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0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弱德之美的先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7-1 1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24-7-1 17:34 编辑

弱德之美的先生

  从芒种到小暑,杭州的天空几乎天天都在下雨,从清晨下到傍晚,从傍晚下到深夜,很多时候还会嚎啕。整座城市都是湿漉漉的,无论是出行的人,还是蛰居在家的人,心情都和城市一样的湿漉。

  持续的雨天也不全都是霉事。这个时间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尤其是西湖里的荷花,回到了南宋时期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和壮观。尽管雨天没有映日,但它更充满了诗情和画意,因为雨水浇灭了骄阳,驱散了暑热,气温变得异常清凉。“晴西湖不如雨西湖”指的就是夏天的西湖,去欣赏荷花最适宜不过,心情最惬意不过。这使我想起了被称为诗词女儿的叶嘉莹老先生的一句话:要用悲观的心情去过乐观的生活。

  念起荷花,想起叶嘉莹老先生,便想起了她100周岁的生日即将来临。她的公历生日是7月2日,也就是后天,她的农历生日是六月初一,于今年对应的公历日期是7月6日,正好是节气小暑。叶老先生好像倾向的是农历生日,因为六月二十四日是荷花的生日,叶老先生出生的那年那月那日,据说她北平老家四合院门口池塘里的荷花刚刚盛开,父亲给她取小名叫“小荷”。

  一百年,整整一个世纪,新中国成立至今也才七十五年,都经历了无数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变革,更别说一个女人被人人自觉地、尊敬地称为先生的百年人生,更别说她已经活到了一百岁,气质、举止依旧如一枝亭亭玉立的新荷,言谈由内到外散发出来的音容气息依旧如荷花一样的美丽、清香。

  我是早些年在董卿主持的一档叫《朗读者》的节目上认识的叶嘉莹老先生。那时的叶先生已经九十多岁了,比董卿大整整五十岁,两个女人站在讲台上,散发出来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雅美丽气质却不分伯仲,特别是叶老先生,九十多岁的高龄了,背不驼、眼不花、耳不聋,脑子清晰,口齿清丽,她穿着一条素雅的裙子,心态平和,从容宁静,仿佛是一株盛开在清水上亭亭玉立的清荷,时时都有凉风微微地吹来,吹在她不乱的白发上。

  不记得那档节目的主题是什么,董卿和叶老先生具体聊了些什么,但记住了叶老先生是一位在世界上极其有影响力的学者——传授中国古典诗词于东西国家的学者,是一位在海内外站了大半多个世纪讲坛,用中西语言与思想相结合起来传授中国古典诗词的伟大教授。记得被董卿亲切地称呼为白发的先生,诗词的女儿。被观众尊敬地誉为中国真正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女先生、中国真正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那时的我对叶先生的了解只局限于这些,只局限于这些就已经使我对她充满了尊重和崇敬,因为局限的这些内容使我想起了一位很有名气的诗评家对我的一首荷花诗的评论,他在文章的开头写到:“其心如荷般洁净,其诗方能如荷般洁净。”一个人的毕生精力都倾注在中国的古典诗词里,并站在国际讲坛上传授给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这已经不只是爱祖国、爱祖国传统文化那么单纯了,她这是超越了王国维说的第三重境界——她在治愈人类疲乏的精神和清洗人类污垢的灵魂,让世界变得真正美丽纯粹一些,让每一个人活得真正愉快一些。

  我真正了解叶老先生并深深受到震撼的是2020年10月观看完陈传兴执导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这部纪录片时长120分钟,主演是叶嘉莹老先生本人,其他演员都是还在世的同叶老先生熟悉的人——她的学生、同事、朋友。纪录片以北京四合院的结构模式亮屏,把叶老先生一生所漂泊过的十多个国家她所停留过的地方的景物,以摄影的方式收录了进来,以导演和叶老先生简单的聊天模式,以简单采访叶老先生的学生、同事、朋友的形式记录了她将近一百年生命里所经历的各种磨难、苦难、坎坷、孤独、绝望,最终,她以中国古典诗词为精神良药治愈了自己,并始终怀揣她孩童时的那颗对中国古典诗词热爱的初心,用她内心里的纯净如荷花一样的美去传授这份初心,去治愈人世间每一个需要治愈的人的传奇人生。

  在《掬水月在手》这部记录片里,重点讲到叶老先生与中国古典诗词的镜头有两处,一处是她讲杜甫的《秋兴八首》。她说,正是杜甫的这组《秋兴八首》律诗让她真正意识到了诗歌是最能拯救一个人的精神苦难的,也正是杜甫的诗词让她真正读懂弄通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必须要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从而使她有了漫漫半个多世纪穿行在海内外的各所校园里,站在讲坛上讲授和传授中国古典诗词的缘由。

  另一处镜头是她在讲授清朝诗人朱彝尊的一首词《桂殿秋·思往事》时,她说到了一个成语“弱德之美”。这个成语既不是出现在这首词里,也没有出现在汉语成语词典里,而是叶老先生在分析和解读这首词时自创的。叶老先生是这样解释“弱德之美”的,她说“弱”是弱势,但不是软弱无能,而是此人因受到不可抗拒的因素,致使他的自身力量不够,此时属于弱势的人,但这个弱势的人并没有让自己真正软弱下来,而是用他的思想品德之美和原则坚守战胜了自己和所有人,成了真正的强者,这就是“弱德之美”。

  叶老先生说她造这个成语是从朱彝尊的《桂殿秋·思往事》里悟出来的。叶老先生解释这首小词是一首极其纯净的爱情词,是词人回忆往事时写的,那年秋天词人和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在江边欣赏美景后下起了雨,夜晚同睡在一条小船上,各自垫着一张凉席,盖着一床轻薄的被子,冻得瑟瑟发抖,但两人都始终坚守着道德,没有越雷池一步,默默忍受着对彼此强烈的思念,只好用听雨来驱逐寒冷,也驱逐思想里的那份不良道德。

  叶老先生说,这种词写出来无论是于词人生活的时代,还是于现在这个社会,被人看了都是不被认可的,不被认可的不是作品质量,而是词人的行为不能让人相信是真的,就是相信了也不被认可——认为词人不是一个正常的男人。词人其实也知道他的这种做法不会被人认可,但他还是坚持这样去做了,而且不后悔,这就是一个人思想和行动上真正的“德”。正是他的“弱德之美”,这首词才被后人研究时,排在了全清朝所有诗词第一的位置。

  叶老先生说,一个真正热爱诗词的人,无论他是男人还是女人,他(她)都必须要对社会负责,对身边的人负责,对自己负责,首先要负责的是他(她)的思想道德与言行必须保持一致。

  纪录片里,有一句被叶老先生反复提起的话——“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叶老先生说正是这句话才成就了她研究中国古典诗词在国际上所取得的地位,也正是这句话让她在任何人面前被问及她一百年的人生苦难时,都能心如止水地作答。叶老先生说这句话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一书里,意思是说,一个在文学造诣上达到登峰造极地位的人,老天一定会先让他一样不少地经历人世间所有的大灾大难。她说她就是经历了老天赐给她所有大灾大难的人。她说到,一个经历了人世间所有大灾大难的人,他接下的人生每一天都能活的云淡风轻。

  看《掬水月在手》这部纪录片那年是我人生三十七年坎坷生命里低谷期最严重的第三年,失业两年多,病重一年多,众亲叛逆,身无分文,独自一人,无药可医,无家可归,无处可去,无人可诉,每天都活在水深火热中,内心焦躁,神经恍惚,坐立不安,噩梦连连。直到看了《掬水月在手》这部纪录片,尤其是听了叶老先生解释“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后,我才在漫漫几十年的长夜里发现了一道微弱的光,循着这道光踉踉跄跄地找到了生命的出口。我在走出影院接收到第一缕凉风吹在脸上时,我对自己说,我也是一样不少地经历了老天所给的百凶的人,接下去的人生,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可以泰然处之,云淡风轻地去度过。

  我感谢叶嘉莹老先生治愈了我三十七年来的思想痛楚,解除了戴在我脖颈上多年的沉重的精神枷锁,使我接下去面对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心变得温和、宁静了许多。

  2021年2月1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感动中国》2020年十大人物揭晓,叶嘉莹老先生名列其中,主持人给她的颁奖词是: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2016年,叶嘉莹老先生获得了“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颁奖词为:从漂泊到归来,从传承到播种。有人说她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穿裙子的“士”。她替未来传承古典诗词命脉,她为世界养护中华文明根系。千年传灯,日月成诗。

  2024年7月6日(六月初一),老先生年满100周岁,我以中国百姓的身份献上一则祝福语:您生在乱世中国,漂泊于盛世海上。一世命运多舛,却在唐宋诗词里活成清莲。亿年莲子也能长出亭亭绿盖,百年从此不再说孤独。不信请看:荷花开得有多鲜,您的美就有多丽!

  2024.6.30 杭州·钱塘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20:07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4-7-2 18:58
由生活的现状,引读叶嘉莹老先生的佳作《掬水月在手》,字里行间皆是真情实感,高老师写得深刻。赏读学习并 ...

小草姐姐说我最大的缺点就是较真但有些事情必须得较真,否则就会出大问题,加上我现在的工作是编史的,对未来的人负责的,文字上就更谨慎了
我特别好奇的是,我这篇文章云馨老师是从哪个地方看出来《掬水月在手》是叶嘉莹先生的著作的呀?
13#
发表于 2024-7-2 18:58 | 只看该作者
由生活的现状,引读叶嘉莹老先生的佳作《掬水月在手》,字里行间皆是真情实感,高老师写得深刻。赏读学习并问候!
12#
发表于 2024-7-2 18:53 | 只看该作者
高骏森 发表于 2024-7-2 18:01
我现在写文很少,来论坛读文也是少。主要是每天都忙,除工作之外,所有生活上的事情也要全靠自己,时间实 ...

别解释了,知道你忙,也知道为人。没事的。
现在都是奉行礼常往来的,太长的也就一目十行,这样评论最起码不脱题。
散文确实好久没去,一个地方待久了,就不愿乱跑。好像也没精力跑,不是没时间,而是没意思。
敷衍了事,我也干,就是看对啥人了。
可涮存在感这事,也不爱干。打趣凑热闹没少了我,就是对熟悉的人才这样,要不帖子放着孤零零,也尴尬。多盖楼,看着舒服。
秋秋给起名,抱团取暖
11#
发表于 2024-7-2 18:44 | 只看该作者
高骏森 发表于 2024-7-2 17:31
小草姐姐好!现在的论坛确实每个版块都很冷静,就是因为冷清,大家也都冷清了。被这个社会影响了。
我从 ...

哈哈,用词不当。请多海涵。天气热了脑子也浆糊,想不起最般配的词来。
你小子最大的缺点,就是有点较真。
我评论文都是随口就来,有时候就忽略琢磨词语了。传字确实不妥,改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8: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24-7-2 18:03 编辑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4-7-2 17:04
恕我好多年没正儿八经追着看电视,也不咋涉猎诗歌,对于俊森文里的叶嘉莹知之甚少。
为一个大神级别的人写 ...

我现在写文很少,来论坛读文也是少。主要是每天都忙,除工作之外,所有生活上的事情也要全靠自己,时间实在是太紧。而且读一篇文章,诗歌之外的作品都比较长,你总得要认真读完了才能留言吧,像许多人那样,无论在任何人的帖子后面留言的都是那么几句,一辈子也都是那么几句,没有表情没有温度敷衍的几行字,不是我的性格。要留就得认真地读完了说与主题有关的话,要就不要留,这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自身的修养。
我现在是来发文的时候就在发文的这个版块读几篇文章,写个回帖。不然,我只发完文章就走人,不理人家的作品,太不像话了,熟悉我的文友们会在心里问,这个人之前不是这样子的呀,现在怎么变得也这么没有人情味了?我可不想成为这种人。
貌似有好几年没有读过小草姐姐的文章了,自然也就说不上有留言,主要是我这几年发文的版块,貌似你都没有发过文,自然,也就没有读。我都感到很抱歉。
还有秋秋的文章也是。她的还偶尔赶上我发文的时候,她也有发文,就读一下,留个言,其他版块的也没去读。
我都很不好意思。
9#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7: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24-7-2 17:54 编辑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4-7-2 17:06
天天雨的日子咋挨啊?想着都难受。
可南方人就习惯那种湿漉漉环境,来北方又嫌弃太干燥还不适应。我一想连 ...

每年的梅雨季节,南方就是雨雨雨,真难受。好在,杭州应该是明天出梅,接下去就大多数都是晴天了,不过,温度也高了起来。
天气,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要适中才行,多雨容易得风湿,多晴皮肤太干燥,受不了。
秋天的时候欢迎小草姐姐来杭州看桂花。
8#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7: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24-7-2 18:06 编辑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4-7-2 17:04
恕我好多年没正儿八经追着看电视,也不咋涉猎诗歌,对于俊森文里的叶嘉莹知之甚少。
为一个大神级别的人写 ...

小草姐姐好!现在的论坛确实每个版块都很冷静,就是因为冷清,大家也都冷清了。被这个社会影响了。
我从2021年5月工作开始相对稳定,至今做了3年多,一直没有变动,与早些年比,相对是好的,但内心的憋屈比任何时候都痛,但也没有办法,熬吧。

这篇文章不是给叶嘉莹写传,我没这个本事,也没这个胆量,只是早几年看了那个专题片,真的让我很感动,她的经历和和说的话影响我很深,如果没有看她的那部纪录片,我可能没有今天。恰好这个7月是她100周岁生日,我本来是想写一首诗的,但想到叶老先生主要是研究古体诗词的,而且她的要求太严了,这显然不适合我。后来看了央视给她的颁奖词,写颁奖词基本上也是我的强项,然后我就写了一个,感觉直接发出来,有点儿不成体统,然后就写成了这么一篇文章。
7#
发表于 2024-7-2 17:06 | 只看该作者
天天雨的日子咋挨啊?想着都难受。
可南方人就习惯那种湿漉漉环境,来北方又嫌弃太干燥还不适应。我一想连阴雨,那日子真不好熬。
6#
发表于 2024-7-2 1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幸福小草 于 2024-7-2 18:40 编辑

恕我好多年没正儿八经追着看电视,也不咋涉猎诗歌,对于俊森文里的叶嘉莹知之甚少。
串写一个大神级别的人,可见其崇拜程度。这样的人也确实值得去大写特写。
昨天看见你评论,也没想到你来书话发文,就关了电脑。
现在各板块都是冷清清的,也懒得来转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7:29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4-7-1 16:48
骏森的这篇文章写得厚实;本文从叶嘉莹老先生100周岁的生日即将来临入题,详细地讲述了对先生的认识缘起, ...

这篇文章算是给叶嘉莹老先生100周岁生日写得一篇文章吧。老先生对中国诗词做出来的贡献,确实令人敬佩,最让人敬佩的是,她百年人生,真正的多灾多难,但她都能用中国诗词自救自己,且活得如此通透,100岁了,还这么矫健,还站在讲台上无私的奉献,她的每堂课都是座无虚席,她是民国时期文学大师中间仅有的一颗在世明珠,我们一直都在念及民国时代的那群大师的课堂,然那些都已经成了历史,只能畅想,而叶老先生是唯一真实存在的,能让我们真实享受到民国大师的那种场景,和真正看见文化是怎么治国救国的。
这篇文章尽管算不上评论,但思考了下,感觉发这里还是最合适,于是,就发这里了。
感谢刘老师。祝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7:22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4-7-1 16:27
感谢骏森发帖支持“书话评论”版块。问好!

久不来这里了,主要是没有写什么评论,读书读得太少,太忙啊,每天。
我手里还有刘老师一本《遥寄一篮雪花》的散文集,放在办公桌上,时间空的时候,就会读一篇。曾有想过,读完了也写一篇笔记,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读完。
3#
发表于 2024-7-1 16: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4-7-1 16:49 编辑

骏森的这篇文章写得厚实;本文从叶嘉莹老先生100周岁的生日即将来临入题,详细地讲述了对先生的认识缘起,以及通过陈传新执导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等对先生的了解,并表达了发自肺腑的敬仰和祝福之情;是一篇有情感温度而入情入理的文章。拜读,祝好!
2#
发表于 2024-7-1 16:2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骏森发帖支持“书话评论”版块。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21:50 , Processed in 0.06508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