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无忌。
昨天出去吃饭时,饭桌上一位朋友的朋友说,最近有个算命的跟他说,他命中注定要离婚。他说,我不会的,我跟妻子感情深着呢,无论怎样都不会离婚的。他正为算命的之言郁闷,没想到过了几天,他跟妻子说着话闲聊时,在一边玩耍的小女儿忽然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你们什么时候离婚?他一时懵了,不知道小孩子何以会冒出这句话来。
这时,一桌子吃饭的人都笑了。大家笑说你看看,连小孩子都赞同你离婚了,看来你该离了。他说,小孩子说这话真是莫名其妙,算命的说的她又不知道,谁知道她怎么会冒出这话来?真郁闷。
其实这小孩说的话就是随口说说,她并不懂离婚的真正含义,只是从电视或者大人的闲谈中听到离婚这个词,或许以为离婚如同小伙伴之间的玩耍游戏,与父母和自己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妨碍,于是,当成了一个好奇的问题来问父母而已。因为这话是一个小孩子说的,大人并没有太计较,只是一个话题逗大家一笑。要是一个大人去问他这个问题,他就不是郁闷的问题了,会有些不高兴或生气的。
还有一个小孩子,在他过生日这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等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都像围护着小皇帝一样,各种礼物摆了许多,喝酒,吃蛋糕,唱生日歌,气氛很热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跟这小孩子逗话,听他奶声奶气说唱着,都很开心。
过了一会,爷爷奶奶慈爱地看着这孩子问道“等你长大了,你就可以挣钱了,那时,你给我们买什么呢?”。
按说,这孩子大约会说,等我长大了,挣钱了,会买好吃的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啊。可是,小孩子说的话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结果,他看了大家一眼,皱着眉头深沉地说:“那时侯,那时候你们就都逝世了哦”。
一语即出,四座皆惊。这个意外的答案令所有的人瞬间无语,继而旋即哈哈大笑起来。
因为这是小孩子的话,他以为长大是要很久的时间的,爷爷奶奶现在都这样老了,那时肯定会死去了,恰好又刚知道了逝世就是死去的意思,所以,他就文绉绉地说“那时候你们都逝世了”。
小孩子说的话大多是令人开心的,偶尔也会说出不中听的话,也是因为思维简单。小孩子固然可以童言无忌,说出的话没有什么恶意,大人的话就要考虑下了,不能信口开河。你要是随口说了,尤其是难听的话,这样看你是什么心思了,因为大人毕竟不是单纯的孩子,要对自己的言行注意的。
童言无忌,说出的话再怎么不好,大人都不会计较,关键是因为大人对小孩子的爱护和谅解。小孩子那些不合适的话不是要故意气大人的,说出也是仅凭自己单纯的思想。
成人的语言。
成人之间的话语明显要介意些,亲人朋友之间有时会因为一句话就产生误会和矛盾。家庭内部之间的矛盾因为亲情的关系可以缓解。朋友之间虽说有友情的存在,有些言语比较随意,但还是尽量注意些的。
生活中,因为人的生长环境的不同,所受的家庭教育的不同,个人经历和修养的不同,心理活动的不同等等,语言的表达也会不同。
赞美生活的人,不是因为生活的一帆风顺,不是因为生命里没有一点风雨,不是因为人生没受过艰难坎坷。相反,正是因为经历过风雨,才看见彩虹的绚丽。因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珍惜,所以,心里存着一份感激,忽视了生活里的不如意,淡忘了经历中的不愉快,将曾经的坎坷视为阅历的必经,更加积极向上地生活,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因此,生活,也会更美好。
祥林嫂只是是一个普通的妇女,对人说的是也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她的语言是发自内心的。这个故事最初并没有经过艺术处理,其中主要内容、也最打动人的部分是:孩子被狼叼走吃了。这让祥林嫂悔恨痛苦,她需要倾诉。第一次倾诉,人们听了,很可怜她,为她落泪;第二次听,祥林嫂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内容,故事更加生动,虽然听的人对这故事已经熟悉,听了还是会有些伤感。但久而久之,无论祥林嫂怎样凭了自己的想象,进一步完整这个故事,加大自己的痛苦程度,听过的人已可以完整叙述其中的细节,甚至连祥林嫂的语气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了。
这时的祥林嫂还是到处诉说她的痛苦,却很少能博得人们的同情了。到后来,听过这故事远远看到祥林嫂时,就早早躲避了。也许,如果祥林嫂还活着,她会继续倾诉她的痛苦,但无论这个故事怎样打动人,无论她以为她心里还有多少的痛苦,对于祥林嫂来说,这段经历,这个故事,乃至她的痛苦,无疑是她生命里一个无法放下的包袱了,她自己背着,还要展示给别人看,甚至无数次地 将自己的痛苦任意宣泄给别人听。可是,人都是愿意跟快乐的人在一起的,谁又愿意老是听这已经听过的痛苦而被影响心情糟糕呢?语言,在这种情形下,已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现实里的语言书写出来就成了文字。一个人的文字就是一个人语言的转换。境由心生,文也是由心所生。一个人心里倘若对美感受多一些,自然会在文字中体现。如果心里对生活或者某一事物心存芥蒂,也定会在文字中流露。
文字产生的同时,书写者是一种心情释放,完成后,对读者的影响也许书写者自己并未完全预料到。而文字完成后的效果,就看作者的水平了。美则美亦,丑则丑亦,全看你想表达什么了。
[ 本帖最后由 周施梅 于 2010-9-9 10:5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