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0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解析2003年黄河洪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5-18 1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迟来的黄河之汛

  2003年8月下旬,黄河在干渴中再次平静地度过了“七下八上”(七月下旬八月上旬)的防汛关键期,喟叹黄河“汛期无汛”的议论声也随之渐次泛起……可是,就是这个8月,多年不曾谋面的“华西秋雨”正在黄河中游的天空悄然酝酿、聚集、生成,终于在此后的近两个月内,造就了一场紧似一场的大河迟来之汛,让常年坚守黄河、渭河两岸的人们,渐渐感受到了远远有别于其他年份的“黄河秋汛”的味道。

          一、2003年的黄河怎么了?

  90年代以来,国人眼中的黄河以“断流”而闻名。许多人甚至断言,黄河已变成一条内陆河、季节河。“黄河防汛”似乎也已成为遥远的历史教科书中的一页。但是,在经历了多年持续干旱的困苦之后,2003年一场连续50多天的洪水,一下子将黄河防洪变得匪夷所思。

  关于这场秋汛洪水,站在不同的角度各有各的说法和评论,甚至观点截然相反。

  “造成今年黄河下游水灾的水量根本称不上洪水”,“河流滩地就是要过洪水的,堵复黄河滩区生产堤是不可取的,因为漫滩有助于消除日益严峻的‘二级悬河’形势,有利于形成多泥沙河流好的河道形态”——水利专家如是说。

  “许多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都在滩里,不堵住生产堤决口,不让水尽快退下去,滩区老百姓怎么办?如果小浪底水库关闸,下游滩区生产堤的口门一两天就能堵住”,“洪水又不是年年来,滩区这么多土地如果不利用不是浪费吗?”——这是下游滩区生产堤决口所在地政府官员一直坚持的观点。

  “小浪底工程原本就没有把保滩作为设计目标,如今2000多个流量就要求小浪底水库控制甚至闭口,下游河槽一再萎缩,今后黄河防洪还怎么防?”——一些院士也亮出了自己的态度。

  各方的众说纷纭,人们各持己见。社会关注的目光在2003年的后汛期,由淮河转向了黄河,许多人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2003年的黄河到底发生了什么?面对下游有着近两百万人口的滩区和两岸蓬勃发展的经济,已走过半个多世纪安澜岁月的黄河防汛将如何续写?

  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还要从黄河防汛的术语——秋汛讲起。

               
          二、复杂河情下的枯丰急转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母亲河的代名词,但从洪水层面诠释黄河,历史又给了她另外一个名字——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患”的根源就在于洪水灾害的巨大影响。

  黄河洪水主要分为四类:伏汛、秋汛、凌汛和桃汛。发生在7、8月份的暴雨洪水被称为伏汛,如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58.7”(58年7月)洪水、“82.8”(82年8月)洪水,洪峰流量分别达到了22300立方米每秒和15300立方米每秒,峰高量大,但持续时间不长。而发生在9、10月份的洪水则为秋汛,秋汛的洪峰流量往往不大,但持续时间长、总水量多是其突出的特点。此外,由于黄河在宁蒙、豫鲁河段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每年冬春季节都要发生特有的“凌汛”。凌汛间的冰凌洪水来势猛、冰坝造成水位高涨,加之天寒地冻,取土防守极其困难,解放后曾造成1951年和1955年的两次决口。

  虽然黄河汛情多变,但这并不是防汛的难点和忧患所在。让历朝历代防不胜防,及至今日仍如履薄冰般的黄河洪水,其根本在于黄河大大有别于其他江河的复杂河情。具体地说,由于大量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致其不断抬高。目前的黄河河床较之20世纪50年代普遍抬高了2至4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4至6米,局部河段高出10米以上,造就了世界闻名的“地上悬河”。这种河床不断淤积抬高的趋势,不能不让人产生“黄河涨上天怎么办”之忧思。实际的例子正在验证这种可怕的趋势:1996年8月,黄河发生了一场7600立方米每秒的中常洪水,而花园口水文站的水位竟然比1958年223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还要高出0.91米。

  在河床不断抬高的同时,黄河近年来又时逢枯水期,一方面来水量锐减,一方面沿黄工农业用水又在不断增加,黄河下游水沙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滩区生产堤的大量修建又人为缩窄了行洪河道,使大部分泥沙不能上滩,淤积在了生产堤以内的主河槽中,形成了槽高于滩、滩高于背河地面的“二级悬河”局面。据测算,黄河下游的“二级悬河”河段已从开封市附近的夹河滩水文站一直发展至入海口,最为严重的80多公里河段主河槽已高出滩地4米多。

  再看看黄河特有的河势,黄河自河南孟津县白鹤段至山东东明县高村段,299公里的河床均为沙质,水流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即使中小洪水也经常改变河势,极易形成威胁大堤安全的“横河”、“斜河”,造成堤防冲决。黄河下游堤防多是在历史民埝的基础上修筑而成,除堤身存在裂缝、洞穴等隐患外,历史上的决口口门多达390多处,虽经国家投入巨资加大了防洪工程建设,但基础渗水、漏水的隐患依然存在,大堤偎水后就会发生管涌、渗漏、坍塌等险情,若抢护不及,就有发生大堤溃决的危险。

  这就是为什么黄河被称之为“洪患”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黄河水资源的锐减导致水情的变化,似乎又加重了这“患”的阴影。就在2003年上半年,黄河的来水量异常偏枯,直逼50年来最低值。为确保黄河不断流,最大限度地满足两岸生活、生产用水,从上至下各大水库的水量都被调用,几近死库容,而下游的第8次引黄济津又迫在眉睫……正在各方都在为黄河水资源紧缺而忧心忡忡之时,昭示着黄河复杂水情的枯丰急转现象不期而至,当人们还未从干旱缺水的企盼中转过味儿来,铺天盖地、连绵不断的大雨已将黄河整个中下游流域覆盖,迅猛的洪水突现眼前,而且这一来就是持续50多天、形成了久违的秋汛大洪水。


          三、历史罕见的黄河秋汛

  从表象特征上讲,2003年的黄河洪水可以说是自1981年以来历时时间最长、洪水总量最大的秋汛。从生成机理上讲,是一场罕见的“华西秋雨”天气,造就了黄河上十几年不遇的秋汛。

  2003年的黄河秋汛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1、上中游降雨多、强度大。8月25日至10月12日,降雨量比常年明显偏多,其中9月份渭河下游、三门峡花园口区间偏多100%~150%,黄河下游偏多130%~200%?10月份黄河流域降雨量与历年同期相比,除兰州以上偏少6.5%外,其余地区偏多40%~200%。黄河流域出现了近20年来未曾有过的强降雨。

  2、洪水来得晚。黄河1990~2002年的13年中,仅有1995年洪水出现在9月1日后,其他均为9月1日前。而今年黄河干支流9月1日后出现了十几次洪水过程,黄河下游洪水过程一直持续至11月下旬,与凌汛期连在了一起。秋汛集中出现在这么晚的时间,属50年来罕见现象。

  3、峰小、时长、水大、沙少。由于小浪底、三门峡、陆浑、故县水库的拦蓄运用,大大降低了洪峰流量,花园口站最大流量仅为2780立方米每秒,与历年较大洪水相比,属人为的明显偏小。黄河下游秋汛4次洪水过程,基本属于连续洪水,持续了80多天,与历史上的较大洪水相比,洪水持续时间平均多出60~70天,水量平均多出80多亿立方米?而每立方米水的平均含沙量分别小了20~70公斤。

  4、中下游、干支流同时发水。自8月25日后,黄河中下游干流及主要支流渭河、洛河、伊河、沁河、大汶河相继发生17次洪水。除渭河出现了首尾相连的6次洪水过程外,其他支流的来水量、洪水位也达到或接近有实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黄河下游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来水量居历史同期第二位,共有超过100亿立方米的滚滚洪流通过下游花园口水文站。

  在洪量大、历时长的秋汛严峻考验面前,黄河防总综合考虑水库、下游防洪、水资源等诸多安全因素并为实现减淤的目标,科学调度万家寨、小浪底、三门峡、故县、陆浑等干支流水库,竭尽全力拦洪削峰,将下游洪水流量控制在2500立方米每秒左右,有效减轻了下游防洪的压力,减少了黄河下游的险情灾情。但是,因大量生产堤的束缚,加之“二级悬河”、河势摆动和强风浪的袭击,黄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险情和灾情,下游少部分滩区进水。

  在渭河下游,从8月25日开始,6次洪峰接踵而至,汹涌的洪水共撕开干支流堤防9处决口,同时造成河道整治58处、1276座坝垛出现较大险情。下游河道全部漫滩,249公里堤防全线偎水,最深达3.5米。这次渭河建国后罕见的秋汛洪水共淹没耕地65万亩,撤离人口22万。

  黄河干流今年汛期总水量达到365亿立方米,下游大堤共有27段116公里偎水,在风浪淘刷之下,大部分偎水河段发生渗水、坍塌等险情。下游控导工程共有268处、1744道坝发生险情。在国家防总领导下,经过黄河防总和豫鲁军民的全力抢护,没有出现跑坝、垮坝。

  9月18日,兰考菜集控导工程35号坝上首生产堤溃口,形成串沟造成兰考至东明滩区进水,并使该段数十公里大堤偎水,最大水深6米。该段大堤经受了历史上最长时间和最高水位洪水的浸泡,加之该段堤防处于最为薄弱的“豆腐腰”河段,堤防基础较差,尚未经过淤背加固,导致出现渗水、管涌等险情。

  由于受投资和施工条件的限制,黄河控导工程普遍根基较浅,又是旱地建设。新建工程通常要经过多次抢险才能得到加固,趋于稳定,抢险本身就是工程建设的延续。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新建1300多道坝,这些工程均未经受过大水的考验,今年洪水持续时间长,新修工程因长时间受洪水顶冲,出险较多。

      
           四、不容回避的防汛难题

  2003年黄河洪水“频次多、历史长、总洪量大”是滩区受灾的直接原因。一般情况下,黄河一场洪水过程持续时间在15天左右,而今年洪水过程却长达50多天。滩区进水不能及时排出,加上大风的袭击,造成部分村台受水浸泡,房屋倒塌。此外,兰考至东明滩区处于“二级悬河”最为严重的河段,河道横比降大于纵比降,其中杨小寨断面的横比降达到24‰,生产堤一旦溃口,洪水便顺势入滩。这就是目前造成滩区“有水就淹”和黄河 “小水大灾”的主因。

  防秋汛与防伏汛有所不同,2003年秋汛洪水持续时间将近两个月,从渭河到黄河,从上游到下游,防汛部门和抢险人员个个人困马乏,这个时候的防洪工程和部分偎水大堤又受洪水顶冲和长时间浸泡,最容易出问题,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重大险情;其次,水库调度与控制运用难度极大。通常的伏汛洪峰虽然很高,但持续时间不长,经过测算能够对其总水量和后续洪水有个大致的预估,从而对水库联合调度做出科学的决策。秋汛洪水因历时长,对后续洪水无法做出准确预报,这就要求水库调度必须在极其艰难的情形之下做出抉择,在多次洪水之间的调度和库容的分配上做出符合实际的准确判断。第三,由于洪水长时间的冲刷,导致河道控道工程普遍出险,程度甚于伏汛,如果抢险力量跟不上,将造成洪水直冲大堤的危险局面。

  除了以上道道难题之外,在2003年黄河秋汛的防汛调度与抗洪抢险中,黄河防总还要充分考虑来年灌溉用水与防洪之间的矛盾,防秋汛库容与防凌汛库容相互占用的矛盾等等,尽最大可能实现洪水资源化,为即将到来的凌汛期做好准备。

  每年汛前,人们总能听到这样一个声音:黄河下游的洪水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黄河防汛无小事。可是,人们每年又总看到,由于持续的干旱,防汛麻痹思想无处不在,防汛责任意识正在一步步走向弱化。一场迟来的秋汛有力地撞响了那个声音,无情地击碎了人们心里存在的那些侥幸。黄河防洪必须在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间作出果断而科学的抉择,因为下一次更为迅猛、更为复杂的秋汛、伏汛,还有凌汛,也许离我们并不遥远……



注:文中提到“华西秋雨”特解释如下:

“华西秋雨”即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指渭河流域、汉水流域、川东、川南东部等地区的秋雨。原因是秋季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停滞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使锋面活动加剧而产生较长时间的阴雨。平均来讲,降雨量一般多于春季,仅次于夏季,形成一个次极大值。在水文上则表现为显著的秋汛。1949年和1964年黄河流域曾出现过“华西秋雨”天气,但都没有2003年持续的时间长。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12#
发表于 2004-5-20 17:1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海怡 发表
海怡是治黄工作中的一员,是专搞黄河防汛的, 因工作需要,写了这麽一篇文章,贴在这里意为让朋友们了解母亲河的一些情况。:))


黄河,母亲河的乳汁在干枯,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这片充满关怀和翔实资料的文字,让我感觉到了温暖和沉重。
毕竟有人还在努力挽回人类曾做过的错误,让我们黄色皮肤的炎黄子孙在黄河文化的负重中更好的认清自己,定位自己。
11#
发表于 2004-5-20 12:19 | 只看该作者
姐姐写的好专业~~~无论是黄河还是长江~~~谁违法自然法则,必将受到老天的惩罚~~~
10#
发表于 2004-5-20 09:55 | 只看该作者
姐姐的悄悄话满了。

姐姐客气了,这也算我对母亲河尽的绵薄之力吧:)
9#
发表于 2004-5-20 09:42 | 只看该作者
让大家都来关注母亲河,提一下!

精华收藏!
8#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9:3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李智红 发表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但近年来,黄河有了许多的无奈。记得2000年的5月,我站立在黄河古渡口,看着即将干涸的,细细的一线水流,内心便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悲怆。海姐的文章,让我们对黄河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智红,你的家在哪儿?离黄河很近吗?
7#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9:3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吴安臣 发表
中国的水这两年可没少犯事,水火无情啊,向海怡学习了。大手笔!


安臣上午好,谢谢你关注母亲河。:))
6#
发表于 2004-5-19 17:43 | 只看该作者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但近年来,黄河有了许多的无奈。记得2000年的5月,我站立在黄河古渡口,看着即将干涸的,细细的一线水流,内心便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悲怆。海姐的文章,让我们对黄河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5#
发表于 2004-5-18 23:3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水这两年可没少犯事,水火无情啊,向海怡学习了。大手笔!
4#
 楼主| 发表于 2004-5-18 22:1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冷眼看 发表
海怡姐真会写,一个黄河秋汛就扬扬洒洒几千字,佩服佩服!

黄河防汛真是大意不得,辛苦你们这些治黄的工作人员了,也谢谢你带来这篇警世的好文章。


谢谢冷小妹的关注,因为我是做这项工作的,所以对此比较熟悉而已。:))
3#
发表于 2004-5-18 15:53 | 只看该作者
海怡姐真会写,一个黄河秋汛就扬扬洒洒几千字,佩服佩服!

黄河防汛真是大意不得,辛苦你们这些治黄的工作人员了,也谢谢你带来这篇警世的好文章。
2#
 楼主| 发表于 2004-5-18 15:22 | 只看该作者
海怡是治黄工作中的一员,是专搞黄河防汛的, 因工作需要,写了这麽一篇文章,贴在这里意为让朋友们了解母亲河的一些情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 06:27 , Processed in 0.05307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