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68|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千里之外,我住在母亲屋檐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18 1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千里之外,我住在母亲屋檐下
  
文/铁马冰河

  
  吃晚饭时,母亲从老家打来电话,说了会前几天才说过的家常话,又问过我们小家三口是不是都很好后,母亲依然不忘叮嘱一下,工作累了要注意多休息;吃菜口味要淡一点,天(气)开始热了,不要多吃辣,好上火;这几天忽冷忽热的,穿衣服要注意,听说心心又着凉感冒了,还在咳嗽,你们这当爹娘的是怎么照顾自己孩子的……
  
  我一边答应着,“嗯,嗯,知道了”,一边放下了电话。妻子定定地看了我好一会,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你这个儿子怕是永远也长不大了”!
  
  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就算我已经满面苍颜了,我也还是母亲眼中长不大的孩子,是她的念叨,是她的惦记,也是她的牵挂。母亲最近常说,如今生活好了,家家都有电话,不像以前只能写信,现在拿起听筒,就能听到你们在外地的声音了,听到你们的声音我这心里才踏实!握着常被手温捂热的电话听筒,母亲在那头,我在这头,这长长的一根线,把千里之外的游子又连接到了母亲遮风挡雨的屋檐下。
  
  我的老家是大别山脚下一个普通的小村子,父亲和母亲都是村里的老党员、老村干,也是一辈子都在与土地打着交道的农民,直到供我读完大学后,他们已累得有点佝偻的身子才从那片土地上挣脱出来。去外地读大学是我第一次远离家门,母亲一直站在屋后高高的土岗上目送着我,现在想来母亲站在风中的身影仿佛还在眼前。离家前的一番嘱咐,母亲的话已归结成了一句,在外边有什么事就给家里写信。父亲帮我挑着行李,送我到离家十多公里外的车站,班车来了,父亲也只说了一句,到学校后别忘了给家里来封信!
  
  信,那是家信。想着父亲珍重的神情和只有一句的最后叮嘱,我想从此以后走出家门的我就得靠这一封封家信和父母亲联系了。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读家信的情景,那是在部队工作的大哥寄回来的。母亲不识字,父亲解放前跟着本家堂兄弟读过几年私塾,三个姐姐虽然那时都已初中毕业,但读家信一直是当家的父亲的事。大哥的信虽然白天就送来了,但总要等到晚上,一家人都聚齐了,才开始围坐在父亲身旁。煤油灯点亮了,父亲便小心地撕开信封,抽出信纸,就着一闪一闪微弱的灯光开始读起来,读到第一句“爸爸妈妈,你们好”时,我们都静声屏息着,只有父亲的声音还在继续缓缓读着……
  
  如今我也要象大哥一样走出家门远离父母了,虽然不太清楚今后的路会走向何方,但我还是带着父母关于家信的嘱咐搭上车子走了。读大学四年,除了寒暑假,家信就成了搭在我和父母之间的一座无形的桥,那桥虽长有千里,却能握在手心,又一直延伸到心里。每当夜晚,读着父亲写来的带着家乡浓浓炊烟味的信就成了一天中最惬意的事,有时会读了一遍又一遍。而一到周末,我就会拿起信纸和笔向远在故乡的父母轻声地诉说着。姐姐们那时都已出嫁了,每当我开始写信时,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这样的情景,老两口正在灯下,就着灯光,读着儿子千里之外的家信,有时露出一丝笑容,有时也会眉梢紧蹙……
  
  大学毕业后,我又到了更远的沿海地区参加工作,而在此时,电话却异常迅速的普及起来。老家那时虽然还没有电话,住在城里的姐姐们家里却已通了电话。父母年纪渐长,缺人照应,也就经常离开乡下老屋,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姐姐们家里。由于我一直在一线参加国防工程施工,工地工作比较忙,再加上有方便的电话可用,因此给父母写信逐渐少了。之后没几年手机又开始以更快的速度普及了,于是我与母亲绝大部分交流都在那根长长的电话的两头,从此,家信便成了我记忆里永远的珍藏,至今还有整整一大叠,保存在我书房的抽屉里。在电话的两头,我听着母亲叙叙家常,母亲则在另一头听着她老人家最想听也最爱听的事:你儿子工作又变动了,你儿子有了对象了,你儿子准备结婚了,你有了个可爱的孙女了,她叫心心……
  
  五年前,老家的几间老屋长期失修,又没有人住,结果倒塌了。接到母亲的电话时,我从声音里听出了她的失落和惋惜。于是我便决定在老家城里给老两口买套商品房,住得与三个姐姐都很近,很方便,也能多照顾一些。而我也告诉三姐,搬进新房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给老两口尽快开通电话。
  
  记得在新房里第一次给母亲打电话时,母亲说了很多,从生产队说到村上,又说到乡里,从她自己当人民公社集体食堂主任,又说到当妇女主任,从挣大集体工分时的恓惶,又说到分田到户后的温饱日子。母亲说她以前经常在老家等着我的信,十天半月没信时就会在心里犯嘀咕,没想到现在这么方便,只要一个电话就行了,还能随叫随到。母亲说她和父亲辛辛苦苦忙了几十年,却住了几乎大半辈子的土坯房。没想到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到城里住上亮堂堂的套间房。你父亲有时高兴了,还会喝点酒,不多,就喝一小杯,偶尔还哼上几句黄梅老戏。母亲最后说,老了还能享点福,是沾了儿子的光。听到这里,我便笑着对母亲说,你们老两口都是老党员了,哪能这觉悟,不是沾儿子的光,你们这是沾了共产党的光了。电话那头,我听到了母亲爽朗的笑声。
  
  自从帮母亲在家里装上电话后,这几年几乎每周我都会给母亲打个电话,说说家常。偶尔念家,想做个家乡菜时,我也会在灶边拿起手机,向老家的母亲好好请教一下,一番折腾后,我竟吃出了少年时母亲做的味道。父亲年纪大了后,耳朵逐渐有点失聪,戴上助听器也不太有效。给母亲打电话时,有时我也会叫父亲过来说几句。电话那头,总会听到母亲喊父亲的声音:老聋子,你二儿子电话。父亲“噢”地答应了一声,紧接着便是母亲在电话边的一声嘟哝:平时怎么喊都听不到,一听儿子来电话,这聋耳朵倒灵光了。于是电话两头的声音都开始提高了八度。我怕父亲听不到,父亲以为我听不到。
  
  上周末,老两口到三姐家小住,三姐家里有电脑,可以上网。晚上正在QQ上聊天的时候,忽然想到了视频通话,我想在视频里看看母亲。一番调试后,母亲的影像出现在了视频中,视频那头的母亲一定也看到了我,视频窗口中正有一老一少两张装满笑容的脸!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妈。这不是二儿子么!母亲的话也是几乎同时冲出了口。此时,一旁的心心却突然说话了,老爸,看你都笑出了鱼尾纹!
  
  女儿的话似乎让我吃了一惊,我下意识地向视频窗口中的母亲望去。还是春节时回的老家,快半年时间没有见着母亲了,母亲的脸庞还是那么清瘦,只是脸上的皱纹似乎显得更密了,眼晴还很有神,眼窝的凹陷也似乎更深了,而头发竟几乎全白了,灯光下满头银光闪闪……
  
  忽然间,我的鼻子一酸,母亲怎么会突然就老了呢!从上大学开始,我离家20年了,不知不觉间母亲今年82岁,父亲也81岁了,而我已是一个笑容中会出现鱼尾纹的快40岁的大男人了。
  
  在我的印象中,好象从未发觉母亲已经这么苍老了。也许,在儿子的心目中,父母应该永远不会老的,在父母面前,他们的儿子也应该永远不会长大!
  
  离家20年,我与母亲之间总被一条似乎看不见的线牵着,从一封封家信到一次次电话,从随时可用的手机到可以隔屏相望的网络。千里之外,我与母亲的距离似乎在一天天缩短,母亲离我更近了;千里之外,我也没有走出母亲长长的视线,仿佛就一直住在母亲的屋檐下。
  
  然而,当我更容易看清母亲时,当觉得母亲离我更近时,我却突然发现,我的母亲正在一天天变老……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铁马冰河 于 2011-5-19 06:41 编辑 ]
37#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0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5# 张红华 的帖子

谢谢张老师,再远的距离也隔不开这份亲情!早安!
36#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0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4# 李雷 的帖子

谢谢李老师,一段真实的记录。早安!
35#
发表于 2011-5-24 09:52 | 只看该作者
亲情伟大,支持精华!
34#
发表于 2011-5-24 08:01 | 只看该作者
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就算我已经满面苍颜了,我也还是母亲眼中长不大的孩子,是她的念叨,是她的惦记,也是她的牵挂。
叙述平实质朴,文字中包含对亲情的深切独特感受。感人!支持精华!
33#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0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2# 高迎春 的帖子

谢谢高老师。祝好!
32#
发表于 2011-5-23 08:03 | 只看该作者
走的再远,也走不出母亲的目光;走得再远,也走不出父亲的胸怀。
31#
 楼主| 发表于 2011-5-22 0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8# 于文华 的帖子

谢谢于老师,出门在外的人都会是这样想着家里人吧。
30#
 楼主| 发表于 2011-5-22 0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7# 南山菊 的帖子

谢谢菊老师。写到那段视频的时候,竟有点不能自已了,很想马上再见到母亲。
问候夏安!
29#
 楼主| 发表于 2011-5-22 0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6# 慕容空空 的帖子

不仅仅想见就见,说不定你还能驾着直升机,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呢。
28#
发表于 2011-5-21 16:26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母亲永远牵挂着儿女,而一个人时时刻刻想着母亲,就是一个有孝心的人,一个有责任的人……
27#
发表于 2011-5-21 12:53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的题目让我想起费玉清的歌。

好一篇朴实自然并且充满亲情的文字,写出了老家父母亲的慈祥,和对父母亲的牵挂之情,问好铁马。
26#
发表于 2011-5-21 12:28 | 只看该作者
想来等我们都老了,就不是用电话,而是用可视电话来联系了吧。哈哈。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08: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 郭玉琴 的帖子

嗯,是的,谢谢玉琴老师。虽在千里之外,那一分亲情无从阻隔。
24#
发表于 2011-5-20 08:05 | 只看该作者
这字恰应了中国古话儿想娘一刻钟,娘想儿,时时刻刻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8 14:51 , Processed in 0.06411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