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7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6 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阳
  
  千百年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条不成文的游戏规则一直被人类乃至动物运用。
  
  公园221年,魏国文帝曹丕的妃子甄宓在凄惨中死去。就在同一年,曹植的监国谒者灌均给曹丕上了一份奏折,密告“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于是曹植被贬为安乡侯,次年又被远远地撵到了鄄城。到底是什么事情能让曹植心身大乱,以致于醉酒闹事到“劫胁使者”?
  
  沿黄河西岸一线排开的十余座小山里,有一座甲鱼形状的鱼山;鱼山脚下,四方块形状的石头房里住着一位花容月貌、天资聪明的渔姑。渔姑心灵手巧,不但会作诗,还会画荷花,爱荷花如痴如迷。她的住室墙上挂的是百鸟朝荷图,穿的衣服上绣着荷花,床头、桌椅上都刻着荷花。就连笑,也完完全全是一朵盛开的、芳香迷人的大荷花。
  
  那年春天,从雍丘迁都到东阿的曹植来到鱼山脚下,从打鱼老汉那听说了渔姑的美貌。在他见到渔姑后,果然被渔姑的美貌打动,和渔姑定了终身,喜结良缘。拜堂成亲那天,渔姑抬手举臂,指指墙上的荷花图,请求曹植题诗以增趣。曹植站在荷花图前,想到在鄄城、雍丘等地做都侯,饥寒备尝,而今,他所管辖的地盘上,地里成方连片的桑条上正舞动着嫩黄的叶子,不由感慨万千,提笔写道:田则一州之膏腴,地则天下之甲第;倾心东阿千顷美,更爱荷花香鱼山。
  
  说也奇怪,就在当天夜里,屋后的稻田里长出了一人高的大荷花!荷花有雨伞般大,荷花瓣如白玉鱼盘,芳香无比。
  
  脚下的水眼看多起来,满了脚脖。只见十几步外出现一个汩汩冒水的喷泉,喷泉周围只听得咯咯喳喳一片响声,仔细一瞧,是一棵棵藕芽破土钻出。那藕芽长势迅猛,不到七天工夫,六亩地全被茂盛的荷叶、荷花覆盖了。这那里是稻田,分明是一个天上的荷花塘啊!曹植仔细地打量渔姑,看到她一脸灿烂的微笑,把针线收在了一旁。想起洛神湖畔的一番景象,他以为是在做梦,梦醒后,渔姑就会像洛神一样地离他而去。叹息一番之后,他打发走跟前的随从,沿着一条羊肠小道爬上山顶,在郁郁葱葱的林子里找了一小块空地,躺在一块青石板上睡着了。他觉得还舞了一阵剑来着,也知道渔姑带着家人来到了跟前,但这一切被一阵美妙的乐曲挡住,只听见鼓乐管弦奏出了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如雷霆万钧;时而委婉轻柔,若流水行云,好似就这么地从地底下钻出飞到了空中。“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他在行云中喃喃自语,恨起同胞哥哥曹丕,——那个为了登上太子宝座,不惜豆萁相煎的人!“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赫,楚、赵以济其难。”他记起侄子曹睿继位的第二年,他在上奏的疏里写着的一段话。可这又能怎么样呢,这次的上疏同样的是没有回话,和曹丕一样,曹睿同样是用改换封地的方式掩饰惊慌,连忙下诏把他从雍丘改封到东阿。渐渐的,随着一声叹息,乐曲又仰扬顿挫起来,和着乐声,他吟诵出“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直听的渔姑和家丁都落了泪。
  
  这年夏天,大雨倾盆,一连十几天阴雨连绵,平地都一尺深的积水。因为几天见不到阳光,除去桑田和藕田,地里的庄稼都烂到了地里,一片狼藉。这一年,东阿地产出的茧子卖出了好价钱。有了钱,庄户人不但买回了粮食,还盖房子,添家什,买回了家禽,读书的孩子也多起来。和蚕茧一样,渔姑家的六亩地挖出的藕也卖了好价钱。鱼姑把这些钱分给了曹植一半,曹植正手头紧,把这些钱用到了老弱病残的家丁身上。他爱家丁,家丁也时刻把他的身体挂在身上,经常拉他观看地方上的杂技,还就真的让他加入进了这项运动。在适当的场合,他会加入到民间艺人的队伍和民间艺人一起表演跳丸、击剑、斗鸡、跑马等,眼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正是在这一年,前方传来了护匈奴中郎将被杀,匈奴叛乱的消息。
  
  不幸的是,这年的端午节,灾难又一次压在曹植头上。这天一大早,渔姑像往常一样,独自划着船到济水捕鱼,谁知一个巨浪打来,连人带船沉没在济水水中,再也没有上来。消息传到村里,男女老少都悲痛得失声大哭。听到这个消息,曹植也病倒了。在他病好一些,刚刚能爬起来的时候,收到了明帝曹睿的召书,召他到洛阳过元宵佳节。在得知曹睿杀了得势的郭皇后,为其母后甄妃报了仇后,一丝笑意流露在了曹植瘦骨嶙峋的脸上,说不上是欣喜还是安慰,抖笔写下了五言诗《白马篇》,刻画了一个伸手敏捷、武艺高强,勇于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游侠儿的壮举,表现了诗人渴望从军报国、意欲帮朝廷排忧解难,用全身心的精力和暴乱的匈奴抗争的愿望。他仍然痴心妄想着有被重用的一天,并不清楚绝纓之嫌的全部过节。
  
  据《曹操传》记载:“八月,审配兄子荣夜开所守城东门内兵。配逆战,败,生禽配,斩之,邺定。”
  
  《魏略》曰:“熙出在幽州,(甄)后留侍姑。及邺城破……文帝入绍舍,姑乃捧(甄)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逐为迎取。
  
  曹睿死于景初三年正月,时年三十六岁。古人以出生为一岁,以此倒推回去,曹睿应该是生于建安九年。曹军在建安九年八月攻克了邺城;曹丕在同一月里迎娶本是袁熙妻子的甄宓;曹睿也在这一年出生。
  
  曹操打完邺城,又忙着征讨袁谭,然后远征乌丸,高干,管淳,回到邺城已是建安十年的年底。《明帝纪》里说:“明皇帝讳睿,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明成祖朱棣曾经犹豫是否立儿子朱高炽为太子,就去问解缙。解缙回了三个字:“好圣孙”,意思是朱高炽有个好儿子朱瞻基,于是朱棣才下定决心。可见长孙是立嗣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可以拿到不少加分。曹丕既然志在帝位,当然不会说破这位长孙的真实身份。
  
  曹丕的打算是,反正自己还年轻,等到有了亲生儿子,把曹睿再替掉就是了。可惜的是,在随后十几年里,曹丕就像中了诅咒一样,生下的儿子几乎全部夭折。唯一健康的,只有这个流着袁氏血脉的小孩子。
  
  曹操对曹睿的喜爱,日复一日地曾多,甚至感慨说,“吾基于尔三世矣!”(曹家要流传三代就要靠你了!)。
  
  为了掩饰谎言,必须要说更多的谎言,当谎言的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曹丕已经无法回头。他已经不敢向父亲解释这孩子不是曹家的,是袁家的!也没法解释为什么拖到现在才说出来。
  
  更麻烦的是,曹植那时候也有了自己的儿子,而且是两个。如果曹操知道了曹睿的身世,他在曹植和曹丕之间如何选择,没有任何悬念。
  
  于是,就这么阴差阳错,曹睿以长孙的身份被抚养长大。在建安九年,甄宓带着袁熙的骨肉被曹丕娶走了。是出于对源氏家族的责任,还是出于对袁熙个人的感情,或许单纯只是一个母亲出于本能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吧,无论怎样,曹睿是甄宓最重要的拥有,是她的生命。
  
  幸运的是,阴错阳差之间,曹睿被当成曹家骨肉而受到宠爱。甄宓知道曹操非常喜欢曹睿,也知道曹丕很不喜欢曹睿。曹操在世时,这一点无须担心,可曹操百年之后呢?所以当曹丕受了郭女王的鼓惑,要求甄宓去实行“绝纓”的时候,甄宓应该是提出了让曹睿封爵的条件。只要曹睿封了爵,诏告天下,就等于从法理上确保了他曹氏长孙的地位,也就堵死了曹丕日后不认账的可能。
  
  曹丕急于扳倒曹植,于是答应了甄宓的这个要求。于是史书上可以看到,在吉本叛乱后的建安二十三年,曹睿被封为武德侯,顺位最高,正式被纳入继承人序列。
  
  这样以来,就不难理解甄宓在建安二十二年的兴奋,那是源自于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当甄宓做完曹丕交给她的任务后一定知道,她终于为流着袁氏血脉的儿子在曹家的家系中保住了位置。像史书里记载的那样,当曹丕东征归来,卞夫人带着她的一双儿女曹睿和东乡公主下了车子,看到甄宓的面容“颜色丰盈,更胜从前。”便感到很惊奇,问她就没有想孩子吗?甄宓随即应答:“自随夫人,我当何忧?”这时的甄宓颇有几分得意。
  
  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去世。当曹丕坐上龙椅,才发现天子也是没有办法随心所欲。在他费了一番心机处死甄宓,最终在猎场射杀母鹿后,在曹睿“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的一番眼泪之下,交换了彼此的筹码:我给你大魏皇帝,而你给我曹氏家族的安全。或许,曹丕已经感知到甄宓的存在,知道甄宓在临终前,把建安二十二年的秘密和曹睿真正身世都告诉了自己的儿子。
  
  《曹氏家系》记载,“明帝继位,以先帝遗意,受宠(曹)霖异于诸国。”就是曹睿兑现了他对曹丕的承若。而曹丕虽然百般不情愿,最终还是让曹睿登基。袁家在灭亡了几十年之后,阴差阳错地占据了中原霸主的宝座。
  
  这正是所谓的柯鹏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吧?
  
  而甄宓身后,除了曹睿之外,唯一一个为她痛哭流涕,以致胁持使者要上京抗议的,就是在鄄城的曹植。
  
  曹睿一直不太清楚,作为当年的当事人之一,曹植究竟知道多少。从太和二年的这篇奏章里,他发现曹植对建安二十二年的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根本不知道绝缨之嫌中母后的真正动机!天意如此,谁能怎样?
  
  在这次召曹植进京后,羽翼丰满的曹睿不再对这位叔叔客气,一纸诏书把他发配到了陈地。
  
  可怜曹植来京城数月,直到动身去新的封地,仍然没有实现和曹睿坐下来单独谈一次地愿望。
  
  在这次走后,只有雄心没有野心的陈思王曹植永远被淹死在了历史的烟尘里面,只留下一幅尸骨埋回到鱼山的渔姑庙前。
  
  伴随着梵呗的乐声,东阿王跨越过时间的隧道又活过来,就这么地站在鱼山上讲着渔姑的故事、讲着为地方上的百姓做过的好事。哪些个地方上的百姓听过了的还想再听,和远道赶来的听者就那么一天天站在山下,从日出听到日落,从小树发芽,到满山的花儿绽放的时节。




[ 本帖最后由 zfx875206 于 2012-4-17 22:29 编辑 ]
8#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12: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匣子老师噢!
7#
发表于 2012-4-17 22:36 | 只看该作者
探究了一段历史,的确没能做到“薄古厚今”,且叙述的面有些窄,标题大了些。但行文还是很端正的。欢迎新朋友,我帮朋友重新排好了版面,并加了版权申明,请朋友以后就按照这样来排版吧,问好。

这正是所谓的柯鹏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吧?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1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袁光熙 的帖子

在这认识老师是一种缘分,非常感谢袁老师的光顾。
5#
发表于 2012-4-17 16:07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旁征博引,说理多过抒情,借古却少喻今,作文的共识“厚今薄古”,如果能再润色一番,本文无疑会是一篇上乘之作!问好朋友!
4#
发表于 2012-4-17 11:26 | 只看该作者
  朋友的文章让读者了解了一些历史知识。
  木门朋友的点评和意见很好。赞同!
  问好朋友!
3#
发表于 2012-4-17 09:59 | 只看该作者
纷杂世界,风云之间,谁是谁非,谁对谁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人都是尘沙,是历史中一个或有或无的点。点只是点而已,王也罢民也罢。
2#
发表于 2012-4-17 09:56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新朋友,下次发帖请注意排版,加注声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9 23:46 , Processed in 0.05754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