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0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照壁:传继乡野的世代书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8 1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滇西北的乡野里,沉默的照壁在庭院中站立成一方灵秀的风景。水池、锦鲤、假山、翠竹、鲜花,躲在照壁之后,向着一堵堵照壁朝拜。作为照壁的陪衬和背景,翠竹青黄的茎干,假山多变的面容,锦鲤灵巧的身姿,鲜花柔美的梦境,都被这方小小的水池吸纳,把乡村的一个个黎明和黄昏洇濡得莹洁温润。

  疏密有致的竹叶让照壁上的水墨画斑驳陆离,却挡不住照壁所流泻出的文化气息。

  每天,照壁都会接纳到第一缕阳光,为一个家庭带来无尽的温暖。琉璃瓦映射着蓬勃的朝阳,用微翘的嘴角将自己的心事向着庭院诉说。静寂的庭院,记住了照壁絮絮的心事,告诫照壁要懂得乡野的朴素与隐忍。照壁便沉默了,只让自己心中的唐诗宋词、水墨山水、写意花鸟在微风中淡淡的飘香。

  照壁在庭院里一立,就已经过去了数百年的时光。大批屯边的军士来到了边陲,来到了滇西北,来到了我家乡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带来了中原的建筑艺术,并且和边地的建筑艺术融合,产生了一堵堵形式大体一致内容却各有侧重的照壁。随着照壁带来的,还有边屯军士崇文尚武重商以及耕读传家的朴素家风。于是,一代又一代的边屯后裔,把祖先们的拓荒精神发扬光大,让这片远古的蛮荒之地上整日书声琅琅。阳光温暖地照耀着照壁,也照耀着一个个家庭以读书为荣的信仰。文庙林立,文风鼎盛,让滇西北的永胜始终被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包围。每一户乡野人家,建房时首先考虑的不是正房,而是书房和照壁。选择书房,光线要充足,环境要安静,布置要简洁;建造照壁,形态要精致,彩绘要舒展,书法要精美。甚至主房还未修建,照壁和书房在主人的心里就早已成型。书房是让家中读书的子女居住的,照壁是供大家观赏的。书房要简洁大气,照壁要八面玲珑。书房主内,照壁主外。于是,走进永胜小城的每一户人家,窗明几净的那间一定是书房。古朴的条桌,洁白的墙壁,简洁的装饰,明亮的灯光,让一间间书房散发出淡淡的书香。书房的书香飘过庭院,和照壁紧紧拥抱在一起,让照壁也有了连绵不绝的底气。流畅的书法,大气的山水、雍容的彩绘,让一堵堵照壁在滇西北的乡野里流光溢彩,引领着乡村从容地一路前行。庭院里的石榴花、串紫莲、君子兰,成为了照壁脚下低吟的歌者,让一个家庭弥漫着缕缕的书香和花香。

  老人长长的烟锅一明一灭,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照壁上的阳光一升一降,百年的光阴就消逝了。一个个孩子,读着照壁上的诗词,看着照壁上的山水,成为了一个个老人;一个个老人,看着照壁上的山水,读着照壁上的诗词,成为了一个个孩子。乡村就这样传继着书香,把时光拧成了一根细长细长的绳子,延续千年。那些雕花的门窗、厚实的椽檩,逐渐被时光侵蚀,没有被侵蚀的是那亘古不变的崇文之风。春节时分,家中要贴对联,颤巍巍的爷爷在院子里踱步,慈祥的眼神一流转,不时便吟哦出了几副对联“春风送暖燕剪柳,飞雪迎春蝶恋花”、“岁回绿野千窗暖,春绽红花满院香”、“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于是,大门、书房、堂屋上的对联就全有了。小孙子忙着裁纸研墨,父亲则提了竹笔,行云流水般地写好摊放在庭院里,爷爷眯着眼,把一个个字审视了再审视,认真的评头品足一番,一家人便在吟哦与挥毫间自得其乐。

  照壁是乡野的文化传承者,同时也是文化传播者,它彰显着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村庄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一堵照壁,就是乡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感知,他们甚至可以没有文化,但他们却始终保存着对文化的敬畏之心。正是这种敬畏,让滇西北的一个个乡村告别了蛮荒,告别了蒙昧,走向了儒雅与文明。一代又一代的边屯后裔们,从容地面对人生的磨难,把一堵堵照壁珍视着,在艰难的日子传继着属于乡野的世代书香。照壁终会坍塌,彩绘终会褪色,水墨终会凋落,流畅大气的书法也会成为过眼的云烟,只有对文化的崇敬与坚守,才会在漫长的日子里,留住我们心中永远不变的真实乡村。








[ 本帖最后由 杨春山 于 2011-11-18 20:05 编辑 ]

pic_20071113193955_faad2727-8850-4473-be78-8a03bf3e93d4.jpg (302.95 KB, 下载次数: 742)

pic_20071113193955_faad2727-8850-4473-be78-8a03bf3e93d4.jpg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22: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川媚 于 2011-11-23 00:11 发表
有照壁的乡村,必定是有文化渊源的,富足的乡村。问好,学习了。


感谢川媚提读鼓励,问好!
16#
发表于 2011-11-23 09:43 | 只看该作者
百里不同俗吧,我们这里的照壁风水观念的成分要大一些,还有房子后面有道路冲着后墙的话,也要立一块石碑,上刻“泰山石敢当”。
15#
发表于 2011-11-23 09:38 | 只看该作者
照壁,映照了数百年的乡村文化。在大理白族乡村,照壁上的“清白传家”、“琴鹤家声”等题字还暗示了这家人的姓氏。春山把一方小小照壁承载的边地文化写得厚重而悠远。难得的好文章。
14#
发表于 2011-11-23 09:21 | 只看该作者
一代又一代的边屯后裔们,从容地面对人生的磨难,把一堵堵照壁珍视着,在艰难的日子传继着属于乡野的世代书香。
倾力解读照壁的深层次内涵,读来受益!问好!
13#
发表于 2011-11-23 08:30 | 只看该作者
照壁如一尊雕塑,刻上属于家族的文化烙印。问好春山。
12#
发表于 2011-11-23 08:08 | 只看该作者
一面乡情和村野文化的镜子,照见作者内心的细腻丰厚的内心。
11#
发表于 2011-11-23 00:11 | 只看该作者
有照壁的乡村,必定是有文化渊源的,富足的乡村。问好,学习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22:34 | 只看该作者
提起来一下。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14: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边走边唱@ 于 2011-11-19 13:36 发表
你这个照壁,比我们这边的要宏伟,也美观!
照壁文化,按我们这边的传统,首先是补充和完善阳宅的阴阳、地气和风水的,作为景观和人文的价值次之!


感谢边走边唱斑竹。我们这边照壁最初设置的功用是挡住主房前的风不能从主房堂屋门口吹进,风经照壁弧形瓦面上吹过至主房厦房屋面由厦台窗口深入主楼二楼,风在二楼回旋后从楼梯口下至堂屋由堂门口返出,达到促进空气流通、卷走房内灰尘的作用。 所以照壁的高度在民居建筑中是十分讲究的。但随着时代的前进,照壁的这个功能逐渐丧失。现在主要起到装饰和体现主人文化品味的作用。很多在城里建了钢混结构住房的也喜欢建造一堵照壁,就是这个原因,我们这边现今还保存着尚文重教的传统。问好边走边唱。期待着你对文章的评点。

[ 本帖最后由 杨春山 于 2011-11-19 14:20 编辑 ]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14: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1-11-19 11:01 发表
欣赏照壁文化,只是这种文化越来越少了,遗憾中——


感谢木门长子关注,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14: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1-11-18 23:39 发表
老人长长的烟锅一明一灭,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照壁上的阳光一升一降,百年的光阴就消逝了

带着民俗民风的一篇字,有探究,有叙述,也融进了深情,笔墨集中,问好。


感谢匣子斑竹评点鼓励,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14: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董万军 于 2011-11-18 20:01 发表
抢沙发,送上祝福。



谢谢。
5#
发表于 2011-11-19 13:36 | 只看该作者
你这个照壁,比我们这边的要宏伟,也美观!
照壁文化,按我们这边的传统,首先是补充和完善阳宅的阴阳、地气和风水的,作为景观和人文的价值次之!
4#
发表于 2011-11-19 11:0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照壁文化,只是这种文化越来越少了,遗憾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5 10:22 , Processed in 0.05698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