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47|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想起了王小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1-4-12 2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天,4月11日,是才华横溢的王小波病逝14周年纪念日。两天来,看到网络纸媒不少人在怀念王小波,心里不由得也有了一些想法,记在这里,希望不会让人以为是在跟风。
  
  王小波是我所见到过的充满智慧活力的作家之一。我十分喜欢他激情澎湃、汪洋恣肆的写作风格。他对事物的独到感知与发现,具有涵盖性和代表性。他真诚、纯粹、清澈的心灵,他对自由、本真由衷的认知和呼吁,他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批判性,已经成为丰盈无数人的精神滋养。
  
  作为个体的人,王小波以其作品中率真、无畏、鲜明的思想,凸显出一个独异的风景,这无疑给予了我们很多启迪。我常常诧异于王小波那种不羁性格的淋漓尽致展示,那种阳光率性的真实让人感到了踏踏实实的温暖。无论是通过其小说还是杂文,都能充分领略这种温暖。
  
  我们对事物的印象、认识,常常会流于浅白、表面,而我们还往往自以为是地以为已经窥到了事物的本质,已经领略了事物的整体。这显然是一个错觉。我们仅仅满足于对事物的一知半解,是处于一种模糊状态,无论感官体验还是情感体验,距离事物的本质,十万八千里。尽管我们的心灵常常被鲜明的东西熠熠照亮,尽管我们的情感常常被炽烈的火焰点燃。
  
  但是我们不能准确地透视自己的内心状态。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大多数人跟风跟成了习惯。随波逐流,大家怎样我也怎样,跟着众人走没错……这些已经给我们形成了很顽固的定性,从小上学开始,一直到走上社会,经过强化,磨合,我们已经变得无所不能地适应了。个体意识,消駬了;自主能力,弱化了,一切都是像一个模子里套出来的,人人自觉遵循,不敢越雷池一步。从学校,到家庭,到单位,一致形成了这种惯性。
  
  从渴望到怀疑,从想象到现实,从社会大环境到个体的人,欲念丛生,欲望膨胀,进入一种忘我状态,忽略了现实中的本来,一门心思地陷入,不可自拔。印象新鲜深刻,表达却词不达意。没有谁能精确、生动、贴切、完整地表达所见所闻。永远有一定距离。大多数人对此置若罔闻。
  
  从一团乱麻中抽身而退。
  
  从来不曾有过的感觉,蛛网一样被缠绕。
  
  幕布合拢。种种迹象表明,幕布后面隐约着什么,尽管模糊。
  
  那些一再发生的情景非常富有戏剧性。它们形成了强大气流,冲击着我们理智的防线。无所适从中全线退却;轰然坍塌中张皇失措。
  
  道德的冠冕堂皇扼杀了个性自由生长的欲望。我们要理解一个人。要切入他的生命深处。要注意他作为人本身所应该拥有的生命的权利。要尊重他作为个体存在所体现出来的点滴轨迹,而不是相反。教条的、意识形态的界定、区分、鉴别、衡量,都不足为凭,都违背本真。我们需要尊重人世的真面目。摒绝一切虚伪做作。它关乎纯粹个体生命本真。所有企图都情有可原。抵达是终极目标;不能抵达是真实苦难。但是就个体而言,能够在自由空间自由呼吸,就已经是福分。哪怕呼吸在过程里;哪怕呼吸在微小的极短的时间。
  
  当我从王小波的文字里发现了那种让人耳目一新的属于个体的意味时,心里的欣喜无可形容。就像是看到了涓涓清流,那么清新,那么欢畅,给人别见洞天的感觉。
  
  此时此刻,我写下这些文字,或许词不达意,但是,我是如此真切地想起了王小波,这个真实的人。他给予我的精神动力,我永记在心。
  
  2011.4.12晚




[ 本帖最后由 夏冰 于 2011-4-12 21:04 编辑 ]
29#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22: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风姿水云 于 2011-4-21 20:51 发表
完全赞同你的个体心灵自由之说,只要这样,才能有自己独立的认知和独立的批评精神,保持个体独立的精神追求,对于写作者,是很重要的。
问候。

很开心水云的认同。问候。:handshake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22: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11-4-19 18:32 发表
一个作家,个性鲜明,确实难得。可惜短命!

武版所言极是。同感。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22: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老庄主 于 2011-4-19 17:50 发表
我还以为是宋朝那造反的王小波哩

呵呵,庄主好会说话。:lol
26#
发表于 2011-4-21 20:51 | 只看该作者
完全赞同你的个体心灵自由之说,只要这样,才能有自己独立的认知和独立的批评精神,保持个体独立的精神追求,对于写作者,是很重要的。
问候。
25#
发表于 2011-4-19 18:32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作家,个性鲜明,确实难得。可惜短命!
24#
发表于 2011-4-19 17:50 | 只看该作者
我还以为是宋朝那造反的王小波哩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16: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1-4-15 14:32 发表
错觉的产生在于对问题的把握不够准确,不能够只看现象,应通过现象看本质。

张老师所言极是。很多情况下,人们会只看到现象,而忽略事物的本真。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16: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1-4-15 11:45 发表
恣意汪洋,这个词用得好!

我原文是“汪洋恣肆”,不过意思差不多。多谢朋友理解肯定。问候!
21#
发表于 2011-4-15 14:32 | 只看该作者
错觉的产生在于对问题的把握不够准确,不能够只看现象,应通过现象看本质。
20#
发表于 2011-4-15 11:45 | 只看该作者
恣意汪洋,这个词用得好!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23: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川媚 于 2011-4-14 15:31 发表
尽管我们的心灵常常被鲜明的东西熠熠照亮,尽管我们的情感常常被炽烈的火焰点燃。


这个应当发到散文版啊,多么优美!因此我也将成为江天--的读者了。

这个见解倒是别致啊。问候川媚。
18#
发表于 2011-4-14 15:31 | 只看该作者
尽管我们的心灵常常被鲜明的东西熠熠照亮,尽管我们的情感常常被炽烈的火焰点燃。


这个应当发到散文版啊,多么优美!因此我也将成为江天--的读者了。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4: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1-4-14 11:49 发表
王小波的文章还没认真读呢/下来得补课了。

王小波的文字值得一读。我想你不会失望的。问候李版。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4: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潇湘渔父 于 2011-4-14 11:29 发表
  个性是作家创作的生命,没有个性的作家很难获得社会的承认.我虽不大关心当代文学,但王小波这个名字还是熟悉的.这么一个有才气、有个性的作家的确值得纪念.

所言极是。个性化是作家难得的支撑。王小波给人的启迪,十分深远。问候。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4: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顽主 于 2011-4-14 09:36 发表
永远缅怀睿智幽默的王小波
他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的作家
他是为了启发别人思考而写作的思想者

的确如此。王小波的写作充满了时代责任感和社会道义,而非为写作而写作。这跟现今很多人的写作趋利意识大不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7 19:41 , Processed in 0.17653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