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16|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徜徉在佛祖的哈欠里(三)(修改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3 1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另一只眼看山



  与朋友驱车出城,到东部的太行山断裂层地带去看山。

  小车一路风驰电掣,山势渐次变化,山山岭岭由疏朗到稠密,由舒缓到陡峭,滔滔然如海潮奔涌,拍天而来。

  因工作和陪上级来人采访旅游发展的原因,到深山里来已经不知有多少次了,懂得了宏观看山、微观看山、分层次看山的一些诀窍。

  宏观看山,须得在某座高峰之顶纵目远眺,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辽远与旷达;看群山如涛、险峰嵯峨、峭壁如削、峡谷幽邃高低错落的组合美,宏大于外、精细于内的气韵美;在品风、品气、品韵、品律中,识得北方特色太行山的粗犷、剽悍、阳刚、野性、桀骜、霸气;在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参悟间,吸纳大山的精气神,鼓荡起一腔丈夫气概男儿血。

  微观看山,是聚焦于一个个的象形景点、特色景点,悉心领悟所含意蕴,形成心灵的回应:遥望在群峰之上如踏浪而去般的鸵鸟峰,心中会想象骑于其颈背直奔东海之滨的蓬莱岛,与仙家谈禅论道;凝视在峡谷底部骑河耸立的天生石门,感觉跨过这道门去,定然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欣赏依偎一处亲昵耳语的情侣双峰,不禁就想发问,这是为践哪世的盟约,从远古相依相伴到如今与将来;瞻仰横亘天际的十里仰天卧佛,会竖一指于唇边对友轻嘘:噤声,噤声,千万别惊扰了大佛的清修静参……

  分层次看山分别是,于高山之端眺望群山是一个层次,一如上边所说。第二个层次是在峡谷底部看山,于森森然两壁相夹的峡谷最狭窄拐弯处,后不见来途,前没有去路,抬头处天只一线,危崖陡壁似随时要垮塌下来,心里不由惴惴。待峰回路转突然闪出前方的路,始领会得“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一番意趣。第三个层次是不上不下取中看山,即将自己置身于悬崖半腰的古道之上,仰视不见峭壁之顶,其上满眼都是见缝隙就钻出的乔松翠柏及葱茏灌木,绿云碧雾般染透天穹;俯视不见深沟之底,听水声龙吟虎啸般轰鸣渊底,似要撞透地狱之门,忽然醒悟天高地厚、人类渺小原来如此。

  我还有过这样一次看山的经历:从县城出发,徒步横穿了太行,于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爬上太行最后一道屏障,居高东望豫北大平原。视线大展处,目穷千里,一览无遗,但见烟霭轻笼的氤氲中,阡陌纵横,水泊似镜,村庄如豆,路只一线,一直淡化虚无融入极目处的地平线,顿时感念天地之悠悠,河山之博大,心胸也为之展扩。沿着叫做“十八里坡”的羊肠小道艰难下山,进入平原,往前行十多里后,再转身回望,发现太行山竟然是连过渡都不要,错地而起,触天摩云,呈南北走向屏风一样竖立在中原之西,方知太行山为什么被称为“天下之脊”,为什么会成为历代兵家之必争。

  然而,从以上这些角度去看山,都是外化地看,未必是真正看懂了大山。要看懂大山,就必须用心去看,去禅悟。

  太行山从亘古便矗立在这里,像一屁股打坐在这里一尊大佛,进入坐忘、入定的境界,一直到今天。大佛眼不观五色,耳不闻杂音,神闲气定,静参虚空,就这么禅悟着。大佛禅究竟悟到了什么呢?不得而知,也别去问,问得再多大佛也只会像佛主一样拈花而笑,问得急了,最多只会告诉你:“不可说,不可说。”言下之意,自己悟到的方是禅,说出来告诉了你,那就不是禅了。

  我是愚钝之人,悟不到高层次,只能想到,大山如佛,拈花而笑,千古沉默,缄口不语,但是它也有着它的形体语言,有着无声的提示。

  大山首先提示了一种“静”的姿态。佛家道家都说,静可生动,动又归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动结合,生出了万物。事实就是这样,宇宙万物是从静中生出来,我们人的生命也是从静中生出来。既然如此,我们的一颗心,我们的精神状态,就应该进入到静的境界中来,力避纷乱,力戒浮躁,才能成就一切所求之事。不信你看,河边垂钓的老翁,神闲气定,心静如水,方钓得鱼儿上钩。隔枰对弈的棋手,心神笃定的总是稳操胜券,心浮气躁的只能抱得遗憾归。运动场上的赛手们,别看肢体在激烈运动,可却心是静的,所以才达到了最佳竞技状态。如果心不静,气不宁,动作就会变形,就会与奖牌失之交臂。书画家们也都在追求一个静字,静方灵动,静方腕顺,才有绝世佳品出来。所以,静是生之根本,胜之法门。

  大山还在展示“随缘”、“自然”、“自在”的态度。不信你看,在这片山地之中,山自崚嶒水自流,树由风动花由性。它们都服从着大自然的安排,高者不鄙低者,低者不妒高者,互相尊重,共存同生。山上那松柏花草,自然的风力把它们抛在了哪里,就在那里扎根生长,高山顶,崖壁上,深沟下,各自苍碧各芬芳。风来了,就随之而动,风过去,便自动地反弹回来。那水,更是遵循着自然的法则,随高就低而下,能流则流,成溪成瀑;不能流则静处不动,成池成潭,绝不违背本性,倒行逆施。之所以如此,山水花树们才被大自然所容,以各自的姿态生存着,自在着。

  道家鼻祖的老子提倡一种“无为”的人生态度,说无为才能无不为。静就是无为,随缘是无为,顺其自然也是无为。而无为不是不为,是更智慧更高明的一种作为。我想是这样的。

  乘车返回时,我频频回望那些座座山峰相连的大山,突然感到:山是山,山又不是山,山还是山!







1、登高纵目(其上有鸵鸟峰)
2、峭壁之腰古道

3、峡谷底部行走

4、门河


5、十里仰天卧佛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辛贵强 于 2011-11-13 16:11 编辑 ]

abbr_28a05ea75379991cfa0ce3f0d102c185.jpg (163.2 KB, 下载次数: 524)

abbr_28a05ea75379991cfa0ce3f0d102c185.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21:27 | 只看该作者
可惜不会发图!!!
3#
发表于 2011-11-3 22:04 | 只看该作者
文章的前半部分,对如何看山,所看之山的形态,都叙述得令人信服。后半部分,理性的延伸,似乎多了点,个见,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22: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1-11-3 22:04 发表
文章的前半部分,对如何看山,所看之山的形态,都叙述得令人信服。后半部分,理性的延伸,似乎多了点,个见,问好。


为了充分理解版主之评,我在努力咀嚼,尽最大力量领会、吃透精神。
5#
发表于 2011-11-3 22:18 | 只看该作者
也来欣赏了,学习扎实的文字功底。
6#
发表于 2011-11-3 22: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辛贵强 于 2011-11-3 21:27 发表
可惜不会发图!!!

平时也常跟家人去山上,也曾看过许多风景。读了辛老师这篇文字,了解了看山的人不同,体会也不同。用“另一只眼看山”,写出了看山的虚实体会,阐述了一种高深的境界,给人以启迪。
辛老师不会发图,我来发张我家先生拍的图吧。这是我们这里五莲山上的佛像和望海楼。





[ 本帖最后由 周施梅 于 2011-11-3 23:01 编辑 ]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23: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1-11-3 22:18 发表
也来欣赏了,学习扎实的文字功底。


谢谢刘版!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23: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1-11-3 22:57 发表

平时也常跟家人去山上,也曾看过许多风景。读了辛老师这篇文字,了解了看山的人不同,体会也不同。用“另一只眼看山”,写出了看山的虚实体会,阐述了一种高深的境界,给人以启迪。
辛老师不会发图,我来发张我家 ...


谢谢施梅妙评!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07: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1-11-3 22:04 发表
文章的前半部分,对如何看山,所看之山的形态,都叙述得令人信服。后半部分,理性的延伸,似乎多了点,个见,问好。


匣子版主,你按照你的意见对后文作了精减,请再次过目。
10#
发表于 2011-11-4 08:40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人在山中,观山色,其实也在品人生。
11#
发表于 2011-11-4 08:4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字啊。学习了。
12#
发表于 2011-11-4 08:52 | 只看该作者
好山好文,有理有据,题目尤其妙,妙不可言。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08: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1-11-4 08:40 发表
图文并茂!人在山中,观山色,其实也在品人生。


谢谢读评!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08: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茂慭 于 2011-11-4 08:45 发表
好文字啊。学习了。


谢谢王版,我在努力写!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0: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洛风 于 2011-11-4 08:52 发表
好山好文,有理有据,题目尤其妙,妙不可言。


感谢洛风,想写出点禅意,但因才识浅薄,只能到这个水平了,让你见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9 12:28 , Processed in 0.05776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