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887|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庄子:心灵之月的守夜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2 1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剑鸿
  
  一
  
  寂静的濮水澄澈见底,微波荡漾。秋风萦怀,从极远处捎来一缕天地之间的清香,给人意出尘外的怀想。
  
  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独自垂钓的庄子或许正陷入一段沉思和想象:鱼儿们多快乐啊,人要是变成一条鱼,遨游于碧波之中,出入于江海之外,逍遥自在,那该多好!远处,有两个影子跑了过来,满脸灰尘、疲惫至极的样子。他们的到来,打破了庄子的遐思,恭敬的话语中流露出楚威王的诚意:
  
  “愿以境内累矣!”
  
  话说得客气、委婉,对于那些只知道攻城略地、打打杀杀、追名逐利的权贵来说,已算屈尊降贵、礼贤下士了。这楚威王倒很有个性,大概也知道庄子的脾气,特别交代手下用了一个“累”字。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料到,有一些士,能够视功名如粪土,有一些人,并不愿意充当为人所役的棋子。
  
  庄子呢,“持竿不顾”!
  
  一面是心照秋水的宁静,远离名利场、是非窝的自在之身;一面是身负王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个大臣。到底是走向喧嚣扰攘的世界,陷入治国理政,荣华富贵的虚幻,还是继续穷困潦倒,保持个性的独立,走向一个人的逍遥?庄子似乎对自己很了解,对世事看得也很通透。孔子、孟子们疲于奔波,能够全身而退教育讲学姑且不说,而韩非、屈原、商鞅之流,确是没有好结果的。庄子所服膺的是“无为”的老子,所以他甚至连想都没想,就将选项推给了对方: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两个大臣站到神龟的立场,选择了后者。
  
  这样的回答正中庄子下怀,于是他说,那好,你们去吧,我宁愿像乌龟一样,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二
  
  《庄子•秋水》中所记载的这样一则小故事,一度给我很大的想象空间。潦倒的庄子,不经意之间,就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是什么让他作出这样的选择?
  
  “吾将曳尾于涂中。”
  
  看似简单的拒绝,却显示了个性的锋利和人格的坚守。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也许每个人都有过梦想,梦想冲出枷锁,倚剑江湖,游走天下,杀出一条血路,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疆域,然后随心所欲地种上自己喜欢的花草,以此作为在这个世界留下的印记。然而,生命短促,现实残酷,很多人周游一圈,到头来,却发现自己依旧站在原点,甚至退守独孤和彷徨。曾经的狂妄与冲动,厮杀和角逐,不但没有增加和这个世界的联系,反而消耗了激情,损伤了心智,积攒了失望。猛回头间,竟觉从未细心对视过自己,忽略了太多的天地静美。逝水的光阴中,唯照见一具伤痕累累的空壳。
  
  “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
  
  风云与剑,花草和书,或许都意味着行走的美丽,但庄子宁愿选择后者,远离战车与权斧,斗争与角逐。有人说,庄子是不战而退。我倒认为未必尽然。也许他战了,只是没有全力以赴地去战,执迷不悟地去战,因为他醒得早,看得远,悟得透。
  
  庄子的选择,有他自己深刻的理由。“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生命短暂如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难道不是自在中沉静的自我观照?“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江湖多风波,走进险恶的人心,有什么益处呢,不如退而全身,相忘于江湖;“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悲欢都是人们自找的,要想不让它们侵扰心灵,随遇而安最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才是生命的本色。更为根本的,庄周似乎看到了个性与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的必然性,也似乎悲观地认识到,在这场冲突和厮杀中,失败的只能是作为个体存在的脆弱灵魂。于是,他试图避开冷酷现实的锋芒。
  
  在这种迂回和回避中,庄子第一次发出了“热爱生命”的呼喊,深切关注到了个体存在的意义,并将个人真实的生命感受摆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为这个民族的个体精神解放开辟了路途。
  
  三
  
  也许,在庄子看来,这个世界太迷乱了,太疯狂了,到处充满歧途和陷阱,弥漫诱惑和茫然。于此,世人却毫无所觉,或者有所觉但仍然像迷途羔羊一样,追逐着、争抢着、欢呼着,赢者欢欣、败者溃退,生而得意,死而哀鸣。人们为了虚幻的尘世名利蝇营狗苟,为了浮华的身外之物奔波劳碌,以致于身心俱疲,心无所安,生命清新的本真遭遇蒙蔽,自然静好的秩序面临破坏,世界也因此陷入一片黑暗浑浊。
  
  说到底,生命一开始,就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潭。
  
  难道不是吗?“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无论是为了名利、为了家国天下、还是为了所谓理想,人们忙忙碌碌,奋斗不息,其实质都是在伤害生命自然的性情,将自己作了名利和梦想的殉葬。而且,越是聪明乖巧者,越是忙碌,越是忧虑。反而那些无欲无求的人,保有着生命的本然状态。那些忧国忧民的所谓仁人志士,自以为高蹈负责,举目远望而生忧患之心,又失却了多少生命的自由和乐趣呢?这不正是“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吗?
  
  人,这个狂妄而卑微的物种,“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可怜的人类,自呱呱坠地,便在物质所构成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成为“物”的奴隶,一生劳碌奔波,心为形役,过眼的繁华如梦,作为血肉之躯的存在,谁见过真正的成功者呢?最终,一切都会随着肉身的陨亡而变得毫无意义。如果人的一生始终执迷身外之物,还有什么价值,有什么意义呢?
  
  而且,生命又是如此有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认知却是无限的。想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认知,怎么能够?不唯是认知,一切源于外物的追求,难道不都是如此。况且,“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正是因为有了名利和智慧的存在,才造成人们相互倾轧、相互斗争,它们都是扼杀生命的凶器。
  
  关键的问题是,“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我们的一切,无不在这个荒诞世界的网罗中,天下有道,或许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连圣人也只能保全生命。在充满战火与硝烟、离乱和无常的时代,我们所能做的只是避开刑戮。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却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在庄子的眼里,人的枷锁太重了,生命太脆弱了,苦难太深重了,心灵的月亮太暗淡了。所以他要摆脱,摆脱世界对于人性的异化,摆脱人与人相互戕害的自然本性。
  
  然而,出路在哪里?
  
  四
  
  庄子太爱这个短促的生命了。因为爱得热烈,所以才恨得彻底;因为寄予的希望太多,所以失望也越多;因为太想获得至真至纯的生命感受,所以一切都愿抛弃。他以自己幻化无方的想象,借助神奇瑰丽的寓言,不断解构着常人眼中的世界,说了许多超脱、冷酷的话,实际上却深深透着对人生、生命的无限眷恋和爱护。我们只能说,这是心灵的挣扎。是个性的抗争。
  
  在生命的挣扎和抗争中,庄子洞见了掩藏在生命深处的大悲和大美,获得了一种自觉和反弹的力量。
  
  他抛开世俗理性的束缚,高举感性的大旗,从否定知识开始,否定了智慧,否定了贫富荣辱,否定了人与人的现世差别,否定了主观的努力,也否定了生死界限,在“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之间,我们很难理解庄子究竟看到了怎样一个人生和世界的本相。他甚而进一步否定了人畜之别,认为人要学会“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只有与禽兽共同生存,与万物共同生长,大家都无知无欲,真实人性才能得以守住,从而实现生命的返璞归真,存养天性。就这样,庄子通过对动物性自然存在的描绘和张望,超脱了苦难世界和生死大关。
  
  或许,在庄子的意识中,只有先行否定世界的色彩,让花花绿绿变成黑白、纯黑或者纯白,甚至什么颜色也不存在,才能做到“忘乎物,忘乎天”,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
  
  否定,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打破,打破生命的藩篱,打破生死的界限,意味着不再执着于生命不真实的表象,不再被外界的事物左右束缚,意味着苦难困顿从此像乌云拂过明月,被心灵的风吹散。打破了,方能见到生命的真空。庄子的真空是什么呢?是一种“吾丧我”的状态。在那里,一切被物欲束缚的小我、假我都被驱逐,只剩下一个循着宇宙天地自自然然的合乎规律和合乎目的性的真我,它就像一轮朗月,独照着碧蓝的生命夜空,与混沌朦胧的万物融为一体;在那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在那里,摒弃了一切尘垢滋扰的心灵,得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在那里,一个美丽的心魂可以自由地趋向“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的逍遥之境。
  
  这样看来,庄子所努力追求、塑造和树立的,乃是一种自然本真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具有独特的审美指向,让我们感到“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在这种美中,心灵达到“至乐”,凡人也成为“真人”。
  
  五
  
  历史的跨越,只是地球在宇宙间的瞬息转动而已。倏忽之间,地上的一切,都已沧海桑田。
  
  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忙碌在星光照耀下一个小城深处的我,在奔波喘息之际,聚神凝思,努力想象着庄子的时代,尝试着翻开庄子的心灵扉页,去窥听一段尘封已久的心曲。也许,高悬在窗外的那轮明月,以及那些闪烁不定的星光,庄子也曾仰望过。比之庄子的时代,它们一点也不显得苍老。庄子所垂钓的濮水,是否由于水势起伏而改道了呢,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没有人愿意看到历史的倒退,在灰蒙蒙的时光后尘中,人类为文明进步付出的代价似乎是一种必然。在文明走向未来的过程中,被锻造的历史也在文明与道德、进步与剥削、物质与精神、欢乐与苦难的二律背反和严重冲突中进行。个体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和悲剧的存在。
  
  在这个意义上,庄子的言说,庄子对于理想生命状态和理想人格的追求,无非是一种非现实的空喊,其声音也已经过漫长的震颤、消散在茫茫的历史夜空中。于他个人而言,无论是濮水边的垂钓,还是为妻子的鼓盆而歌,抑或是关于蝴蝶的梦境,拖着尾巴在泥水中的生活,都可能仅仅在刹那间让他坐忘了生活的苦和悲。而更多真实的感受却留藏在恣意汪洋的文字中。或许,经过千百年的流变,庄子的思想,已经在与后世文化的混合中发生了方向性转折,并给这个民族逆来顺受、自欺欺人、得过且过的奴隶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黑子并不掩盖太阳的光芒。庄子所赋予我们的那种对于生命美好的追求与向往,对于悲剧性矛盾的觉醒和反抗,仍然在每一个生命的故事中演绎着。
  
  鲍鹏山先生说,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在夜的深处,当清风拂动窗帘,目光闪转之间,我似乎看到这颗月亮依旧照临我的心头,看到了一个守护着心灵月亮的苍老的孤独身影。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剑鸿 于 2012-8-12 12:32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8-13 16:07 | 只看该作者
读剑鸿兄的文章,觉披上一身烛照心灵的月光。
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6: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庄生小乔 于 2012-8-13 16:07 发表
读剑鸿兄的文章,觉披上一身烛照心灵的月光。


谢谢小乔的赏读留评。:handshake
4#
发表于 2012-8-13 16: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灵魂的抒写。题目内容皆佳。
问好剑鸿老师!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7: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2-8-13 16:50 发表
来自灵魂的抒写。题目内容皆佳。
问好剑鸿老师!


谢谢南山前来看望鼓励。
6#
发表于 2012-8-14 08:03 | 只看该作者
读兄弟的文字如做禅意,静静地,有阳光的味道融入内心,能把诸子的箴言渲染的如此精妙,绝不是那些断章取义之人所为!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1: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曹国魂 于 2012-8-14 08:03 发表
读兄弟的文字如做禅意,静静地,有阳光的味道融入内心,能把诸子的箴言渲染的如此精妙,绝不是那些断章取义之人所为!


多谢曹版鼓励,一点个人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8#
发表于 2012-8-14 17:4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你的好文。

[ 本帖最后由 吕永红 于 2012-8-15 08:37 编辑 ]
9#
发表于 2012-8-14 17:53 | 只看该作者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7:5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谢谢永红老师为小文配乐,令满楼生辉。
11#
发表于 2012-8-15 22:16 | 只看该作者
你怎么把庄子放到老子的胡同里了?好好地“曳尾于涂中”吧,相信生命的坦然,一切都会物物归一。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09: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2-8-15 22:16 发表
你怎么把庄子放到老子的胡同里了?好好地“曳尾于涂中”吧,相信生命的坦然,一切都会物物归一。


谢谢木门来看望我。之所以发在这里,是因为老庄、庄禅一脉。
13#
发表于 2012-8-18 15:14 | 只看该作者
把更多真实的感受,留藏在恣意汪洋的文字中,坐忘了生活的悲苦。
是消极的逃避?还是睿智的宽怀?这是庄子留给我们世人永久的思考。
尘世中穿行,可以沉浸,可以坐忘,但不能停止行走。每个人行走的过程,都有不为人知的艰难。
欣赏剑鸿老师佳作!读到这样精致洗练的文字,稳健成熟的思想,深受启迪!
秋水问候!
14#
发表于 2012-8-19 16:39 | 只看该作者
听着永红配的音乐,读着剑鸿的文字,真是一种享受。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语言,把庄子的思想解读得那么淋漓尽致。我仿佛看到一位老人,化成一棵树站在月光中,静静地守候着超凡脱俗的心灵。问好剑鸿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09: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冷若秋水 于 2012-8-18 15:14 发表
把更多真实的感受,留藏在恣意汪洋的文字中,坐忘了生活的悲苦。
是消极的逃避?还是睿智的宽怀?这是庄子留给我们世人永久的思考。
尘世中穿行,可以沉浸,可以坐忘,但不能停止行走。每个人行走的过程,都有不为 ...


谢谢秋水真挚细致的读评理解和真诚的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7 22:37 , Processed in 0.05342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