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68|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军人印象】与故乡有关的老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8-14 1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字闪耀生活 于 2022-8-14 12:39 编辑

                                               【军人印象】与故乡有关的老人




      两岁时,我随父母从辽宁海城来到山西太原。故乡在我心中是一种神秘的存在,没有一丝一毫的印记。我只知道东北是个粮仓,是辽阔的大平原。我从小就知道当年小鬼子对东北人犯下的罪行,我的爷爷为救全村百姓,死在鬼子的乱枪之下。当记事时,从姥姥零零碎碎的叙述中,知道自己出生在县城里一个叫做胜利街的地方。也试图寻找一些信息,但终未如愿。


      与故乡有紧密联系的两位长辈成为了我的偶像。一位是我的姑父孟效先,另一位是我的堂舅张庆生。他们二位不曾谋面,但是在辽沈战役时,姑父是国民党的空军机械师,一家五口住在飞机场内;堂舅十四岁时参军成为解放军的一名小战士,当时在飞机场外攻打。这是我后来在他们的各自讲述中得知,以前我对三年内战的认识也就是书本里的理论知识,此时我更有了一种切肤感受。对“祸国殃民”一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发动内战者害人害己。我的姑姑作为国军家属在枪炮不断的一夜里惊吓成疾,一生中时好时坏,直至去世。


      我五十岁时见到姑父,六十岁时第二次见到堂舅。都是在他们米寿之时,然而,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又高大了许多。
               
                                                       姑父


       父亲求学时得到姑父无私的帮助,作为穷学生无以回报。在姑姑出嫁的当天,父亲发了礼仪电报得以在婚礼上宣读。姑父一直很看重父亲,父亲说源于姑父爱讲面子。


      听姥姥说,因为姑姑神经受了刺激,全家无奈才返回家乡。否则,姑父应该成为新中国空军的一员。但姑父是个能人,回农村后就研究出了玻璃窖。在东北寒冷的冬天也能种植韭菜,早早就远近闻名。


      我五十岁时和妹妹代替父亲回老家看望姑父二老,只见他们的土炕上摆着小饭桌,上面堆满了书籍。之前父亲就说过,姑父七十一岁还在学外语和《育种学》。受影响,父亲一离休就开始学法语,还鼓励我学习外语,说是以后给我孙子当老师。


      姑父说他以前常年在外辅导农民种菜,县长还和他促膝长谈,合影留念。作为一个园艺师,他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没有留下什么遗憾。


      我和妹妹在离开时,有生以来第一次下跪拜别,那是对姑父的尊重,发自内心的。后来姑父过大寿的当天,我们兄妹四人特意送了礼仪蛋糕。姑父看到一米高的三层蛋糕和贺词后,一整天人都在兴奋中。老人家还以为蛋糕是由太原运过来的,感叹千里多的路途,竟没有颠簸出一点磕碰。当蛋糕下车的时候引来村民的围观,姑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讲究礼仪和好面子给姑父带来了莫大的荣耀感,我们也觉得办了件很漂亮的事。
               
                                                  堂舅


      如果不是当兵,堂舅是要过继给姥姥的。土改斗争大会那天,十四岁的堂舅在台上代替他爷爷挨批斗。我母亲和堂舅都是从小失去父亲的孩子,他们的爷爷八十多岁,一家人除了孤儿就是寡母。偏偏这姐弟俩又都十分叛逆,“开完批斗会,堂舅一拍屁股就上战场了。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西南剿匪,抗美援朝全参加了,并且上过军事学院,实实在在的背叛家庭参加革命。”这是母亲的原话。


      见到舅舅时,舅舅说母亲在土改的万人大会上讲话是不用打草稿的。虽然是富裕人家的女孩子,却是大家选举的第一任村妇女主任。那时没白天没黑夜的做军鞋,支援前线。


      我一直不理解,母亲说堂舅因为出身跟家里脱离了关系,但是为什么会从部队千里迢迢来我家?姥姥的成分也不好啊。那时我还小,只记得舅舅背着我玩去,有军人向他敬礼。由此看来,他们不只是姐弟关系,还是革命的同盟者了。


      舅舅后来转业到了青岛,他曾亲手创办了一所中专学校。到了离休年龄,舅舅是从青岛大学退下来的。舅舅说,工作时,他几乎没在家过过春节。


      我更佩服舅舅九十岁的老人家,还时常去书店,打电脑,玩微信。对我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做出评论,鼓励鞭策,指出不足,对我很有启发和引导。

      舅舅有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舅妈不仅颜值高,人又随和善良,二老的恩爱和谐让人羡慕。三年前,表妹们开车带二老游遍了北方各省,听得出舅舅是快乐的。他的笑谈中没有衰老的迹象,只有对大好河山的赞美感叹。在几个月后,表妹们又开车南下,走过当年舅舅熟悉或不熟悉的地方。这次南方之旅,舅舅说起来人就显得兴奋,走过的战场,熟悉的人物都再现了。尤其是在遵义,听解说员介绍的战斗场面,舅舅都是亲身经历的。更巧的是一位当地的老乡,在现场说起战斗的第一枪,竟然和舅舅的记忆一丝不差。他们在一起叙谈了好久,讲述当年的故事。舅舅的语气似乎还在耳边,能够让我分享到那胜利的感受。一个老革命者的心胸,坦荡,荡气回肠。


      舅舅的离去太突然,原本只是以为小小的感冒,却让亲人们痛不欲生,久久挣脱不出来。回想之前舅舅念叨弟弟呈送给舅舅的小礼物,我为舅舅寄去的小物件。老人家的话语里似乎怕欠下什么人情,区区小事怎么竟念念不忘?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离别的暗示。我用安慰舅妈的话劝自己:九十岁,一生没留下什么遗憾,挺圆满的。


      姑父,堂舅,他们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奋斗,也为我树立了榜样。如果我也有幸活到九十岁,我要生活的丰盈,精神上一定要富有。余生将近二十年,可以做好多有益的事情。


      我生疏的故乡,相联系的是让我想起有两位亲人对我的教诲是我今生难忘的。




评分

10

查看全部评分

25#
发表于 2022-8-24 08:04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好文一定支持!
问候文友秋安!
24#
发表于 2022-8-23 08:48 | 只看该作者
两位亲人,两位军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身边的人,树立了好榜样,所以家国情怀,才得以代代相传。
23#
发表于 2022-8-18 17:48 | 只看该作者
我生疏的故乡,相联系的是让我想起有两位亲人对我的教诲是我今生难忘的。欣赏
22#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14:10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22-8-17 08:30
我从小就知道当年小鬼子对东北人犯下的罪行,我的爷爷为救全村百姓,死在鬼子的乱枪之下。

仅仅只是这一 ...

谢谢秋实留评,我泪目了。
21#
发表于 2022-8-17 08:30 | 只看该作者
我从小就知道当年小鬼子对东北人犯下的罪行,我的爷爷为救全村百姓,死在鬼子的乱枪之下。

仅仅只是这一句,立马脑补出电视剧桥段中那些为了救乡亲百姓的村长、德高望重的长者殒命于小鬼子的枪刀下,那一幕令人咬牙切齿,内心悲愤,可恶的小日本
20#
 楼主| 发表于 2022-8-16 07:52 | 只看该作者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22-8-14 15:22
和故乡有关的两个军人,乡村印象和军人印象都有了。

谢谢古琴老师阅读留评,祝好!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8-16 07:52 | 只看该作者
李子四 发表于 2022-8-15 09:31
文字写得朴实亲切,人物形象丰满。非常赞赏。

谢谢老师光临欣赏,问好!
18#
 楼主| 发表于 2022-8-16 07:51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22-8-15 09:34
欣赏点赞!问候文老师。

谢谢千千光临阅读,保重!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8-16 07:50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22-8-15 09:49
两位军人,一种信仰,值得后人敬重。这样的老人可以为之写书了。

谢谢木门长子老师光临阅读,祝好!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8-15 17:32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22-8-14 13:14
哈哈,手机抢个沙发先
文姐写军人题材,肯定有味道!

谢谢你的阅读,三伏天多保重!
15#
发表于 2022-8-15 09:49 | 只看该作者
两位军人,一种信仰,值得后人敬重。这样的老人可以为之写书了。
14#
发表于 2022-8-15 09:34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点赞!问候文老师。
13#
发表于 2022-8-15 09:31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写得朴实亲切,人物形象丰满。非常赞赏。
12#
发表于 2022-8-14 15:22 | 只看该作者
和故乡有关的两个军人,乡村印象和军人印象都有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5 14:06 , Processed in 0.06688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