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82|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高山每周一评之三十:从黑龙江小龙女的《落单》谈诗歌的含蓄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5 0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龙女的这首《落单》是本期发在明月清风两首诗中的一首,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就是含蓄、耐品,有嚼头,越嚼越有味道。古往今来,诗人们往往把含蓄美作为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因为具有含蓄美的诗歌,不仅精悍洗炼,而且生动传神,更有一种艺术的感染力,人们常说的“诗贵含蓄而恶浅薄”,或许正是这个道理吧。当然,含蓄美绝不是晦涩难懂,晦涩难懂就走向了诗歌的另一个极端,那是因为一些滥竽充数者并不黯熟含蓄手法,机械套用模仿所致,与含蓄美没有一点关系。

  小龙女在这首诗中,在炼字炼句上都花了很大的力气,让语言显得非常干净和纯粹,同时,在比喻的运用上也花了相当大的功夫,让诗句显得更加形象,更加质感,还有结尾自然巧合的灵气,更是让人恍然大悟,神清气爽。而这些特点,正是构成诗歌含蓄美的一些常用的手法,当然,诗人们创造诗歌含蓄美的手法有很多,除了上面我们分析小龙女的这首诗中提到的四种以外,还有象征手法,夸张手法,双关手法,引经据典,以及隐语、反语、托物、写景等等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都能达到诗歌含蓄美的效果。

  按照《修辞通鉴》对含蓄表现手法的划分,我们可以把小龙女这首诗归为寓托含蓄之列,所谓寓托含蓄就是将所表达的意思寓托在某种现象之中,而不直接道出现象的内涵。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作者只是通过一些现象的从容叙述,将自己的情感和感悟巧妙地融入其中,在表面上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些现象的罗列,和一些场景的自然转换。而在这些自然转换的场景中,小龙女通过一些形象的比喻,就悄悄把蕴藉的内涵植入其中了,不着一点痕迹,只有当我们细细品味时我们才能品出其中的真意。而这正是诗歌创作者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有人称之为韵外之至,有人称之为味外之旨,有人称之为象外之美,也有人称之为景外之景,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歌语言的张力,有了张力便有了空间,有了空间便有了内涵,内涵丰富了,诗歌的余韵自然也就出来的,就会让读者在回味中体验诗歌带给我们的魅力。

  小龙女写诗的时间不是很长,据我所知应该只有两年,但她的悟性相当高,也就是说她骨子里天生就对诗歌相当敏感,因此就有了一个相当高的起点,加上她有散文的深厚功底,还有对老庄哲学的研究心得,所以近两年来,她的诗歌创作水平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势不可挡。我这里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要想作好诗,功夫在诗外,有了这些诗外的功夫作为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自然而然就丰富了她的阅历,充实了她的思想,其诗歌的内涵也就自然而然得到了彰显,于是她能够写出《落单》这样具有余韵和含蓄美的诗歌也就顺理成章了。大家都知道,庄子思想的主要精髓在于“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按我们现在流行的一句经典语录就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无为便是无欲,无欲则刚,宁静方能致远嘛。为此,在小龙女的诗歌中,我们才能感受到如此坦荡的心态,如此从容的表达,无论是叙述还是比喻,都丝毫不动声色,异常沉稳的表述让人如聆梵音,在肃穆和澄澈中豁然开朗。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是铺垫,也是一种场景的自然呈现,雨停了,风止了,花落了,当一切都尘埃落定,所有的喧嚣和繁华都成为过眼云烟的时候,我们才能感觉到空气的清新,我们才能嗅到泥土的腥气,寥寥数笔,就营造出了一种淡定的气息,就把我们引进了宁静我氛围。至于能不能达到致远的境界,能不能返朴归真,那就与作者无关了,作者所能提供的只有土腥气,传说中有缘人闻到后,是可以接近或抵达的。

  我不知道那个躲雨的人是不是传说中的有缘人,反正她把自己移出了房檐,但她仅仅只是把自己移出了房檐,并没有把自己移出喧嚣的场景,因为她仍在沉迷,沉迷于夜宴,沉迷于晚礼服,沉迷于旋转的舞台,沉迷于瞬间的璀璨,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像太阳刚刚切入山脊。试想一下,太阳刚刚切入山脊,那岂不是如日中天,没有暴雨,也没有飓风,这时的花朵,也应该是争奇斗艳的,此情此景,任谁都会沉迷而不能自拔,这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非人力所能抗拒。于是,惊呼与注目是免不了的,并且会一浪高过一浪,一排紧随一排,就像投枪一样袭来,让她根本得不到喘息的机会。或许在喧嚣之余,她也会感到瞬间的孤独,孤独是一种传染病,也是一种温柔的疼痛,但人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她从本能上拒绝,又从本能上渴望,这都是一种本能,是与生俱来的,谁也不能幸免,就如下面这个比喻一样,非常形象,也非常逼真:“像小鹅衔着草叶,吃不到/却甩也甩不掉。”,原来这些所谓的繁华与喧嚣,仅仅只是小鹅嘴里衔着的一片草叶,而文中的她沉迷于其中,只不过是在房檐下躲雨。

  最后,作者通过跳跃的手法和场景的置换,一下就把我们带到了冬夜,这时,躲雨的人或许仍在沉迷,这时,那只小鹅或许仍然衔着那片草叶,仍然在吃或是甩之间犹豫和挣扎,但时间是不会停留的,该来的冬夜依然会如期来临。伴随而来的还有繁华与喧嚣后的落寞与孤单,这是一种宿命,也是一种必然,这时,留给我们的,只有烤马铃薯还在冒着热气,这是一根救命的稻草,也是我们留下来等待的唯一理由,于是,“我端着空盘子等在一旁/白发已生”。当然,这并不是一个自然的场景,而是一个诗意的场景,我们平常所说的在场,也并不是说要把读者引领到自然的场景中去,诗意的场景才是我们读者最好的去处,只有在这个场景中,我们才能够体会到诗歌的意境,也只有通过诗意的场景,作者才能呈现出诗歌的内涵。大家都知道,诗歌是不能写得太透的,解读也只能点到即止,难道空盘子和白发还不能说明一切吗,一切的繁华与喧嚣都是空的,都如过眼云烟,唯有孤单才是永恒,当所有的孤单像白发一样倔强地蔓延开来的时候,我想雨也就该停了,风也就该止了,尽管这时无可奈何花落去,但空气是清新的,还飘着土腥气呢,而这时,落单的人不正好可以达到返朴归真的最高境界吗。

  综上所述,这首诗妙就妙在用自然之境蕴含人生之境,从小的细节入手,通过首尾的呼应、自然的巧合、形象的比喻和诗意场景的置换,将人生中必经的几个过程诗意地呈现出来,让读者在回味和体验的过程中得到启迪。诗虽不长,却把诗歌的含蓄美发挥到了极致,仿佛雾里看花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于是我们便能从这首诗中感受到春光的明媚了。

附原作:《落单》

/黑龙江小龙女

《落单》

雨停、风止、花落
空气清新,飘着土腥气
躲雨的人移出房檐
她似乎还沉迷于夜宴,晚礼服
旋过舞台中央,瞬间的璀璨
像太阳刚刚切入山脊
惊呼,注目像投枪袭来
温柔的疼痛,被拒绝、被渴望
像小鹅衔着草叶,吃不到
却甩也甩不掉。冬夜炉火红
烤马铃薯冒着热气
我端着空盘子等在一旁
白发已生

附记:

  好像听很多人都说过这么一句话,诗歌是写给少数人的,无论你认不认可,这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在我看来,无论写诗与读诗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而能够从诗歌中找到一点感觉,借用周评的形式谈一点自己的真实想法,应该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了,所以,无论我的周评写得好与不好,无论你喜不喜欢,我还是会继续写下去,因为我心里清楚地知道,诗歌评论和解读是写给更少数人的,即使能够为这些更少数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想应该也很有意义,至少可以活跃一下交流的气氛吧。

  小龙女是中财论坛的资深版主,曾做过春夜听雨的版主,时光隧道的版主,现在又是明月清风的版主,大家都知道,做论坛版主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也有一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意,我想正是有了这份快意,小龙女才会乐此不疲,这不得不令人佩服。作为同为明月清风的版主,我是深有体会的,做版主不仅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认真读帖回帖,还会时常遭到一些会员的不理解和非议,因为我们只能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我们的回复有时也会通过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善意的意见和建议,而版主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达到人人满意,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相互理解,多一些包容。

  俗话说,为文者必先为人,因为人品决定了一个人的文品,这便是我在写每周一评的时候为什么要对作者作一下简略介绍的原因,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更能体现一种人文关怀。或许有些人会认为这样的介绍偏离了主题,其实这是与主题息息相关的,因为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可能与作者的阅历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能够让读者适当地了解一下诗作者也是很有必要的。




33#
发表于 2011-1-27 08:5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与体会一下诗歌的美。
32#
发表于 2011-1-26 21:57 | 只看该作者
高山兄的评论非常专业,有理有据,也能够抓住重点,有时间将你所有的评论再好好学习学习!
3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1: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掩帘听雨 于 2011-1-25 06:55 发表
很钦佩高山对文字的一份热爱和执着,写诗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您能够坚持而且一贯致以严谨的作风,值得听雨学习。欣赏并问好~


谢谢听雨的鼓励与问候哦。
3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1: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曹国魂 于 2011-1-26 12:44 发表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论坛需要各抒起见!


嗯,谢谢。
2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1: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美丽的水妖 于 2011-1-26 12:41 发表
阅读高山的评论,祝福二位。


谢谢水妖的祝福。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1: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网事如烟 于 2011-1-26 09:36 发表
评得很不错,既有理论的依托,又有细腻的解读,学习并受益。


谢谢如烟的鼓励。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1: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洪涓 于 2011-1-25 21:28 发表
俗话说,为文者必先为人,因为人品决定了一个人的文品,这便是我在写每周一评的时候为什么要对作者作一下简略介绍的原因,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更能体现一种人文关怀。或许有些人会认为这样的介绍偏离 ...


谢谢洪涓的喜欢与鼓励哦。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1: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戈眉 于 2011-1-25 21:11 发表
俺感觉,小龙女的诗,在炼字炼句上都花了很大的力气,让语言显得非常干净和纯粹。呵呵,欣赏高山版版的解读!


谢谢欣赏。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1: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11-1-25 20:48 发表
看到高版专门为我的诗歌写的评论,很高兴。
看到文友们就诗歌评论的讨论,很欣慰。

诗歌大于理论。就评论本身,我觉得高山斑斑说出了我想表达的意思。这段时间,我身体不好,又逢年末,时光流逝,感慨颇多,忧伤 ...


高兴就好。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1: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秋风向晚 于 2011-1-25 20:29 发表
无论我的周评写得好与不好,无论你喜不喜欢,我还是会继续写下去,因为我心里清楚地知道,诗歌评论和解读是写给更少数人的,即使能够为这些更少数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想应该也很有意义,至少可以活跃一下交流 ...


真诚的感谢。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1: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符纯云 于 2011-1-25 17:15 发表
不仅诗歌应该听取不同的声音,评论也应该坦然面对别人的批评。快节奏(甚至是急促)的网络写作,瑕疵肯定是难以避免的。高版倾注心血为论坛写评论,而且写得很好,不容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有了不同的声音,对于大 ...


谢谢纯云诗友的鼓励。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1: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万禹 于 2011-1-25 16:54 发表
“为文者必先为人,因为人品决定了一个人的文品”,我是赞同这句话的,在这里我想我们首先是打破了地域性的这种局限,而全国任何地方的诗人作者都能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发表各自的作品观点,实属不易,能够为我们提供 ...


谢谢万禹诗友的肯定与鼓励。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1: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祥萍 于 2011-1-25 16:18 发表
张力,空间,内涵,这是对一首诗歌的最直接感觉。我很赞成高老师这观点。从这几点着手,走进诗歌,结合诗意,再细腻解读,这评就一定有说服力。问好高老师和龙斑。


谢谢祥萍斑斑的鼓励哦。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1: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茂慭 于 2011-1-25 09:41 发表



立足于一首诗歌的解读,必须把这首诗歌和谈的问题紧紧结合起来,这是关键。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8 02:48 , Processed in 0.05896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