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年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27 2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25-1-31 09:43 编辑

                                                                             年是什么

                                                                                    ■文/于文华

  “年”究竟是什么?对于每个国人来说,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窃以为,年是炎黄子孙共同的情感记忆,代表着欢乐、祥和,还有那满满的温馨,是所有华夏儿女共有的乡愁情结,更是全世界华人热爱生活、看重亲情的最好体现!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过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想尽办法在这个时候回家团聚,共迎新春。在我心中,
过年意味着团圆欢聚、共享天伦,可走亲访友,互道祝福,代表着欢乐、祥和,还有那满满的温馨。

        记忆深处,小时候在乡村过年的情景总是那样鲜活而令人怀念。感觉年是张灯结彩,欢天喜地,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烟火味。那时节,一年之中,孩子们最开心快乐、最热切盼望的,莫过于就是过年了,因可穿新衣服,吃上平时很难吃到的肉饭,还可随意放鞭炮、看社火和大戏。为准备过年,从吃过腊八粥开始,乡村的空气里就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大人们开始忙碌起来,筹备着过年的各种物品。大人们就要筹划过年的各项事宜,要扫房子,宰猪鸡,蒸馍馍,扯上新布准备做几件衣服,还要看家里还缺什么东西未置办。腐竹买了,粉条买了,萝卜买了,豆腐也买了。还差海带,酱油,味精没买上。家里平日里缺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年前可以凑凑合合着,可毕竞忙忙碌碌了一整年,毕竟要过年了,再怎么样,也不能让亲戚朋友笑话咱,再说也要犒劳犒劳儿女和自己。再说几个儿子哩,长大了都要娶媳妇,成家立业,要是让人家瞧不起,说这家实在太穷太穷了,谁家的女子愿意一进门就缺衣少食?毕竟谁都喜欢吃好的穿好的。盐还差点,醋也不够,还有床单实在太破烂了。年画必须要张贴,茶叶也多少得秤点,就那种老茯茶,熬出来红丢丢的,颜色很好看,闻起来有股子茶香味。有年,母亲给我十元钱,打发已经十多岁的我,到街上公社唯一的百货商店里买条红毯子。但路过新华书店时,却不由自主走进去,自作主张花三元多钱,买了本心爱的书籍,母亲让我买的大红毯子要九元多,只好委曲求全,买了条灰色的毯子。到家后,母亲一看是灰不溜秋的毯子,气的拿起扫炕的条帚就打——这是她第一次打我。听话,懂事,乖巧的我,从来都不惹是生非,极少惹父母生气。但这次她确实气急了……她嚷着让我去商店去换货。我明知道钱不够,无法调换。就说商店关门了,再三不想去。任凭母亲又气又恼,对我横加指责,但就是不出门。折腾了好半天,母亲摸了摸毯子,厚墩墩的,瓷实,是产自天津毛纺织厂。念过书的母亲知道天津是个大地方,那地方出产的东西应该货真价实,再说毯子上还要再盖一层床单。只好探口气,虽说无奈,但只好如此了……

  据报道: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意味着这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普遍共享的传统节日得到了全世界广泛认可。“年”的存在让人们有了新旧转换的心理认同,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春节是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总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憧憬。”在绵延至今的春节礼俗中,既有洒扫庭除、沐浴祛秽等物理层面除旧布新的习俗,也有祈福迎祥、尝新尝春、祭灶祭祖等精神层面辞旧迎新的仪式。腊月中旬,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把屋子里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寓意着除旧迎新。是一年里最彻底、最干净的一次大扫除,美其名曰:扫房。将家里炕上的的铺铺盖盖,连炕席和麦草,地上的、地桌、板凳、椅子和瓶瓶罐罐等一股脑儿全部拿到院子里。先用鸡毛掸子扫屋顶,尔后是墙面,将烟熏火燎的旧年画扯下来,丢弃了,要全部换新的。接着抖烟筒里的脏污黑灰,地面全部清扫干净。母亲先炕上换上晒了半天的暖哄哄的新麦草。再铺上竹席。我们家一直未曾养活过羊,就没有毛毡,直接在竹席上铺了毯子,再上就是床单了。我将那些瓶瓶罐罐全部擦洗的能照见人影,一一重新归置到原地方。接着是蒸馍馍、炸油锅子(也叫油馓儿)。这从和发面到烧火蒸,需要几天时间。接着,便是擀长面。这擀长面是个技术活,面是旱地的红秃头面粉。兑一定比列的蓬灰水及盐水和好面。需要年轻小伙在木质按板上反反复复凤飞飞的不断挤压。压过来,压成长条形状的薄饼了,卷成筒状,再一木棍一木棍反复用力挤压。尔后,父亲、母亲和请来的帮手用手揉。直到手光面光盆光为之。再切成一个个面剂子。擀面杖擀成大面张,卷起来,切刀切成长条状。全切好后,绕到擀面杖上,其上撒些面粉。一人站立起来,双手高举缠了长面的擀面杖,一人在下面使劲坠。当然,不能太用劲。不然,将面坠断就前功尽弃了。双手攥紧长面,一下一下,慢慢用力坠。需要一定技巧。最后,将已然两米多长的长面,再搭到厨房或空房间的早就搭建好的木头杆子上,利用自然的力度,一点点的让其下坠。掉下来的面,要及时捡拾。这样,过上半天及一个晚上,那面已然三米多长了。不要轻易随意挪动,就那样自然晾晒三两天,找剪子剪一尺左右的长度,放入准备好的纸箱子里,一个正月甚至更长时间的长面,就有了材料。当然,精选的,最好的,还可作为礼物,送给城里亲戚和朋友。

  记得有几年的腊月里,兴致勃勃的父亲,还加工了木质磨具,自己加工生产五香仁的自制点心。接下来要到街上采购年画和其他还需的东西。杨柳青的年画很是喜庆,年年购买上十来张,将烟熏成乌七八糟的墙面,用花花绿绿的年画装饰一番,好像日子也充满了向往的美好世界。还要适当买些花糖白糖冰糖,醋也得再买些,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肠胃里都是酸菜土豆,过年就要适当秤些新鲜蔬菜,香菜、蒜苗、大葱和粉条是必备的,菠菜、油菜等绿叶菜也颇受欢迎。后来日子越过越好了,活蹦乱跳的鲜鱼也成必备年货。水果在那时,想都不敢想!直到我工作后,过年才开始准备几斤橘子和苹果等。改革开放后,到腊月里的大街上,早就摆满了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各种年货,人来人往,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大人们会购置丰富的年货,有五颜六色的糖果、漂亮的新衣服,还有各种鸡鸭鱼肉,甚至带鱼、鸡爪、虾等年货。

  最让我期待的是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奶奶或母亲或父亲,会在灶台前摆上一些糖果和糕点,嘴里念念有词,祈求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而到了年三十,早上起来,大人们忙着贴春联、挂灯笼,红红的春联和灯笼一贴上、一挂上,立刻就让整个院子充满了喜庆的氛围。贴完春联后,要先放一串鞭炮,好似在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年三十日晚上的年夜饭(家乡人也称之为装仓饭)是最丰盛的,平时颇为难得的豆腐、菠菜、海带及大块的猪肉,让饭香喷喷的,还要上几个平日很难以吃到的炒菜。有鲜美的红烧鲤鱼,有实惠的肉丸夹砂海带腐竹和鸡肉等做出的一大海碗烩菜,有香糯的土豆红烧肉,有谁都爱吃的酸菜粉条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瓜子、花糖、花生等美味佳肴……每一道菜都散发着家的味道。大人们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聊着家长里短,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

  年是古人顺天应时、与天地同频共振的实践产物,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据说年是一种怪兽,总在大年三十前后出没人间,人们为了将其驱赶走,放震耳欲聋的鞭炮、贴红彤彤的春联和灯笼。而年看见人们张灯结彩、普天同庆,特别是哪里都是红色,吓得落荒而逃。久而久之,便流传了下来……年在节气上靠近立春与雨水,是四季时序之始,万物萌动,生机勃发。

  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是一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工作多忙,到了年关,人们总会想尽办法回家。由于父亲去世,妻子提议今年到乡下农村过年,让孤独寂寞的母亲也热闹热闹。还准备了菜单,今天我则根据菜单购买食材。有青菜炒虾、红烧肉、鸡肉垫卷子、炝锅鱼、醋溜黄瓜、红烧排骨、地三鲜、鸡蛋炒木耳、粉条肉、胡萝卜豆皮粉丝做的三丝、虾肉紫菜汤,十菜一汤,意为十全十美。桌上摆满了家人用心准备的美味佳肴。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分享着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欢声笑语在房间里回荡,那一刻,家的温暖驱散了所有的疲惫和烦恼。想象一下:一家人二十多人围坐在桌前,欢声笑语,享受着这难得的团聚时光,定会让母亲感觉虽则父亲走了,但儿女们比以前更孝顺了。

  夜晚,一阵接一阵的鞭炮声不时响起。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绚丽多彩,照亮了整个城市和乡村。有的像金色的菊花,有的像红色的牡丹,有的像紫色的丁香,把夜空装点得格外美丽。我们仰着头,看着那璀璨的烟火,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憧憬。看着那绚烂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听着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心中满是喜悦与激动。鞭炮声响起,意味着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到来,那一声声炸响,仿佛在为新的征程呐喊助威。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人们就会被一阵接一阵的鞭炮声吵醒。似乎一个晚上就没有消停过。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户去拜年。在乡村,正月初一日,还有一个习俗:出行!根据今年的利吉方位,各家准备好烟茶酒和礼炮,到选好的地方,全体跪拜,焚香叩头,祈求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全家平安,万事吉祥(早年各家还将养的大牲畜,如牛马骡子等,身上系上红布条,出行也意图六畜兴旺。作为离开家乡多年的游子,四弟出门前特意叫了我,说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可以瞭擦瞭擦,百病不生,诸事顺畅,心想事成,作为一个唯物论者,这样的说辞有些牵强,但毕竟这样的机会不多,可顺便了解一下民俗风情倒是真的……全村一百多号人,男女老少都齐朴朴跪在东南方向,村上的道爷郭家爸口中念念有词:新的一年,千详云集,东走东成,西奔西顺,各家平安,多多挣钱,过好日子,

  过去那些在乡村过年的日子,虽然物质条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但却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欢乐,人们之间很淳朴、很友好。如今,身处繁华都市,那份纯真而美好的乡村过年记忆,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港湾。过年期间人们依旧见面就互相拜年问好,都是喜气洋洋,精神焕发。而从初十前后,各村的社火便开始操练起来,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到正月十五,大街小巷挂满了灯笼。今年上任了一位新的女县委书记,县城的主街道和几个公园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和彩灯,夜晚流光溢彩,装饰的年味十足。回想起往年的十五日,猜谜语、闹社火、看晚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年,是长辈们给的红包,是孩子们脸上的笑容。红包,不仅仅是一份物质的礼物,更承载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关爱。吃完初一早上的饺子,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央求着父母或是长辈们要压岁钱,长辈们会拿出准备好的糖果和瓜子招待来的客人与从各地赶来过年的儿女们,谁都甜甜地说着吉祥话,接过红包,心里乐开了花。拿着鞭炮跑到路上和小伙伴们玩耍。孩子们收到红包,那灿烂的笑容如同春日的阳光,纯真而美好。

  年,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的热闹景象,是红红的春联和精美的窗花。每到过年,城市和乡村都被装点得喜气洋洋,红色成为了主色调,寓意着吉祥和幸福。每家每户包括商铺,所有的门扉都贴上了红红的喜庆春联,人们各显其能,各展才华,书写出各自心目中最中意、最满意的春联上,上面写满了对新年的美好期许,窗花则展现了精湛的民间艺术,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年,是一种传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从古老的祭祀活动到如今的欢庆方式,年俗在不断演变,但不变的是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珍视。

  年,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在岁月的长河中,年就像一个驿站,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是中国人对宗族血脉的寻根问祖。站在车站、码头、机场看看那些奔家去的人流,你就知道,心之所向,是怎样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年大于宗教,大于政治,大于金钱,不管家在穷乡僻壤,还是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都要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往家奔,谁也阻挡不住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它给予我们重新出发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迎接新的一年。

  “年”是什么?年对华夏儿女来说是张灯结彩,欢天喜地;或许,年就是那一份浓浓的乡愁,那一份深深的眷恋,那一份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情怀,让我们在每一个新年的钟声敲响之时,都能感受到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13#
发表于 2025-2-3 23:17 | 只看该作者
拜读老师佳作,受益匪浅!
12#
 楼主| 发表于 2025-2-2 09:35 | 只看该作者
邢震 发表于 2025-1-31 15:25
“年”就是老师文中的温暖、喜庆、吉祥。

感谢邢震美女文友的提读欣赏及支持,祝福新春吉祥,来年宏图大展!
11#
 楼主| 发表于 2025-2-2 09:34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微雨 发表于 2025-1-31 09:53
年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

感谢感受老乡文友的提读欣赏,祝福新春大吉!
10#
发表于 2025-1-31 15:25 | 只看该作者
“年”就是老师文中的温暖、喜庆、吉祥。
9#
发表于 2025-1-31 09:53 | 只看该作者
年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
8#
 楼主| 发表于 2025-1-31 08:17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5-1-30 12:53
各地方习俗不一样,但儿时的年还是很令人怀念的。

赏读学习老师佳作,问好,祝新春愉快!

感谢云馨文友的欣赏及支持,还有新春问候!
     顺祝蛇年吉祥,新春笔健,万事胜意1
7#
 楼主| 发表于 2025-1-31 08:15 | 只看该作者
xam720 发表于 2025-1-29 17:52
本文以儿时的生活为主线,对年作以详尽的描写,文章生活气息浓郁,知识性趣味性强,欣赏,问好!

诚挚感谢xam720版主一年以来的鼓励和厚爱,以及强有力的支持,让我鼓足信心,更有力量和干劲……
    祝福xam720版主蛇年吉祥,阖家幸福,心想事成,身体健康,退休生活安逸!
6#
 楼主| 发表于 2025-1-31 08:11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5-1-28 16:05
年是炎黄子孙共同的情感记忆,代表着欢乐、祥和,还有那满满的温馨,是所有华夏儿女共有的乡愁情结,更是全 ...

多谢建华文友第一时间的提读点评及支持,顺祝蛇年吉祥,阖家吉祥,万事胜意!
5#
发表于 2025-1-30 12:53 | 只看该作者
各地方习俗不一样,但儿时的年还是很令人怀念的。

赏读学习老师佳作,问好,祝新春愉快!
4#
发表于 2025-1-29 17:52 | 只看该作者
本文以儿时的生活为主线,对年作以详尽的描写,文章生活气息浓郁,知识性趣味性强,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25-1-28 16:05 | 只看该作者
年是炎黄子孙共同的情感记忆,代表着欢乐、祥和,还有那满满的温馨,是所有华夏儿女共有的乡愁情结,更是全世界华人热爱生活、看重亲情的最好体现!
欣赏学习老师佳作,祝老师新快乐!
2#
 楼主| 发表于 2025-1-27 21: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25-1-27 21:24 编辑

     因在乡村过年,不方便上网,提前向文珺版主、xam720版主、叶叶版主和各位文友们拜年了:祝福各位版主和文友蛇年吉祥,阖家幸福,万事胜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1 16:54 , Processed in 0.12589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