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537|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高山每周一评之二:评析洪涓的《十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4 0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洪涓何许人也,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她去年在中财论坛比较活跃,发诗歌,发散文,偶尔也发一点笑话文字,今年却来得很少,几乎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或许是忙于生活,或许是惰性使然,或许是没找到感觉,当然,这些仅仅只是一种猜测。因为我是论坛的版主,时刻都在关注着论坛里的每一个会员,无论是活跃的会员,还是一个匆匆的过客,我都会认真阅读他的每一个帖子,试图走近每一个作者,从中汲取营养,达到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

  对我来说,洪涓是充满神秘色彩的一位,因为今年她来得极少,上来为数不多的几次也都是匆匆的丢下帖子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很少与其他会员交流,所以她的帖子也很少有会员回复。她于2010712日发的这个《十年》的帖子也是一样,在我阅读的时候还是零回复。而正是这位神秘的会员发的一个零回复的帖子却让我的眼前一亮,让我找到了写每周一评的感觉。大家都知道,写评是一件苦差事,没有感觉时会感觉很累,甚至会当成是一种负担,而找到感觉的时候却大不相同,会觉得是一份美差,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

  乍读洪涓的这首《十年》,感觉的确很一般,既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新奇的意象,似乎并不是很吸引人的眼球,但读过之后,却在我的心里留下了一缕淡淡的痕迹,如雾如烟,如梦似幻,挥之不去,驱之不散。正是这一缕痕迹让我回过头来又读了第二遍,通过慢慢的咀嚼和回味,味道就出来了,意蕴就呈现了,这首诗正象我们平淡的一生,或许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可以值得标榜,但所有的酸甜苦辣却让我们永远铭记于心。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朴实,比喻很形象,叙述沉稳,风格淡雅,如一个素面朝天的女子,散发着一股清新纯朴,自然贴切的神韵,让人感觉分外亲切。这首诗之所以能给人留下痕迹,让人咀嚼和回味的地方就是把人生的大场景不动声色地融入到了一些日常生活的小视角中,通过对生活中日常琐事的细节描述,让我们能够读出人生的零零总总的感受,体会人生过往中的坎坷与崎岖。画面是明晰的,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因为我们随处都可以看见,作者的思路也是清晰的,让读者能够把握这些脉络的走向,而这些走向正是通往人生之路的,也是通往读者心灵深处的,感染着读者,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诗歌的第一节切入得很自然,也很干净,不拖泥带水。首先是对场景的描述,把我们的视角带进我们身边的一些事物,走进去之后我们才发现,我们走到了作者的一片自留地,而这片自留地或许正是作者在心灵深处给自己留下的一亩三分地吧,作者每天都会在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里辛勤地劳作,细心地呵护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当然,这时候,我们不会关心果实是否成熟,作者也不会关心,因为还不到关心的时候,这时候过程是最重要的,有付出自然就会有收获。而这辛勤劳作的过程,就“像不成熟的我顶着烈日在大道上疾走”,这一句形象的比喻,让情景自然而然地交融到了一起,让前面的铺垫有了落脚点,也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在人生的路上,我们都是匆匆的行者,烈日是轰轰烈烈的生活场景,我们必须顶着,没有树荫可以乘凉,因为我们并不成熟,所以我们也没有资格乘凉,我们必须在拥挤的人生之路上疾走,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与停顿,这既是我们的宿命,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通过自然场景的铺陈,然后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不露声色地就把我们引到了人生之路上,让我们的心潮随作者的情感一同起伏。

  “扑的一声,那是晚风吹落了一颗桃子”,这是诗歌第二节的开篇,一个象声词“扑”,用得非常到位,也非常灵巧,让读者的心也跟着“扑”了一下,或者是咯登了一下,在读者的潜意识里,一定有意外出现了,果不其然,晚风吹落的一颗桃子就摆在了读者的眼前,这又让读者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这是一枚怎样的桃子,为什么会被晚风吹落呢?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是“一颗被虫蛀了的桃子”,一颗被虫蛀了的桃子会禁不住一场平平常常晚风,那么一颗被腐蚀的灵魂,又怎么能够经受得住那些灯红酒绿的诱惑呢?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村”,这不得不令人警醒啊。于是作者便发出了:“墙角那簇蓝色的小花,固执而热烈地开放/象我心中那点不可明(名)状的惆怅”的感慨,没有成熟的果实被风吹落了,是一个意外,而花开了,是终会谢的,这又是一种宿命,这既是一种人世的无常,也是一种人生的无奈,谁也没有办法更改,我们所能做的,唯有顺其自然,惆怅是没有用的,感叹也没有必要,那就静观吧,不一定要用冷眼。这一节的隐喻用得恰到好处,牛顿看到一个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作者看到一颗桃子被风吹落,发现了人生的真谛,这收获,可谓大矣。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让读者有了意外的感慨,情理之中,是作者通过这一鲜活的意象,把人生的真谛,把生活的积累不着痕迹地传达给了读者,可谓用心良苦,匠心独运。

  既然惆怅是没有用的,那就继续赶路吧。于是第三节作者又把我们带到了路上,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所以在“赶路的途中,总不忘抬眼望望天空/偶尔慢下步来,那是因为刚刚飘过一场大雨”,作者在这里用的是偶尔,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因为人生的路上,不仅仅只有阳光普照,同时也会风雨飘摇,让我们不得不慢下步来。而大雨过后,路上不免会有一些水洼,一些泥泞,而这时,作者没有选择绕道而行,也没有选择停滞不前,而是选择了“踮起脚尖跳跃而行,象蝴蝶忽高忽低,/飞来飞去,飞来飞去,小心地着陆”,由此可见作者选择的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里的跳跃和飞行以及小心地着陆,都运用得非常形象,也非常自如,既大胆又稳重,这就是传说中的艺高人胆大吧。这里蝴蝶的意象运用得水到渠成,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庄周梦蝶的典故,那是达到了人生的一种境界,自然对飞行的高度与角度也就能够控制得很好了,人也就不会飘走来了,飘起来是很危险的,飘起来之后就会被风吹走,而自由的飞行是可以达到小心着陆的目的的。只有脚踏实地的人生,才会是真实的人生。这一节的亮点一是慢下步来,运用智慧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二是蝴蝶的意象,让人生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让诗意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最后一节是全诗的总结,由第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前面叙述的都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只是夏天里发生的一些事物,而人生是一个圆,人生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阶段都会如四季一样周而复始地轮回,所以作者就有了“这些夏天发生的事物一样会在冬天里生长”这样的认知,而在这样的轮回中,作者又发出了“我说不清是日子消磨了我,还是我消磨着日子”这样的感慨,这既是一个高深的命题,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作者说不清,我们也无法说清,这是天机,也是心魔,所谓魔由心生,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这是一种人格的魅力,主宰着我们行为的动机。而作者恰恰就在这说不清的命题面前,走过了十年,即使走过“十个十年,十倍的十个十年/似乎也不及一束闪电的光亮”,由此,我们不得不感叹光阴似流水,时光之短暂了,同时我们也会感慨,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不值一提。而这一束闪电的光亮如今又被我们真真切切看到了,感受到了,这是自然的神奇,也是心灵的圣洁之光,这一束闪电的光亮来自于“你的好”,尽管“我还来不及说出,便给风吹散了”,但吹散了的光亮依然那么强烈,依然能够照亮我们前面的路程。这又让我们联想到了“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典故,人生如过隙的白驹,而一颗颗感恩之心正是我们的指路明灯。这一节的亮点在于运用一个说不清的命题说清了一个感恩的永恒主题,通过十年和闪电的意象将主题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读完全诗,似乎意犹未尽,又似乎大彻大悟,感觉就在这种似是而非中游离,而这种感觉正是作者的留白,正是作者用节制的语言给我们留下的想象的空间,让我们在再三咀嚼中回味,在反复回味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可谓受益匪浅。

  当然,以上只是从个人的角度进行的解读,不一定符合作者的原意,不妥之处还望作者谅解。在此感谢作者让我找到了每周一评的感觉,望作者笑纳,也请各位多批。

附原作:十年

/洪涓

浇水、施肥
我的长豆角如小瀑布般垂挂
园中的辣椒、茄子,纷纷坐果
像不成熟的我顶着烈日在大道上疾走

扑的一声,那是晚风吹落了一颗桃子
一颗被虫蛀了的桃子
墙角那簇蓝色的小花,固执而热烈地开放
象我心中那点不可明状的惆怅

赶路的途中,总不忘抬眼望望天空
偶尔慢下步来,那是因为刚刚飘过一场大雨
我踮起脚尖跳跃而行,象蝴蝶忽高忽低,
飞来飞去,飞来飞去,小心地着陆

这些夏天发生的事物一样会在冬天里生长
我说不清是日子消磨了我,还是我消磨着日子
十年,十个十年,十倍的十个十年
似乎也不及一束闪电的光亮
你的好,我还来不及说出,便给风吹散了




[ 本帖最后由 高山流水 于 2010-7-14 00:34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7-14 00:38 | 只看该作者
这么晚了,不仅要看诗还写评,而且每周一篇,这个斑竹做的“真不容易”。一直不会写评,很羡慕写评的人。欣赏并收藏。
3#
发表于 2010-7-14 07:10 | 只看该作者
评得好!补充一点,诗的跳跃感很强烈,好在没有出界而被结句全数收起,所以高明。
4#
发表于 2010-7-14 07:2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了。诗歌不错!
5#
发表于 2010-7-14 08:39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评多写,于读者和诗评者都有益处,应该会促进大家的进步。
6#
发表于 2010-7-14 11:06 | 只看该作者
好诗好评,欣赏学习并问好!
7#
发表于 2010-7-14 11:17 | 只看该作者
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您的诗歌给人想象!
8#
发表于 2010-7-14 11:21 | 只看该作者
版主的评析令我折服,可能作者本人也没有你感悟的那么深刻,品读,评析,品出个中滋味,把握对人生的感悟,感悟人的生命的可贵和大自然的伟大,真乃“大道自然”也!
9#
发表于 2010-7-14 11:34 | 只看该作者
好诗再读,好评再赏。
10#
发表于 2010-7-14 12:49 | 只看该作者
诗写得好,诗评也到到位见功力。
11#
发表于 2010-7-14 13:54 | 只看该作者
诗评和诗歌一样精美!
12#
发表于 2010-7-14 14:1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诗是个迷团,让人体味猜想,那么评就是在指点迷津.
如果说诗是个蝉茧,织得一丝不苟,那么评就是在抽丝剥茧.
对这样的诗和评,看一篇岂能放过?除了学习,还能再说什么!
两位.
13#
发表于 2010-7-14 15:05 | 只看该作者
没时间细读诗和评,但很赞赏这种交流,这也是斑竹该倡导的!
14#
发表于 2010-7-14 15: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晚亭 于 2010-7-14 00:38 发表
这么晚了,不仅要看诗还写评,而且每周一篇,这个斑竹做的“真不容易”。一直不会写评,很羡慕写评的人。欣赏并收藏。



同意晚亭说的,高版这样是不是太辛苦?
15#
发表于 2010-7-14 15:48 | 只看该作者
周例会,每周一题。做功课很辛苦的,致敬先!
读评也是我必做的功课,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1 03:47 , Processed in 0.07255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