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am720 于 2024-8-29 15:20 编辑
我家有女初长成之—平常家的孩子
闲暇无事时,时而会将女儿的名字输进百度,查查相关信息,一般来说是没有结果,偶然也会有所发现。
曾在中国证监会一则笔试通过后的面试公告上,见到过女儿名字,由于女儿从未提及过此事,没上岸是肯定的。再一次,是在一个信托公司的“校招”面试名单上,发现了女儿的名字。面试三天,报名的人有近百个,大多数应聘学生来自央财、对外贸易和人大。少数有北京交大的,甚至还有几个清华的。应聘者均出自名校,竞争激烈,可想而知。
看过这两则公告,内心之中有一丝酸楚,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可出身平常家的孩子,逆天改命太不容易了。从第二份名单可以看出,即使有平等竞争的平台,可名校生云集,你强,我比你还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从中脱颖而出,也非易事。
女儿曾有过一次经历,一家央企总部校招一名实习生,毕业后可以留在总部。经过一面、二面、三面,过五关斩六将,女儿好不容易争得了这个岗位。工作没几天,却发现身边多了一名实习生,后来这位实习生根本没有走正常的招聘流程。女儿实在忍不住,就去问人力,实习后能否留下,人力摇了摇头,说,位置已经有人了。听到回答,女儿十分无奈,含着眼泪,转身离去,所有努力瞬间付之东流。
女儿提起这件事的时候,是平静的,我的心里却是一种刺痛,充满了无奈。从小到大,十几年的艰辛付出,很难敌过家庭背景和金钱。在靠关系、人脉的时代,仅凭个人努力,即便再优秀,想进入国家机关或一些好的单位,比登天还难。
不公平处处可见,但又有什么办法。回想一下,平常家的孩子真会输在起跑线上。女儿小升初的时候,班里有一个省重点育才中学的指标。班主任组织家长会,让学生家长投票,看着是民主,可最终的结果,名额给了本地央企副总经理的儿子。
女儿高中是考的,可分班却有说法,刚入校时,学生抽班级,班主任抽班级,以表示公正。可到了文理分班时,就变味了,女儿被分到一个最差的班,回来和我说,想回到原来班主任的班,看着女儿期待的目光,我只能苦笑一下,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一个普通老百姓,哪有能力啊!过后,一个同学说,他花了五千元钱,将自己的孩子调到了好班。
难怪有人说,读书无用,毕业了也找不到工作,还不如不学。但我固执的认为,对平常家的孩子来说,学习是唯一的出路,至少毕业后,有了竞争的机会,就算不是很公平,但还是会有一线希望。
话说回来,平常家的孩子毕业后找工作难,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女儿投过多少简历,应聘过多少试,失败过多少次,她没说,我也算不出来。本科时,去应聘还会说一声,到了研究生,基本上不提应聘的事了。难以想象,从“秋招”到“春招”,一年的时间里,在找工作的路上,会经历过多少次失败,一个即将要面对社会的女孩子,得有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抵御住打击,不至于心里崩溃。
一次,去吉林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办事,正赶上校园招聘。远远的看到场馆外面排着几千人的长队,烈日炎炎之下,每个学生都拿着简历在等待着。我想,每个毕业生的心中一定带着期盼,带着对美好的憧憬和未来的渴望,可僧多粥少,当中又会有多少人如愿以偿、得到称心的工作呢?看到他们,脑海中立即联想到女儿,她也一定是经历过很多这样的场景。
女儿平时和家里交流很少,过节回家,多是呆在自己的屋里,对女儿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只能从只言片语中寻找答案。女儿第一份工作,单位提供住处,住了近四年,女儿从没有让我们看过她住的地方,她说,只要看了就一定会让她搬出去,租房子住,条件实在太差了。时至今日,始终想象不出来,宿舍到底差成了什么样子。
过了三年多,单位不再提供住处,女儿花3000元租个蜗居。从视频中我看过屋子一次,仅有的一个小窗户对着走廊,因为经常会有人路过,窗帘得永远挂着,屋中有一个床,一个小桌子和一个简陋的柜子。如此差的居住环境,一定比单位的住宿情况好些,否则,女儿也不能让我们看。女儿回京时,我们都会问一句到家没,当女儿回答到家时,我心中在想,哪是家啊!
有时真想不通,前前后后学习了十六七年,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如考个普通的大学,花点钱,在本地找个工作,至少能有一个温暖的家,父母老时也会有个依靠。
想归想,从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女儿能展翅高飞,未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