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5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散漫烟尘:丰收的江山与爱情----萧太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28 2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部杨家将的历史传奇,让萧太后这个人物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从儿时伴我成长的连环画里,在戏曲评书里,我们知道杨家满门的忠烈都惨死在萧太后的手中。这样一个传奇的女性,让人感叹良久。
  
   在辽国的历史上,自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取了萧家的小女儿述律平之后,自此皇后必出萧家,由此可窥见此女非同一般。这是当时辽国政坛中的潜规则。所以辽国的太后都是萧太后,但后来这成了一个人的专有代名词。她就是辽景宗妻子萧绰,小名燕燕。
  
   从述律平到萧绰,辽国已历经四代,燕燕出生的时候,述律平在宫内寂然过世,萧家两个重量级的女人在生死之间擦肩而过。如果真有因果轮回,我愿意相信这是一种转世的轮回。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图治,开启了萧太后干政执政的黄金时期。萧太后这个称谓在历史上也就成了萧燕燕享有的专权。
  
   燕燕的父亲是萧思温是燕国公主的驸马,战功赫赫,也野心勃勃。因出身于这样尊贵显赫的家族,注定了燕燕不平凡的一生。相传燕燕还年幼的时候,父亲见庭院落叶灰尘满地,就叫三个女儿去打扫庭院,只有燕燕一丝不苟地完成任务。当时萧思温就暗自思忖,觉得此女将来必为萧家带来荣耀功勋,自此对她另眼想看。这版本简直就是东汉时期著名典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再版。
  
   萧思温对女儿要求严格,亲自教她们骑马土射箭,燕燕总是比她的姐姐们出色很多。良好的家教让燕燕精通琴棋书画,萧思温也从不避讳在她们面前谈军政大事,燕燕本就是天资聪颖之人,从小耳闻目染,领略深悟了很多权谋之变。
  
   待燕燕长到十六岁的时候,在父亲的安排下嫁给了皇侄耶律贤。野心勃勃的萧思温早就胸有成竹,想有一天女婿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公元969年,这对翁婿陪着皇帝出游打猎,好话说尽绝招使出,皇帝经不起轮番的劝酒,终于醉倒在帐下。萧思温向左右使了下眼色,两名前来进膳的御厨,拔出尖刀刺向皇帝的心脏。
  
   女婿如愿当上了皇帝,十六岁的女儿被册立为皇后,这是天大的喜事呀。萧思温爱女心切,春风得意地安排女儿女婿蜜月出游,岂料这政治斗争的血腥与恐怖,政敌与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反扑上来,萧思温遭人暗杀。
  
   丧失亲人的疼痛让燕燕一下子长大了很多,她擦干眼泪,把悲痛与恐惧深埋在心底。蜕变成一个果敢精明的女人,本就生在豪门大户的她更懂得了宫廷生活中艰险与荣耀的并存。她使出浑身的招数,只为求得皇帝的专宠。到皇长子隆绪的出生,萧燕燕皇后的宝座终于定心稳固了。
  
   辽景宗面对当时朝野的混乱局面,他也曾想要励精图治。无奈他体弱病多,很多军国大事都仰仗皇后与大臣们的决断,所幸皇后是一个有杀伐决策的人。慢慢的赢得了朝中上下的认可,辽景宗曾对大臣说:在书写皇后的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与”,这可作为一条法令。这说明萧燕燕可代行皇帝职权,辽景宗把最高的赞许和权力给了妻子。
  
   公元982年9月,辽景宗驾崩。萧太后手握一张“皇后长子隆绪继位”的遗诏,她深知这一纸诏书是保了不了新皇安稳继位的,隆绪年方十二,还不谙世事,想到自己孤儿寡母地面对着这一切,燕燕止不住眼泪。她毕竟不是一般的女人,马上想到应该应对的策略,几番沉思后她召来大臣耶律斜珍、韩德让,一句“我该怎么办?”,泪珠还是止不住往下掉。梨花带雨楚楚可怜的神情,让两个七尺男儿当场伏地愿肝脑涂地。
  
   韩德让是汉人,本是皇家的奴隶,因祖上都立过战功,到父亲这代已是出将入相的荣耀之府了。他和燕燕年幼时曾有过婚约,这段婚事迫于皇权的威力和萧思温的深谋远虑而搁浅了。韩德让有卓越的政治与军事才能,先前就颇得皇帝与皇后的器重。韩德让的父亲不慎犯下过死罪,燕燕曾替他出面求情而免了死罪。
  
   想到年少时的这一段旧缘,在此危难时刻,怎么能不想到他呢?在韩德让与大臣的们的支持辅佐下,十二岁的隆绪即位,史称辽圣宗。尊萧燕燕为“承天皇太后”,自此,她以太后的身份总摄军政大权。
  
   萧太后辅佐儿子一度使辽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史书上对她赞扬有加。她励精图治,知人善任,重视农业发展,大力发展蚕桑养殖,减轻农民税赋,朝野上下政通人和。她还消除对汉人的歧视,一视同仁地开科取士。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得到了空前高度的发展。这与武则天时期的政治谋略有得一比,谁说女子不如男?
  
   历史从不否认她们执政时期非凡杰出的功绩,只是对她们私密的生活总有不同的褒贬。千古帝王们享受着至高的权力,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在常人眼里这都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女人一旦站在权力的高峰,而这样的高峰通常是以她们失去丈夫或是夫君身体欠佳为前提的,别说是享受帝王的待遇,哪怕是有一点风吹草动,也是瞒不过朝臣的耳目,不是这个上书就是那个告密的,引得众人非议。封建思想中的男女不平等,决定了大环境下女人所受的不平等待遇。
  
   其实在皇帝们称孤道寡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们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与寂寞。男人们尚且可以从嫔妃们的身上找些寄托,而女人就不能了。可是再坚强的女人是也是需要一个有力的依靠呀,那种依靠不是宫娥仕女们所代替的,它是一种心灵港湾的归属感,是一种安全心理的依赖。武则天先后有过很多男宠,在历史上倍受争议,聪明绝世的武皇死后留下一块无字碑,是非功过任人评说,她永远是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女人。
  
   萧太后也不例外,辽景宗驾崩的时候,她才29岁,风华正茂。人们常常误会了太后的本来意思,以为会是老态龙钟样子。其实历史上很多被尊为太后甚至太皇太后的女人都还很年轻,如西汉昭帝刘弗陵皇后上官氏,被尊为太皇太后时年仅十五岁。皇权的斗争或是福祸的人生造就了这些看似荣耀实则痛苦的女性。而萧太后绝对是非同一般的女人,她在失去丈夫的时候在悲痛之余不忘了在第一时间寻求援助,找到自己最好的出路。
  
   萧太后与韩德让的绯闻在宫廷慢慢多了起来,其实她也是不避讳的,有内侍在酒醉时谈论她的三闲,她听到后也只是杖责了事。若是放在武皇的手里,定是死罪难逃,试想她连自己的亲孙女永泰公主的闲谈都不肯大度一些,别说是外人了。萧太后这样坦然泰然轻处的态度,一个敢爱敢恨的形象跃然纸上。
  
   她曾在私下里对韩德让说:“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自是,得让出入帷帐,无间然也。”由此看来,她是愿意与韩德让重续前缘重修旧好的。按当时契丹族的风俗这也是被允许的事情。据说萧太后为了成全自己的爱情,秘密派人鸠杀韩德让的妻子李氏。这样心狠手辣的作派又让人心生恐惧,是不是每个掌权的女人都必须以铁的手腕和不齿的手段,去处理应对一些非常之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我这样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妇人之仁”?
  
   韩德让凭着自己杰出的才能辅助萧太后和辽圣宗,政绩卓著,对辽国的强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贡献。同时他也赢得了包括皇帝在内的契丹贵族的承认和接纳,成为辽朝众番汉臣僚第一人,加官拜爵,官至极品。辽圣宗与韩德让行持父子之礼,在韩德让病重之时,辽圣宗也亲临府邸,端药送水,尽子孝之礼。
  
   韩德让的一生从来没有让萧太后失望过,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他的才华都洒在了大辽的土地上,哪里有子民对他的爱戴和祝福。他的爱情都奉献给了文武双全美貌绝世的萧燕燕。这样强强联手的组合,给辽朝的历史留下了动人的篇章。
  
   辽宋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中,最为被人们熟悉的就是有关杨家将的故事。说起萧太后,杨老令公是不得不提的人物。杨业因用奇兵之计而得雁门关之战大捷,击败辽军十万大军一战成名,同时也赢得了“杨无敌”的美名,在宋辽都极负胜名。后又生擒辽国大将大鹏翼,吃掉萧太后再派出的三万辽军。自雍熙北伐后,杨业所在的西路军没吃过败仗,节节胜利打得辽军攻守自难。杨业作为西路军的副统帅,声名令敌人闻风丧胆。
  
   萧太后对杨业是恨得咬牙切齿,当然最恨的是不能为自己所用。几次派出辽军前与宋军交战,临行前都有交待,如有机会,定活捉杨业。杨业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先是被父亲送往敌国北汉当人质,为感激北汉皇帝的知遇之恩和不杀之恩,效忠于北宋长达29年,后因太原城池一方沦陷,北汉皇帝向宋朝投降并招降了他。降臣的的名声一度影响着他安家立世的情怀,后因宋朝与辽国的战事吃紧,才得到重用,但也只是一个副统帅的位置。萧太后对杨业的出身自然是十分清楚,她希望杨业对主人的“忠”可以在辽国大放异彩。
  
   辽国派出三十万重军与宋军交战,战事失利,监军王侁又不肯听杨业的作战计划,一句怀疑杨业有外心的言语,激得老将军面红耳赤,誓死要效忠宋朝。他满怀悲壮地带着五千人,采取诱敌的策略连战连退,为的是诱敌进入埋伏圈。杨业的儿子杨延玉被敌军的乱箭射死,面对黑压压数不清的辽军,杨业来不及伤心。无奈到了埋伏的地点,空谷无人。此时,杨老将军身边只剩几十个人马,残阳如雪,血马血人,杨业白发如银,战场上一片惨烈的场面。杨老将军放声痛哭,坐骑也身中数箭,托着他向一片树林奔去。敌军的将领耶律悉达一箭射去,杨老将军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敌军一轰而上,活捉了杨业。
  
   身负重伤的杨业拒绝治疗,拒绝进食,三天后气绝身亡。将星陨落,山河含悲。消息传到宋朝,举国上下一片悲痛。而评书戏剧上总说杨业是撞死在李陵碑上的,而事实上并非是这样,这是文学虚构与真实历史的不吻合。
  
   萧太后听说杨业被活捉以后,大喜过望,几天后却送了锦盒里装着的杨业的首级,这令她十分不爽。在奖励三军的时候,所有人都得到了封赏,唯有倒霉蛋耶律悉达不仅没有受到赏赐,还受到了处分。足见萧太后不一般的爱才之心。
  
   公元1004年,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深入大宋的境内,一路直逼都城开封。辽军主帅萧挞凛攻破遂城,生擒宋将,惊动了朝野上下,宋真宗吓得想战战兢兢,欲想迁都南逃。被当时的宰相寇准押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
  
   宋真宗亲临北门城楼督站,那一袭黄袍顿时让宋军士气高涨。两军对峙,后因辽国后院起火,部落叛乱,萧太后无心恋战,双方休战议和。萧太后作为谈判桌上的高手,一边与宋朝议和,一面掩护自己的军队撤回国内。这是气度与胆量的较量,红妆下英武的女子是萧太后,而宋军尚不知敌人的真实情况。萧太后把筹码一放,一副你宋朝不赔偿我黄金白银土地我就率军再往死里打的样子。宋朝自杨老令公死后,已今非昔比了,真宗皇帝比起他善战的爷爷老爹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最后签订了“澶渊之盟”,宋朝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是萧太后政治生涯的鼎盛时期。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虽然当时应该算作宋朝的不平等条约,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统和二十四年(1006)十月,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这一德名品性兼济的尊号,其实也囊括了她不平凡的一生。统合二十七年十一月,萧太后把军政大权交给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萧燕燕因病崩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一年后,韩德让也追随而去。

  
         
  
  


[ 本帖最后由 叶浅韵 于 2011-3-2 08:46 编辑 ]
15#
发表于 2011-3-2 13:17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是很难写的,因为故事都在资料里,翻来翻去,就那么几件,就看怎么写出自己的新意。
问候叶叶,继续努力!
14#
发表于 2011-3-2 09:50 | 只看该作者
了解历史,学习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08: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1-3-1 22:06 发表
有时间细读下这个历史故事。

问好施梅。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08: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1-3-1 20:58 发表
在萧太后十四岁时,第一次见到韩德让就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这个来自汉朝的男子,而聪明伶俐、美丽动人的萧太后也很受韩德让爱慕。

韩德让的祖上本是汉人,由于在与辽战时被俘成了辽国的奴隶,但因才华过人受到重用,成 ...

关于这个,各种资料上并非都是一致的,众说纷纭。有说在燕燕父亲的安排下,也有说是皇帝夺人所爱,历史经过演绎后,很多真面目都被掩盖了,我们无法还原最真实的,如史学家的推测那样,选取自己觉得最可信的方式去诠释。关于这点,我保留意见。握手!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08: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1-3-1 20:56 发表


不知是我糊涂,还是您糊涂,请您静下心来读一读,问好。
http://www.5xia.net/Book/B27082N47277.aspx#1843746

让你受了委屈,抱歉!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08: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糊涂虫 于 2011-3-1 20:52 发表
即位前即太子,为太子找媳妇即为选太子妃。
晕死啊,多读些书吧。

谢谢你的理解,但确实是我表达上的失误。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08: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1-3-1 20:43 发表
纵观历史,萧太后既能驾驭群臣,振兴辽国的政治和经济,又能获得美满的爱情,她的一生,辉煌而令人景仰,问好。  


政敌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反扑上来,萧思遭人暗杀。
待燕燕长到十六岁的时候,在父亲的 ...

谢谢版主的细心,事情并非矛盾,只是我表达上的问题,耶律贤在成为皇帝之前是先皇帝的侄子,也算作王子或是亲王,选妃也是正常的事,但我的表达确实出了问题,我立刻去修改,再次谢谢!
8#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08: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11-3-1 07:58 发表
享年五十七岁.这样的奇女子却只活了五十多岁,太可惜了。

谢谢!问好!
7#
发表于 2011-3-1 22:06 | 只看该作者
有时间细读下这个历史故事。
6#
发表于 2011-3-1 20:58 | 只看该作者
在萧太后十四岁时,第一次见到韩德让就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这个来自汉朝的男子,而聪明伶俐、美丽动人的萧太后也很受韩德让爱慕。

韩德让的祖上本是汉人,由于在与辽战时被俘成了辽国的奴隶,但因才华过人受到重用,成了辽国的开国功臣之一,这才使家族后人能在辽中为高官。正因为如此,韩德让身上融合了契丹人与汉人的全部优点,他饱读诗书,武艺高强,但举止温文尔雅,不仅没有契丹男儿的粗野,也没有汉家男儿的文弱。虽然两个人相差近十二岁,但还是阻挡不了内心深处的感觉。不久,两个人就定下婚约。但天不如人愿,当时的景宗对萧绰的才气和美丽早就有所耳闻,对她更是爱慕不已。于是他即位之后便召其进宫封为皇后,这也使萧太后和韩德让的婚事不了了之。景宗对萧太后可谓宠爱有加,与她育有四子三女。萧太后对孩子们不仅疼爱有加,更是严格要求,在学识和品德上更是把他们培养得个个出色。
5#
发表于 2011-3-1 20: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糊涂虫 于 2011-3-1 20:52 发表
即位前即太子,为太子找媳妇即为选太子妃。
晕死啊,多读些书吧。


不知是我糊涂,还是您糊涂,请您静下心来读一读,问好。
http://www.5xia.net/Book/B27082N47277.aspx#1843746
4#
发表于 2011-3-1 20: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发表于 2011-3-1 20:43 | 只看该作者
纵观历史,萧太后既能驾驭群臣,振兴辽国的政治和经济,又能获得美满的爱情,她的一生,辉煌而令人景仰,问好。  


政敌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反扑上来,萧思遭人暗杀。
待燕燕长到十六岁的时候,在父亲的安排下嫁给了皇侄耶律贤。野心勃勃的萧思温早就胸有成竹,想有一天女婿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公元969年,这对翁婿陪着皇帝出游打猎,好话说尽绝招使出,皇帝经不起轮番的劝酒,终于醉倒在帐下。萧思温向左右使了下眼色,两名前来进膳的御厨,拔出尖刀刺向皇帝的心脏。
韩德让是汉人,本是皇家的奴隶,因祖上都立过战功,到父亲这代已是出将入相的荣耀之府了。他和燕燕年幼时曾有过婚约,但因皇帝的选妃而终止了这桩婚事。

这两处是否有矛盾,前面说在辽景帝即位前,萧燕燕就嫁给了他。后面却说“选妃”,表示是景帝即位后,才娶了萧燕燕为妻,并册立为皇后。
2#
发表于 2011-3-1 07:58 | 只看该作者
享年五十七岁.这样的奇女子却只活了五十多岁,太可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8 02:56 , Processed in 0.05440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