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29|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戏说文人的命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5-25 1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vhq018 于 2023-5-25 13:14 编辑

    文人曾经是崇高的,古之“文人”,是指以礼仪之德教化万众为己任的人。慢慢地,文人演变为读书人或从事文学的人。现在,具有人文情怀的人都可以叫“文人”了,当然,还是要写点什么,否则,只能是“像文人”。

    从崇高到庸俗,从追求独立人格和价值观到附庸风雅和趋炎附势,古今文人已经大相径庭了,但清高和风骨的基因还是传承下来了,哪怕是装出来的——就像前些年不扎个小辫子就不叫画家一样——没有碰壁之前,自称文人的人,还是必须要表现出清高和风骨的,虽然有时一个嘴巴子也能把他打回原形。

    有大文德的人非圣即贤,我辈不敢妄说,只说那些具有人文情怀的读书人或从事文学的人(以下的“文人”均是指此)。清高和风骨的囹圄,在现实中常常成为文人前进的羁绊,使文人猥琐而游移,以至于影响其一生的走向,也就是说,文人的命运大抵是由虚荣的清高、风骨的绳索和势力人物的金钩拖拽着走下去的,命运的走向全是两种拖拽力作用的结果。因此,文人的命运并不复杂,大体就是五种。

    第一种是李白式的,放荡不羁,随心所欲。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他主动挣脱了权贵的金钩,得以完全自主。既不愤世嫉俗,也不攀缘附会,用他自己的话说“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终身以“乐”为能事,在看破的红尘中追逐红尘——浪漫!难怪能获得“谪仙”的雅号。皇帝给酒喝,就写“穹崇明堂,倚天开兮”,美女给酒喝,就写“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朋友给酒喝,就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没人给酒喝,就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境界,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境界,自己不愁,别人也不用为他愁,自是招得人人喜欢,就算有不喜欢的,也不会惹大记恨,因为他对谁也构不成威胁,正如余光中所夸“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全是正能量!

    第二种如杜甫,忧国忧民,穷困潦倒。生逢乱世,国破家亡,仍念念不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己漂泊游荡,还耿耿于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不但要“穷年忧黎元”,还要“济时肯杀身”,可谓为一个并不待见他的国家和一群忍气吞声的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套用鲁迅骂梁实秋的话说,就是“丧家的江山社稷的乏走狗”(褒义)——“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把个黎民百姓写得凄凄惨惨,平民不喜欢;“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把小公务员描绘得粗暴冷漠,基层官员不喜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揭露了王公贵族的奢靡残忍,王公大臣不喜欢;“边庭注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统治者视苍生如粪土的嘴脸昭然若揭,帝王也不喜欢。没有一个阶层喜欢,不就成了孤家寡人了嘛,与李白相反,全是负能量,所谓“诗史”,正合杜甫。清高和风骨伴其一生,“忠恳”二字最为贴切。

    第三种似白居易,富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刻苦又懂享受,既能经营官场,又能自娱自乐,是文人心目中的理想之神,能善始善终,实属难得。其秘诀,于官场是“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于生活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因此,他既能写出“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这样针砭官员的诗,也能发出“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感慨,既有陶冶情操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神来之笔,又有狎妓纵欢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风流之语,以至于在忧国忧民的同时,也不忘男欢女爱,有《长恨歌》为证:“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的诗也只有白居易这样的人才能作出来,这样的生活也只有白居易这样的文人能过出来,且有滋有味,简言之,是精致利己框架下的家国情怀。

    第四种如柳永,醉卧红尘一生,沉沦逍遥一世。他也是挣脱了官宦的羁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只是文人的清高和风骨也在浅斟低唱的生活中溶蚀的残离斑剥。如果说文如其人,非柳永莫属了。年轻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恣意纵欢,滥觞于无志;中年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惆怅哀婉,情深义重;晚年时,“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甚思逍遥,有心无力了。值得敬佩的是,对于花红柳绿的生活,他终其一生,矢志不渝。羁旅穷愁和闺门淫蝶贯穿柳永生活的始终,除了词,他在人生的一个点上熬了一辈子,最终落得“小有才而无德以将之”的评价也恰如其分。柳永填词水平自然是没得说,连钱穆都不得不说“而如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可见词是社会下层性文学,终不与旧传统政治性文学沆瀣一气。”痴情一生,安葬费还是歌伎们凑钱出的。

    第五种类苏轼,宦海浮沉,宠辱不惊,大起大落。官场混得风生水起,文坛玩得精妙绝伦,远望时,会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近观时,会低吟“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仰望时,充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高远豪情,低头时,全是“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的爱怜。宠辱不惊,处变不乱,是文人中的真豪杰。但越是这样,越是命运多舛,上苍专门要检验他的度量和承受力,正是天妒英才,何况人乎?他的弟弟最了解他,“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这样的人怎能不遭同道嫉恨呢?所以如苏轼者,命运不外乎两个走向,一是春风得意时,忽如一夜脑袋落地;一是跌宕起伏,尝遍过山车滋味。大起大落能不能再复制,全看大人物的心情。苏轼算是幸运,如果不是赵匡胤定下的“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一个“乌台诗案”,他的后半生早就成了虚无。有才无情,多趣少韵,起而无结,刚而少柔,注定了他波澜曲折的一生。

    以上,或倜傥一生,或忧郁一生,或精致一生,或放浪一生,或浮沉一生,凡五种。所列均是大文人,小文人降档降势比照,也可对应。有没有第六种?当然不排除,但不典型,小异而大同。其实文人也好,俗人也罢,都离不开社会的窠臼,也都被社会的大漩涡裹挟着,甩离出自己的命运。只不过,文人因知而无奈,多了一丝伤感而已,无他。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55#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13:35 | 只看该作者
比如餐饮的人性化考虑——我们同行的回民朋友,连续两天念念不忘想吃一碗清真的刀削面,却遗憾而归
54#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13:34 | 只看该作者
大同果然今非昔比了。几十年前大工业城市所特有的粗犷、豪放、磊浪不羁的风格几乎荡然无存。城市已经扩容了几倍,高大整洁楼群、宽阔笔直的马路,无不昭示着一个新大同的诞生。在现代化城市的一角,赫然矗立着一座方方正正的古城,目测也有四平方公里。虽不比西安,却也瓮城、月城、关城、耳城、护城河,城楼、月楼、箭楼、望楼、角楼应有尽有,足以令人震撼。入夜,登上城墙,看城内鳞次栉比的古建筑流光溢彩,街道上璀璨的灯火,奔流不息的车流划出一道道流动的焰火,宛如梦幻仙境;进入城中漫步,各种让人垂涎欲滴的小吃,攒动的人群,热闹的社戏,喧闹的叫卖声,又是一番人间盛世景象。北魏时的大同叫“平城”,大概拓跋家族是在向世人炫耀“平定天下”之意吧?但对百姓来说,炫耀也好,一统也罢,1600年前的大同百姓,真能过上如今天古城墙内这般梦幻般的日子,正是“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又何必“大同”?
大同真的变成一座旅游城市了!有人说,为了这一座复古的建筑群,总投资达到500多亿,还有人说,陆续投资合计应该有几千亿了吧?大同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天文数字级别的基建。耿彦波虽已离开大同多年,然而关于这样大手笔的复古到底值不值的问题,至今还争论不休。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理想现在还是许多城市许多百姓难以企及的梦,花那么多钱去还原一个历史的脚印,想一想还真有一丝酸楚的感觉。但大同确实在转型,也确实有了重生的希望,这是实事,涅槃重生,阵痛是永恒的——未来的镜子能映照出一切。
53#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13:34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定格在北魏。这是大同的新名片——1600年前,历史在大同留下一个巨大而清晰的脚印。当初,鲜卑人拓跋氏驰骋大漠荒野,杀戮吞荡,统一北方,定都大同。为了安抚百姓惊惧的心,欲““清虚无为”而崇佛,云冈石窟得以开凿,令北魏的创始人拓跋珪及其玄孙拓跋濬想不到的是,他们留下了一笔世界文化遗产。那么,沿着云冈石窟逆流而上,追根寻源,应该有一座壮观的北魏都城。
52#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13:33 | 只看该作者
说起云中,我倒是有点愤愤不平了,战国时赵国(就是学习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的那个赵国)设云中郡,郡址在咱内蒙古托克托县,咋就成了大同的代名词了?那时候,大同还是北狄之地呢!这样一偷换,莫非是要把大同的建城历史再向前推800年?其实没必要,不如老老实实叫“代国”或“代郡”“雁门郡”更好,虽然不如“云中郡”响亮,但踏实,而且历史也不短。否则,万一内蒙古人民不答应,再整一出诸如湖南和贵州的“夜郎国之争”的闹剧,就真因“自大”而遭天下人耻笑了。
石窟附近的大煤矿已经停产了,被改造成一个响亮的名字“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 和“煤矿博物馆”,那些曾经轰鸣的机器和配件也被重新组合焊接,变成一幅幅钢铁雕塑,安静地守护着肃穆的石窟,如同一座座沉重的纪念碑,诉说着大工业时代的辉煌与衰落,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涅槃重生。我突然意识到耿彦波的“拆”与“建”,他所承担的,是几百万人的复活,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痛苦转型,是在一片狼藉中矗立起新希望,是要将人们刻骨铭心的代表大同的“中国煤都”符号彻底抹除,而代之以“中国游都”。他是想通过建设一个旅游基地,使大同满血复活,让几百万人们,依然能就在这片土地上,倔强地活下去。人文的旅游,当然是历史越悠久越好,文明越厚重越好——也难怪它要贴上“云中”的标签了。
石佛依旧,只是看着比从前更加安详,大概是因为,他们的前方,武周山翠绿如洗,曾经干枯的十里河,水流缓缓,脚下尘土飞扬的山谷,也变成如画般美丽的公园,头顶的蓝天,时不时有祥云掠过,除了游客的嘈杂,静谧和谐——是块修行的好地方!
51#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13:33 | 只看该作者
再次关注它,是因为新闻。耿彦波,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在2013年2月,突然成为全国人民的焦点,卸任大同市长位置的当天,成千上万的大同市民自发相送——“耿市长,不要走,快回来,大同人民需要你!”在“官老爷”横行的今天,冷不丁冒出一个“异类”,想不关注都不行。进一步了解,哦,原来是基建市长——无非是拆和建——全国有几个市长不热衷于此?于是多了一分冷静:也许是人为制造的噱头吧?便不再关注。
今年“五一”长假,有人提议去大同玩。大同什么时候成了网红打卡地了?我很惊讶地想。但心里还是觉得不值——在家喝几天酒也比去大同值得吧?拗不过朋友的盛情和坚决,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反正是跟着走,权当减肥和复习了。
路已经是高速,所以先到了云冈石窟。曾经孤零零处于荒野中的云冈石窟,已经围裹在一个设施完善的旅游小镇中了。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5A级的景区,不花钱,百姓是无法再见到它们的真面目了,哪怕是远观一下。此时手机里,铺天盖地的是山陕交界的壶口瀑布被加装围墙的新闻,大自然赐予的美景和老祖宗留下的遗产被“近水楼台”的群体堂而皇之地据为己有,并以其敛财,概莫如此,正应和了眼前到处张贴的大同宣传标语“云中意无穷,天下皆大同”。
50#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13:31 | 只看该作者
要走的路还很长。要想成为全国人民长久的、深入人心的旅游目的地,只有一座中国四大石窟的云冈石窟、一座九大古都的复古的“古城”、一座以一尊面带微笑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像闻名的华严寺、一座朱元璋的儿子朱桂的代王府邸留下的据说是中国最大的九龙壁还远远不够,更需要给这座城市注入人文的情怀和文化的符号,就像“煤都”已死,却留下了 “煤雕” 艺术刻蚀出大同永恒的工业历史,就像一坛坛老陈醋历久弥香,熏染出大同人独特的饮食文化,就像一碗碗刀削面充斥在神州大地的大街小巷,勾连出全国人民对大同的情思一样,想要大不同的大同,应该打造并精细更多的记忆符号,让每一个来过大同的人,在漫长的岁月磨砺中,头脑里依然栩栩如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
49#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13:31 | 只看该作者
学也学个差不多。                                   
48#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13:3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细节,如果大同真想“大不同”,就必须用心,对大同人无声润化,对外地人细致入微。否则,也只能与全国绝大多数旅游城市一样,大同而小异罢了。
47#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13:28 | 只看该作者
这种大型表演也应该是“天佑魏都”“拓跋氏横扫漠北”“魏凉大战姑臧”之类,
46#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13:28 | 只看该作者
比如在古城内的大型表演项目,居然是不伦不类的“昭君出塞”——且不说昭君出塞到底是沿黄河西岸走的是秦直道,还是沿黄河东岸纵贯山西南北尚无定论,就算是走山西,也只是经过右玉,与大同市擦了个边,不值得附庸风雅,就从大同“北魏古都”的定位以及游客的期待来讲,
45#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13:26 | 只看该作者
大同在变,我们能从诸如“一山一寺石窟中,一步一景大不同”“大同,大不同”等这样俯拾皆是的口号中感悟到大同人对这个城市的理解和前景的期翼,知道了大同的胸怀和格局。但是转变的深层意义不单是硬件环境的改变,更是软件的改善。这需要大同政府和百姓上下同欲,打造与硬件一样稳固的软件系统,
44#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13:25 | 只看该作者
大同在变,由工业“煤都”向复古“国都”转变,这是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百姓的变化,人心在变——这是不是因为城市的复古带来的人心复古,我不知道,但大同的人有明显的变化,由粗犷、豪放、磊浪不羁变得细腻、文雅、规矩守则,确是能真切感受到的。城市的硬件建设、城市的定位以及管理政策得不得民心,普通百姓最有发言权。从大同百姓不厌其烦地给游客介绍刀削面、凉粉、羊杂、豆腐粉、兔头的情形,我看到了他们对今天的大同的挚爱;从出租司机振振有词对新建的“古城”的认可(他们认为只是修复,因为古城墙是存在的,古城是在原址恢复的)的态度,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古都”定位的赞同,从接触到的每一个大同人对外地人的和善、谦让、优先的友好,我体会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自信。
43#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13:24 | 只看该作者
大同真的变成一座旅游城市了!有人说,为了这一座复古的建筑群,总投资达到500多亿,还有人说,陆续投资合计应该有几千亿了吧?大同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天文数字级别的基建。耿彦波虽已离开大同多年,然而关于这样大手笔的复古到底值不值的问题,至今还争论不休。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理想现在还是许多城市许多百姓难以企及的梦,花那么多钱去还原一个历史的脚印,想一想还真有一丝酸楚的感觉。但大同确实在转型,也确实有了重生的希望,这是实事,涅槃重生,阵痛是永恒的——未来的镜子能映照出一切。
42#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13:24 | 只看该作者
大同果然今非昔比了。几十年前大工业城市所特有的粗犷、豪放、磊浪不羁的风格几乎荡然无存。城市已经扩容了几倍,高大整洁楼群、宽阔笔直的马路,无不昭示着一个新大同的诞生。在现代化城市的一角,赫然矗立着一座方方正正的古城,目测也有四平方公里。虽不比西安,却也瓮城、月城、关城、耳城、护城河,城楼、月楼、箭楼、望楼、角楼应有尽有,足以令人震撼。入夜,登上城墙,看城内鳞次栉比的古建筑流光溢彩,街道上璀璨的灯火,奔流不息的车流划出一道道流动的焰火,宛如梦幻仙境;进入城中漫步,各种让人垂涎欲滴的小吃,攒动的人群,热闹的社戏,喧闹的叫卖声,又是一番人间盛世景象。北魏时的大同叫“平城”,大概拓跋家族是在向世人炫耀“平定天下”之意吧?但对百姓来说,炫耀也好,一统也罢,1600年前的大同百姓,真能过上如今天古城墙内这般梦幻般的日子,正是“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又何必“大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1 10:23 , Processed in 0.04963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