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5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沉淀下来,低配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1-2 0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沉淀下来,低配生活


  历史的原因,中国人穷苦了几百上千年,在我们的语境里,有许多形容饥寒交迫的词语,留在纸上,或者我们的记忆里。我们的先人们孜孜以求的就是吃穿不愁,衣食无忧。所以,我们的祖辈父辈一生都在为一间房,一餐饭而拼命挣扎,苦苦追求。一代一代穷怕了,苦甚了。一旦衣食富足了,很多人就会迷失,就会沦陷,金衣玉食,纸醉金迷,忘了初心。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篇寓言叫做《蝜蝂传》的,里面写了一种喜欢负重的小虫。小虫名叫“蝜蝂”,一种极小的爬虫。它们在爬行的途中,喜欢将遇到的东西,抓来背在背上,哪怕不堪重负,也不愿意丢弃。不仅如此,它还会背着沉甸甸的东西,往高处攀爬,直到用尽最后一丝气力,连带着“包袱”一起跌落,丢了性命。


  眼见得很多人完成衣食富足之后,就是攫取,掠夺,积累,到了癫狂地步,不死不休。柳宗元便写了《蝜蝂传》这篇寓言,是讽喻,也是劝谏。可是,柳宗元之后,去读的人并不多,读懂的人则更加不多。有人读了,等闲一笑,并不为意,让人叹息。


  叹息之余,就想起了我们自己。我们一生,何尝不是“蝜蝂”呢?遇有能够获取的东西,无论喜欢不喜欢,都会想方设法去攫取,有时候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很多东西,是我们生活必须吗?未必是。但是我们还是去追求,不断想方设法去获取。并且不断去积累,不断叠加。像那个小虫一样,不堪重负了,也不愿意放弃。


  家财万贯,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荣耀。没有人当作一种负累。


  “蝜蝂”负重至死不悟,是本性使然。我们呢?贪欲只能是人性中诸多追求之一,除了贪念,我们还有意念,还有理念。


  《增广贤文》里说:“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一间房,足以遮风避雨;一箪食,足以温暖身心;一张床,足以安放灵魂。一个人其实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特别是物质的东西。贪念过甚,就会成为负累,人一旦有了负累,就会陷入一种恶的循环之中。贪念有时甚于赌、毒,会上瘾,沉湎于此而不能自拔。


  古人就常常教诲我们,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沉静下来,节俭下来,都是治疗贪念的良药。


  我们当然不喜欢过那种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但是因为富足而迷失,而沉沦,而堕落,又有违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初心。幸福生活就是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吗?显然不是。


  衣食无忧了,就需要回归。


  就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一种回归,回归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之中,不为物质生活所累而内心丰盈。说到底,我们追求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还是为了满足我们精神生活的富足。


  《明心宝鉴》中说:“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茅屋虽破,心安也稳;菜根虽苦,心沉亦香。真正的富足,锦衣玉食给不了,唯有内心的安宁,才最让人踏实。我们当然不必为了显示清高住进茅屋廉舍,也不必去吃糠咽菜,以示不忘原本清苦底色。我们可以居高堂,住明室,过一种低配的生活。


  刘禹锡身居陋室,却内心充盈。调素琴,阅金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觉得那就是一种最理想的生活。堪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我们当然也可以。摒弃一切繁华奢侈,远离一切浮躁喧嚣,过一种宁静踏实的日子。


  真正的富足,是内心的安宁。


  年纪渐长,正是一个人财富积累最为富足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去做加法,还是去做减法,也是考验一个人智慧的时候。


  所谓“财富”,无非两种。一是物质,一是精神。


  物质上面加上去,精神自然就会减下来。没有人会做到鱼和熊掌兼而有之。物质上的富翁,精神上的乞丐,是一种可怕事情。所以佛学里最为常见的禅语是“舍得”。我们哲学层面最简洁的观点是“得失”。儒家最为推崇的学说是“中庸”。


  一个人不愿意舍弃任何东西的时候,就意味着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一个人贪念过重,就会丧失理性。像那个叫做“蝜蝂”的小虫子一样,因为负重过甚,最终害了卿卿性命。所以儒家才念念不忘“中庸”说。物质得到极大满足了,就要去丰盈你的精神世界。物质精神兼顾,就要在加减之间做出选择。不负如来不负卿,只不过是诗人的浪漫,世间谁人能够做得到。古往今来,像小虫一样的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可是,又有几个清醒的人,睁开眼睛看看前生,看看来世,看看身边的人。


  那么多人为积累财富不择手段铤而走险,锒铛入狱者有,倾家荡产者有,命丧九泉者有。还不足以让人警醒吗?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想我芸芸众生,在世间辛劳了大半辈子,莫不是为自己,为子女挣一份功名,谋一份家业。然后呢?


  待你见过世事沉浮,历经人情冷暖,回头再看时,会忍不住感叹,这世间最自在的日子,竟是回归柴米油盐、一蔬一饭的恬淡。


  万贯家财。我们所需要的无非一张床,一箪食,一瓢饮而已。


  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需要去做减法,减去一些功利心,减去一些攀比心,减去一些浮躁心。沉静下来,节俭下来,找回内心的宁静。


  半生已过,愿我们都能给生活做减法,为灵魂做加法,不忧不惧,自在随心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6#
发表于 2023-11-10 14:20 | 只看该作者
还挣扎在一箪食一豆羹,一方屋顶的人,有精神追求,但不一定有精力去追求精神了。物质和精神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

点评

此话有深度。  发表于 2023-11-10 14:48
5#
发表于 2023-11-8 21:28 | 只看该作者
在物质极度富裕的今天,在娱乐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就像作者笔下的小虫,背负着比自己体重几倍大的重负前行,难以割舍的东西越来越多。灵魂减法,低配生活,只有内心安宁,才是最大的富有。精华鼓励!
4#
发表于 2023-11-6 05:59 | 只看该作者
去除贪欲,思想便轻快了。断舍离也是一种轻松。拜读!
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 08:13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11-2 10:40
人们“蝜蝂”的原因,可能一方面是过去穷怕了,另一方面是想给不确定的未来一个安全保障。因而只要一有机会 ...

有些时候,说了不一定有用,但自己可以去尝试。
谢谢煮字先生来读。
2#
发表于 2023-11-2 10:40 | 只看该作者
人们“蝜蝂”的原因,可能一方面是过去穷怕了,另一方面是想给不确定的未来一个安全保障。因而只要一有机会就攫取,掠夺,积累,全不考虑积重难返,物极必反。
如何给不确定的未来,每个人都有安全保障,应该才是积极的考量吧。半生已过万事皆休,况且人微言轻可能起不了什么作用,但不妨碍思考、设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01:31 , Processed in 0.04867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