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97|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溯洄小记】草屋瓦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8 1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草屋瓦屋

  五间房大小的一块地,西边两间被辟为菜园,青菜叶绿丝瓜花黄地长成一幅幅画。东边盖着三间草屋,五木落地,稻草顶,泥墙,土墼瓤壁,竟是一方镇纸压在四季的画纸上,冬暖夏凉,朴实凝重。

  原先的村子一排排草屋,几座显赫的瓦屋,都随时光而逝,留下一部我思我念的历史。

  夹在东西两湖间的这块地老看梅雨的脸色,受着洪水的袭扰,明清年代的民房一座也没留下来。我曾问过母亲以前人家住怎样的瓦屋,母亲说家境好的人家住两进两层带厢房的四水归池的瓦屋,普通人家的瓦房七木落地,单檐歇顶。到我记事起村里带天井的瓦屋不多了,规模上比母亲描述的四水归池要简单得多。有一座从外面看像是四水归池的瓦屋房子,可一进门就露馅了。前一进房子简省为一堵前墙,四方的天井没省去,即便是水灾倒塌后紧紧巴巴建成的,人家依然不弃“肥水不外流”和“聚四方之财”的兆。天井上方当面三间,中间是正堂,我们那里叫堂前,用格子花纹的嵌扇隔开,以前该是用木雕的屏风来隔。外面是会客的堂前,里面是老爷子的卧室。东边那间归长房住,西边住的二房是我们班长小香家,东西厢房做了两房的厨房和餐厅。那瓦屋里的木嵌扇壁,我喜欢,和我家土墼瓤壁有着云泥之别。

  徐奶奶家的瓦屋七木落地,灌斗砖墙,墙上的风火窗只有一块明瓦那么大,屋顶上安着两块明瓦。我父亲九岁上在数日内先后失去了老子和祖父,为葬祖葬父,家里房田卖尽。到父亲成家的时候,徐奶奶将西边房隔出半间来让我的父母住,我出生后的前几年一直住在徐奶奶家的瓦屋里,可惜那时太小一点也没有印象了。父亲到临死还像大哥一样帮衬着徐奶奶的独子,我们喊他叔叔,比亲小爹还亲,不是辈分上的称呼,竟是血缘意义上的那种。

  我四岁时住进了自家新盖的三间草屋,绣花功底深厚的母亲将房西的菜园打理得像个春天,丝瓜花的柠檬黄,豇豆花的雪青紫,瓠子的夜开花,向日葵的笑脸,都被母亲绣在草房镇纸深情压着的锦缎上。父亲在草屋四周栽着白榆、苦楝和香椿。到现在我都不知道雀形目里到底有多少种擅长歌唱的鸣禽,反正那时每天总有各种鸟啼由树梢钻进草屋的门和窗。燕子住在草屋的梁上,夏天将一窝黄口雀雏喂养大。如果我能说它们的语言,定告诉屋檐上歪着脖子呢喃的燕子,我希望来年梁上有两个燕窝,就像徐奶奶家那样。那时怎会知道长大后住的房子越来越宽敞,却过着永远失去与燕子为伴的日子。如今不缺乏田园风情观光点,那些观光点只供你拍照和乘兴,农田在望、鸡犬相闻、燕子绕梁的村居岁月是进不去了。

  菜花开的时候,住瓦屋的小孩今天给住草屋的小孩一方糖纸,明天给一个崭新的火柴盒。无非是想在他家泥墙上挖个浅浅的洞眼,放晚学后好掏蜜蜂。我不大喜欢积攒糖纸火柴盒之类的东西,要在我家墙上挖个蜜蜂洞,也用不着附加条件。我发现某种程度上小香家的嵌扇壁真没我家的土墼壁用场大。那时我们几个住得近的三年级学生要搞学习园地,大家看中了我家刷了石灰的瓤壁,把作文贴在我家瓤壁上。尽管六七个人的作文像一个窑里烧出来的货,我们个个倒有满腹经纶的自豪感。虽然大人们大多不识字,就算识字也绝不会瞄一眼墙上我们的作文,我们每星期要更新一次,热情比大人种庄稼还高。

  放暑假了,出了梅,过伏天。雨不再像梅雨下起来不讲章法,每天来点卯差不了半小时光景。等吃过了中饭,听完了评书,大人要下田,小孩子琢磨着是玩水还是爬树的当口,有朵乌云悄悄打西南角的天底升起,刚才还晴天烈日的,忽然就起了风,那朵乌云一下子长大了,遮住了半个天。赶紧回家,电闪雷鸣的开台锣没筛几下,豆大的雨点先打头阵,接着雨丝成线,雨水倾盆。灶台上漏雨,八仙桌上也漏,鸡窝边、床前都有漏,床上不漏,囤上不漏,燕子安安静静地待在巢里,应该也不漏。钢筋锅、脸盆、脚盆、澡盆都被拿来接由稻草屋顶滤下的酱油汤模样的雨水。母亲一脸愁容,三哥和我听着家里的雨声,兴奋得等雨停,好出去跟玩伴们眉飞色舞地讲讲各家张漏的音像画面。大多情况下超不过一个小时,雨准停。太阳又热辣辣地吐着火舌,运气好的时候天上会出现一弯彩虹桥。哎哟,门前楝树上的鸟窝被刮下来了,求母亲端梯子把鸟巢送回树上,鸟蛋已碎,我哭得比树上的两只鸟还伤心。

  中稻草收上来了,叔叔在他家门前帮父亲打绕屋索,那一天爹爹一早卸掉了房顶上的旧稻草,将齐刷刷的新稻草盖在房顶,再络好绕屋索。不管刮多大的风,我家房顶的稻草都没被掀起过。每年盖房的那一天我们都在徐奶奶家起火,两家人在一起有种过节的感觉。

  不知什么时候起不再羡慕小香家嵌扇壁的砖瓦房了,只是当时听说天井里的阳沟泥栽栀子花易活棵,有些羡慕她家的阳沟泥。以前以为家的概念就是房子,长大后才懂得父母居住的地方才叫家,父母的字典里的注释是有子女待育的地方叫家。你看燕子安家采点时不在乎是瓦屋还是草屋,宁静安全就好。

  可是有个下午,我们正在班里学珠算,走廊外有人喊失火了,老师本能将头侧向窗外,几个调皮的学生已奔出后门,片刻后我们也出去了。是一座很高很大的房子烧红了半边天,好像是小香家大瓦房的方位,我慌慌张张和几个同学赶去现场。

  果然是小香家失火了,尽管前后左右的屋顶上都爬满了救火的人,可是火势相当大,木柱和梁已烧得红通通的近乎透亮,水浇过去无济于事。屋里的东西几乎没抢出来,生活相对宽裕的小香家一贫如洗。好在乡亲们东家一根树木,西家几张芦篚,你家一袋米,他家一瓶油地帮着小香家在村前搭起来通长一间草棚,前后隔出三间来住着。几乎天天都有人送钱物来周济,尽是问寒问暖和知冷知热。后来比我大三岁的小香考取了初中却不肯上,大概是想干农活帮着摆脱家里的困境吧,没过几年,她家盖起了一座丈六进深的瓦屋。我进了初中后跟她见面渐渐少了,当年在我家墙上贴作文的六七个人,只有我进了初中。

  就在我进入初中的那年秋天,父亲在村东头盖起了一座普普通通的丈四进深的瓦屋。母亲显得比平时还精神,有了瓦屋二哥找对象的事就好解决了。草屋里的东西都被搬到新瓦屋里去了,我想再在草屋里住一晚,没想到母亲也有此意!我和母亲说了大半夜的悄悄话。说到留打簟的外乡人住宿,留两个弹棉花的人住宿,甚至在一个冬夜留一家要饭的住宿的事,母亲说起家里条件差,对客人招待不周。又说起以前人家办酒席,我家只能出借八仙桌和条凳,以后可以借场子给人家开席了。母亲要的是那份农村人相处的有来有往和一村如一家的和谐。

  无论我后来住的宿舍楼,还是钢筋混凝土的商品房,都不及以前的草屋瓦屋遮风挡雨。草屋瓦屋真养人,我仿佛回到了那晚和母亲睡在被搬空的草屋里。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苇岸-弦歌 于 2011-4-20 15:20 编辑 ]
35#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3: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袁光熙 于 2011-4-20 22:48 发表
“以前以为家的概念就是房子,长大后才懂得父母居住的地方才叫家,父母的字典里的注释是有子女待育的地方叫家。你看燕子安家采点时不在乎是瓦屋还是草屋,宁静安全就好。”
    ——这确是家的正确概念。
   家乡的 ...

谢谢袁老师点评,物质的高度发展是进步的标志,精神文明的发展跟得上才好。不管怎么说,有住草屋的经历真好,不是草屋比高楼大厦好,而是那时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留恋。问好!
34#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3: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1-4-20 21:44 发表
草屋瓦屋,装载着童年的快乐,盛放着家的温情与淳朴的民风,问好。

谢谢匣子版主批阅,一天得批多少奏章啊,眼光总是那么准确,还纠字。想起小时候语文老师帮我们改作文时,先画个敞口的房子,等我们将正确的字住进去,老师才关好门户。问好!
33#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3: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11-4-20 21:34 发表
像诗歌表达的一种气息的营造,真漂亮。

小龙女版主大驾光临,荣幸得很,一直崇拜诗人和诗歌,但却没有一丁半点的诗歌细胞。不敢去明月清风版,不会写诗是小,会错了意问题就大了。问好!
32#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3: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wmi06 于 2011-4-20 19:17 发表
旧的东西,总会勾起人们的一些情怀。


新事物都是由旧事物里生发出来的,写作即使以现状为素材,一变成字就是回忆了。谢wwmi06老师关注,问好!
31#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3: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孙本召 于 2011-4-20 19:13 发表
草屋瓦屋真养人,我仿佛回到了那晚和母亲睡在被搬空的草屋里。
语言的简单并不能掩盖诗意的成长。乡下的屋檐,总是很暖!养,多么温馨的字眼。问候艺安!快乐!

草屋瓦屋真养人,两千多字的文,可以压缩为这七个字吧。有住草屋经历的都知道我没骗人呢。谢谢孙老师关注,问好!

3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3: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1-4-20 19:01 发表
自然,流畅,大气,端庄。
欣赏弦歌之吟唱,怀念乡村的气息。

哪有南山菊讲的那么好,我读起来好多地方不畅通,你总不忘鼓励一声“端庄”,你能诗能文才叫端庄呢。
29#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3: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1-4-20 16:46 发表
文字自然,从容自如。乡村的风貌,朴素的情怀。

谢房子老师点评,希望得到更多的指点。问好!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3: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潘霞 于 2011-4-20 15:13 发表
绣花、打理园子、踩梯子送鸟巢,我看到一个聪慧、勤劳、善良的母亲形象呢。
睡在草屋瓦屋,一定是踏踏实实的。


那天看潘霞的《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好看哦,你们写人写得传神,我几乎没学写过人物,佩服你们得很。向你们学习!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3: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冷晰子 于 2011-4-20 15:12 发表
文章的末尾,有一点点汪曾祺的味道,或许,还有一点点董桥。含蓄而蕴藉。
文章里,有很多我熟悉的事物。
比如:栀子花。
前两天,刚买了一盆栀子花。25元。
念起故乡。在故乡,随便在谁家崴上一枝,插在春天里, ...

晰子懂汪曾祺和董桥的写作技法,你说有点他们的味道,那就算有吧,外行的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小时候熟悉的花有栀子花、菊花和太阳花。梅天里折一枝栀子插在秧田里,过不了多久就生根啦。
草屋的记忆像花香香满了思维的空间。晰子的写作面广,总是见得多,读得多,感悟得多的缘故吧,起步迟的我撵不上也高兴。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3: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冬胜 于 2011-4-20 09:35 发表
故乡,故园永远是温馨的。语言优美,富于细腻的情感的渗透。


谢谢杨老师阅读和点评,有些追求语言的美感,也知道句与句之间的连接更重要,说清楚说明白更关键,我会继续努力。问好!
25#
发表于 2011-4-20 2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苇岸-弦歌 的帖子

“以前以为家的概念就是房子,长大后才懂得父母居住的地方才叫家,父母的字典里的注释是有子女待育的地方叫家。你看燕子安家采点时不在乎是瓦屋还是草屋,宁静安全就好。”
    ——这确是家的正确概念。
   家乡的草屋瓦房是温馨的,但社会在发展,它总要被钢筋水泥的楼房、别墅所替代。
   作者写人叙事,正如贵妃所言:“那么平缓那么自然就能把人带入一种情境。”很是不错,值得学习欣赏。
24#
发表于 2011-4-20 21:44 | 只看该作者
草屋瓦屋,装载着童年的快乐,盛放着家的温情与淳朴的民风,问好。
23#
发表于 2011-4-20 21:34 | 只看该作者
像诗歌表达的一种气息的营造,真漂亮。
22#
发表于 2011-4-20 19:17 | 只看该作者
旧的东西,总会勾起人们的一些情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30 15:31 , Processed in 0.06383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