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8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王宝钏的有期与无期等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1-3-25 1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宝钏的有期与无期等待
    
                                                                      一 
 
  在我们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
  
  就说一度在戏台上演绎的苦命女子王宝钏吧。她原本是唐懿宗年间宰相王允的三女儿,细想那些豪门公子贵族子弟还不是由着她来挑捡,偏这三姑娘太过挑剔,不是嫌那些豪门之后是花花公子,就贬低那些贵族子弟是酒囊饭袋。
  
  其实她的这些无外乎就是有一个原因:鬼使神差地看上了一穷二白的穷汉薛平贵。聪明如王宝钏的早就料到,她的宰相老爸断然不会答应这门亲事,就别出心裁地提出抛绣亲招亲。这真是:王孙公子千千万,绣球单打薛平郎。
  
  或是薛郎真的是太有魅力,他空手套白狼,如果活在当代,开一婚介所肯定会生意兴隆,你瞧他仅着一身破衣烂衫还不是一样将相府家的千金一锤搞定,这比拍卖行的锣声都敲得利索:一经确定,不得反悔。王宝钏哭哭啼啼说非此人不嫁,至于嫁他的原因基本上是模棱两可,只悄悄透露说曾经一次春游与薛公子相遇,两人一见钟情,此人好像身手不凡,还帮她打跑了一帮臭流氓。
  
  天知道那帮臭流氓是不是想吃天鹅肉的赖哈蟆安排的托儿?总之姓薛的小子这次是捡了个大便宜,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王宝钏长年深居大院,不明白外面的世界到处都充满了尔虞我诈,他那相爷老爹也一再叮嘱说凡事都需三思而行,我以为这话并不是没道理:民间不是有句谚语嘛:老眼子骗怕了,小眼子长大了。可倔强的王宝钏偏就认定了一个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只说这个原本就跟叫饭花子没什么差别的薛公子,摇身一变就成了相府家里的新女婿,可以想象他当时是晕晕乎乎:这么庞大的工程竟然这么轻松就被拿下了?当然也还是有小不顺的,一是他没钱给相府千金下聘礼,二是没有可以值得炫耀的家世哄老丈人开心。因此,颇见过一些世面的王相爷说什么也是不答应的:你薛平贵凭的什么?充其量就是一张好皮相,再就是有一张哄女孩子开心的嘴……
  
  闲言少叙。只说意志坚定的王宝钏跟着他的如意郎君头也不回地走出了相国府,去到一个叫武家坡的一处旧寒窑,过起了男樵女织的生活: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那田园风光想来是很浪漫的,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就是在这里演绎的吧?——世人都说天堂好,倒不如来到这世间走一遭。
  
  岂不知风靡一时的《朝阳沟》里一样意志坚强的银环,在一次真实生活采访中,我看到的却是她那一张充满沧桑的脸,好在银环有她的穷丈夫终身相伴,说来也算是善始善终了。王宝钏却还没混到银环那样的好命,在后来的日子里,她可谓吃尽了苦,却依然不依不饶……
  
  宝钏娘却挺慈祥的,她不似天上的王母娘娘那样蛮横,也不似银环娘那般的胡搅蛮缠。她倒是很想得开地成全了女儿女婿:但愿他们天长地久,更愿他们地老天荒——直到现在她才搞明白,原来女儿选择的宝贝女婿竟是无爹无娘、平时就东一餐西一顿地寄宿在亲戚朋友家里的流浪儿,现在忽地多出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他只得结束之前的流浪,就连那寒窑也是捡人家不用的……
  
  唉唉,可怜的女儿哟!宝钏娘止不住叹口气说:三姑娘命苦唉……
  
  她话里话外透出的都是怜悯,但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二
  
  薛平贵起初选择的是砍柴业。当时的柴草好像并不稀缺,柴禾在集市上根本就卖不上什么好价钱,因此薛平贵在当时只能算是贫农。
  
  其实细想男人还真的不易,鲁迅老先生的笔下就有一个叫羿的家伙,为了养活他的妻子嫦娥,竟然将周边几十里地的飞禽走兽差不多都射绝迹了。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净身出户的王宝钏在当时并没想到生活会艰难到如此程度,跟着她的穷丈夫缺吃少穿、挨冻受饿……可她并不气馁,据说周边十里之内的野菜都被她挖得差不多都找不出新稞了。
  
  这种情况当然是不能再维持下去的,不甘于寂寞的薛平贵终于扛不住了:他原本就是一个不爱操心的主儿,现在却平白多出一张嘴,这日子过的,唉唉……我们不要去责怪薛平凭空捡了个美人还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原本就是想将生活过得好一些,才费尽心机地将相爷家的千金搞到手,不曾想却弄来一个挖野菜的,这事终究也是出乎意料的嘛……
  
  薛平贵不愿再将这样的日子持续下去,决定另谋出路。倒是王宝钏见多识广,看老公一脸愁苦相,以为是在为自己受了太多委屈而伤心呢,她好言安慰说自己并不觉得委屈,男儿志在四方,你那么好的身手倒不如去从军,立下军功也好光宗耀祖……
  
  薛平贵听了妻子的话,很快就收拾行装从容上路了。只可惜他的政治嗅觉并不灵敏,投奔的是一支游牧在大唐西北边区的沙陀部队,终日东征西战且不说,关键是这里面没他相熟的人,没熟人照顾就不好被提拨的,我们知道,就他身上的那点儿功夫起不了多大作用——比他能干的人多了去了。薛平贵有些后悔了,他觉得如果长此下去不但混不出什么名堂,说不定会丢掉小命……
  
  倒霉的事接踵而至。咸通九年吧,薛平贵所在的这支部队帮着朝廷剿灭了一起叛军。朝廷高兴之余,就封沙陀队酋长邪赤心为大同节度使,邪赤心高兴极了,乐滋滋地带着这支部队赴大同去任职。薛平贵却悲哀了,他觉得自己实在不是吃这碗饭的,不情不愿地跟着部队,因走得太急,他甚至没顾上跟住在寒窑里的妻子打声招呼。
  
  薛平贵一心想出人头地,而出人头地的方法就只能是打仗,可打来打去,他终究连个芝麻大的官也没能捞到。后来,天下就好像太平了,再没仗可打。薛平贵的心情坏透了,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他的天生我才,细想一个能将相府千金搞定的美男,相信他这颗种子如果遇到合适的土壤,定然会生根发芽,并很快会开出一朵诱人的罂粟花。
  
  薛平贵就是沙陀队酋长邪赤心的女儿春花公主的那朵罂粟花。天知道怎么回事,那该是一个暖意融融的天气吧,兴致勃勃的公主骑着她的五花马溜达着,那畜生竟直直朝着悬崖发起了冲刺。看来这马是受到什么惊吓了,要么就是被人暗算,不然它平白无故发的什么飙?偏巧的是我们的救美英雄薛平贵出现了,他一个白鹤亮翅,干净利落地一把就拽住了马缰绳……
  
  不服是吧?女人就是这样被搞定的,王宝钏如是,春花公主亦是,她们都是出身名门,且气质高贵。如果你跟这些千金小姐讲这原本就是一场骗局,她们必会一脸愠色跟你发急。王相爷就吃过这样的苦头,劝说不成最终落得与女儿骨肉分离;春花公主是个爽性子,看样子她在家里从来就是“我的事情我做主”,因此这场婚事并没招到父王邪赤心的极端反对。薛平贵用他的拿手绝活儿再一次地咸鱼翻身,从无名小卒顺顺当当当成为附马爷,呜呼——如果我是薛平贵的话就会忍不住挥毫泼墨,将其中的情节细细描述,相信会比风流才子元稹写下的《崔崔传》还要缠绵悱恻。
  
  若干年后,我们的男主角薛平贵终于满面春风地衣锦还乡了。需要向看客交代的是,这期间他也还是不忘跟那依然住在寒窑里的妻子王宝钏写信的,问寒问暖,情话绵绵。他这样做的目的无外乎就是让娇妻好好守家,并说有朝一日他就回来了,与她花好月圆,日子比蜜甜。
  
  但有一件事那是万万不能提的,那就是,他与春花公主新续的缠绵情事。
  
                                                                        三 
 
  曾经有一段时间,《王宝钏》的戏剧在我们的山区经久不衰地上演着,王宝钏的执着,被演变成了生活中敢于向自由婚姻挑战的女神,当然也批判了那些嫌贫爱富的家长,教育他们不能因了所谓的门当户对,就阻止儿女们的大好姻缘……
  
  我们不能不感叹戏曲宣传的作用与威力,王宝钏的戏曲上演不久,我们村就有一个美貌天真的少女就义无反顾地跟着她眼里的“薛平贵”一起私奔了,当然,舞台上的薛平贵是闪亮的登场的:风度翩翩,字正腔圆。虽然他起初不很得志,也不似我这章文字的叙述,不但有不同情“弱者”的势头,还容易令人联想起“农夫与蛇”的故事。
  
  好在薛平贵还不是一条恩将仇报的毒蛇,更不似那有着杀妻灭子之心的陈世美。因为他所处的年代不存在类似于“小蜜”的贬义词,男人可以同时娶几房媳妇,除了原配之外,剩下的就叫“妾”,名正言顺,没人指责说他的这种做法不道德。
  
  因此,让我们在这样一个明媚的春天,为这对夫妻的重遇歌一曲“夫妻双双把家还”吧。王宝钏是惊喜的,十八年的日子不算短,他的薛郎终于回来了。岁月沧桑,她由起初的千金小姐熬成一个粗布褴衫的黄脸婆。她仿佛无怨无悔,相信薛郎一如既往地爱着自己,哪怕化骨成灰,哪怕海枯石烂,都不会变心。
  
  只可惜这个倔强的女子福浅命薄,用她苦苦等待的十八年,只换来与丈夫重逢的十八天后,就与世长辞了。怎么就死了呢?——你瞧现在的薛平贵多有出息,连带回来的如花似玉的公主都得跟她平起平坐,两女共侍一夫,这事说来多么地令人羡慕。
  
  于是,我们的观众不干了,如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一般,七嘴八舌的讨论王宝钏的真正死因:
  
  喜极而死。王宝钏苦等丈夫十八年,相思成灾,早年的牵挂,再加营养不良,导致她心力衰竭,如今她一跃成为贵族,经受不住这般突如其来的大富大贵,最终撒手人寰。
  
  抑郁而死。她想不到自己的丈夫竟然背着她另有新欢,忽然有种被愚弄的感觉,“她的死,绝对不是愿望得偿后的含笑合眼,而是,发现自己坚守的信仰可笑地碎了”,于是她没能将这种虚伪的美满进行得更为天长地久。
  
  死于春花公主之手。春花公主毕竟生在权贵之家,娇生惯养嚣张跋扈,表面上摆出一副高姿态的模样屈尊二奶,但骨子里根本容不下一个乡下女人,于是使用了宫廷中惯用的伎俩,很轻易就夺了王宝钏的姓命……
  
  更有一个事实摆在面前,那就是:据史料考察,历史上并无薛平贵。
  
  倒是有个薛仁贵的,唐朝绛州龙门人,史料记载说他一生英勇善战,屡立奇功,官至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他的故事也曾被写成戏曲《汾河湾》,故事的女主角是柳英环。两薛故事大同小异,这戏在山西一富户家里上演后,富母曾追问薛仁贵与柳英环最终的结局,得知薛仁贵因军务在身不敢久留,数日后又别妻回到军中。后来,柳英环因为常年思夫心切,又加贫病交加,不久便病逝寒窑……
  
  这么说来,女主人公根本就没等到丈夫归来,就化成一堆白骨了!
  
  怎么会这样呢?听完这故事后,富母不干了,悒悒于怀,最终恹恹成病。富子得知病因后,忙悬巨赏征求薛仁贵团圆的剧本。某文人为不违反历史,就杜撰了一位“薛平贵”,剧名《王宝钏》,并制造了一出大团圆结局。
  
  据说该戏演出后富母大喜,怪病也随即不治而愈。
  
  ——谎言,犹如一把双刃剑,丑陋面前,它是一把蒙着伪善面具的匕首;良善面前,却是一剂医治怪病的良药!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谎

[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1-3-27 20:10 编辑 ]
12#
发表于 2011-4-1 18:11 | 只看该作者
只知修玲的散文独树一帜,缘来杂文也这么生辉。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08: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1-3-29 17:49 发表
王宝钏是一个典型的重感情的女子,这样的女子似乎注定要被男人辜负。
她的等待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个性使然。我还是喜欢这个人物的。
欣赏玲子的精彩解读,跑到江天来看你。我上周也曾经来过这里,呵呵。


谢谢菊的支持,咱一起努力!
10#
发表于 2011-3-29 17:49 | 只看该作者
王宝钏是一个典型的重感情的女子,这样的女子似乎注定要被男人辜负。
她的等待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个性使然。我还是喜欢这个人物的。
欣赏玲子的精彩解读,跑到江天来看你。我上周也曾经来过这里,呵呵。
9#
 楼主| 发表于 2011-3-28 19: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1-3-28 15:58 发表
你们叫《王宝钏》,我们的秦腔叫《五典坡》他的最后一折叫《哭灰》是讲薛平贵被王宝钏魂引到寒窑边,推开窑门,薛见王宝钏端坐窑中,用手一扶便成一滩灰,居邻窑乞丐容,此人已死数年。薛捧骨灰大哭。小时候我听过一 ...


谢李明来读!在我们当地,很少听到秦腔。倒是河南曲子与豫剧很是流行,儿时就是泡在里面长大的。因此对王宝钏的故事还算熟悉。对于这样的悲剧,我一直无法依着平淡的心情处之,追究其原因,我以为还是因了如婚姻这样的大事不能草率,尽凭了同情是无法挽回这种局面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11-3-28 19: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1-3-27 20:11 发表
这么长的文章,读下来真不容易,王的故事略知一二,但不是很熟悉。读了此文,尤其是结尾与史实对照,方知端详……分析深刻,引人深思。


谢版版来读。这样的长文章,写起来也很费神的,为了将这事讲圆满,我也是不怕艰难,豁出去了。:handshake
7#
发表于 2011-3-27 20:11 | 只看该作者
这么长的文章,读下来真不容易,王的故事略知一二,但不是很熟悉。读了此文,尤其是结尾与史实对照,方知端详……分析深刻,引人深思。
6#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18: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1-3-27 17:11 发表
先提读,再细读


期待您的指导,问候春安!
5#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18: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潇湘渔父 于 2011-3-27 17:00 发表
  王宝钏的故事是戏剧中的传统题材,看的人多半昏昏讍讍,那里会用心思去分辨其中的真伪,你这文章无异于给戏迷们一支清醒剂。


再次得到渔父的点评,很高兴在这里见到您,问候!
4#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18: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叶柄 于 2011-3-27 08:51 发表
 ——慌言,犹如一把双刃剑,丑陋面前,它是一把蒙着伪善面具的匕首;良善面前,却是一剂医治怪病的良药!

  深刻!


感谢,希望多提宝贵意见!:handshake
3#
发表于 2011-3-27 17:11 | 只看该作者
先提读,再细读
2#
发表于 2011-3-27 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李修玲 的帖子

  王宝钏的故事是戏剧中的传统题材,看的人多半昏昏讍讍,那里会用心思去分辨其中的真伪,你这文章无异于给戏迷们一支清醒剂。
1#
发表于 2011-3-27 08:51 | 只看该作者
 ——慌言,犹如一把双刃剑,丑陋面前,它是一把蒙着伪善面具的匕首;良善面前,却是一剂医治怪病的良药!

  深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6 02:09 , Processed in 0.13340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