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05|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思索的力量以及超越——解读房子新作《院子里的回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2-2-12 1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内蒙回来了,在曾经熟悉的办公室和熟悉的音乐氛围内,打开了中财论坛,一下看到了房子的《院子里的回声》,激起了我的深深共鸣。
  
  毫无疑问,房子的这篇散文还是写感觉的,我曾经私下把写感觉的散文称之为“新感觉散文”。写感觉的散文不同于写实的散文,一般没有完整的连续的生活画面,有的是心灵细微的感觉。写感觉的散文便于呈现心灵的真实和发散出自己的个性精神。对于散文来说,“精神”是一种情怀和人格;精神是个体的,是活灵活现的。呈现“精神”,唯有真实,但散文写出真实来,又是最难的。写散文的人和读散文的人,总是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伪真实。
  
  我在研究房子这篇散文的精神走向,他在关注什么?他表现了什么?“院子”仅仅是一个意象,一个象征性的载体,绝不是他可以描写的对象。读到了第三段的时候,读到了房子的心跳,那就是对厄运的面对,“‘永恒的美丽存在。’至少,这个院子不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它们不具有保持永恒的能力。一定有那些外力,践踏了它们。它们存在于过去的事件当中,那些背后的哭泣,在厄运当中被改变了面目。”世界的美丽都是相对的,世界的年轻也是相对的,绝对的是什么呢?是破灭,是幻灭。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就开始慢慢走向死亡,这是规律,从房子的文字了,渐渐地出现了真理的力量。
  
  房子是无拘无束地写散文的。我想,散文的思想自由必然带来艺术形式的创新,新的文体、新的语言形式永远是散文家的幸福根源。散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诗歌和小说可以散文化,而很少有散文诗歌化或者小说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出现出三次散文勃发时期:春秋、魏晋、“五四”,这三个时期都是旧的思想秩序被打乱,因而出现了生机勃勃的东西,出现了视野开阔、灵魂高尚、文体新鲜的散文。说到“大散文”,不可以对一篇而言,也不可以对某一个作家定位,而是一个时代的散文氛围和集体气象。我们的祖先在宋朝发明了八股文,实在是对文字的玷污,许多鲜活的东西被八股文阉割了。
  
  房子的散文为什么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我在思索这个问题,读了他的散文集,才知道了他是善于面对悲剧的。因为面对悲剧而显得深刻。为什么深刻呢?我的理解是对悲剧的正确认识和表达。许多散文家是经过悲剧人生而获得艺术生命的,苦难的经历,使得他(她)对于人类的苦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民族有一个值得商榷的习惯,讲究大团圆,只要当下是安稳的,就会忘记历史的创伤。思想深刻的散文家总是可以及时看出来人类在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性异化,看到人类生活的孤独、荒谬和绝望。人类在自我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无法战胜人类的局限和恶的膨胀,至多是局部地改善它。说到散文的真实,如果把散文视作一张皮,应该贴近思想深刻——这个方位,如果贴到了别的地方,就会使散文的真实性大打折扣,而在房子的散文里,没有轻佻的欢乐,没有噱头,没有故弄玄虚,他一直在关注人性的缺陷。
  
  一个人在院子里能体悟到什么呢?院子能发出怎样的回声呢?院子里有对生与死的思索,有植物的生长和凋零,尤其是凋零,“那些植物在一个晚上,纷纷落下枝叶,旋即枯萎、死去。冬天冰冷的雨水分解了它们。”多么凄惨的景象,却是任何事物必然经历的过程。哲学家说过,生命是一个过程,确实是这样的。他还看到了“那个孩子”,他说“而那个孩子呢?她在找自己的枝干。她的生命依附了什么,才能看到自己应该走向哪里。她去找自己幸福的岛屿。”文中的孩子,我私下认为可以替代为娇弱的人类,人类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从某某社会一路走来,一直向往着幸福,可是现在幸福了吗?毁灭人类的巨剑一直高悬,这把剑不在宇宙,就在人类自己的手里。孩子在求救,谁能挽救人类呢?
  
  房子在院子里显然是看到了毁灭的力量。“那个墙体变成黑色的颗粒,风一吹就焚化而坠落。”还有对战争的感悟,“无论在哪里,都有战争”,我想到,凡是由个体感悟而思索人类的走向,是一切伟大散文的走向。我虽然不能断然说房子的这篇散文是伟大散文,但是至少是有灵魂的。灵魂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对于文学,对于散文来说,它是高于政治的,它是由个体承担人类精神的一个高度。这样的高度关乎人类的自省,关乎人类的完善,更关乎某一人群、某一个民族真正建立自己的崇高,如能从这个角度理解散文和写作散文,才会写出大气象。人类的精神家园是在不断地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中丰富起来的。
  
  一篇好散文往往具有“唤醒”的品质,“唤起”意识从一个作家写作准备阶段就在潜意识里这样做了:你通过这个散文唤醒读者什么?你从哪一个方面完善人类的心智?你要把你的读者带到什么地方-----这样的拷问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房子的这篇散文唤起了什么呢?他说事物的凋零“这不取决于我们一开始的能力。这是世界本身的错误与残忍。它们在说:一个人的生命是用来担当的。”是啊,面对凋零真的是无奈的,但每个生命又可以担当一些什么......这无法不使读者去思索。人类无法抗拒毁灭,但是可以尽可能地完善自我,房子在散文里这样写到:“于是,她把那些花送到阳光下,那些花在阳光下变成自己的标本,保持自己完整的身体,那些花就保留住了自己的尊严。”这就令人想到曹先生笔下的黛玉葬花,无法抗拒那些无法抗拒的东西,就尽可能完善自我吧。
  
  写这篇解读文字的时候,我能想象到房子在电脑(或者稿纸)前写作的自由的心态,散文是最容易见心性的。散文是精神自由的文体,尽管自由精神的培育和解放是一个经历炼狱的过程,但是作为有精神担当的散文家是幸福的,他们知道在精神自由氛围下写作是怎样的大快乐。我相信房子是幸福的,希望房子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写出更有份量的散文,为这个时代立碑。


     

附:房子的原创

院子里的回声



  那时侯天空低垂,像一个人的眉眼。回到傍晚的院子里,我听不到熟悉的声音,没有任何脚步走过来。穿过黑暗中的小道,来到一扇门前,面前的一切寂静无声。我从一扇扇门前经过,忽然意识到那些门关闭很久了。房屋们安静地处于混沌的夜色之中,它们被荒废很久了。

  这条小路因此更加安全,没人来这里,没有目光来关注它们。一个荒废的小环境里,寂静是这个世界本来需要的真相。我在一间小屋里收拾好散落在地上纸张和一些物品的碎片,开始站在院子里。有一个人的声音,一直在我头脑里盘旋,像一只飞翔在天空而永远不肯停下来的鸟。那只鸟会跳舞,它穿着红舞鞋。整个天空就是一个巨大的舞台。

  “永恒的美丽存在。”至少,这个院子不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它们不具有保持永恒的能力。一定有那些外力,践踏了它们。它们存在于过去的事件当中,那些背后的哭泣,在厄运当中被改变了面目。我懂得了,那个热爱石头的孩子,当她看到衰败的花草时,是何等悲戚的容颜;当她看到朝夕相处的生命离去时,如何对整个春天愤怒与无奈。她对春天失去了表达能力。

  我看到一个人在一本书中,还原离开世界的父亲。他站在朦胧的光色之中,那些曾经存在的建筑屋,小而空旷的房间,在黑暗中凝固成一个巨大的水滴。潮湿地,仿佛他的身体拧出来的泪水。整整十五年,他都在那个小屋里度过自己的生命。这个父亲最后走向了哪里?没有人知道死亡是不是终极。我想起,那个孩子说:活着的人都没去那里,去了那里的人都没回来,没有人告诉我们那里有什么不好。

  我坐在一个椅子上。想到很久之前,植物们长在院子里的各个角落。靠北面的一小片开阔地,夏天生长过西红柿、黄瓜、豆角,冬天盖起的小小塑料大棚里,长满了食用蘑菇。许多人来这里,他们和我一样好奇地看着蔬菜在这里生长得多彩多姿,安静而蓊郁。植物们说出过,那些荒废之前的生活样式,在生命的某个阶段,像一幅深夜里的画。它们在那个时候建立过自己完整的世界。那是一个短暂的世界,它意味着告别。“告别就是一把刀子。”

  在一个秋天,那个面容模糊的人,是多么的巨大。他站在我的对立面,看着我。那些植物在一个晚上,纷纷落下枝叶,旋即枯萎、死去。冬天冰冷的雨水分解了它们。多么惶恐和惊惧呢。它们被什么覆盖了。这不取决于我们一开始的能力。这是世界本身的错误与残忍。它们在说:一个人的生命是用来担当的。在倒掉的草和枯萎的花上,看到了人的脆弱与忧伤。那来自他在风中捂住身体的样子。

  而那个孩子呢?她在找自己的枝干。她的生命依附了什么,才能看到自己应该走向哪里。她去找自己幸福的岛屿。她睡在了自己的梦里。那个梦和外界无关。那多像我居住的荒凉小院子。我在那里看到了过去。那些变成记忆的东西,像一堵墙立在两边。像挂在墙上的吊兰,兀自鲜绿,它们的生机几乎不可理喻。那面墙残损得不能抚摩。那个墙体变成黑色的颗粒,风一吹就焚化而坠落。

  哦,我再不想碰那些风化的物质。我只要从那里走回来。灯光亮起来的时候,它们被黑暗隐埋在时间的一角。作为一种死亡的影象,它们已经远离了存在。我悄然转身,它们从我心中离去。我听到自己的呼吸,在静夜里,如细小的水的颗粒,在清澈的光中聚集。它们来自我身体的内部。有一张面孔朝我看着。“我以死亡抗拒那些毁灭,保护你的存在。”那是一个孩子的声音,她是这样保护自己的。“我们拒绝以死亡的样式来保护自己。”。我在向这个声音发出营救。

  我们在走向哪里?我们应该让身体承担内心的走向。在拒绝那些短暂而破碎的占有时,那些荒凉和腐败的物资,正在院子里,变得轻如鸿毛。它们如战败的兵士,在废墟上缴械投降。无论在哪里,都有战争。那些发生在过去的轰然的响声,在渐行渐远。在落叶深处,有一个巨大的巢穴。那个躲避在那里的孩子,她的眼睛星光一样明亮。那是无尽天空的一片蓝色背景。而谁在这个院子上空那遥远而永恒的地方呢。

  那天,将末的秋日,我回到住处。我走来的小道上,落满了树叶,整个冬天里没人来打扫,它们积了很多。“你知道那些树叶落在这里,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身体慢慢地风化,一点点化成泥土里的东西,或者这是它们的幸运。一个孩子不愿意看见花腐化。那些被当作礼品赠送的鲜花,常常在时间当中枯萎,腐化,糜烂。看到这些花的孩子,有一颗极其柔软的心,她觉得花的身体被这样虐待了,被人悲惨地弃置。多么令人不能容忍。于是,她把那些花送到阳光下,那些花在阳光下变成自己的标本,保持自己完整的身体,那些花就保留住了自己的尊严。

  在回来的路上,我记得一颗树默然安详地和土地保持的互不侵犯的样子。那老绿的叶子没有喧响。它更多地像一个被时光遗忘的人。究竟有谁看到它在一片田野上的独立?车开过来了,从它边沿的路上,跑过去。那从黢黑树身上生长出的一个枝干正指向天空。它有着自己的话语。我在车上,看着正在走去的地方,比天空更为真实,它们是梦想铺展开来的,存在、死亡、爱或者永恒的回声……


                         201226

[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2-2-13 20:53 编辑 ]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2-20 14: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张谋 于 2012-2-18 08:26 发表
克楠老师好,谢谢你:)


   谢谢张谋的理解。
26#
发表于 2012-2-18 08:26 | 只看该作者
克楠老师好,谢谢你:)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08: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鸽子杨军 于 2012-2-16 09:06 发表
非常深的研究与解决,问好两位兄,学习好文。


  握手,祝福!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2-17 06: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2-2-16 09:53 发表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房子老师的文字,但是直到今天才从王老师的字中懂得房子老师思想的深邃,对我来说写散文只是一种懵懂的理念,如水任意流淌,所以我总是想从房子老师的文字里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在高 ...


谢谢你,多探讨,一起进步
23#
发表于 2012-2-16 09:53 | 只看该作者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房子老师的文字,但是直到今天才从王老师的字中懂得房子老师思想的深邃,对我来说写散文只是一种懵懂的理念,如水任意流淌,所以我总是想从房子老师的文字里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在高深莫测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在房子老师的文章中,我只是看到一个不断寻找的灵魂,而对于寻找背后的东西却少有感悟。想来是自己修行不深的,功力不到的缘故吧!今读王老师的文章才知道什么叫境界。唯有学习。问好!
22#
发表于 2012-2-16 09:0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深的研究与解决,问好两位兄,学习好文。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08: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宋长征 于 2012-2-15 20:23 发表
拜读,问好克楠老师。


谢谢长征,多探讨。
20#
发表于 2012-2-15 20:23 | 只看该作者
拜读,问好克楠老师。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20: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丹青引 于 2012-2-14 12:40 发表
拜读。学习。
王老师好。



谢谢,多交流
18#
发表于 2012-2-14 12:40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
王老师好。
17#
发表于 2012-2-13 22: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2-2-13 11:00 发表


武兄好:
      谢谢关注。关于文字懂与不懂,以前我的朋友就说过:文字是自在的,懂是人为。
      〈围城〉的序言也说过,不要试图说清楚文字是什么,文学真正的目的,是你感觉到了什么。我把读不懂作为一种 ...

也许是读者不太肯动脑子 ,呵呵。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12-2-14 08:28 编辑 ]
16#
发表于 2012-2-13 20:4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克楠兄对房子文章的解读。问好!
15#
发表于 2012-2-13 12:4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问好!
14#
发表于 2012-2-13 12:17 | 只看该作者
房子老师那些深邃的文字,是要静下心来,用心品读的。因为它们来自内心对自我的探询,论证,与肯定。剖析自己的认识与思想,是个艰涩的过程,需要勇气,更需要深厚的自身积累。个人还是挺喜欢阅读这类文章的,当然,需要细细品味。
13#
发表于 2012-2-13 11:57 | 只看该作者
很细致的解读,令人对这篇文章有了新的认识与感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1 04:29 , Processed in 0.07510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