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1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2 2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


     一关于实词意义的推断

  (一)语法推断。


  对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即实词所充当的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该词的词性、活用及意义。如2007年全国卷中的第8题的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  祠:祭祀在句中处于谓语的位置,前有副词,后接宾语,符合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释为祭祀是正确的。


  (二)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语境进行推断。如2007年全国2卷中的第8题的C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  谨:严格,根据下文安重荣愤然的态度以及他的表述,可知此处释为严格不合语境,而应为小心谨慎之意。
  
   (三)巧用句式


  排比、对偶、并列等类句式,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往往使用意义相同、相反或相关的词。利用这一特点,就可以由已知推知未知。如2007年湖南卷第10题的A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  害:妨害,涉及的句子是并列句中的前一分句,和它相对应的句子是犹未有益相对,理解为妨害是正确的。


  (四)以


  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因此,在揣测实词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根据我们熟知的内容推知实词在陌生语境中的意义。如2007年全国卷1中第8题的D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考查的意义,我们可以联想成语不屈不挠,其中的义为屈服,这样就不难推断出选项中的阻碍是错误的。


  二、备考指津

  1、有备无患。理解常见实词含义在文言文阅读中至关重要,除直接考查实词外,在对文章的理解中,实词也是关键点。因此考生在实词备考上要舍得下功夫,有必要认真细致地对常见实词进行总结归纳。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把磨刀的工作做足。


  2、扩大视野。眼光不能局限于课本,应当扩大视野,从日常训练的篇章中,梳理出一些在传记文中使用频率高的文言实词,如等。


  3、归纳方法。考生不可能完全掌握试卷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义项,很多情况下,是在考查考生的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因此有必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高考文言实词的复习对策


        
首先,要扣紧课本,牢固掌握课本上的文言词语。这些文言词语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等。虽然平时没有直接考课本上的原题,但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要想考出好成绩,一定要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文言文试题的段子虽然选自课本以外,但所考查的知识却都在课本以内。


        
其次,要讲究做题方法。我们不妨利用好几方面的关系:


        
1、 利用古今之间的差异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有明显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几个方面。所以,平时解题时要求用联系的观点,恰当运用这些解题依据:


      
注意古今异义现象
      
以今义附会古义,是文言文阅读大忌,如高考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C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 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中古今词义的不同,一定要立足于句意来判断。A项,私访是指官吏等隐瞒身份到民间调查,今也仍用微服私访,古今在这个词上取意是相同的。B项,资产在句中指财产,现代汉语中也由此义项。C项,绝食在句中出现的背景是大水和人灾,可推知粮食匮乏。即指因水灾、人灾以致千余家粮食断绝。而现代汉语中绝食则表示(因表示抗议或自杀)断绝饮食,所以,古今在这个词上义项是有区别的。因此,本题选D


      
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壮士死知己,提剑出燕京中。不可作杀死讲,否则,有悖清理。应该是动词,解为……而死才妥;再如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句,陈述对象是只能表修饰,表方式或情态,即像狗一样,在句中做状语,如不看句式,作实解的话,便难以讲通。


      
注意通假字知识
      
所谓通假字,是指本有这个字,古人写文章时却因诸多原因用了另外一个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近)代替的特殊语汇现象。主要包括同音通假、叠韵通假、形体通假等。如《赤壁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一句,如果不知道,是的意思,就很难理解原句。


        
2、 利用古今之间的联系


    古今词义虽有很大差异,但现代汉语毕竟是从古汉语发展来的,善于利用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解题,就能省去不少麻烦:


        
双音词推断法
  古汉语一个单音词的几种意义,往往分别包含在由它组成的现代汉语的几个双音词中。如——书信、书写、书籍——稀疏、疏远、疏通等。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联系来推断文言词义。如高考题若行事不允,或妄嗔怒,要解释其中的字,就可以先联想含有的词语:允当、公允、平允……,这些词义都可分别代入,可见,把讲成公平是可以的。
   

        成语比较法
    有不少文言词义还保留在成语中,平时多掌握一些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对判断文言词义很有帮助。如字,它的一些意义可见于下列一些成语:负(以背背物)荆请罪、负(倚、恃)隅顽抗、忘恩负(背弃)义、素负(享有)盛名、负(亏欠)债累累等。用成语比较法,可以更快的找到解词的根据。我们仍以1995年试题为例,12题要求判断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中的的词义,如果能联系到成语恪守不渝,即可判断解释为谨慎而恭敬是可以的。
        

        实、虚词辨析法
        
有很多在现代汉语中是实词的,在古汉语中却是虚词。做题时应注意这一点,切不可想当然。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的不是水渠意,应为,是代词,在古汉语中属于虚词;再如诚知其如此中的不是诚实意,而是如果、果真意,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3、利用文言句法特点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这是可供利用的条件。在这样的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就可有已知词性、词义推知未知词性、词义。


      
4、 利用语境脉络

       “
语境脉络其实就是上下文,推断词义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如2002 年高考题第11题,要求判断将兵的意思,就可以根据语境脉络来判断。前文一直在写李广善带兵、能与士卒同甘共苦等特点,下文又写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所以,此处仍是写李广的为人,那么,将兵就不可翻译成将领和士兵而只能是动词短语带兵率领士兵
      

      “理解重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备的重要能力,只有了解规律,掌握方法,勤于实践才能逐步提高。

    文言实词的用法复杂多变,要把它们一一记住,是很要费一番脑筋的。记住了也不等于就掌握了,考试时照样会出错。因此,把握文言实词的用法的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文言实词的用法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遵从语法规律。对考生而言,只需记住现代汉语的主谓宾定状补,然后套用在文言文的具体语句中,问题一般都能迎刃而解。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作为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因此它活用了,即名词活用为动词处在主谓之间,是状语,而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充当状语的,因此它也活用了,即所谓的名词活用作状语
  例句: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天下苦秦久矣。
  是形容词。1句中的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其心志。我们知道,形容词是可以充当谓语的,如江水绿了枫叶红了,但前提是后面不能接宾语。因此可以肯定它活用了,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以理解为使其心志苦2句中的情况和1句相同,因此它也活用了,可以理解为以秦为苦,或苦于秦,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完全是根据翻译的情况来定义的。12句中的也可分别翻译为折磨仇恨,则就是一般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了。
  文言虚词是公认的难点。近年来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数量减了又减,但许多考生仍然摸不着头脑。其实,文言虚词比实词更具有规律性。我们知道,文言虚词都是由实词演化而来的,所谓实词虚化,就是这个道理。例如,最初是一个动词,走路的意思,后来虚化了。在文言文阅读中,怎样鉴别它是实词还是虚词呢?关键还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

  例句:1、吾欲之南海。2、郑商人玄高将市于周,遇之。
  1句中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宾语南海,因此它是动词。2句中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前面有谓语动词,因此它是代词(在文言文中,代词是属于虚词的)。
  虚词和实词较容易鉴别,但虚词里的代词、助词,介词、连词,等等,又该怎样鉴别呢?

  例句: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犹且从师而问焉。
  两个都处在句末,怎样辨别它们是代词还是助词(还有兼词)呢?1句主谓宾齐全,在这里不可能充当宾语,因此不是代词。而2句明显缺宾语,因此充当宾语,用作代词。1句中的可以理解为助词,也可以理解为兼词,完全是根据翻译来的,无所谓规律问题。
  许多虚词既可以作介词也可以作连词,鉴别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只需看它后面所接的成分就可以了。

  例句:1、为了祖国,我无怨无悔。2、为了祖国繁荣昌盛,我无怨无悔。
  这两句意思差别不大,但1句中的为了后面接的是名词,因此它是介词,与祖国一起构成介宾结构,充当整个句子的状语;而2句中祖国繁荣昌盛是主谓短语,属动词性短语,因此为了就只能是连词。文言文虚词与此同理。

  例句:1、不足为外人道也。2、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1句中接名词,构成介宾短语作的状语,因此是介词;2后面接的是主谓短语,因此是连词,表原因。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搞清楚词性是第一位的。词性不同,哪怕意义相同,用法也不会相同。而词性是复杂多变的,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环境才能准确判断。因此,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阎润文 于 2012-8-22 23:34 编辑 ]
12#
发表于 2012-10-25 19:13 | 只看该作者
知识性很强,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很有作用。
11#
发表于 2012-10-23 11:56 | 只看该作者
作为表义属性为基本特质的汉字,从六书看,作为造字方法的大量形声字的出现,实际上是和词法的使用链接在一起的,也就是具体的语境了,依靠本义,出现了比喻义、引申义等,这也是中国语言的美妙之处和复杂之处。

   比如, 一厢情愿的“假借”,多种情况对待之,“假”本无其字,依声托事,造出新字,“借”,本有其字,移用之,有通用的,有同用的,有移用的,有借用的,还有笔误的错字,绝不是一个肤浅的通假而说清楚的。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14: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徐睿成 于 2012-8-24 10:56 发表
有借鉴价值,学习了。


  谢谢
9#
发表于 2012-8-24 10:56 | 只看该作者
有借鉴价值,学习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21: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彦林 于 2012-8-23 15:45 发表
有借鉴价值,学习了。


   感谢老兄
7#
发表于 2012-8-23 15:45 | 只看该作者
有借鉴价值,学习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1:47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各位指导。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1: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12-8-23 09:14 发表
很专业
很实用



   谢谢闲人版主
4#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1: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2-8-23 09:01 发表
很专业的一篇文章,有借鉴的价值。欣赏并问好!



   谢谢敬老师
3#
发表于 2012-8-23 09:14 | 只看该作者
很专业
很实用
2#
发表于 2012-8-23 09:01 | 只看该作者
很专业的一篇文章,有借鉴的价值。欣赏并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9 04:32 , Processed in 0.10818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