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17|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银质的手指,纯金的杯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8 1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盛夏的边缘,那悄然敞开衣襟的乡野,期待着一双双敏锐的目光发掘潜藏的矿藏,还渴望着一双双勤劳的手挖掘出田畴之外的“纯金白银”。这些,可是村庄献出的一份亘久岁月里的馈赠。

    这些馈赠里,我打心眼里喜欢的是在不经意间,为你亮出白银一样的手指、黄金那样灿烂的杯盏,寓居在路旁碧绿的杂草丛中,或者在荆棘遍布的坎边崖畔,或者在田地与山坡接壤的垄上,都能在毫无预料的时刻给予那份惊喜——就是混迹于碧草,又能让人获得收获与幸福的普通植物——始终铭记,也不曾从心灵的册页上删除的——金银花。

    辽阔的乡野,适宜金银花安家落户。金银花,也是乐意一生昄依着贫瘠的土地。这方土地上,玉米、小麦、黄豆、小豆、高梁和胡麻,是农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粮;土豆、萝卜、白菜、黄瓜、扁豆、芹菜、葱、蒜,是村人餐桌不可剥离的菜肴;苹果、桃、杏、梨、李子、桑椹,是人们饭足肚饱后的调剂美味。这些,都是土地提供给人们的物质基础。然而,田地之外的广阔空间,荠菜、苜蓿、灰菜、鱼腥草、羊角菜、苦苣,也是乡野在困难年代无偿给予的救命草。而今,这些野菜又成了城市人厨房里的贵宾。乡野还出产柴胡、板蓝根、当归、黄连等野生药材,不仅医治了村人的小疾小痒,还是获取油、盐、酱、醋、茶的经济来源。金银花,就是这个群体中被人们喜着又赞美着的一员。


    乡野坦诚献出的植物,是乡野给人们的恩情和热爱。在乡野上辛勤劳作、点播希冀、收获幸福和生息繁衍人,也对乡野充满了深入骨髓的敬仰和感恩。于是,金银花从一棵普通的草,以特有的方式活在了更多人的心灵。对于金银花,从乡野走出的人心中时刻惦念着。即使至今在这方地域上耕作的村人,也对金银花日日牵挂、年年感激着。是啊,这样一种草,却在每个人的脑海扎下根。不是金银花与众不同的生长历程,关键是她为人付出许多却不求回报、不求索取。这些,才是她被更多人肃然起敬的佐证。


    金银花极其普通。她不是凭借以籽为种的方式实现家族群体的壮大和传承,而是通过深扎在土层内部的根系,在每一个年轮的开端从根部的结疤出呈示新的生命。从此处滋生的新芽,以顽强的生命意志破土而出。如此,一棵金银花变成了成簇成垄的,从而扩大着占领地域的范围,为自己寻求亘久的生命期限。而一棵生在路旁或是垄坎上的金银花,她在春光乍到的季节从干枯的主茎上生发新芽,长出碧绿苍郁的新枝。从抽出绿叶的那刻起,金银花孕育着一年一度的灿烂。每当夏季来临,金银花会把自己打扮的最为惹人怜爱。其实,这也是人们期待的获取幸福日子的时节。


    在这个节骨眼上,金银花做好了绽放的准备。那些越过庄稼的目光,就从金银花的灿烂枝头上,捡拾到源自乡野的那份礼物。早已去世的爷爷、奶奶,身体依然硬朗的父亲、母亲,还有从童年的游戏里逃出来的姐姐和我,都是得到过金银花眷顾和暗中支助的。那时,金银花从茎叶的腋窝抽出,毫不吝啬地捧出绿芽——接近根部,金银花热烈地开放,金黄的花瓣向四周打开,还把金黄的花蕊呈示出来,就像一个底部细长上端向四周弯转,而且比黄金还鲜亮的金子作成的杯盏,里面氤氲的清香是天然飘散的琼浆。而藤蔓的中间部分,并没有开放的金银花,下部清瘦,上部逐渐宽阔,顶端是一个精巧而优美的圆弧,而且纯白得毫无杂质,让人联想到肌肤细腻、细嫩光滑而色泽白银似的手指,不用说是天宫嫦娥一般美貌绝伦的仙女的纤纤玉手。让我惊奇的是,这么美的让人称奇叫绝的银质手指,轻巧地擎起一个个举世无双的黄金做成的杯盏,该是多么美妙而富有诗意的事情啊。我想,从藤蔓上找到“银质的手指,金黄的杯盏”的,一定是心地善良而又最为勤劳的父老乡亲。因为,他们是真正懂得如何从土地的怀里点种希冀,又在乡野的怀抱里采撷幸福的人。因而,为金银花满怀恩情与谢意的时候,我同样对在那块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老乡亲们充满了牵挂和怀念。


    其实,在平淡而又绵长的人生之路上,处处都有像金银花那样高举的“银质的手指,金黄的杯盏”,只有懂得从平凡之处寻觅幸福的人,才能收获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做一个能真正解读生活真谛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发现更多的“黄金和白银”……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11-4-18 16:09 编辑 ]
37#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08: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孙本召 于 2011-4-21 19:39 发表
问候老师!安静的文字中延伸生命的真谛!

谢谢鼓励,祝你快乐!
36#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08: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飞花落叶 于 2011-4-21 19:31 发表
金银花,普通的花,不普通的品质,尽在字里行间显现!

谢谢您的阅读和鼓励!握手!祝福!
35#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08: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1-4-21 15:36 发表
一篇旧作,贴过来与你交流,希望多指点。

谢谢高版主转贴美文。读了你的文章,很受教益。你的写的扎实,主要突出了金银花的价值,行文稳健,笔力遒劲。而我的文章,比较空泛,注重了文字的流畅,语言的新颖,而对本质有所忽视,这恰恰是作文最重要的,真的好感动!
34#
发表于 2011-4-21 19:39 | 只看该作者
问候老师!安静的文字中延伸生命的真谛!
33#
发表于 2011-4-21 19:31 | 只看该作者
金银花,普通的花,不普通的品质,尽在字里行间显现!
32#
发表于 2011-4-21 15:36 | 只看该作者
一篇旧作,贴过来与你交流,希望多指点。
31#
发表于 2011-4-21 15:35 | 只看该作者
花散金银满架香



  有一种花,仿佛向世人宣告自己的名贵,其名叫做金银花。没见此花前,曾在自己想象的藤蔓上尝试盛开这“富贵”花朵。待到认识它之后,却发现与我的想象大相径庭。金银花,既无“姚黄魏紫”那般雍荣华贵,也无“空谷佳人”那般潇洒俊逸。不过,观其黄白相间俏模样,花名起得倒也贴题。

  前些年,同在办公室工作的靳主任,家里养了近二十箱蜜蜂。是日,受人之托去他家取蜂蜜。行至工商局家属院胡同南首,便有一种花的清香飘入肺腑。缘香寻源,只见茂盛青翠的藤蔓沿墙垂下,细棒状略有弯曲的花蕾,成对腋生在圆卵形的叶下,香味,正是从黄色白色唇形花冠上分泌而来。取蜂蜜时,顺便问靳主任养的这架花是什么花。靳主任便告知这花叫金银花。刚开时花是白色,二天后变成黄色。新花纯白如银,旧蕊淡黄如金,所以叫做金银花。早在南宋时期的《履巉岩本草》中,就有了金银花这名称。靳主任说,这架金银花,是他从邻居家压条繁育而来。从此,我又多认识了一种花。

  “非典”瘟疫流行时,人人惟恐自己患病发热。先是板兰根被抢购一空,后来连萝卜也身价倍增。极普通的消毒液,也由4元涨到20元一瓶。再后来,就流行喝六味黄酮茶。说茶好听,其实是六味中药。内有银杏叶、决明子、槐米、山楂、菊花,还有一味就是不可或缺的金银花了。几乎一夜之间,全世界的人都对这六味中药刮目相看了。这六味药食同源的中草药,主要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植物黄酮类化合物,能抑制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SRAS病毒、致病霉菌等多种病源微生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我也随波逐流的买了二袋中药茶,尽管味道怪怪的,仍然皱着眉头喝。看杯中飘浮着的金银花,养一株金银花的愿望不觉油然而生。清晨跑步时,路过法院,见院墙围栏边种有金银花,便折枝回家扦插在花盆中。浇足水静观其变,不久一株新的金银花苗便在期待中伸枝展叶了。

  金银花,是我国独有的花卉。为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半长绿攀缘型灌木,全株密被柔毛,每年夏秋之间,有三个多月的盛花期。因其藤茎耐寒,在华南四季长青,在长江流域秋末簇生的新叶凌冬不凋,故名叫“忍冬”;因其藤茎呈左旋缠绕攀缘物,故又名“左缠藤”;又因其花朵成双而生,互相依偎似棒打不散的鸳鸯,因而被美誉为“鸳鸯藤”、“鸳鸯草”。有一首题为《金银花》的诗,便揭示了此花的特征:“天地氤氲夏日长,金银二宝结鸳鸯。山盟不与风霜改,处处同心岁岁香”。因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世称“红杏尚书”的北宋诗人宋祁,也描述过金银花的形态:“鸳鸯草,春叶晚生。其稚花在叶中,两两相向如飞,为对翔”。“翠花对生,甚似匹鸟,逼而视之,势若偕娇”。由此,可知宋祁对金银花的观察,是多么详细真切。金银花为“鹭鸶藤”的别称,大概就由“甚似匹鸟”演化而来的吧?金代的段克已,在《同封仲坚采鹭鸶因而成咏寄家弟诚之》诗里,就采用了这称呼:“有藤名鹭鸶,天生匪人育。金花间银蕊,翠蔓自成簇”。另外,金银花尚有金银藤、忍冬藤、二花、二苞花、苏花、双花、二宝花、老翁须、金钗股、大薛荔、水杨藤、千金藤、忍寒草、通灵草、蜜桶藤、甜藤,二花秧等繁多的别名,佐证着金银花在我国地域分布的广阔。

  金银花的药用价值,早在二千多年前便被古代先民探知。《神农本草经》中,已把金银花列为上品中药,并告知后人“久服可轻身”。《名医别录》中,则记述了金银花治疗“暑热身肿”之功效。《外科精要》中记载:“忍冬酒治痈疽发背,初发便当服此,其效甚奇,胜于红内消”。《本草纲目》中称:“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昔人称其治风,除胀,解痢为要药,而后世不复知用;后世称其消肿、散毒、治疮为要药,而昔人并未言及,乃知古今之理,万变不同,未可一辙论也”。《御香飘渺录》中,记录了慈禧太后用金银花蒸馏液洗面保养肌肤,可以驻容养颜,返老还童。可见,金银花的多种医疗保健功能,是人们在几千年服用实践中,被逐渐发现利用的。据现代药理分析,金银花富含木犀草黄素,肌醇,皂甙等成分,能够降低血脂、减少体内胆固醇吸收,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最新研究表明,金银花还能够抑制艾滋病毒生长,且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古人曾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而作为植物王国中的金银花,却是金蕊银花,名实相符。从医学角度上讲,其身价亦甚比金银矣。名不可简而立,誉不可巧而立。唯立德可以扬名,唯立实可以钓誉。金银花,理当为人立世存身之楷模矣!

  《墨庄漫录》中,记述了一则服用金银花解毒的故事。话说宋朝崇宁年间,天灾战祸,民不聊生。苏州天平山白云寺里的僧人化缘无着,只得靠山中野菜度日。是日,发现山涧枯树上长有鲜艳的蘑菇,便爬上去采摘了一篮。回寺煮食,味道鲜美。不料野蘑剧毒,食者无不腹中绞痛,上吐下泻,危及生命。其中一位僧人,突然想起寺中有个背生毒疮者被人用金银花医好。于是急忙找来金银花吞食。结果保住了性命,而未食者全都命归了黄泉。从此,寺内僧人凡知有食野蘑中毒的人,便告以“中野菌急采鸳鸯藤啖之”。后来,此验方被李时珍搜集到,被他载入《本草纲目》中。这则故事,为宋代张帮基记录的发生在当时的事,所以比较真实可信。

  金银花的品种,主要有红金银花。此花红中带紫,叶脉亦呈紫色,不耐寒;四季金银花。此花除特别冷的冬天不开花,一年四季都开花;紫脉金银花。此花白而带紫色边缘;盘叶金银花,此花顶生在盘叶上,淡黄艳丽;白金银花。此花为单一纯白色。木质金银花。此花又名马氏忍冬,落叶灌木,高可5米。据《增订伪药条辨》记载,产于山东济南的“济银花”和产于河南密县的“密银花”入药最佳,誉满中华。在众多颂扬金银花的诗作中,我最欣赏彭兴扬的《赞金银花》:“初夏园绿荫重重,金银开在碧玉中。虽少几分娇妍态,香透心脾情更浓。此花本是怀中物,甘冽淡雅有奇功。祛病除疾养颜色,人间才多不老松。”此诗风格朴素,平易舒坦,自然流逸,气脉流贯,道出了金银花的本真及保健功能,确乎让人叹服。

  栽在花盆中的金银花,几年来被我逐渐修剪成风吹式盆景,这样以曲干和斜干为多,枝条向一方飞出,虽能表现花木在风中的动态和潇洒飘逸,造型构思具有了神韵生动、耐人寻味的意境,具有了抑扬顿挫、姿态秀美的诗情,却也限制了金银花的自然生长,藤蔓仅有数尺高。忽然转念,应该在自家小院中,象靳主任那样为金银花找一方安身之处了。让它栉风沐雨,让它凝露迎雪,按照自己的意愿,舒心的生长。自由的攀栏缠架,率性的枝叶相交,盘曲多姿成一方绿色天幕。夏日里,就可以绿叶素荣翠条摇,花散金银满架香了。浓荫下,当采摘幽香可掬的金银花,沏一杯清新味浓的药茶,为自己清热解毒时,也提醒自己勤奋努力,能如金银花这般开出虽不艳丽,却能济世益人的花儿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4: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疆 于 2011-4-21 10:50 发表
彦林的文字视界越发沉稳,开阔。赏读,问好!

天疆兄过奖了!还希望你多指点呢!
29#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4: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1-4-20 18:08 发表
呵呵,我们两撞车了,我也写过金银花。欣赏你的好文笔!

谢谢高版主的阅读与指点!
28#
发表于 2011-4-21 10:50 | 只看该作者
彦林的文字视界越发沉稳,开阔。赏读,问好!
27#
发表于 2011-4-20 18:0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们两撞车了,我也写过金银花。欣赏你的好文笔!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4-20 17: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秋风向晚 于 2011-4-20 11:46 发表
只有懂得从平凡之处寻觅幸福的人,才能收获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因物及人,金银花的朴素,不也正是人所需要追求的吗?问好。

谢谢,请多指点!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4-20 17: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冬胜 于 2011-4-20 09:19 发表
语言清新,观察细致,意境优美!

过奖了,还的努力呢。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4-20 17: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会和 于 2011-4-20 08:49 发表
其实,在平淡而又绵长的人生之路上,处处都有像金银花那样高举的“银质的手指,金黄的杯盏”,只有懂得从平凡之处寻觅幸福的人,才能收获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做一个能真正解读生活真谛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发现 ...

谢谢李老师的阅读和指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30 13:28 , Processed in 0.05783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