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24-12-21 15:25 编辑
雪落河西
文/于文华
一场雪,又一场雪,千百年来,广袤而深厚的河西走廊,不知落过多少场雪。
岁月有多长,落雪的日子就有多长;天上有多少水分子飘扬,地下就有多少雪花降临。历经岁月沧桑的河西走廊,谁能知晓迎来送往多少次风霜雪雨的洗礼。
1.这漫天飞舞的雪花,曾吹打过年仅25岁就出使西域的张骞,最终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传播;也让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风餐露宿,感受到河西走廊的苦寒和壮丽,壮志未酬的他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的诗句。而心忧天下,一心为国的左宗棠抬棺木从嘉峪关顶风冒雪经河西走廊,跋山涉水出兵西域,历经艰辛努力,终于夺回之前被外国势力占领的疆土,收复了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他们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使命,忍辱负重,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在历史上永远留下了不朽英名和光辉灿烂的一页!
河西走廊的雪,是大自然馈赠的一份厚礼,带着神秘而雄浑的气息,飘落在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上。风雪中雪花蝴蝶般翅膀扇出的音符,让天空有了高度;雪花左右跳跃、上下腾挪,飘飘然然最终落在大地上的生动图景,让大地有了深度;而雪花最终坠落在地的轻微响动的声响,让散落在其间的村庄、戈壁、荒漠和城市有了无法比拟的纯洁晶莹。当第一片雪花悄然飘落,河西走廊仿佛瞬间被染成了一幅宏伟辽阔的山水画卷,千朵万朵飘飘扬扬的雪粒,穿透我遥远的思念和深切的缅怀。芨芨草、骆驼蓬的枝干棉桃般晶莹剔透,连同茫茫的草地、戈壁、荒滩和戈壁。而“大雪里的走廊,像是一片横贯东西的大海,铺在祁连山脚,在长风中荡来荡去……”。在河西走廊风雪里行走,一切物语都有西部粗狂肌肤的轮廓和线条,也有视觉上的呼吸景象和生发冲动的无限想象空间。远处被雪花覆盖的祁连山脉,愈发显得雄伟壮观。山连着山,岭挨着岭,迤壮观的千山万岭组成了连绵起伏、纵横万里的祁连山,原本苍劲的轮廓此刻变得柔和而富有诗意,像是一位沉睡的巨人盖上了一层洁白的棉被。山上的积雪越积越厚越堆越高,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银色的光芒,仿佛一条玉龙横卧在天地之间,完美展现着大西北的柔美和粗犷,大气磅礴,壮美如画。一场雪,让走廊上的绿洲、戈壁、荒漠和村庄城市工厂,全部披上了银装素裹的外衣,原驰蜡像,一片纯净与宁静,俨然北国风光,让静的更肃静,白的更雪白,纯洁的更晶莹剔透。每一次雪花的触碰,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让人沉醉其中,忘却尘世的烦恼。行走在这样的雪景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让人心旷神怡,陶醉不已。
雪是冬天的标志,纯洁的象征,是大自然舞动的白色精灵。“落雪的河西走廊,像一条浪花翻卷的河流,浩浩荡荡的白色浪花,涌动着,涌动着,从走廊这头的黄河以西,铺展到走廊那头的青藏高原边缘……”每一朵从天而降的雪花,形态和姿势都不一样。它们抛弃了线性的结构,采用了无序拼接的方式,毫不费力就组成了复杂而美丽的图案。雪花们在风的驮运中,轻盈而灵巧的飘舞起来,薄雾一样弥漫流淌,直到我眼前的世界,变成了柔软飞扬的白色稠纱。站在飞扬的雪花面前,人心的聒噪,尘世的喧嚣,一切都悉数停转。而一些温柔美好的事物,似溪似瀑,叮叮咚咚,列队而来,清澈而清宁,仿佛瞬间填满了心头。看着楼外天空中纷纷扬扬的雪花,我清晰地感觉到,此刻,我的思想,犹如雪花般有了翅膀,正在飞翔。
瑞雪兆丰年,是农夫的幸福期盼,也是人们的美好期望。一场场的雪,对于农民来说,不仅是一场美丽的风景,更是滋润土地、带来丰收的祥瑞之兆。天空多像勤奋的农夫,把雪白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的梦里。飘飘洒洒的雪飘落于莽莽苍苍的河西走廊,放荡狂纵于广阔天地间,每一片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一粒都是纯洁无瑕的个体,将这个浑浊的世界变得晶莹剔透,单纯明了,装点得如诗如画。素裹如银,丰润大地的雪花们还静谧了世间的一切喧嚣嘈杂,让所有的噪动变得沉静起来,让所有的脏乱变得美好起来,并在平静和肃穆中孕育着无限生机。我喜欢雪花飘飞的理由,是因再大再猛的雪花飘飞,也绝不会像在雨中行走的行人被淋得浑身透湿,或者让裤脚布满溅落的污泥——即或是风雪冻红了人的脸庞,冻僵了身躯,可也锻打了人的筋骨,磨炼了人的意志。
雪落河西,我最先感受到的是那凛冽的寒风。它呼啸着穿越无垠的荒原,掠过古老的长城遗迹,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金戈铁马;雪落河西,河西大地仿佛被披上了一层银装,展现出一种别样的宁静与壮美。是一场寂静的盛宴,是岁月的沉淀,更是心灵的抚慰。每年我都要或坐火车或乘私家车,从新疆往返来回穿梭于河西走廊的广袤大地,这片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华夏文明与西域文明融合,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居的多民族文化交汇地。生活在河西的我对雪花特别熟悉且情有独钟,来自于岁月中对雪花的所有记忆,以及那些快手、抖音和微信群里鲜活生动画面,轻轻松松跃入我的文字中来,让我至今都为雪花内在的生机勃勃和外表的绚烂多姿,以及它浪漫中的柔美、雄浑中的细腻,作为实体存在的价值和作为审美对象的魅力而怦然心动?雪落河西,也落在了那些古老的遗迹上。莫高窟的石窟外,雪花纷纷扬扬,仿佛要将千年的沧桑与辉煌一并掩盖。然而,窟内的壁画依然色彩鲜艳,诉说着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嘉峪关城楼,在雪的拥抱中更显庄严肃穆。站在城楼上,放眼望去,茫茫雪景让人不禁想起当年戍边将士们“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坚守与英勇。而一直在走廊里随地势蜿蜒绵延的明长城和汉长城,则像两道墨线深深地嵌在雪地里,那么耀眼,那么突兀,远处的村庄和树木潮润润的,祁连山一个个山峰披着白雪那么静谧和妖娆,有火车在白雪上飞奔,有草木在白雪下怀揣梦想。
其实这些年来,风雪一直盘踞在我的血脉和脑海里,也一直留存于我的记忆中和骨骼深处,用飞扬的姿态,圣洁的情愫,抵御了现实的瓦解而永远保持其优美姿势,证明了许多来自民间的大美,都是悄无声息来自大自然的赐予,让人放松身心,愉悦接受来自天地万物的馈赠。它还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告诉世人,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风雪如何肆虐,相信总会有冰雪融化的那一天,而熬过了风雪和冬天,自会迎来大地复苏的春天!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陆地版图西北部的狭长地带,因祁连山和沙漠南北包夹而形成,东西则贯通近千公里,形似长廊,连接起黄土高原与塔里木盆地,因地处黄河以西,故名“河西走廊”,是中国最伟大的战略廊道之一。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区域、中西方交往的主要通道,河西走廊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影响深远。因特殊的地理区位,汉代以来,这里一直是一条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廊道。从张骞凿空西域、西汉中央政府“列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据两关”(阳关、玉门关)始,河西走廊在陆权时代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长廊承东启西,对促进亚欧大陆文明交融、经贸往来意义重大。
河西,这是一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沧桑。当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河西便宛如一幅宁静而恢弘的画卷,在洁白的世界里展现出别样的魅力。河西之雪是清冷孤傲的,从来不媚俗不招摇,超凡脱俗、不惹尘埃;河西之雪时而细腻温柔,时而粗狂豪放,就像这狭长的千里走廊,时而宽阔时而狭窄。经过大唐盛世,昔日繁华热闹的丝绸之路逐渐归于沉寂之中,就像是一位寂落的老人,独守寒窑残壁,听任风雪飘摇。一座座繁荣的古城在风沙中颓废荒芜,支离破碎,只留下往日的身影,笃守曾经的往事。
雪有时会在静悄悄的河西走廊深夜不知不觉落下,落得毫不张扬,落得漫不经心,落得每个人心中。树枝被雪压弯了腰,偶尔会有一小团雪从枝头滑落,“噗”的一声掉进雪堆里,惊起一片小小的雪雾。天地苍茫,本就稀疏的城市和村庄,隐遁于茫茫雪原。下雪天睡觉,更能让人获得心灵的安宁和灵魂的慰藉。李娟在散文名篇《九篇雪》中写道:“任何的落去的花,我看见它们已经把青春落下,然后是爱情,最后是生命。落在我脚边的地方。最最后才是雪,像墓土一样层层覆盖,洁白温柔,柔软一地……”。从小雪到大雪,以及后来整个冬天,一场场雪不约而同来到城市、村庄和田野,以及那些荒野。村庄在雪中格外宁静,烟囱里冒出的缕缕青烟,在空中慢慢升腾,融入了这白色的世界。农舍的屋顶堆积着厚厚的积雪,宛如蛋糕上的糖霜。老家的人们但凡雪后,总要先把房顶的积雪扫下来,尔后再将院落打扫干净,并把一堆堆的积雪拉运到外面,做好迎接下一场雪降临的准备。现在有了瓦房的人家,雪天再也不上房扫雪了。雪停的夜晚,天空格外澄澈。雪地反射着银色的月光,大地仿佛沉浸在梦幻的银河中。繁星点点,洒在洁白的雪地上,仿佛无数颗细碎的钻石。点缀在寒冷的夜空,宁静而美丽。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打破这宁静的氛围。在这宁静的雪夜中,人们沉入梦乡,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雪落河西,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一份珍贵礼物。它净化了空气,滋润了大地,也抚慰了人们的心灵。河西走廊的雪,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装点着这片土地,让河西走廊在银装素裹中展现出别样的风姿,散发着无尽的韵味。而每片雪花都是我们追梦路上的陪伴者,它们用冰冷的身躯提醒人们,追梦的路途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坚持,就能穿越这寒冷的冰雪,抵达温暖而美好的幸福彼岸!
2.这飞扬的白雪,也曾伴随昙无谶、鸠摩罗什等大师一路译经、造像的脚步,翻越高高的帕米尔高原,穿过辽阔的大漠戈壁,从古印度艰辛跋涉到河西大地,开启了佛教东传的中国化历程。雪落河西,也落在了那些古老的遗迹上。这雪见证了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的盛衰兴亡,闻听过在历史尘烟中激荡岁月的阵阵驼铃。如今长城的烽火台在雪中依然屹立,诉说着往昔的烽火岁月,而莫高窟、天梯山的石窟披上了雪的披风,更加庄严肃穆。月牙泉、嘉峪关城楼、张掖大佛寺七彩丹霞、武威文庙雷台……这些历史的见证者,在雪的洗礼下,愈发显得厚重而深沉。这滋润万物的雪,沐浴过那些年轻探矿人的追寻跋涉身影,丈量过河西走廊的山川河谷与绿洲村庄。冰冷的帐房,寂寥的戈壁,他们爬冰卧雪,顶着刺骨寒风,用顽强不屈信念照亮前行路径;他们手持地质锤,身背测量仪,风餐露宿,登岩攀壁,用身体丈量着河西每一寸土地。这些先行者身后,一队接一队的人马挺近了河西,尔后一台又一台高耸的钻机轰鸣启动,一座又一座宝藏如同阿里巴巴的大门被缓缓开启。来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沐风冒雪,云集河西,用坚强的臂膀托起了共和国工业的摇篮,玉门油田,钢城嘉峪关,镍都金昌,一举甩掉了贫油缺镍少钴的帽子。在昔日荒凉寂寞的河西大地上,一座座工业新城拔地而起,延续着河西走廊新的传奇故事。如今,千里戈壁滩上,高高矗立的一座座风力发电塔和一架架太阳能光板,源源不断的输出无尽的电流,给改革开放的中国输送无尽的电能。
漫步在河西雪地上,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是雪在讲述着河西千古不朽的传说。每一个脚印都是与这片土地的亲密接触,每一片雪花都是大自然的深情馈赠。行走在河西走廊的古驿道上,聆听着丝绸之路上壮丽山河的千年传奇,大自然的绝妙之笔与厚重的历史底蕴、独特的人文气象交相辉映,让人感受到中华文明不息的脉动……积雪让山川草木和天地万物都披上洁白外衣,变成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冬日仙境,山峰的轮廓在雪的映衬下变得更加清晰而峻峭,仿佛是大自然最骄傲的杰作——也让树木全部换上了冬日的装扮,枝头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凌和蓬松柔软的雪花,宛如千树万树梨花开,美不胜收。昔日,张骞出使西域的马蹄声,似乎还在雪地上回荡;玄奘西行取经的坚定步伐,仿佛也在雪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历史的风云变幻,而雪像是一位忠实的记录者,将岁月的沧桑与辉煌都沉淀在自己的记忆里。河西走廊的雪,也给人们带来了别样的欢乐和希望。雪后初晴,孩子们欢笑着,奔跑着,在雪地里嬉笑玩耍,堆雪人、打雪仗,红扑扑的脸蛋和纯真的笑声让寒冷的冬日充满了温暖。所有落雪地方的干部职工、环卫工人会在雪后全部出动,忙着清扫积雪,为人们的出行和道路安全忙碌着……
风从远方拂来,雪花仿佛从先前似睡非睡的状态里苏醒过来,上下翻滚,左右腾挪,或者相互间嬉戏追逐。它们激情焕发,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就像是优美的,舒展的精灵;又像是自由的,奔放的仙女;更像是潇洒的,活泼的白蝴蝶。雪花飘飘扬扬飞舞够了,浪漫尽心了,才潇潇洒洒落在树木和大地上。雪落河西走廊,有一种安闲和禅意;有一种诗意和浪漫。“雪,铺成一卷长长的丝绸,像一条长长的洁白哈达,轻轻地系在西部大地的脖颈上,落下寂静,也落下了一地的安详”。落雪,对河西走廊的人来说,是一件很隆重很喜悦也很兴奋很愉悦的事情:“下雪了,下雪了,你看到雪了吗?”11月23日(一周后这雪又不期而遇),一场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劲寒流,攥着千万朵雪花,踏步而来,在走过的每一个高山谷地与戈壁荒漠,或多或少的挥手一撒,脚下的山川河流和原野大地,便不约而同都好像披上了冬天银白色外衣。雪落在广袤的戈壁滩上,给这片荒凉的土地增添了几分静谧和柔美。平日里那些粗糙的沙石、野花和小树,此刻被雪温柔包裹起来,形成了一个个圆润的雪堆,像是大地长出的白色蘑菇。偶尔有一阵风吹过,扬起一层薄薄的雪雾,如梦如幻,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雪落河西,从不犹豫不徘徊,而是无拘无束、洒脱至极,不经意间便让远处的祁连山与近处的村庄、树木、荒滩遮没了,好像一个高明的魔术师,让所有的一切披上圣洁的外衣。冬天也由此仿佛渲染上了一种诗意,成为人们心中无与伦比的童话世界。一场雪,会让整个河西走廊的人都兴奋起来;一场雪的消息,会从走廊的这头传到走廊的那头,午夜时分了,还有人在兴奋地发朋友圈,那些图片里的飞雪,呼呼啦啦地落进每个人的心里,滋润着整个冬天。从快手、抖音、微信群等自媒体了解到这场大雪,给交通对交通运输、游客出行等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给高速保畅、道路通行带来严峻挑战与考验,也增加了安全隐患,整整影响了嘉峪关至山丹的高速公路四个昼夜。甘肃多地主动作为,积极应对,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首场最强寒潮大雪考验中,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甘肃答卷:交管部门全员上岗,开展车辆疏导和融雪除冰工作;在高速公路和主要干道上,大型融雪车来回穿梭,及时清理路面积雪。同时,交管人员在各个路口指挥交通,确保车辆有序通行。从新闻上得知:山丹交警第一时间为滞留司机提供食物和热水,让司乘人员感受到甘肃温暖(共滞留过往车辆6000余辆,被堵司乘人员7000余人);张掖出动铲雪除冰及服务车辆设备,加大铲冰除雪力度,加强拥堵车辆指挥疏导。同时组织沿途乡镇干部群众成立应急分队,紧急调配食物、饮用水等物资开展应急救援,对滞留人员进行慰问。在这片洁白的世界里,人们或许感受到的不仅是大自然的严酷和冰雪的肆虐,更是河西大地所蕴含的坚韧与包容。
雪落之时,河西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仿佛沉浸在梦幻的冰雪世界中,一切都安静而祥和。远处的山峦像是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绒毯,起伏的线条变得柔和而优美。山上的树木被雪覆盖了,有的树枝不堪重负,微微弯下了腰。那些常青的松柏,在雪的映衬下更显苍翠,如忠诚的卫士,坚守着这片土地。农田在雪的滋润下,进入了甜美的梦乡,给大地带来了丰美的希望。雪落在河西绿洲上平展展的田地里,田垄被雪填平,广袤的土地变成了一片洁白的平原。厚厚的积雪就像一层棉被,呵护着沉睡的大地,呵护着沉睡在地下的冬麦,等待着来年春天的起身上路。一场场冰天雪地,一次次风雪冰霜,连同那些在困境中拼搏的日子,就像这漫天的雪,看似冰冷,却将西北的天地锻造的粗粝厚重,将西北人磨练的坚韧刚强。飞雪严寒,考验着自然万物与人的意志:怯懦退让、躲避观望,没有用;望而怯步、胆战心惊,没有用;唯有勇敢面对,坚定自信,才会战胜坚冰严寒。我不知道一个人的一生,究竟要经历多少次风雪的考验,承受多少次寒冷的锻打;这个世界与河西走廊,究竟降落了多少场雪,无法统计。我只知道:即使再大再厚的雪,最终都会被风和阳光所融化。而一个人无论活多少岁,总有一天,最后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可有多少人像台湾知名作家琼瑶一样,活的通透活的潇洒,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像优美轻盈的雪花般“翩然”投入大地怀抱……
雪在乡下和郊外,总是自由自在,舒心而潇洒,无处不均匀,无处不公平,远不像城里的雪总是恍恍惚惚、漫无目的,在寻寻觅觅中好像永远找不到合适之地落脚,最终仓皇而下,凌乱成泥。河西的雪说来就来,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不像其他地方的雪,来的慢腾腾的,它随风而来,也许刚才还是灰蒙蒙的天气,狂风嘶吼陇原西部的天地,雪凛冽而迅猛的雪,顷刻间就淹没了远山近水的轮廓,覆盖了大地上的一切。
人们仅仅看到雪花的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轻盈优雅。其实,和所有生命旅程一样,每一片雪都同样经历了一番曲折而艰辛的生命旅程,在高空中左突右闪,回旋辗转,穿梭行进,飘闪腾挪,最后才一步一步一点一点,逐步抵达大地上的山川草木和乡村城市。一次次绵密而盛大的雪,落在苍茫戈壁掩映的岁月里,也落在油盐酱醋的人间烟火里。想象一下,千里河西走廊在雪的映衬下,天地少了些生机,却多了份震撼;少了些绿意盎然景致,多了种酣畅淋漓的气势——风雪弥漫了绵延千里走廊,也让洁白柔情肆意流淌于走廊的每一个角落。那些戈壁滩上的植物,一年鲜见水的滋润,而一场又一场的雪花,让休眠蛰伏的刺蓬、芨芨草、骆驼蓬等植物们有了充足的水分,雪水渗入地下,滋养着这片土地,让河西的物产更加丰富,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加安居乐业,让它们活的气宇轩昂,底气十足,尔后在春风里苏醒,在季节里拔节,在岁月里茁壮成长。如果你一直对记忆中和印象里的边塞风情念念不忘,那么冬天请来河西吧,绝对会让你的体验和收获更加丰富更为具象也更让你印象深刻,一辈子无法忘记!
谁都知道:河西走廊还是一条横贯中国西北部的伟大地理通道,它集高山、冰川、绿洲、彩丘、沙漠、戈壁、雪山等众多风光于一体,是一条屹立数千万年的风景走廊和文化交流互动走廊。不仅如此,它还集长城、边关、古城、石窟等众多文化遗产于一身,是一条纵横千年的文明走廊。那曾经繁华的丝绸商道,如今虽被岁月尘封,但雪的降临仿佛又唤醒了它昔日的辉煌。想象在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漫天飞雪之中,一队队骆驼商队艰难前行,悠扬的驼铃声在空旷的天地间回荡,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壮阔景象。而新时代的河西走廊依然是一条东西交通要道,延续着丝绸之路的辉煌。在贯穿河西走廊的连霍高速上,货车和各种车辆川流不息,往来奔波,拉动着甘肃与内地与新疆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一场风雪一场寒。一次雪落一次冰。广袤厚重的西北大地,降落了多少场冰雪,无从计算。我只知道,所有的冰雪,最终都会被消融;所有的苦难,最后都会被人踏在脚下。而阔步行走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旅途上的河西走廊,必将在岁月砥砺中再奏华彩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