又是地上的一堆碎泥,而窝里的四只小燕子也不见影踪。我转头问爷爷燕子都哪里去了。爷爷没有说话,只是用手里的竹竿指了指屋顶让我自己看。原来,我家的那只贪嘴的大黑猫正趴在屋顶上啃咬着什么,同时还不忘呜哇呜哇地哼唱着。我明白我的小燕子全成了它的口福,出现这样悲惨的结果怎么不叫人伤心欲绝?那天的那个下午,我用尽所有的力气将那只可恶的黑猫追得满村逃蹿,一刻也不让它有停下来喘一口气的工夫。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依然将它当成生死仇人,直到它从我的世界永远消失为止。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那天晚上,大人们收工回来后,我既没有吃到锅里的肉,也没尝到父亲牛鞭子的味道,因为邻居认定我擅自搬走那只燕窝是坏了他们家的彩头,而同我的父母大吵了一架,连带着什么鸡呀猪呀乱七八糟的事也一齐成了双方互相指责的理由。从第二天起,邻居家的门不但关严,还多出一把大铁锁。那只黑乎乎的铁锁如一只攥得紧紧的拳头,仿佛在警告我,胆敢再靠近一步,就不会再客气了。


  几十年过去,邻居家虽然已更上一层楼,我家也几经鸟枪换炮,由从前低矮破旧的房子,变成如今不输谁家的独幢别墅。让我不明白的是如此优良的环境,怎么还没迎来一只燕子的光临惠顾?闲来烦闷时,我坐在我的大理石台阶上望天瞎想,不知道是我没有如当年那样不畏艰难为燕子再搬一次家?还是那四只雏燕的不幸遭遇使我从那时就彻底断了与燕子缘分?


  如今,月满西楼的好景致倒是常有,却很难听到燕子回时那如歌的啁啾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
发表于 2022-1-5 09:20 | 只看该作者
         加精理由 : 老粉的《燕缘》用十分流畅的语言给读者一个儿时回忆的享受,全文结构合理,描述朴实自然,特别是结尾一句:“如今,月满西楼的好景致倒是常有,却很难听到燕子回时那如歌的啁啾声。” 给人以无限遐想。

        不错!加精支持。
11#
发表于 2022-1-1 10:38 | 只看该作者
老粉 发表于 2022-1-1 09:59
既然发现了,基本上的答案应该也有了。小说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活不圆满,小说肯定会存在很多问 ...

是的是的,我也意识到了可能是暗示燕子的环境不宜居,但对于一般读者可能还是隐晦了。我住的地方是城乡结合部,建筑还算高档,每年都被大量的燕子粪便困扰,还有喜鹊、麻雀各种鸟类。大家做的也就是装一块板子,挡住下落的鸟粪。
是我太挑剔了,如果我来写却难以企及这篇,不如你亲身体验过。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1-1 09:59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1-12-31 20:33
那是我的解读,更是理一下感受。要说挑刺,还是那句话,对高手高要求。倒数第二段提出的问题,可能我读得 ...

既然发现了,基本上的答案应该也有了。小说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活不圆满,小说肯定会存在很多问题。我想,燕子不来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宜居的地方太多了,燕子的选择标准可能相应提高;另一个算是暗示这种外表繁荣,在燕子眼里是不是更糟糕的破坏?当然,这是专业学术性问题,作者也不敢冒昧。只能说真实的情形确实是很难再看到燕子的身影了。
9#
发表于 2021-12-31 20:33 | 只看该作者
老粉 发表于 2021-12-31 18:27
这解读中规中矩的,没帮忙挑些刺就显得见外了吧?

那是我的解读,更是理一下感受。要说挑刺,还是那句话,对高手高要求。倒数第二段提出的问题,可能我读得粗心,在文中没有看到答案的迹象。
8#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8:27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1-12-31 12:24
一个孩子,冒着被家人呵斥的风险,用自己朴素幼稚的思维和方式,以一己之力与喜爱的动物结缘,与自然亲近, ...

这解读中规中矩的,没帮忙挑些刺就显得见外了吧?
7#
发表于 2021-12-31 12:2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孩子,冒着被家人呵斥的风险,用自己朴素幼稚的思维和方式,以一己之力与喜爱的动物结缘,与自然亲近,最终事与愿违,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虽然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的作为,依然能给人们关于人与自然相处的启示。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0:08 | 只看该作者
小平_gMTT8 发表于 2021-12-30 18:44
问好老粉兄弟!很高兴看到你的文章,粗略看了一遍,今天太晚,明天细评。

能得到你的肯定,让我心慰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0:03 | 只看该作者
小平_gMTT8 发表于 2021-12-31 09:46
老粉的《燕缘》用十分流畅的语言给读者一个儿时回忆的享受,全文结构合理,描述朴实自然,特别是结 ...

当年任由同学们捧着字词典考的脑子,如今竟有好多字词记不清楚了。这知识真的没有收藏价值。
谢谢版主点评
4#
发表于 2021-12-31 09:46 | 只看该作者
      老粉的《燕缘》用十分流畅的语言给读者一个儿时回忆的享受,全文结构合理,描述朴实自然,特别是结尾一句:“如今,月满西楼的好景致倒是常有,却很难听到燕子回时那如歌的啁啾声。” 给人以无限遐想。

        不错!先加分支持。


注意一下:

             百无聊奈(百无聊赖)

3#
发表于 2021-12-30 18: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平_gMTT8 于 2021-12-30 18:46 编辑

                问好老粉兄弟!很高兴看到你的文章,粗略看了一遍,今天太晚,明天细评。


       看到你提到“燕然未勒”,顺便说一下。“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句话出自北宋诗人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燕然”,指燕然山,“勒”,刻的意思。东汉将军窦宪打垮匈奴进犯,乘胜追击,“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所以“勒石燕然”就成了胜利的代名词。“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就是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


        学习典故,很有益处。


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0 16:26 | 只看该作者
读过几篇关于燕子的文章,突发灵感才写出这篇文字。一开始想以《燕然未勒》为题,后来想到到文字中没有什么古意,还是放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1 07:40 , Processed in 0.05083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