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30|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瞅秦腔聊国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4 2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瞅秦腔聊国粹

王荣太
  提及秦腔,好些人不陌生,是一种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戏剧,陕西、甘肃、
青海、宁夏、新疆等省老百姓特别喜爱何谓国粹?《辞海》定义为“旧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百度百科“指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前者定义笼统,后者界定明晰。瞅秦腔聊国粹,以此命题,目的是想把不搭界的两者扯在一起,推秦腔为国粹。


  给文化品种冠国字名应该慎之又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品种非商业营生,忌讳随意冠名,电器叫国美,白酒叫国窖,商楼叫国贸大厦,宾馆叫国际酒店,商品图利不图名,叫什么无所谓,臭豆腐、狗不理包子,名虽难听,但顾客照吃不误。给自家孩子起名,男童叫国帅,女娃叫国靓,繁衍后代讲究优生优育,不在于名声显赫,即便叫国圣也无碍大局。而要在中国戏剧类确定一种国粹,恐怕不能随随便便顺手拈来。现在官方把京剧奉为国粹,北京人引以为自豪,但这对其它剧种来说有失公允,我首先替秦腔抱打不平。如果实在要给某个剧种冠个国字号名,应该征求全社会意见进行公投,或像国歌、国旗、国徽那样,通过一定会议程序确认,也可使国人臣服,不能“上有所好”,就将“所好”立为国粹。

  京剧在戏剧中算不上国粹。北京为辽、金、元、明、清国都,曾是春秋战国燕、蓟都城。北京五朝,只有朱元璋是汉人,其他皇帝都是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可以肯定地说,中国戏剧的根不在北京。契丹、女真、蒙古人当朝不会喜欢京剧的,京剧形成200年说法在戏曲史界引发争议,多数人认为150年比较准确。这么短的历史,又那么少的受众面,根据国粹界定要求,京剧在戏剧行里怎么说也算不上国粹,就像说美国永远不是文明古国的道理一样

    戏剧国粹非秦腔莫属。王绍猷是研究秦腔的鼻祖,在《秦腔记闻》一书中认为: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隋,完整于唐,传播于明,盛行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在国剧上可谓开山鼻祖,有屹然独立不可磨灭的价值。”他还认为,京剧及全国各路梆子都由秦腔蜕化出来的。王绍猷的结论是在阅经史诗文、杂记,赴京、津、沪、汉、苏、杭等地访问调查,去甘肃、青海、宁夏等省收集资料,分析关中里巷俚语之后得出来的。我认为王绍猷研究秦腔的方式对头,途径对路,紧贴中国历史延伸主线,与中国政治、文化发展史完全合拍,结论正确周朝、战国、秦朝、西汉、东晋、北朝、唐朝的国都在陕西,凡是立朝之地,必然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交流中心。何况皇帝是离不开美女和歌舞戏剧的,戏剧发展更离不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政风,兴盛戏剧不像给皇帝选美那样简单,选肯定是选不来的,政治任务行政手段,历代皇帝一直沿用,当朝“文化部”奉命督办,大批御用文人献媚,戏剧必然得以大发展大繁荣。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秦腔,作为汉人皇帝喜爱的戏剧,作为中国最古老剧种,作为至今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久唱不衰的艺术形式,自然而然应该成为中国毫无争议的国粹

  秦腔宣泄情绪淋漓尽致为戏剧之最。有人把唱秦腔叫吼秦腔,一字之改,说明秦腔最能宣泄人物的思想感情。秦腔的发展与信天游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信天游就是吼的山歌为什么要声嘶竭力地吼?这与当地百姓生活的地理环境有着天然的联系,陕西地域一展八百里秦川和一望无际的塬地,紧连中原地带,陕北的一道道黄土高坡,一溜溜荒地深沟,可以说是大西北山川风情的缩影,在那空旷的地野生活,要给隔山隔沟的人打招呼,要给苍天黄土倾诉自己的苦乐,只有大声地吼,才能释放压抑久淤的情怀,唱秦腔无疑是从吼信天游演变而来。吼秦腔主要指净行唱声,如《铡美案》里的包拯、《二进宫》里的徐延昭之类人物,而秦腔里的旦角并不扯着嗓子吼,青衣花衫演唱阴柔婉转,如行云流水,情意缠绵,动听悦耳,让人深感戏剧人物的真实魅力。凡是各类戏剧人物的声音表情,唯有秦腔不过分夸张,犹如实际生活中形象模仿和复制。戏剧艺术讲究真实性,唱白完全变异失去生活气息,甚至阴阳怪气或歌曲化,那就不能成为戏剧国粹。秦腔是大西北的戏剧,受众数之多,受众面之广,在中国各类戏剧史上和当今公演独占鳌头,这说明秦腔独具艺术魅力,数戏剧百花苑里的一枝独秀,扛戏剧大旗当之无愧!

  国粹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要说中国戏剧之粹就属秦腔,要说世界戏剧之古就数中国戏剧,中国戏剧不论那一类,发展前景不会再出现曾经的辉煌,而且面临生存难以为继的窘境。戏剧产生于物质生活贫困文化思想落后的古时,如今娱乐形式多样,传播媒体快速,电影电视以及各类影像产品充满市场,歌厅网吧遍布城乡,人们喜欢享受最便捷的娱乐生活,一句唱腔绕半晌的戏剧不会再拥有年轻观众了,老人爱看老戏,青年钟情RAP,时代发展趋向快节奏,没了观众,戏剧就无根植之壤,传承将成为安心话了,想到这儿,我惆怅秦腔前程!十年之后,百年之后,所有戏剧命运将会怎么?还有人像现在这样谈论国粹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王荣太 于 2012-3-5 11:23 编辑 ]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3-8 11: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老庄主 于 2012-3-8 08:57 发表
秦腔没灭绝,是因为有左宗棠、多隆阿,否则同治回乱中秦人后代死光了,戏也没人会唱了-------荣太兄要看看《千年一劫------陕甘回民“起义”始末》,可能会有巨著面世,书是回独和汉奸合作写的,但史料集中,经过还算 ...

  谢谢!我还真没有看过《千年一劫......陕甘回民“起义”始末》一书,得抽空看看。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3-8 11: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12-3-7 20:17 发表
我也喜欢秦腔,让我真正喜欢秦腔的是陈道明、朱琳的电影,那里的秦腔正是苍凉悲壮。


严格将秦腔是真正的国剧,京剧算近代的国剧。

  谢谢微风老师精华鼓励!秦腔的唱腔就是苍凉悲壮,比其他戏剧表达人物情绪要沉重得多,能引发人的情感共鸣。问好!
17#
发表于 2012-3-8 08:57 | 只看该作者
秦腔没灭绝,是因为有左宗棠、多隆阿,否则同治回乱中秦人后代死光了,戏也没人会唱了-------荣太兄要看看《千年一劫------陕甘回民“起义”始末》,可能会有巨著面世,书是回独和汉奸合作写的,但史料集中,经过还算详细
16#
发表于 2012-3-7 20:17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喜欢秦腔,让我真正喜欢秦腔的是陈道明、朱琳的电影<桃花满天红>,那里的秦腔正是苍凉悲壮。


严格将秦腔是真正的国剧,京剧算近代的国剧。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4: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2-3-6 11:12 发表
对戏曲不熟,但从楼主文章中可见一腔挚爱之情。
为秦腔抱不平,抗议将京剧定义为国粹,这让我觉得楼主真实得可爱。不过话又说回来,京剧需要公投才能成为国粹,那熊猫也要公投,中华鲟也要公投,咋办?

  谢谢柳藏老师交流!不是抗议,是评理,熊猫、中华鲟是国宝,是唯一物种,没有争议。而戏剧种类多了,就应该评比争粹。 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1: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老庄主 于 2012-3-5 10:12 发表
本来西北的汉语也不错,可只要以北京话为标准读音,咱们就都乡土的干活了------听温州话如外语

  谢谢老庄!
13#
发表于 2012-3-6 11:12 | 只看该作者
对戏曲不熟,但从楼主文章中可见一腔挚爱之情。
为秦腔抱不平,抗议将京剧定义为国粹,这让我觉得楼主真实得可爱。不过话又说回来,京剧需要公投才能成为国粹,那熊猫也要公投,中华鲟也要公投,咋办?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1: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吴墨 于 2012-3-5 09:00 发表
欣赏秦腔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个东西再好,没人欣赏也挺悲哀的。如朋友所言,五十年、一百年后会是啥景致?这中间可能也有个文学艺术与时俱进的因素吧。欣赏佳作,问好朋友!

  谢谢吴墨先生探讨秦腔!观点对的,任何事物都是自生自灭,自然法则无可抗拒。很欣赏你的文章,多写,会越来越好,为真理发言,会拥有粉丝的。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1: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chezhiyuan 于 2012-3-4 22:19 发表
有个成语叫“附庸风雅”,风雅,代指诗经,“庸”即古庸国,开国君主庸伯即祝庸亦即祝融,金文的庸与融是同一个字,屈原在离骚开篇即言“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世界上人类所有文化的起源都是从“巫祝文化 ...

  谢谢lichezhiyuan先生交流!你对古代文学研究精到,有见解;你杂文功底深厚,我欣赏了,祝佳作多多,江天漫话需要你。志同道合,经常交流,相互收益,是件好事。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0: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2-3-4 20:57 发表
对戏曲不太懂,昆曲、秦腔什么的更是很少听,不过王老师的文章很有见地。

  谢谢张奇老师交流!中国的戏剧种类太多了,我除了爱看秦腔,还爱听豫剧、越剧,所爱唱腔都比硬邦邦的京剧好听,故思考了国粹的问题。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0: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老庄主 于 2012-3-4 20:46 发表
好,分析得有理!支持帮腔申请非遗吧

  谢谢兄弟!即便申请上非遗也挽救不了戏剧衰落的命运,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0: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2-3-4 20:46 发表
对秦腔研究独到,对国粹唏嘘独特,言之成理,味道很浓。

  谢谢剑鸿老师点评!仅仅是探讨而已,谈不上研究。问好!
7#
发表于 2012-3-5 10:12 | 只看该作者
本来西北的汉语也不错,可只要以北京话为标准读音,咱们就都乡土的干活了------听温州话如外语
6#
发表于 2012-3-5 09:0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秦腔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个东西再好,没人欣赏也挺悲哀的。如朋友所言,五十年、一百年后会是啥景致?这中间可能也有个文学艺术与时俱进的因素吧。欣赏佳作,问好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5:35 , Processed in 0.05676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