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36|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寻找一只麻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1-5 1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22-11-6 16:39 编辑

   
  《野草》杂志刊用了阿盏的散文《窗外有只麻雀在叫》。阿盏说,她还没收到样刊,不知道被编辑删除的内容是哪些,自己也没脾气,毕竟《野草》对她来说,是文学圣殿。

  她提到了文学,而不是惯常说的写“字儿”。她提到了圣殿,而不是普通的上刊。可见这本杂志在她心里的分量,以及盲投被采用在她心里产生的惊喜。

  朋友说,字有神性。相信在此意义上,借由《窗外有只麻雀在叫》,借由文学圣殿四个字,阿盏构建了一个异常庞大而神圣的意识世界。进一步说,在这个属于阿盏的圣殿里,她是女王。

  阿盏不这样认为,或者说,六岁时候的阿盏根本想不到,作为祖母的小不点儿,自己有一天会这个样子写“字儿”,而且这些“字儿”会被印在纸上,成为一本书的样子,这中间是多么大的跨度呀。

  阿盏同样没有想到,帮她完成这个跨度的人会是自己的祖母,一个庸常的农村小脚老太太,更没有想到,祖母的满肚子故事以及祖母的村庄,会成为事后自己表达意义上的宝藏。借由这种表达,她完成了精神意义上的涅磐,成为了当下意义沐浴了文字光亮的阿盏。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像是一个小不点儿忽然拥有了魔棒,将庄子里的零零碎碎点化成文字,编织成故事。借由这种点化和编织,祖母得以永在,包括祖母的村庄。

  或许幼小时候,阿盏对一些事不会说,不会写,可是她能感受到,比如,祖母目不识丁,但讲故事绘声绘色,还会唱莲花落。由此,在幼年的阿盏眼里,原本庸常的祖母像是变了一个人,借由唱或开始讲故事,祖母瞬间脱离了琐碎的生活,沉浸到一种氛围里去,变得光彩夺目起来。

  可是当时令阿盏迷惑不解的是,祖母的穿戴样子并没有发生哪怕一点改变,包括祖母坐着的床,昏暗的屋子,屋子里的器物,屋子外头的鸡鸣犬吠,炊烟袅袅,阳光穿过树缝斑驳了一小片地面。

  对此,阿盏没有过度渲染,只是简单描写,为读者大方留白,不知不觉间,你会顺着她的笔触走进那些空白,一窥祖母的精神世界,并借此完成一次短暂的心之安驻。在这个过程中间,你是完全自由的,某个瞬间,你可以抽离,携了某些或清晰或模糊的印象去回望自己的来处,比如相似的村庄,相似的祖母,相似的听书,从而完成一种跨越了今昔往昔此界他界的幻化神游,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相信,对于这个瞬间,对于这种抽离,幼小的阿盏是熟悉的,这也一点一点成就了她后来的喜欢发呆。

  相对于短暂的抽离或发呆,阿盏像一株亟待吸收营养实现快长的幼苗,利用四年时间,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入祖母的村庄,并延伸出密集的根系,将这片土地紧紧抓住,将这片土地上的林林总总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

  比如听书。阿盏描述了冬天,村里大人孩子聚在碾屋里听说书的场景,有响马传,白衣罗成,三板斧程咬金等等。这像是一种文化符号,表征了阿盏视为宝藏的一个个单品,背后是深厚的传统文化。或许在当时看来,那个说书人只是借了一张巧嘴,谋得生存的稻梁,却无形之中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为阿盏幼小的心灵埋下文化的种子。于是,接下来的读书便成了最自然不过的事。

  阿盏看的第一本大书是繁体的《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自然引不出什么大的波澜。可是阿盏话锋一转,说她最好的书是祖母。也坚持认为,自己喜欢写字这件事,是被祖母影响出来的。

  原本没有任何波澜的繁体的《水浒传》,一旦与一位目不识丁的小脚老太太产生勾连,必然发出轰响,在读者心头荡开涟漪:最好的书?最好的?书?对此,阿盏表现出了异常的坚定性。

  即使如此,阿盏仍然需要将这种坚定性给予阐释,将祖母这本最好的书给予展示,以及影响自己喜欢上了写字这件事。

  阿盏把时间定格在六岁。

  这带来一个问题,也是散文写作中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即语境。六岁的孩子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语境?如何通过这种合适的语境让六岁的阿盏得以鲜活地出现在祖母的村庄?

  阿盏选择了简单朴实,以村庄的尘埃为祖孙俩赋能。对于这种尘埃颗粒,阿盏给予一种近乎简单的统领,祖母走哪领我到哪。

  某种意义上,阿盏让你瞅的是她喜欢的,是一个六岁小孩子给出的宝贝,一片好看的树叶,一张糖纸儿,一枚可以攒毽子的制钱,等等。这里,阿盏没有把自己莽撞地推出来,而是借由祖母的走和领,把这些宝贝隐入其中:听戏,串亲戚,去庙上等等。像是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看见,可是这恰恰符合一个农村小脚老太太的行动轨迹,也符合一个六岁孩子的认知能力。借此,阿盏给六岁的自己以画像,一个字,吃。吃糖糕,喝羊肉海带炖白菜,醋溜瓠子,等等。对于这些经历,阿盏给出总结,祖母给了我足够的爱和耐心。

  由此,答案揭开,所谓最好的书,核心是爱和耐心。有了这些,任何一处尘埃里都能开出花儿来。

  在阿盏这里,开出了文字之花,并借由回答姐问的你咋啥都记得为切入,展示了一场简单的写作课,一如英国作家伍尔芙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记述的那样。

  阿盏承认自己敏感。这是一个作家的特质。否则,便无法记得某个细节,某个瞬间,记住给自己的感受。

  借助于这种敏感,记得,阿盏得以妥当地将六岁时候的记忆给予还原呈现。自然,这里所谓的记得需要一个前提,即那些细节是值得记忆的。这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丝毫勉强不得,用阿盏的话来说是闪闪发光的,那种光亮触动了阿盏,否则,这种意识无法建构。

  对于记忆的界定,有的清晰,有的模糊。对于模糊的印象,阿盏说,它引导我把它看清,并写出来。

  这里用了它,却更像是有生命的,有能量的,否则这种引导便无法实现。阿盏成功地展示了自我如何抽离以及观察体验。

  北常说的一句话是“置身其内感受,置身其外思考”。相信阿盏的体验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些记忆经由感受形成,离不开阿盏的置身其内。同样,对于那些记忆的看清并写出来,必然离不开置身其外的观察。

  这里,阿盏用了看清。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有好多看不清,对于模糊的印象如何表达是对一个作者更大的考验。

  阿盏例举了几种看见和听见,美丽的云朵,朝阳照射在榆树上,鸟叫,鸡鸣,狗吠,等等。这些细节进入阿盏的视野,储存在她的宝库。

  宝库在哪儿呢?生物科学层面上是在大脑,我更愿意相信是在心里。心里没有的,根本不可能看见,更不要说触动。或者说,并非看不见,而是视而不见。

  借了某个缘起,那些感觉被触发,得以回溯,还原。对于这个过程,阿盏给予了实事求是的阐释,即还原后的感觉与储存的感觉不完全是一回事,经由过滤,并加进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以及审美。对于这种取舍,阿盏给出了例举,比如,榆树可能变换了位置,狗可能睡在树下。

  可是,这一点也不影响文字的真实。毕竟,“我”在,心在。

  阿盏说,文字是天赐,也是偶然。对此,我想说,看似偶然,绝非偶然。

  比如,阿盏说,我喜欢发呆。是偶然吗?绝非偶然。因为发呆在呈现为文字之前已然存在了,若说偶然性,只是唤醒罢了。借由这种唤醒,阿盏得以陈述自己于写字相关的心得。

  对于写字的过程,特别是写到纸上,阿盏视为乐趣。对于这种原本写完就感到舒畅轻松的过程,阿盏同样希望得到喜欢和共鸣。对于写字的目的,阿盏阐述为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快乐更开阔。

  阿盏和其他写字爱好者一样经历了作家梦,然后什么想法都没了,只是读书写字。这种释然是难能可贵的,成就了阿盏的底色或气质,我理解为静气。

  对于这种气质的养成,祖母的小庄子功不可没,被阿盏视为宝藏,予她以精神层面或灵魂的喂养。在那里,埋藏了她的梦想,暗藏着通道。在那里,她可以是精灵,是风,是一切,可以自由来去。借助于文字的梳理,阿盏对自己有了全新的发现,事关想象,事关想象的表达。

  对于第一次想要表达,并将想象落实为文字,阿盏将时间定格在初二,那篇自己觉得丑的要命的文章是极其重要的,它开启了一扇门。门这边是文字,门那边是想象,或是意识,是包括从祖母和说书人那里以及更广范围集聚素材并建构成的意识世界。对此,阿盏给出的形象阐释是,我伸进去的手触摸到了旧事,它们缠绕在手指上,一辈子褪不去。

  在这个过程中间,阿盏在文字风格上经历了华丽堆砌到清新,最后连清新也去掉了,对此她称为晓畅。

  对于阅读和写作,阿盏引用了库尔特·冯内古特的话“阅读和写作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有营养的冥想形式。”

  阿盏表达了自己对于卡夫卡和伍尔芙的喜欢,以及受其影响表现在文章中的细腻和内挖。对此,我习惯表述为往深里走。

  阿盏的判断是对的,《野草》的编辑很敬业。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20#
发表于 2022-11-11 08:23 | 只看该作者
文字是天赐,也是偶然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14:41 | 只看该作者
xam720 发表于 2022-11-9 11:44
细读老师的文章,对阿盏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早上刚读了文版分享阿盏的文章,再读先生的文章,就有了更深 ...

版主谦虚了。我们都是文字爱好者,而非专业的。互相交流而已。冬安。
1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14:41 | 只看该作者
剑鸿 发表于 2022-11-9 11:07
青衫兄这篇文字用心了,对阿盏的文字解读独到而深入。

遇到阿盏这样作者写的好文章,必然会学习到很多。一种读后感吧。冬安。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14:39 | 只看该作者
灯芯草 发表于 2022-11-8 18:47
又一只“麻雀”,又一个“阿盏”,一盏又一盏,这亮光就变得聚集而有魔力。咋这么多人知道和喜欢她,阿盏这 ...

偶遇,偶遇,其实并非偶遇。与阿盏是,与你也是,与大家都是。冬安。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14:37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2-11-8 15:11
文章大气厚重,写功扎实。给赞!

谢谢读评鼓励。冬安。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14:37 | 只看该作者
李子四 发表于 2022-11-8 10:00
读完了。这样的文字,真的很难写。通过主人翁的文字经历,去说主题寻找一只麻雀。值得我学习。

谢谢读评鼓励。冬安。
14#
发表于 2022-11-9 11:44 | 只看该作者
细读老师的文章,对阿盏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早上刚读了文版分享阿盏的文章,再读先生的文章,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老师的文章对阿盏及其文章做了细致的解读,这对我们这样的业余写手来说,是相当大的指导意义。问好!
13#
发表于 2022-11-9 11:07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兄这篇文字用心了,对阿盏的文字解读独到而深入。
12#
发表于 2022-11-8 18:47 | 只看该作者
又一只“麻雀”,又一个“阿盏”,一盏又一盏,这亮光就变得聚集而有魔力。咋这么多人知道和喜欢她,阿盏这个名字本来就让人觉得特别,这下越发地神秘而富有诱惑力了。
11#
发表于 2022-11-8 15:1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大气厚重,写功扎实。给赞!
10#
发表于 2022-11-8 10:00 | 只看该作者
读完了。这样的文字,真的很难写。通过主人翁的文字经历,去说主题寻找一只麻雀。值得我学习。
9#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09:51 | 只看该作者
文珺 发表于 2022-11-6 20:41
阿盏老师的文字,纯净美好而不拘俗套,在温和的叙述中,给人以清新之感,低吟浅唱般的迷人语气给回忆中的童 ...

谢谢文版精心读评。这对每位作者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遇见文章,遇见作者,遇见读者。冬安。
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09:50 | 只看该作者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2-11-6 11:40
这只麻雀可不好逮,它到处飞,有规律又似乎没规律,不知道它会落到谁的案头上。
阿盏逮到了,你似乎也逮到 ...

这句话非常形象,心领神会。谢谢读评鼓励。冬安。
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09:49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22-11-6 10:10
写字之人,写字之心,用心为文,淡然且有趣。问好你这位云淡风清的朋友。

谢谢木门。一定转达。冬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7 12:28 , Processed in 0.05578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