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龙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1-15 1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龙湾在运河边上,在一沟的包围下,河转了个弯,就叫了龙湾。 一沟东面是二沟,二沟东面是三垛。 这里有一个故事,关于这地名。 敖广触了天庭的条律,为躲玉帝天兵的追杀,一路逃窜到了这里,那龙尾一扫,留下一 条大沟,当地叫一沟。 尾巴又一扫,一条沟,当地就叫做二沟。 那些泥土被掀起积在东面,就叫三垛。 仙家气急败坏,使出夺命手段,那老龙王敖广向西北方向逃窜,见那地段有一芦叶荡, 一头栽了下来,这荡叫黄雀荡,自从老龙王就此过后,就老人叫了“老龙窝”。

1
  弯子坐在屋里哭,男人坐在房门口抽烟,那烟不是买来的,是一些劣烟草,放在那紫铜色的烟袋里。“死就死了吧,别嚎了!” “去李二家让他帮个忙,把孩子给埋了吧。” 风俗是这样的,自家死了人,自家的亲戚是不能扶重出殡的,得要找个外姓无亲的人来 。这些人又一般是些光棍,无儿无女,讨些饭食,又得两包烟,华新的,也不错了。 孩子是夜里让老鼠咬死的,第一次就让老鼠咬了一次,大家叫他小老啃。这回真的让老 鼠啃死了。老头子倒不知伤心了,这个年代死的人多了,让人无力伤心,只有那哭哭啼啼的 女人。其实都是心头的一块肉,女人生了十六个孩子,死了,这是第十二个了。还剩四个, 大的二十七岁,有了老婆,过穷日子,老二才十八岁,老三、老四是两个女孩子。 日子这样过不下去了,前天晚上就没米下锅了,弯子和老四去前庄要饭,老三性子犟, 不去饿了一夜,不愿要饭,就得挨饿。这下好,又死了一个小的,负担又小了些。 弄了点柴扉,卷了,埋在土里,化了点纸钱,一个小生命就被打发了。

  晚上回来,一家吃菜粥,菜是晚上去地主家菜地里拾的一些菜边皮,米是借来的,水是 河里舀来的,没有自己的东西。老头子说话了:“日子过不去了,你们谁能出去要饭,谁有 能奈谁活吧!” 一个家长说出这样话,看来也真的难了,没有人故意对亲人推卸责任。 其实也只有老二能走。老大是有了老婆,两个妹妹又小,而女孩又没有出去的道理。弯子眼泪掉也好,老头子 咬咬牙说:“走吧走吧,是老子无能!” 小兔子出去要饭了。 那些老老少少都摇摇头,都无能为力,每个人能喂饱自己就不错了。 小 兔子走了。

2
  一跑讨饭,背着行里,晚上在土地庙里睡,夏天不能睡草堆边,有蛇虫的,在土地庙里 睡,香火熏着,蛇虫不来的,这个饿着,土地公公饿不了,人们信这个,做土地这碗饭,吃不断。晚上和衣而睡,困,有蛇也不觉得。

  这个地方已被走遍了,他决心过运河,这河南面与湖相连,湖在西,便叫西湖,就在这 段有一个渡口,可以过河。但他没钱。他想好了方法,因为渡公是个老头,头发都白了。他最后一个上船,上船的人多,都去了尾舱,中舱,小兔子最后就在前面,船是前舱靠射岸的,渡公在后面的,船一到对岸,小兔子第一个上。他一上岸,一下子跑了。渡公老头见情形不对,一下子也冲了上来。孩子到底溜得快。那老渡公叉着腰站在运河的堤上大骂:“细婊子儿,我日你祖宗八代!”

  夕阳正西下,照在昏黄的运河水里。水向北。岸边是一排排的垂杨柳。有人在叫:“小二子,回来吃饭喽!”一天就是要结束了。

   过了河,地方叫湖西,过了湖西有一座山,土山不高,叫天山。过了天山就是安徽天长 县。就是侉子的地方了。小兔子那里却叫外地人作侉子,什么山东侉子,安徽侉子,就是口 音不同的人,吃住不讲究的人。天长县也很穷,天长县也有土地庙,这就好。小山子在一个人家较多的地方住下。这有好处的,一来要的饭多,二来人多的地方不会 有什么乱事,再者人多土地庙大,人多养大佛,人寡土地穷,庙大,小兔也就安身好了。其实安微这个地方是出了名的乞丐多,那唱《凤阳花鼓》的安徽人在全国是响当当的名气的。逢人家嫁娶访亲,问到穷富,看家中有几根打狗棒便晓得,但要饭的,好像是不喜欢在自 己人面前丢丑的,所以又都背井离乡。

  小兔子住了下来,就去周围要饭,外地人的口音不通,但好在只要站在人家门口,手里 拿着打狗棍,又能是干什么的呢。人家见孩子又瘦又黑,倒也多少给点,剩饭剩菜,米,都给一些。他就方圆几十里的地方转悠,也日出而出,日归而归,那土地庙粗糊的墙让他晚上倚得 都光滑了,白天他是不在庙里的,怕让人看见,初一、十五也不多呆在庙里,会有人来敬香 ,让人看到不好的。他便这样躲躲藏藏的。

  秋天来了。一大早就有人来庙里上香,那人家抬了猪头,斗香,香蕉,苹果一大堆,小兔子刚睁开 眼睛,就看到那些人的影子,马上向庙边绕过去,却让人喝住,“干什么的?”“我,我……”那后面站的人侍前面的人安排好的一切,换上新烛,燃了香,在那香灰堆得像小土堆似的香炉里敬上。磕了三个头。小三子被一喊就立在不动,一直看着这些人的动作。那后面的女人,及女人手里牵着的孩子又分别磕了三个头。

  那男仆才转过头来问:“这可知道这土地神是我们贺家大院贡的? ”小兔子结结巴巴地说:“不知道,我是个要饭的,好爹爹的,我只过个宿,不做什么的 。”小兔子的方言,都结结巴巴的。“你是里下河的人?”“里下河?我不知道的。”“你家在运河边上?宝应?高邮?江都?”“高邮的……”这两句话是用小兔子的家乡话问的,是那个起光磕头的老人,大概五十几岁,两鬓才一 点白。看来,他就是贺家大院的主人了。小兔子不见问,也不答。“我也是那个地方的人啊,三十三年前逃水荒过来的,那年我二十二岁,运河的运漫过 东堤,把家全冲走了,淹死了好多人,后来又弄疫情,又死了很多,我便早就逃了出来,哎 !”“你家在哪里的?”“龙湾。”“龙湾?真的啊?”“嗯哪”“在二沟北面,我家在一沟后身,就跟龙湾隔一条河。”

  小兔子安心起来,原来遇上自己家乡里,总不会有什么坏事的。“家乡又闹荒了。”“闹荒了,去年一场水庄稼冲走了,今年又是大风大雨减产不减租,难过啊,我才十九 岁,就不得不出来要饭,哎!”说着,那孩子的泪水就招人怜似的掉了下来。“哎!”“大伯,你有什么好路指我走啊,我真的不想要饭,丑呢!”“哎!” 好吧,你到我家打下手吧,我包你饭食,给你几个工钱。”小兔子又哭了,不知说什么,咽哑着,连忙又跪了下去,几个头,那人又拼命上前来拦 ,一乡人,受不得这种礼,响雷打头的。

3
  贺家大院的门面也不很大,前后六间房,前面一院,中间一院,到处还有晒着的草药, 是个中医。那大门的门楣上排一块匾,小兔子也认不得字,看了一下,又赶紧低了头,怕人 知道他不识字,就进了门。

  他的事是每天把要晒的药草搬出来,放在院子里,一匾一匾的,晒一阵子要翻一下,再 晒。不要太晚,草药就要收回去,因为晚了空气湿了,草药回软。要晒的都是采来的一些便宜药草,好一些的找不到,也难制,就去大药店去买。贺家所 制的只是一些简单的草药。还有碾药,有些药是要粉末入药的,所以晒干了之后,放在碾盆里碾,那碾子来回轧,那干脆的药草也就碎了,变成末。还有就是糊纸口袋,病人来买药总是要有药带走,一剂一剂都要分开放好在袋子里。小 兔子就在下晚收了药之后糊纸袋,一个一个的。

  贺家大院前面是三间屋,中间是诊室,左边是书房,右边是药房。药房的柜子很高,最 高的要站在齐人腰高的凳子上才能够到,一个一个的小抽屉里面放着各种药,散发着药香味 。小兔子就顺了其它人的口叫了贺先生。这个能称上先生的,一个是师塾,一个是医生,都是斯文人,是种荣誉。后面三间屋一间是客厅,左边是师娘的卧食,右边是贺先生儿子的屋子,贺先生膝下两 子,相差三岁,大的十七,与小兔子相仿。而小兔子比他黑瘦得多,老看得多。前后两排屋子让小的厢屋连起来,一边是厨房,一边则是两张床的住处,一个抓药兼算 账的刘七。一个是小兔子新放的床。 贺家的规矩倒不多,就是贺先生看病的时候,不准人前后嚷嚷,否则,先生是要发脾气 的。

  好日子好过。时间一擦,早过了秋,天冷起来了,十月下旬了。先生去山上采经霜的药草他总亲自动手,刘七虽说是知道哪个药哪个名,其实他也是看 贴在抽屉口上的签的,按先生写的量给称好,并不懂多少药道,而这采药自有他的道道的, 不同的药不谈,同一种药草采哪个部位,采老,采嫩,什么时间采,都是先生心里才有数的 ,先生出门,前后总跟一条狗,黄的,毛色很纯。

  先生一出门,药店就不开张,下人们也就清闲了,小兔子便和先生的儿子玩,先生的大 儿子认得字,便满瓶不动半瓶摇地教小兔子认。小兔子倒也好奇,就记在心里,一次一次认得的字多起来。也就认出来,那前门那块匾上写的是“贺宅”两个字。小兔子捡了,先生拉掉的毛脱了一半的笔,在糊纸带裁剩的废纸上一笔一画地写起字来 ,刘七识得字,他总是说,识字有什么屁用啊,小兔子总笑笑:“画画玩呢。”

  好日子真的好过。第二年也半了三季,小兔子在贺家勤勤恳恳地做事情,也一本正经地识几个字,居然能 够看懂,那“唐诗三百首”,从右往左又是竖着的,虽是难认了一些,但一字一字地也能够 读出来了。先生的处方写得也不潦草,小兔子也能认识几个,有时小兔子给先生递处方给刘七,也能读出几句。“三七二钱”“大红枣八个”“五爪金龙二钱”……刘七说:“小兔子,过些年,我要是不再了,你可以接我的班了。”他显然是在笑话小兔子卖弄,他才三十三岁的人,怎么会过几年就让人换了呢,再说, 在贺家,小兔子靠着个老乡的面子做个杂役,卖点力气。

  贺先生的大儿子在房喊:“三七椒,你忙啊?我们下棋!”这刘七让贺先生的儿子叫作三七,他下棋倒不高明,与贺先生是不能比的,但比那两个孩子是有余的,但这孩子越长越大,越来越聪明,而这大人是年龄大起来,迟顿起来。这“三七”的棋力是越来越不济了。贺先生是不让儿子叫刘七“三七”的,大一天还是哥哥,况且这刘七又是自己的帮手,怎么能够随嘴乱叫呢。但孩子是孩子,刘七又不好跟老板的儿子多说什么,也就应了这称呼 ,做了“三七”。

  要过冬了,师娘说厨房有些漏子,一下雨滴滴哒哒的,寒里了,要上下了雪,化了,肯定又是不得安身,不如入冬前就请个瓦匠来修一下屋面,再重支几口锅,也方便些。师傅请来请,先是刘七和小兔子先把屋上的瓦抱了,去了屋面,拆了那炉灶。刘七在屋上,小兔子站在梯子上,先生的儿子和师娘就在下面接着,一块一块的瓦和砖堆好。屋面抱了露出梁把了,刘七在梁上走。那梁配了,一下子断开。轰隆一声。人都没支声。先生在前屋看病,听到声音,女人又大呼小叫,过来一看,那刘七蜷在地上,身下净是 碎砖、碎泥。嘴角的血流了出来。刘七眼眨都不眨一下,双目圆瞪。先生就地摸了刘七的身 体,又把脉,看那瞳孔,一下子脸阴沉下来。

  贺家大院换了抓药的,小兔子还行。刘七是个光棍,没有人问去了哪里,即有人问,说是家远回了乡,人便不再多提。好在 小兔子也不错,一年多差不识全了那药柜上的标签,使得一手好称好算盘,代了刘七也无多人问。先生的儿子不在来叫“三七”下棋了,师娘告诉他不能对外人乱说,刘七叔是回乡了。自家的儿子自然能够守得了嘴巴,出不了什么大的屁漏。倒是,小兔子。给钱小兔子,钱花完了终是完了,关不了他的嘴。这活人嘴封不上。万一让别人知道,这贺家大院死了人,说不清是非。

  贺先生想了几天。师娘说算了吧,只有这么办了,没有其它的法了。贺先生三十几年前,背井离乡来这里时,是求在当时贺半仙的学的这手段,贺半仙生性险阴,却使得一手好药,出手一般是药到病除。虽人心胸狭窄,但也应手段好弄了个贺半仙的名声。这贺半仙贺三,膝下无子,有一房也未生半个子女。但其人不愿外授其技艺,宁愿带了 进棺材。贺先生,愿来姓吴,在贺三门前跪了三天,求这一只手的功夫。贺半仙答应了,但是要他先禁了身,才能学这手艺,他又是周旋了有一个月,适逢秋天,知道贺三生平好菊,他与人去弄了半斤上好的杭白菊——据说这半斤杭白菊是托人偷的,献了贺三,贺三自然,合不拢嘴,收了这个徒弟。

  拜师这日,师傅摆下香台、案头。让他改了姓贺,而且在案前发毒誓,此生手艺,毫不 外传。所以贺先生五十多岁了都没带半个学徒身边,虽许多人家,有的是些有钱人花钱让子弟学这手段,贺先生都笑而不应。只有这个样子了,师娘买了十刀纸钱,全都是钥子一下一下打过的纸钱,去贺三坟上烧了,求他千万不要有什么不满意,找到家里来。

  贺先生问小兔子学不学医,这肚子苦水没和他倒,还是师娘背地告了小兔子,让他好好地学着,用心记着。小兔子知道这前前后后的原因,也就学了这门。这手工夫确实好,人吃五谷杂粮,有谁没有病啊痛的。贺先生给小兔子赐了学名,尤,原来小兔子也姓尤的,便叫了尤其安康的名子,叫尤安泰。受了名,拜了师,自然不能再轻松。但,小兔子倒是勤快,他知道,他要怎样才能把贺先生那只手搀过来,成为自己的,这 是一个机会。学望,闻,问,切。学推拿,针灸,丢火针,拨火罐。学采药,制药。学医德,医道…… 三年过去了。又是一年风吹雪。小兔子已经能够看一些病症了,而且下药准,逢人就有夸,名师出高徒啊。贺先生笑了笑说,他自己的努力啊。

   第二年春上,正月一过,二月里雨下个不停。下了十一天,贺先生觉得腿阴湿难奈,上身又疼痛不止,自己吃了几味药,不见起色。徒弟翻遍医书,手足无措。师傅病卧在床,师娘干急,但又怕是贺三作的怪,冒雨去贺三坟上拜了一下,带了些水果,下雨天不好化钱,只得拜拜,磕磕头。第十三天下晚雨停了。师傅有点起色了,小兔子冲淡了参茶,一口口喂他,他不喝。目光板滞无光。 他告诉小兔子在家了,他应该有两个失散的妹妹,叫大鸾子,小鸾子,算起来今年有四十大几了,那年他们才七、八岁就失散了。小兔子一惊,以为是自己娘呢,但又一想,她们家又不是一个地方,而且是姐妹俩。可能是同名呢。

  他便咽了话没说,师娘也在边上劝说,刚好一点,不要多说话。外面一声巨响。春雷。那目光一下子灭了。春雷没有带醒生命。而且,那晚雷伴闪电一个一个。像女人的哀嚎,一声一声。那天是三十几年前贺先拜师的日子。真巧啊。这贺家大院是非关不可了。师娘也想好了,家里财产能变卖的变卖,和着原来的积蓄,足够她将孩子拉扯大的了。他在贺家大院也不方便了,师娘拿了一些钱,让小兔子回乡。回乡吧,回乡吧。此处留不得人了。那红红的大药柜,那用惯了的小称如算盘。还有师傅那一付老花镜,是贺三留下的。师傅的师傅的,传给徒弟的徒弟。

4
  包了那付眼镜。走了来时的路,也正好是黄昏,夕阳正西下。过那个渡口,没有人能够认出,他是四年前在渡船上逃票的孩子,渡公已经换了。小兔子还站在船头。船下不是当年的水,虽向北流,物非人非皆去。上了岸,走了几十里过了一沟河的一渡,再走几量就到了家,家,就是四年前的那个让他出走的地方。房子没有变化,还是那几间破房子,连那路口弯的方向都没有变,还是那泥 土,那路。
 
  春暮。远远就见了母亲在门前做什么,快了脚步,远远就叫。“阿妈!”抬起头的女人,一看,连连放下手中的东西,迎上去。“哎,乖乖。”骨肉不可能认错,记在心里呢。妹妹也出来了,叫哥哥。才四年还都记得呢。“阿爸呢?”“咳!”女人不说话了。男人在二年前,买了一头牛,那是挤钱买的一头牛,回来吃了几天草,发现是头病牛,下地不拉犁,净抖着,口吐味,吃得还不少。老头子气,牵了牛去找那贩牛的侉子,那群牛贩子是山东来的,老头硬是让他们退牛还钱。几个侉子一顿打,老头子牛让侉子带走,一个子都没得,扶着个树棍回来的。没几天,就病死了。就葬在龙湾河的转弯的高墩上。哎。哥哥也分了家,他们自己弄了两间屋住到后面去了,现在就两个妹妹和老人过日子,养了几只鸡,卖点零用,种了几亩地,逢年过节一家人聚一起过几天,日子比以前好一 些了,托人去打听小兔子的下落,都以为死了,找不到人,家里一到过节就想起小兔子。老人总是偷偷地掉眼泪呢。好了,好了,回来了,告诉母亲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老人也宽心了,好了孩子还算是 学了点能耐呢。

  说到那贺先生也是家乡人,小兔子告诉她其实是姓吴的,后来改的姓。老人一惊说,“姓吴的?是河南一沟的?”“是啊,你怎么知道?”“那他快有六十岁了?”“是”我有个哥哥,失散了在安徽,但是一直打听没打听到。”“那你姐妹两个?”“是的”原来那年兄妹三个散失了,姐妹俩都成了孤儿,让当地的堂里收养了,这堂相当于孤儿院。堂里生活了大概几年又让龙湾的一个人家收养了,后就嫁在尤家,她姐姐也让人收养了,听说是在城里哪个人家做了童养媳,后来得了虐疾也死了,后来一点消息都没有了,自己 那时候都吃不饱,什么事情就都没追问。“那贺先生就是舅舅了?”“他姓吴,我也是,我是到龙湾才改了姓的。”“老人老泪纵横,她知道哥哥也死了,就死在外甥眼前。

5
  在城里的一些亲戚疏通疏通,找个事做了起来。就是在一个中医院里,做了个医师。因 为院长见了他一下,发现他的底子很厚,是一块材。没过几个月,那边人真的多起来,大家都信。一开始大家不信,这个无缘无故多起来的人,会有什么好手段,只是那天半夜,忽然有人敲门,说是有小孩子抽搐,口吐白沫。当时只有他一个人,取出银针,就仁中一针,其他的地方也扎了几针,便止住了。拿了案头的笔开了一个方。这药吃了四剂,那孩子就全好了。那孩子父母感激,送来一匾,那是当地一个有名的宿儒写的一幅字:圣手回春 。就这样尤医师的名声传了出去。

  他用了所有的积蓄盖了四间又宽又大的房子,日子好起来了。母亲也比以前有精神了许多,这是个奔头,人有了奔头,就好起来。老人又动起脑筋,这儿子都二十四五岁的,没有个老婆,总不行的,于是前庄后庄地访。这天邻村的媒婆领了一个女人来尤家,她说,她是外地落难来的,虽说穷了些,定是能吃些苦的,会过日子,就那天晚上就在家里住下来了。他倒是不在利,但不好多说什么,老人,准备了丰富的晚饭,说了许多好话,指望她能留下来。这女人,倒也说了不少诚肯的话,倒一滩苦水,似乎死心踏地地留下来了。当晚就在家中住下。

  第二天早上,一醒来,不见了人影。一找,二找都没找到。那天两个妹妹叫了,衣服好几件不见了,老人摸摸钱还在。厨房两只大肥鹅不见了,那是人家送来谢救病之恩,老人宰了准备腌了过年吃,却让那女人一掳而去。老人气得直跺脚,骂,这个臭婆娘,一个骗子。找到那媒婆一脸无辜的样子,直说,不好,不好,老人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亲。能说什么呢。这娶老婆的事就淡下来,也急不得。他也不急于家事,他却专心地治他的病。平时闲了练字,因为他是学了几年的字,所以字有些笨拙。

6
  邻村的谭家,着人提亲。媒婆对老人说,两家换亲吧,谭家有一子一女,尤家大女儿和小兔子换亲,两下彩礼两免,一桌酒席办两个婚宴,双庆。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女儿嫁人,又娶了儿媳。整天忙着那结婚时散的头发,笑呵呵的。

  龙湾的日子好起来。那年冬天,尤家就添了丁,二女儿又有个城里人家来提亲。彩礼下得重。
龙湾的日子好起来。春上,雨一停,太阳就亮起来。小兔子这个名字早没人叫了,大家都叫起了尤先生。那阳光透着窗户,窗台上放着花盆 ,一盆藏报春,一盆吊兰。那花草映出一些阴来,映在人的脸粘,凉凉的。窗下,尤先生坐着。他有些担心,刚刚转到他手上的病人,情形十分的不好。这人本来是得了怪病,医生用药不依,便下了泻药,让病人失去反抗的精力,然后用药,治病。不想,那医生药下重了,病人奄奄一息。医生手足无措起来,摇了摇头,自然拱手让病人家属另请高明。病人家属就找到这里来了。先骂了一顿庸医,再问尤先生情况如何。尤先生也摇头,说难了。家人都跪下来,这孩子可是三代单传的独苗,恳请先生想办法,医者父母亲,就收拾起这个滥摊子。这中药是慢性的,几天人都不见起色。到第三天夜里,那病人突然躁起来,又哭又闹。尤先生的针扎了几次,都不见起色。便请了西医,强打了一支安定。凌晨三点,不想,断了气。

  尤先生医死人了,那哭声一阵阵地在医院里回旋。家属闹腾得厉害,院里花钱消灾,让 病人家属抬了尸首回去。这医院生的病人少起来。这尤先生的病人少起来。卖菜的都知道尤先生医死人了。院长说,尤先生被辞了。什么都没带上,空手回了龙湾,因为他医死人了。没有人叫他尤先生了,大家又叫起他小兔子来。小兔子三十多岁了,摸着儿子头,儿子 都八岁了。他决心不再行医。

7
  龙湾没有多人,龙湾多了个农民。瘦瘦的,黑黑的,拿着镰刀,一刀一刀地割那黄灿灿的麦子。儿子在身后,摘了野豆角做哨子,呜呜地响。

  布谷鸟,“毕谷谷,毕谷谷”的叫声,在收获的初夏里叫着,像是哭,太阳还没出来,天就亮了。做了四年农民。那人更瘦,那皮肤更黑。娘时常骂,瞎了眼的东西噢,我儿子这么好的人哪里去找,他自己命短说我儿子医死的,哎,瞎了眼的人噢。小兔子说,阿妈,不要骂了,没饭吃了。小兔子四十三,一道关,有人来算命,老人背着他给算了一命。那算命的瞎子受了钱,画了一道“符”,让老人贴在家中正屋的神龛后面,这一年,让他不要出远门。

  老人偷偷做了,想心思让儿子怎么不出远门。龙湾的河,只有转湾那一道渡,下游的人都要转到那一渡才能过河。所以在中下游放一个渡口,一定是很不错的,便请了木匠,找了些木料,拼了几块板,放在家里那条木船的船 舱上,一条渡船就这就好了。小兔子倒也不觉得难为情,便去龙湾河边摆起渡来,新渡口新鲜,大家愿意过,生意也好。没过几天,他又请了瓦工在河岸上砌了两间小屋,真正正经地做起渡上来。他为人谦,过河收钱不多不争,人们也喜欢,就都叫他老尤,老尤不老才四十多三,但是就这么叫开了。

  三个月后,木船就换了水泥的船,生意好。晚上生意清了,老尤就挑起麻灯来,写字,一笔一画,逢人都有人夸老尤的字好,稳健 ,端庄,他说那是拙劣。儿子十七岁闹着不肯上学,说要回来,过河摆渡,他发了脾气一巴掌打下去骂,你这个畜生,不上学想什么鬼点子?要学摆渡,你不要进我这个门。老人舍不得孩子被打,就骂,你这个杀千万的,打我孙子,孩子不懂事,怎么了。孙子就辍学摆渡,老尤失望了,每天坐在龙湾河的堤上看着东升西落的太阳发愣,他说 ,他这一辈子有几点墨水没好下场,这孩子有条件不读书,是倒了哪代子的霉?想想又掉起眼泪来。那孩子也真的犟,摆了几天渡,私藏了一些钱,写了一封信,偷偷地出走了,说是去外面闯闯。他气得直跺脚,婆媳两个都在房里哭。 他骂了,死了就当没养,我当年不也那么大出的家门,他福祸是他自己的能耐,怪不得别人。老人嘀咕,四十三啊四十三真要出事情了。

8
  原来他还是尤先生的时候,有一个好朋友,那是西医,出国留过洋,后来回来要为母亲 守孝三年,又因妻子在本地,就留了本地做医师,这人生性平和,有一肚子学问,尤先生就是名师,自有一付好手段,所以二人投机,也中西合壁,医好过不少的病。这朋友写来信,告诉他,这医院原来有一个大药柜是尤先生在的时用的,一直没有人用过,后来院里要更换一些物件,就要卖了这大药柜,他去找了院长,说这是尤先生用过的,有些感情,用了顺手,还是给了尤先生,也做个人情。院长也就依了。让他去想办法弄回来,东西大,放了占地方。

  老尤心里酸酸的。便托人去城里带回来。这龙湾河是条大水道,船行得多。龙湾一带比下游高,水少。下游水边,养鸭的人家多。这边人就弄船去收鸭蛋,这鸭蛋用船运是最稳当的。然后再把蛋运到城里卖。老尤拜托这卖蛋进城的船去把那大药柜弄回来。

  这老人孙子走了,整天又念起孙子来。她可是命苦,十几年前整天念儿子,现在又整天念孙子,不知要急到什么时候。老尤也没办法,他心是切的,希望儿能成个才。儿子卧室的门上那副对联是他拟,是他写的:勤学完成大器 苦读必为人材。这心是苦的。家里的老黄狗不知什么时候来的,绕着老尤脚前脚后地转,他有点不耐烦了,这瘟狗转什么呢。狗哼哼的还是不停地绕,还咬了他的裤角,往北拖。
老尤就跟着狗去看个究竟,就随了这畜生向北。秋后的田野空荡荡的,麦还没有种,田还没耕。一望过去,那田梗上有个人倒着,老尤上前一看,心一拎。是老人,她中午说田梗上还有几棵蚕豆老了,留了做种的,没有割,来割的,不想倒了。老尤上去喊,老人不应。他奔上去,一摸人身体还热,却断了气。

  天凉起来。谁也不知道,四十三这一年他有一关。谁也不知道,这关附在了他母亲的身上。都说自 杀身亡,岁数大了。白发一下子爬上头上,皱纹又起来,老尤一下老了很多。真的是老尤了,每天坐着看着那东西来去的龙湾河的水。老尤念叨着,人是假的噢。雨下得很大,风也大,夜也黑得透。这雷声又一个接一个来。要入冬了,这恐怕是最后一次雷声了,不停地响。对河有人大声地叫:“叫河噢!”
雨这么大还有人过河。老尤有点冷,一开门一阵风吹进来,南风雨,打在身上,老尤直打颤,“来了,来了。”那电筒光在雨水里迷离地散着,“怎么这么晚啊。”“唉,迟了!”

  过了河,衣服湿了,进了屋子,抖拌索索的,头发被水打得趴在头上,无可奈何的样子,像那季节,岁数到了。雨打在屋顶上,叭叭地响,屋里一灯如豆。让雨淋了,又睡不着,坐在被子里,看起书来。那对眼镜,是师傅的师傅的,自己都这么大岁数了,这眼睛还这么清楚。灯,昏昏的。他夜里做梦了,是贺先生,还是那笑容,什么话都没有说,就静静地笑。死一般地静。

  早晨一早,老尤就让一阵腰疼疼醒了。他坐起来,捶了捶背,头上汗沁了出来。鸡叫了。老尤心里有些虚,就拿了一口小锅子,煮了一碗热水,冲了一碗糖喝了下去,心才舒服 了些。

9
  半个月了,这身子一直疼,终于严重起来,那手都肿了起来。他自己开了几剂中药吃下去,丝毫不见效果。他问自己,这十几年不看病,连自己的身体都掌握不了?但是,那渡还是照样摆的,虽然病着。他在两岸之间系了绳子,二面拉着也省了些劲。他还是去找了那位医生朋友,朋友告诉他这病不怎么好,要当心治的。他知道是真的有问题了。

  四十三岁啊。他是倒在岸边的,让人抬回去。一个人这样结束生命,这是一个年代的不幸。有人说不是,是命。四十三,鬼来搀。真的是命吗。也就正好在那个年代?在那个龙湾?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11-15 12:08 | 只看该作者
小说有很多风格,这是我最熟悉的风格和味道。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6 13:30 , Processed in 0.17528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