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崇祯:急功近利太苛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21 2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崇祯元年冬天,铅山县积雪两尺,不知冻死多少百姓和牲畜。

相比陕西,已是天堂。

陕西旱情还在持续,中央朝廷别说赈灾,就连巡视灾情的专员都没派出。

并且,朝廷还在继续催逼赋税。

崇祯皇帝仁慈,免除三年以前的逋赋,但天启六年、天启七年的欠税还得交。崇祯元年更不像话,陕西全省大旱又如何,居然拖欠赋税52万两,简直不给新皇面子嘛!

征税,继续征税,辽饷也得全额征收!

转眼之间,已是崇祯二年。

元宵假期刚刚结束,崇祯皇帝就召集阁部重臣,裁定“魏忠贤谋逆”一案。

新鲜出炉的首辅韩爌,虽然是东林党大佬,却不想再继续搞党争,要求把阉党名单定在5人以内。

崇祯皇帝不高兴,说肯定还有漏网之鱼。

韩爌顶住各方压力,依旧不想扩大化,第二次给出阉党名单,还是只有那么几十个人。

崇祯皇帝终于生气了,亲自制定各条罪目,拍过魏忠贤马屁的就算阉党!

首辅韩爌无奈,最终报上阉党名单258人。

崇祯皇帝依旧猜忌,不断安插厂卫探子,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

党争?

被崇祯这么一弄,朝廷已经没法玩党争了,收拾阉党只是个借口,真正矛头直指东林党。善于揣摩圣意的大臣,私底下紧锣密鼓筹备,只要等待良机出手,就能一举干翻东林党内阁。

从某个角度来看,崇祯也是搞政斗的高手,连消带打便获得无上权威。
21#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22:39 | 只看该作者
八弟说道:“我就一直念‘王之臣托妻’,把邻座的学生都念烦了,那人便说‘托其友而非王者,盖王好色也’。我连忙照抄上去,这便过了府试!”

“哈哈哈哈哈!”

众学童都大笑不止。

徐颖面色古怪,低声说道:“此人能过府试,定然贿赂了知府,至少也是贿赂知府的师爷。”

赵瀚则惊叹道:“江西科举,竟困难到府试就出这种题?”

知府就是个混蛋!

把《孟子·梁惠王》的前后两段经文,生生割裂之后扯到一起。

两段原文的大意是:统治者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那么好色并不可耻,人之常情而已……有人把妻儿托付给朋友,自己却跑去旅游,回来发现妻儿在挨饿受冻。这种朋友该如何对待?

而那位八弟的破题,完全就不挨边,其意为:臣子不把老婆托付给齐王,却托付给齐王的朋友,是因为齐王好色。

然后,这人被录取为童生……

没掏钱贿赂才真见鬼了!

费如玉和那位八弟,吃过午饭之后,被小伙伴们簇拥着上山。

就算没考上秀才,只要能做童生,便可脱离山下私塾,跑去半山腰的书院进修。

若非提学副使蔡懋德清廉,这两个家伙靠暗中使钱,估计能够直接弄到秀才功名!

此时此刻,蔡懋德正在写奏章,他要弹劾广信知府,罪名是乱出考题,故意把考生往沟里带。

为啥乱出题?

把大部分考生都弄晕了,全部考得一塌糊涂,这样就能轻松保送几十个,而且查不出任何科举舞弊的证据。

经此一事,赵瀚彻底断了科举念想。

“莫要管他们,咱们且练武去!”费如鹤笑道。

费元鉴说:“对对对,练武!”

费如鹤挑选十多个私塾学童,编练老师刚教的军阵,意气风发如同大将军。

学童们迫于其淫威,又觉练兵打仗好耍,初时都兴致勃勃。
20#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22:38 | 只看该作者
五月初,道试放榜。

铅山县一共考取21个秀才,含珠书院就占了4个。山下私塾,一个也没考上,全都来自半山腰的书院。

这四个新出炉的秀才,只有一个姓费,其余皆为外姓子弟。

学校随即恢复上课,中午吃饭,只见一群学童簇拥着费如玉进来。

“这费如玉是哪家的?”赵瀚好奇发问,“平时也没听说过,突然就中了县试的案首。”

费元鉴讥笑道:“我二侄子家的,肯定贿赂了知县。”

县试若得第一,府试肯定被录取,否则就是知府不给知县面子。

因此,贿赂知县做案首,必然可以晋级为童生!

费如鹤也耻笑道:“神气什么?只是中了童生,搞得跟中秀才一样。”

“秀才怎是那么好考的?”费元鉴开始八卦,“我听人讲,今年的江西督学,是一个很有名的大儒。叫蔡……蔡什么来着?”

徐颖突然插话:“蔡懋德。”

“对,就是蔡懋德!”费如鹤也加入讨论,“我爹前些天说过,这位蔡提学是真清官。今年想在道试作弊的,全都被查出来了。想花钱买秀才的,也都被蔡提学赶走了。春天的时候,他被请去白鹿洞书院讲学,好几千士子慕名听课,书舍根本就容不下,最后只能露天开讲三日。”

这么牛逼吗?

赵瀚似乎有些印象,又似乎是第一次听说。

赵瀚这桌在闲聊,费如玉那边也坐下,被众学童围着拍马屁。

“县试第一,府试亦过,实属侥幸,”费如玉居然还很谦虚低调,他问身边一个族人,“八弟是如何过府试的?”

被呼为八弟的童生,顿时哈哈大笑:“乱写的,多亏邻座相助。”

费如玉惊讶道:“邻座帮你破题了?”

八弟摇头笑道:“嘿嘿,邻座帮我破了一半。”

“且说说。”费如玉颇为好奇。

八弟自己都觉得好笑:“知府老爷就是疯子,出个截搭题都把我看傻了。”

费如玉说:“我知道,就是那‘王如好色,王之臣,托其妻子与其友’。你怎么破题的?”
19#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22:37 | 只看该作者
  王梓钧  5803 字  2023-05-25
费纯出主意道:“要我看啦,先抢石塘镇,那里的造纸坊赚钱得很!”

“都抢,管他哪家的。”费如鹤拍着大肚子说。

铅山纸品类齐全,有好几十种,石塘镇只是奏本纸最优,这样的造纸基地还有好几个。

另外,还有制茶基地,铅山河红茶行销全球。

赵瀚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劫富济贫有甚意思,还不如扯旗造反呢。”

费如鹤吓了一跳,吐舌头道:“那可不行,要掉脑袋的。梁山那么多好汉,不也被朝廷招安了?”

“我就说说而已,哈哈。”赵瀚笑道。

费纯低声说:“哥哥,这种话可不能乱讲,我听说谋反要诛九族。”

“屁的诛九族,”费如鹤不屑道,“当年宁王造反,若是真诛九族,我娘的家里早没了,我还能坐在这里跟你们说话?”

费如鹤的母亲,出自九江娄氏,正是宁王的妻族。

费纯拍拍小心肝,心有余悸道:“不诛九族便好。”

费如鹤呵斥道:“你说什么呢?难不成真要造反?”

费纯猛然反应过来:“对啊,我又不造反,管他诛几族呢。”

几个小屁孩瞎扯淡,赵瀚笑着坐到庞夫子身边。

庞春来低声说:“正月的塘报,昨日我看见了。皇帝裁定魏忠贤谋逆案,似要大兴诏狱。内忧外患,又起朝争,看来天下是真得乱了。”

赵瀚摇头道:“江西欲乱,非得连年大灾不可。”

“确实如此,江西怕是乱不起来,”庞春来说道,“待再过几年,等你长大一些,或许我们可以去北方。”

“到时候再说吧。”赵瀚不着急。

他刚刚年满十一岁,这年头讲虚岁也才十二。

小屁孩儿一个,能够干啥?

当务之急,是认认真真磨炼本事,顺便再结交一些朋友。
18#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22:33 | 只看该作者
  王梓钧  5803 字  2023-05-25
费如鹤挠头说:“先生,是这道题太难了。”

“胡说!”

庞春来拿起拐杖,在地面画线段:“我军主力已走出三百里,每日行军五十里。援军每日急行八十里……”

费如鹤看着地上的两条线段,嘀咕道:“你早点画图,我不就早做出来了。”

“你自己不会画图吗?我有没有教过你!”庞春来斥责道。

费如鹤急着去打架,便说:“先生,你再出一道同样的题,我定能做得出来。”

庞春来随便改动题目内容,扔给费如鹤道:“拿去做吧!”

或许是急于练武的吸引力,费如鹤仿佛突然开窍,自己用竹枝画线段,飞快将这道追击应用题做出。

他扔下纸笔,拿起自己的兵器,哈哈大笑道:“我来也!”

费纯终于也把题做完,提着棍子加入战团,四人分成两组进行大混战。

而徐颖,依旧目不斜视,继续默读《孟子》。

庞春来静静旁观,他的视力很差,近处也只能看到几个人影。但心情却极为愉快,捋着胡子一直微笑,仿佛看到造反成功的那天。

这糟老头子坏得很,与费元鉴独处时,各种灌输负面思想,引诱费元鉴敌视自己的家族。

因为母亲**,费元鉴本就深恨族人。被庞春来这么诱导,渐渐的心态就变了,一门心思想着找族人复仇。

一番打斗,众皆疲惫。

费如鹤一屁股坐下,喘气道:“等咱们长大了,不如在鹅湖山立一山寨。我来做寨主,赵瀚是二当家,元鉴是三当家,徐颖来做军师……”

“少爷,那我呢?”费纯着急打断。

“你做掌柜,寨中的吃穿用度,打造军械都归你管。”费如鹤说道。

费纯顿时高兴起来:“那我便做掌柜。”随即又疑惑,“鹅湖山北麓是咱家,鹅湖山其他地方,也大多是费氏别的宗支。咱们该抢谁呢?”

费元鉴突然说:“就抢费家,劫富济贫!”

“对,费氏家大业大,便抢几遭也不算啥。”费如鹤傻乎乎说。
17#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22:32 | 只看该作者
讲述一番如何选择营地,庞春来突然说:“今日止讲选地,明日再讲扎营,我先考教你们的算术进展。”

“啊!”

除了赵瀚,尽皆哀嚎。

其实也没啥可怕的,无非是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三费慢慢做题去了,抓耳挠腮,坐立不安。

庞春来不管这些学生,自己去阅读古文,他喜欢苏轼的《留侯论》,当即摇头晃脑朗诵:“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徐颖依旧在默读《孟子》,他的记性非常好,最多默读四五遍就能记住。然后每天温习一遍,以此加深记忆,防止时间过久又忘掉。

赵瀚无事可做,拿起身边的竹矛。

刺击他已练了无数遍,前不久,魏剑雄又教他格挡之术。

格挡要复杂得多,而且必须攻守兼备,在格挡的同时准备变招出击。

足足练习一刻钟,赵瀚扭头看去,发现三费还在做数学题,看来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是难为他们了。

终于,费元鉴捧着草纸:“先生,我做出来了。”

庞春来接过草纸一看,点头赞许:“做得很好,你进步颇速。”

费元鉴顿时高兴起来,他背书不如徐颖,打架不如费如鹤,只能认真学习算术,如此才能寻找到一点存在感。

赵瀚也很高兴,喊道:“快快过来跟我喂招。”

练习格挡,不能一个人傻练,非得有人对打不可。

费元鉴就是个废物,以前打架全靠人多,这段时间正跟着费如鹤习武。他举起一根竹棍,漏洞百出的进攻,被赵瀚轻松格开,随即肩膀遭反击砸中。

“再来,你的重心有问题,前脚的步子别迈太大。”赵瀚纠正他的错误。

费元鉴进步还是很快的,都是通过对战来改正,没有那么多虚头巴脑的招式。调整步伐之后,他出手果然稳了许多,却又被赵瀚格开武器,腰部吃到赵瀚的反击。

费如鹤一边做题,一边往对战之处瞟去,恨不得自己也立即加入。

“做不出来?”庞春来笑问。
16#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22:27 | 只看该作者
酒魄领命而去,费映环继续寻找文章。

如此寻找好几天,赵瀚给出的一百多篇标题,只在藏书楼找到七十多篇,其中还包括许多唐宋八大家的文章。

问遍含珠书院的老师和学生,竟无人能够默写《阿房宫赋》。

不过,有一个老师给出线索,曾在泰和县欧阳氏的藏书楼里看见过《樊川文集》。

为求一篇完整的《阿房宫赋》,费映环竟然拿出5两白银,对魏剑雄说:“你与琴心,立即前往泰和县,备好登门礼物,拿我的名帖拜会欧阳氏,务必把《阿房宫赋》抄回来!”

魏剑雄惊讶道:“一篇文章五十两?”

“值,一百两都值,”费映环说,“只要你能把文章带回,不管真正用去多少钱,剩下的银子都归你了。”

“还有这种好事?”魏剑雄高兴道,“公子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

琴心也很高兴,魏剑雄一向豪爽,他此番跟去办事,定也能分到不少钱。

魏剑雄和琴心走了,费映环继续苦寻两日。

眼见找不到更多文章,费映环只能打道回府,他似有所指的对赵瀚说:“瀚哥儿,你家以前的藏书楼,肯定比我家的要大许多。”

赵瀚面不改色,回答道:“家父生前,喜欢到处借书看。”

费映环想了想,叹气道:“唉,我也不刨根问底了,你祖上肯定来历非凡。今后若能中举,你便改回本来的姓氏吧。”

“多谢公子。”赵瀚拱手作揖。

《古文观止》里的一些文章,如今要么在《永乐大典》里寻找,要么躺在某个家族的藏书楼里。

寻常士子,一辈子都别想接触。

庞春来得知此事,中途前来拜会费映环,让徐颖也帮着抄录了一份。

七十多篇古文,而且都是名篇,庞春来以前只读过二十多篇。

不是不想读,只是读不到。

将这些文章全部看完,庞春来把赵瀚叫去:“这些都是令尊生前所授?”

“是的。”赵瀚的脸皮越来越厚。

庞春来开玩笑道:“你家该不会是赵宋后裔吧?”

“不是。”赵瀚一口否定。

“可以是,今后造反用得着。”庞春来说道。

赵瀚笑道:“赵宋的旗号,打出来也没用。更何况,造反还得看自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哈哈哈哈!”

庞春来大笑:“有志气,大丈夫该当如此!”又问,“你不去考府试?”

“我能考过?”赵瀚反问。

“不能。”庞春来摇头。

赵瀚、徐颖、费如鹤,三人都通过县试,但没有一个去参加府试。

谁都知道府试的难度!
15#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22:20 | 只看该作者
琴心连忙翻看目录,说道:“爹爹,就在我手里这一册。”

“一并抄了。”费映环叮嘱。

这两篇文章,赵瀚虽然不能背诵全文,却对其中几段印象非常深刻。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开篇就吹捧,李白是拍马屁的高手。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非常适合做qq签名来装逼。

费映环扫了一眼古文条目,问道:“《吊古战场文》也是李白写的?”

“呃……忘了,应该不是李白。”赵瀚有些尴尬。

“那便无从寻找了,”费映环只能放弃,又问,“《阿房宫赋》的作者是谁?”

赵瀚说:“杜牧。”

费映环学过杜牧的诗,他立即带着仆僮寻找。

一番折腾,只找到本《樊川诗钞》,里面全是杜牧的诗,根本就没有收纳古文。

对于现代人而言,《阿房宫赋》随随便便就能看到。

可在明代,只能从两个途径获得:一是明刊仿宋本《樊川文集》(诗文皆有,二是吴峙刊本《樊川文集》(有文无诗。

这两套刻本,俱为地区性发行读物,大部分州县想买都买不到。

搜寻无果,费映环说:“算了吧,这篇也不找了。”

赵瀚连忙说:“公子,这是一篇旷世雄文。”

“真的?”费映环有些不相信,因为他读过杜牧的诗,其文风不像能写出旷世雄文的样子。

赵瀚说道:“我能背一下,不知能否背全。”

费映环吩咐剑胆:“你且记录下来。”

赵瀚立即背诵:“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剑胆记着记着就哭了,放下笔说:“哥哥,你慢点。”

赵瀚凑过脑袋一看,好家伙,“六王毕”写成“六王毙”,后面也一堆错别字。

“还是我来写吧。”赵瀚只能说。

默写出前面几段,中间就全给忘了,赵瀚苦思半天也想不起来。

那就干脆打省略号,直接跳到最后一段:“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费映环站在旁边看完,顿时惊叹:“果然千古雄文,不料杜樊川也能写出如此文章!”

赵瀚说:“公子,咱们继续找文章吧。”

费映环指着《阿房宫赋》:“中间的呢?”

“忘了。”赵瀚表示无奈,他是真的忘了。

“如此好文章,你怎能忘了呢?快再想想。”费映环催促道。

赵瀚苦笑:“想过了,实在想不起来。”

费映环见到好文章,这文章却是残缺的,顿时心痒难耐如猫挠。他对酒魄说:“你去书院各处打听,谁知道哪里能买杜樊川的文集,本少爷给他五两银子。谁若能当场默写《阿房宫赋》,本少爷给他二十两银子!”
14#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22:19 | 只看该作者
费如鹤立即闭嘴。

赵瀚问道:“公子,那我也不用去府试?”

“可去,可不去。”费映环让赵瀚自己决定。

府试录取了便是童生,人数依旧没有定额,通常二取其一。但如果考生人数太多,也可能三取其一、四取其一、五取其一。

江西的地狱难度,首先便体现在府试,已经通过县试的孩童,至少要被刷下去四分之三。

而其他省份的州县,府试录取率约为二分之一。

“那我还是不去吧。”赵瀚笑道。

就算通过府试又如何?

道试那一关还得疯狂刷人,江西秀才不是那么好考的!从县试、府试,再到道试,三道关卡加起来,秀才录取率可能不足1%。

录取榜单旁边,贴着几篇范文,赵瀚的文章赫然便在其中。

一个十七八岁的学童,摇头晃脑,连声赞叹:“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真乃奇文也!不知费瀚是哪位神童?”

“费瀚是哪个?”

“费瀚是我费氏哪宗的?定要结交一番。”

“肯定是我陈江费氏!”

“胡说,定是我石塘费氏!”

“……”

赵瀚连忙开溜,悄咪咪的挤出人群。

这看榜的无数人之中,竟然没人发现他的文章是抄的。

费映环回到含珠书院,立即跑去藏书楼找文章。

赵瀚写了一百多篇文章的标题,秦汉古文也写进去了,大概是《古文观止》里的一半。

……

藏书楼内。

费映环看着古文目录,问道:“这篇《与韩荆州书》的作者是谁?”

“李白。”赵瀚立即回答。

再回答不出来,费映环就要打人了。

之前有好几篇古文,赵瀚只记得文章标题,却连是谁写的都忘了,这让费映环如何去寻找?

一听是李白写的,费映环非常高兴,因为藏书楼里有《李太白文集》。

“这边!”费映环招呼校工。

两个杂役抬着木梯过来,费映环亲自爬上去,取出《李太白文集》快速翻阅。

古代文集也有目录,费映环很快找到原文,扔给琴心说:“把那篇文章抄下来!”

赵瀚连忙说:“《春夜宴桃李园序》也是李白的。”
13#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22:17 | 只看该作者
在石塘镇逗留两日,路过县城略作停留,隔天便可看到童试放榜。

拖这好几天,并非冯知县阅卷太慢,而是应考的学童太多。考棚实在坐不下,县试前后考了两批,每一批的出题都不相同。

在册人口不足两万的铅山县,这次参加县试的学童就有四千多。

是不是感觉很诡异?

史学界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明代黄册只统计成年男丁;一种认为,明代黄册只统计成年男女。

不论哪种,都不统计小孩,就算落户了也不计数。

但还是不对劲啊,学童和在册人口的比例依旧对不上。

呵呵。

官府在册人口,是给中央朝廷看的,有可能上百年没变动了,铅山县这边甚至一直下降。

只因人口增加,赋税总额也得增加。一来知县不容易征够赋税,二来知县能截留的就要变少,地方官脑子进水了才会变动黄册。

实际征税的时候,又是另一套系统。

以前靠粮长,现在靠里长。根本不需要户口册子,乡里乡亲的,谁还不认识谁啊,没有大族庇护就得交税。

“让开,让开!”

费如鹤年龄虽幼,却也算身体强壮,一路把其他看榜学童推开。

他走到榜下仰望——

第一名,费如玉。

第二名,胡宗儒。

第三名,费楷。

第四名:费瀚。

一直看,一直读,他自己赫然取中了。

第一百一十七名:徐颖。

第三百九十八名:费如鹤。

铅山县的乡试榜单,一共录取了4个学童,大概是参考人数的十分之一!

一般情况下,县试只录取几十个,但那仅适用于正常州县。

北方最高纪录是河南汝阳,一次县试8多人参加,录取8名左右。

南方最高纪录是江西临川,一次县试1多人参加,录取了1多人。

参加县试的学童水份很大,许多都是来体验气氛的。

也没有啥定额,通常十取其一,人太多就让知府头疼去吧。

“爹,我过了,我过了!”费如鹤欣喜若狂。

费映环面无表情:“过了便过了,不用去参加府试,你怕连府试题目都看不懂。”

费如鹤依旧保持幻想:“万一运气好,知府老爷还是给过了呢。”

费映环脸色非常好不看,咬牙切齿道:“知府可没知县好说话,你爹也跟知府没啥交情可言!”
12#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22:15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出身哪个大族?”费映环狐疑道。

“寻常儒户而已。”赵瀚说道。

费映环心里愈发迷惑:“除了八大家和范文正公,你还学过哪些人的文章?”

赵瀚模棱两可道:“学过许多,记不太清,也背不出来。”

“拿纸笔来!”费映环突然喊。

琴心和剑胆,立即捧着文房四宝过来。

费映环说:“你读过哪些好文章,且写一个条目出来。”

赵瀚仔细思索片刻,懒得再去多想,干脆凭记忆写下《古文观止》的目录。

肯定有些文章忘了,但一半应该还记得,毕竟只是写标题而已,又不是让他默写全文。

费映环趴在旁边观看,刚开始都是先秦文章,他大部分读过的——就是如此诡异反常,费映环不读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却对先秦古文非常熟悉。

写着写着,费映环突然说:“秦汉古文都不用,我是认真研习过的,你且从魏晋六朝开始写。”

赵瀚立即换行,费映环颇为期待。

《陈情表》,读过。

《兰亭集序》,读过。

《归去来辞》,读过。

一直写到《北山移文》,此后的十多篇文章,费映环发现自己只知道一两篇。

杜牧的《阿房宫赋》,那么有名的文章,费映环竟然听都没听过!

杜牧,不是盛唐之人。

复古派大都鄙视晚唐(晚唐派除外,别说是晚唐的古文,就连晚唐诗歌都很少去读。

赵瀚只是闷着头写,转眼就写了上百篇。内容他多半都忘了,可文章标题却记得许多,扔给费映环慢慢看呗。

费映环的表情愈发惊骇,把视线从纸上转向赵瀚,仿佛就像在观察一只怪物。

看过这么多文章的孩童,怎可能只是普通儒户出身?

明代可没有《古文观止》。

费如鹤、费纯、琴心、剑胆、酒魄,此刻站在旁边尽皆傻眼,他们……几乎一篇都没有读过。

哥哥牛逼!
11#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22:14 | 只看该作者
一边走,一边回忆文章,徐颖越想越兴奋。

他的“子曰”破题是:圣人之言,千秋教化,君子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也。

师爷看罢,欣喜问道:“开蒙几载了?”

徐颖老实回答:“小子家贫,开蒙较晚,只两载而已,《孟子》尚未学完。幸而运气好,今日两题皆出自《论语》。”

“识字只两年,就能做出这等文章?”师爷愈发惊讶。

徐颖又是自豪又是羞涩,回答说:“家母识得一些字,开蒙之前,我已经能写两百多字。”

师爷见徐颖穿得寒酸,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嘉许勉励道:“好生读书,莫要辜负令堂期望。以你的聪慧才智,他日必能登阁拜相。”

“先生谬赞了。”徐颖心里跟吃了蜜一样。

师爷目送徐颖离开考场,忍不住摇头叹息,科举可不是只靠才学。他当年也有神童之名,蹉跎半生却还是个秀才,反而冯巽这种草包做了知县。

顺着河边欢快疾走,徐颖梦想着自己金榜题名,然后给父母修一栋大宅子享福。

走着走着,徐颖又变得忧虑,望着沿途的禾苗若有所思。

从开春到现在,一直没有正经下雨,今天考试也只飘洒少许,连衣服都不能完全打湿。

幸好冬天大雪,积雪融化可以补充水份,否则今春的禾苗根本扛不住。

希望能来几场春雨,若再这么干旱一个月,今年家里恐怕又交不起租子了。

贫寒子弟,总是想得更多,哪像费如鹤只知道玩闹。
10#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22:12 | 只看该作者
石塘费氏也很有实力,主要经营造纸业务,费兆甲的家里养了上千造纸工人。

寒暄两句,费映环迫不及待道:“贤弟且观此书。”

费兆甲亦颇有才名,可惜只是个秀才。他瞧了瞧封面,便摇头道:“这本书我看过,对科举文章无甚帮助。”

费映环想了想,点头说:“确实如此。”

科举发展到明末,四书五经的每个句子,都被反复考过多次,根本不可能再写出新花样。

那就只能一味求怪,越怪就越能吸引阅卷官。

能用生僻字,就坚决不写常用字。

一个字有多种写法,那就专挑复杂的来写。

而唐宋八大家,皆真情实性,遣词造句比较直白。这种文风很难模仿,若无深厚的功底,若无丰富的阅历,便容易写得平庸粗浅。

科举文章,最怕平庸,到了明末,士子们干脆不读八大家。

准确来说,唐宋八大家,被科举淘汰了……

突然,费映环又摇头说:“乡试如此,会试则不尽然。”

“或许吧,”费兆甲苦笑,“我乡试都未过,不敢模仿八大家。”

全套科举流程,乡试可称最难,尤以浙江、江西难上加难!

浙江、江西士子,若无超卓才学,以八大家的文风去考乡试,那无疑就是自寻死路。

全国会试则不一样,不用刻意求怪求新,能把道理讲清楚就是好文章。

费映环负手而立:“吾当潜修八大家,两年之后再去京城赴考!”

“祝君金榜题名。”费兆甲拱手笑道。

……

却说徐颖走出考场,已经是下午时分。

冯知县当时不在,师爷对徐颖青睐有加,但无法做主录取,只说一定帮忙推荐。

应该考过了,县试并不难,录取了也没啥用,真正难的是府试和道试(即院试。

府试通过可做童生。

道试通过可做秀才。

徐颖在考场之外,找不到自己的小伙伴,便顺着铅山河走路回家,估计要走到半夜才能抵达。
9#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22:11 | 只看该作者
明代文学发展脉络,赵瀚是大略知道的,因为专业课老师大略讲过。

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大明一共经历了三次文学复古运动。

此时此刻,第二次复古运动早已结束,第三次复古运动还在萌芽当中。

在两次复古之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衰落。

万历时期,朝政腐败,社会矛盾重重。包含大量异端思想的《焚书》(李贽刊印,奠定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基石。

随即,公安三袁横空出世,通俗文学也百花齐放,翻开了明代文学最精彩的篇章。

当时的流行文学有三种:公安派文学、情色小说、讽刺文学。

明代海量的小黄文,多在这个时期产出。

公安三袁死了两个,硕果仅存的袁中道,突然自我否定和修正。他抛弃复古主义回归道路(真情实性,严重倒向复古派(伟丽虚矫,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戛然而止。

于是,催生出竟陵派。

竟陵派一边吸取公安派的性灵主义,一边强调古典诗歌的体裁法度。

两者之间,很难进行调和,导致明末诗歌充满幽情鬼趣,力求晦涩诡谲、怪字险韵,已然彻底走进了邪道之中。

文章也是如此,士子们喜欢研究秦汉古文,又不吸取秦汉古文的菁华。反而热衷于晦涩诡谲,特别喜欢用生僻字。

崇祯初年,青黄不接,属于大明文气最凋敝的年代!

……

船儿在石塘镇停靠,费映环手捧《唐宋八大家文钞》,已然失去访友的兴致,只想留在船上继续读文章。

“少爷,到了。”魏剑雄提醒说。

费映环只得捧着书走,徜徉回味古文真趣,满脑子的“朝闻道,夕死足矣”。

赵瀚跟在身后,望着那繁忙码头,此刻目瞪口呆,心想:铅山县究竟有多少个超级大镇?

石塘镇,明代全国最大的造纸业中心!

仅此一镇,每年造纸1多万张,其中3多万张奏本纸是贡品,专门作为朝廷官员的奏章用纸。

镇上的造纸工人就上万,而此时整个铅山县,在籍人口也只有一万多。

来到镇外的豪华大宅,递上名帖之后,门子立即带他们去会客厅。

“大昭兄,哪阵风把你吹来了?”费兆甲走出院落迎接。

费映环说道:“犬子童试,顺便来你这里走走。”

费兆甲是费映环的族兄弟,并不出自横林主宗,两支的字辈都对不上。
8#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22:10 | 只看该作者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这两句话,费映环还是年轻时候,背诵八股范文记住的。

费映环面带微笑,故作平静道:“你学过苏东坡的散文?”

“囫囵读过。”赵瀚回答。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都读过?”费映环又问。

明代中晚期的复古运动,唐顺之、茅坤属于唐宋派,编撰《唐宋八大家文钞》,因此有了“唐宋八大家”的说法。

此书在嘉靖年间影响甚大,万历之后就不行了,许多士子只闻其名,懒得花时间去翻阅。

赵瀚说道:“只读过一些。”

费映环考教问:“你最喜欢哪篇?”

赵瀚答道:“《岳阳楼记》,不是八大家的。”

“可会背诵?”费映环问道。

“或许有些句子忘了,”赵瀚开始背诵,“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费映环越听越心惊,这篇文章太好了,他竟然没有读过,只知道其中一些名句。

“好,甚好!”费映环连连赞许。

赵瀚则越背越心惊,认真观察费映环的表情,这位老兄竟然不知道《岳阳楼记》?

明末的举人也太水了吧!

也不能这么说,费映环熟读诸子百家,家里收藏了许多秦汉文章。

“走了,走了,”费映环掩饰心中尴尬,招呼孩子们登船出游,半路上又悄悄对琴心说,“去买一本《唐宋八大家文钞》,速去速回,我在船上等你。”

众人登船许久,琴心终于买书回来。

“爹爹,我跑了好几家书店,总算是买到一本。”琴心的手上全是灰尘,也不知这本书被嫌弃了多少年。

开船启航,前往石塘镇。

费映环独自坐在舱中,连续品读几篇雄文,突然泪流满面:“今日方知文章真谛,吾已蹉跎半生矣!”

其实不算晚,新文化运动旗手钱谦益,也是四十岁之后才读唐宋八大家。

赵瀚坐在船头,眺望两岸风景,心情极为复杂。

这大明,不仅该给老百姓提供粮食,还得给天下士子提供精神食粮啊。

一个颇具才名的举人,竟然不知道《岳阳楼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2 21:54 , Processed in 0.14769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