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时光微雨 于 2025-1-31 09:51 编辑
【除夕】
除夕早晨,我们去给母亲上坟。路上车流不息,墓园里人来人往,大家都赶在新年前祭奠先人。积雪很深,我们先扫雪,再供上母亲爱吃的食物,点香、焚纸,愿她在另一个世界安好。我抬头望向天空,微笑着——天很蓝,云层轻盈,我知道她一定看到了。
晚上,和父亲、大哥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我到时,父亲正擀着饺子皮,嫂子忙着准备菜肴,大哥在包饺子。我喜欢看父亲忙碌的身影,这么多年过去,我早已习惯了他做的饭菜。父亲笑着说,我送他的水仙花如约开放,寓意吉祥美好。他的几样乐器整齐地放在一旁,自娱自乐。母亲走后,父亲开始学习各种乐器,最近我给他买了一支“笙”,他在网上自学,上次去,他还特意吹了一曲给我听,虽然不算完美,但已能完整演奏一首曲子,实在让人佩服。八十多岁的父亲,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而我常常觉得,自己的心态甚至不如他。
阳台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原本只有一个鸟笼,现在已经变成三个,里面住着三对鸟儿,大概是三对夫妻吧。父亲细心地喂食、逗弄它们,也许是为了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填补那份难言的孤独。
给父亲和小侄子发了红包。小侄子明年就要考大学了,希望他勤奋努力,考入理想的学校。
嫂子准备的年夜饭很丰盛,心里满是感激。平日里,都是哥嫂在照顾父亲。大哥生意繁忙,不仅对父亲尽心,对整个家庭的大小事务也操心尽力。长兄如父,我从小就敬重大哥,是他的小尾巴,如今,我写的每篇文章,他都会转发,他说,听到朋友们的称赞,他也感到自豪。
晚上回家,又特意去路边给公婆烧纸,带去年夜饭,希望他们在那边也能过个好年,愿家人健康、平安、幸福。 这一整个春节,为了团圆忙碌了好几天。或许是年岁渐长,我反而越来越喜欢过年了,喜欢那种热热闹闹的“俗气”氛围。即便是家长里短,依然有种轰轰烈烈的温暖,像是一种地久天长的陪伴。
除夕夜十一点多,窗外的鞭炮此起彼伏,绚烂炫目。饺子上桌,鞭炮声更加急促热烈,像是迎接即将归家的游子。儿子回来了,我家,终于团圆了。
【新年的第一天】 守岁之后,原本想多睡一会儿,结果初一早上不到六点,鞭炮声就劈里啪啦响成一片——过年就是这样,有的人家讲究几点几分放炮,图个吉利。
我是彻底睡不着了,索性起床写了一篇字。春晚上王菲的那首《世界赠予我的》很治愈,听了一遍便喜欢上了,也许每个人在那首歌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初一的早饭吃得很晚。家里有个习惯,除夕和初一的早餐都要吃饺子。早上特意又包了新饺子,吃完饭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饭桌上,听儿子讲了不少趣事,也让我接触到了一些新科技。年轻人总是走在时代的前沿,他们触碰的世界,是最新的世界。忽然意识到,儿子真的长大了,他的谈吐与思维,已经相当成熟。
每次回来,儿子都会教马先生一些“新本事”——比如纠正他开车时的习惯性错误,讲解驾驶技巧,分享一些汽车保养的小心得,还给车上添置了不少实用工具。年轻人学什么都快,马先生也乐于向儿子讨教各种问题,有时候,不服老也不行啊。
下午,全家一起去逛了庙会,祈福的人络绎不绝。随后又去黄河边走了走,悠悠闲闲地散步聊天,这样的时光,是我盼望已久的,简单又美好。
【回娘家】 初二回娘家。
大姐先到的,已经把饭菜准备好了。这几天吃得有点腻了,但难得和大姐一家团聚,还是觉得无比温馨,尤其是她的小孙子,爷爷奶奶的满屋叫着,这是四世同堂的欢乐。大家坐在一起聊家常,回忆过去,感叹时光流转。
下午,带着父亲去舅舅家拜年,每年都是这样。
舅舅快七十岁了。年轻时上过山下过乡。我还记得小时候,舅舅去插队,插队的地方特别贫困。那时,他还是个年轻小伙,每次跑回家,母亲都会给他装满一包馒头和咸菜。他说,插队的那个村子吃不饱,有时候是悄悄跑回来,如果被人发现,会受到批评,写检查,关禁闭,就这样,他还是要冒着风险回来,因为太饿了。
记得小时候舅舅是最听母亲话的,我们那时年龄小,舅舅年龄也不大,他年轻很壮实,经常会护着我们兄妹不受他人欺负。如今的舅舅,早已没有当年风风火火的模样,头发白了不少,背还是很直,说话也还是大嗓门,不过少了一些火气。
以前我们过来拜年,都是舅舅准备饭菜,舅舅做的饭菜比大厨做的还好。今年的饭菜是表妹准备的,她笑着说:“舅舅做饭越来越咸,自己却毫无察觉。”我想,父亲如今也是这样吧,大概是年纪大了,味觉也逐渐迟钝了。
我的亲人都在慢慢变老,总是有些童年的回忆在我脑子里打转,我在舅舅身上依稀看到过去的时光,一年又一年,年的意义是什么呢?是送走过去的一年,又奔赴下一个新年吧。年不会老,但人却在慢慢变老。
【新年的意义】 今年特意选了红色的衣服,年在我心里就是红色的,是一支盛开的红玫瑰。因为红色代表着吉祥如意、驱邪护身、积极向上和文化传承。
那句“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被具象化,过年最重要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吧。
祝你百事欢欣和合,愿新年家和人兴,心怀吉祥,喜乐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