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49|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归去来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5 2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间像一条无声息的河流,载动着年龄与光阴,安安静静地,一分一分,一秒一秒地一去不复返。这种安静,流进人体的血管,打通每一根经络,混聚在灵魂深处。很多时候,它像患高心病人那样让我的大脑晕晕眩眩,烦躁不安。
  
  这种晕眩与烦躁不安在世界末日过后的第二天早上表现的更加剧烈,一直持续到现在。我知道,这种病是无药可医的,要想得到病情的缓解甚至是消除,恐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表弟在电话里跟我说,本月六号是他26岁生日,问我是否有空,想来广州跟我单独聚一聚。说自己一眨眼就26了,如今事业没事业,爱情没爱情,感觉自己很对不起家人,活的悲哀。
  
  他这席话,让我本来就眩晕的大脑再次加重眩晕。冰冷的天气,心口像裂缝的伤口,流着殷红的血,疼痛难忍。我说,弟呀,你这话不是在明显刺激哥的神经吗?如今的你26岁,没有女朋友都是事实,但没有事业,这话恐怕行不通吧。一个堂堂的分公司总经理说自己没有事业,我倒想听听,此话你是怎么解释的?像你哥这样30岁的人了,既没有爱情,亦没有工作,又该如何定位呢?
  
  他说,哥呀,我在这个月的五号已经正式辞职了,现在什么职位也不是了。接下来,和你过完我26岁生日后,打算独自一人背起简单的行囊,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闯一闯,体验一下浪迹天涯的生活。
  
  挂掉电话,坐在电脑旁,好久好久,我都没有任何反应,仿佛失去了所有知觉。直到一位文友用QQ给我发来信息请教问题,我才从愣神中走出来。点开他发给我的那个网址,是一首刚审核发表,但编者按还未写完的一首诗歌。他说,因为作者的诗歌自己读的有点儿朦胧,所以编者按写着写着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了,希望得到我的帮助。
  
  粗略看了那首诗歌,其中有这么一节,“一日怕过正午,一周怕过周三,一月怕过十五,一年怕过端阳”,又一次让我的大脑眩晕起来,且身子沉沉的,像灌满铅丝四肢无力。
  
  2000年8月2日,家乡的天空还未大亮,外婆撑着她那颤微的身子,无论我怎么劝说,都执意要把我送往河对岸的公路边,帮我拦住开往县城的班车,看着我上去,直到车开走消失在她的眼前,才又拖着颤微的身子朝家的方向走去。
  
  外婆送我上车的那一幕,在我今生有限的生命中,是永远也无法忘掉的。
  
  当开往县城的班车在我候车的路口停稳并打开车门后,我提着一袋行李上车,外婆在车门口很费力地帮我把另一袋行李递了上来。此时的车厢早已坐满了人,在车下的外婆不知道车上的情况,见我站着,就在窗口大声说要我找位坐下来。我告诉她没关系,站一下也很舒服。此时,车已启动,正准备行驶离开,外婆就使劲地用右手做着从高处往下压的动作。我知道,外婆是要我坐下,怕我站着累着了。一瞬间,我鼻子发酸,就地蹲了下来。当我再次站起时,只见外婆渐小的身影,站在原地面朝车前进的方向挥着手,蓬乱的银发在晨风中飞舞……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蹲在车厢中间号啕大哭起来。
  
  后来,听妹妹说,外婆那次送我上车后回家,就感冒了。
  
  十七岁,花季雨季的年龄,就这样告别了校园,告别了故乡,一个人,出了远门。
  
  365里路,从故乡到异乡,这一走,就整整十二年。十二年,对于我,虽不能像歌曲中唱的从少年到白头,但实实在在是从花季雨季中的年龄走进了而立之年。孔子说三十而立,用我的观点来分析,意思是说一个人,尤其是男人到了三十岁,就已经成家立业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更有了自己的事业。此时的男人,正像一瓶熟透的红葡萄酒,丰满腴人,人人艳羡。我的外公却曾经这样解释过三十而立的含义,他说:孔夫子说的三十而立,意思是说古时候的人到了三十岁,才开始立起来行走。在三十岁之前,都还是匍匐在地下用四只手趴着走的。古人真正寿终正寝的年龄是一百二十岁。外公说,孔夫子的这句话运用到现在人的身上,也就是说一个人,尤其是男人,到了三十岁,才开始成家创业,三十岁之前,都还是小孩子,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一跨进三十岁的门槛,你就必须收敛起之前所有不成熟的思想与行为了,开始真正找对象结婚成家,为成家后的责任与义务打拼搏斗。外公说的古人三十岁才开始直立起来学会走路,显然我是不赞成他这一观念的,但他说现代人三十岁才开始成家创业打天下,我还是比较认可。虽然一个“立”字和一个“创”字有着天壤之别,但综合起来分析,意思都是一个样。一个男人无论你之前生活的再怎么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三十岁这一年,无论是思想、家庭,还是事业,都必须要稳定下来。就是不稳定,也必须在这一年里奋发图强让自己稳定,那样,当你跨进四十岁的门槛,就是孔子说的不惑之年。反之,你就惑了。惑,即为迷惑、疑惑、困惑。
  
  谈到这里,我的大脑随着冷空气不断下降,又一次眩晕、疼痛起来,心一阵发酸。感觉一场特大灾难即将在我的身上发生。眼前像放电影似的出现一幕幕流水线的镜头。
  
  十二年,我一直流浪在南来北往的城市中寄人篱下,洒下青春的汗水、泪水与血水,几乎全部浇灌在这片不属于生我养我的土地,努力过、拼搏过、奋斗过,其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以及下一代能在这个人间活的像个人。然而,一眨眼的工夫,青春就这样不再了,留下的,除了那点点滴滴斑驳的岁月记忆外,就是回到了生命的原点,是那样的心酸与感慨。突然忆起80后打工诗人郑小琼的名言:青春丢失在哪里,哪里就是你最深的记忆。那么,我的青春丢失在哪里呢?掩卷而思后,两行纵横的泪水,把郑州跟广州这两座城市名字在心底喊的生生疼痛。
  
  “尚记得出现在那子夜,令自己激动不己的七色光环般的绮梦;尚记得那如青果般酸涩而又在心底永久地美丽的初恋;尚记得那把乡愁,自尊和青春岁月兑成汗水滴落在流水线上的故事……那些美丽的憧憬,那些年轻的欢乐和忧伤,如雨后初霁的彩虹,在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的地方闪烁美,已是不可接近。不可避免,当我们都老了,会有一份‘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在心之一隅怀有一种对青春时光的留念,牵着小女孩儿的手徜徉在黄昏里,想的最多的是当年与恋人漫步在如诗的月光下吧。羡慕地望着身旁经过的那些风华正茂充满活力的身姿,能不忆起年青时义无返顾闯荡南方的那段豪情?也许年轻过,亦是这样朝气蓬勃。弹指一挥间,俱往矣。”
  
  这是1995年我在母亲购买的《佛山文艺》杂志上读到的一篇文章其中一段,这篇文章是佛山文艺一名责任编辑给一位漂泊在珠三角打工的年轻人回复的一封信,文章的题目是《当我们都老了——也寄打工朋友》。当时的我还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第一次读它,并不能真正体会出其中的滋味与含义,只是觉得句子写的非常优美,便全部转抄到笔记本中了。多年过后,当自己只身一人飘荡在这个沿海珠三角城市为生活苦苦挣扎,方才真真切切体会到这篇文章作者写时的心境,虽然没有读到那位打工朋友写给编辑的信件,但此时,那位打工朋友的面容与心理,已活生生的呈现在我的面前,仿佛,那个站在眼前的年轻人,就是我自己。
  
  远方的朋友给我发来信息,说自己所呆的城市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我给他回信息说,广州的天气除了没有下雪外,潮湿的冰冷,一样让人难以忍受。而且,这么多年来,貌似除了2008年的南方雪灾,广州的天气有这么寒冷外,今年是第二次罕见。
  
  离春运起始时间还有20天,我却看见了不少务工人员拖着大小行李箱去往火车站,冰冷刺骨的冷风刮在他们的脸上,也刮在我流血的伤口上,突然,一句久远几乎消失的话语再次清晰地响在我的耳畔——
  
  今天流浪,是为了明天不再流浪,今天不回家,是为了有朝一日能理直气壮地回家。
  
  此时,我的大脑已眩晕的不能控制住自己了。
  
  表弟明天是否过来我处?到现在也没有接到他的电话或是信息。我想,虽然在事业上,他也曾经栽过小跟头,但是,人生这条坎坎坷坷曲折路,他毕竟经历的很少,那些所谓浪迹天涯,像电视剧《北京青年》里面的青春美丽浪漫故事,或许,让他亲身去体验下,也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年轻人的资本一去,将会永不再来,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男儿,就要像草原上的骏马一样,望着远方疾蹄驰骋,那怕前方会遇到刀山或是火海,也要奋不顾身去穿越,只有这样,当他老了的时候,再来回想自己的年轻往事,将会微笑着说上一句青春无悔的豪言壮语。而这种浪迹天涯美丽跋涉,似乎在我的身上,已激情褪去,甚至如大漠的孤烟,冷的有些苍凉。
  
  再一次想起了那位朋友的诗句:“一日怕过正午,一周怕过周三,一月怕过十五,一年怕过端阳”。突然,我在后面擅自加了一句:“一生怕过而立”。
  
  2013年春节,我是回家过年,还是继续留在这个伴我生活多年的广州?
  
  此时,我的心脏与胸口连同大脑一起眩晕、疼痛。无论我选择那一种,都是独自一个人。

     2013年1月广州白云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13-1-6 11:35 编辑 ]
49#
发表于 2013-1-13 17:40 | 只看该作者
心灵深处着笔,生活本色挖掘。好文。问候。
4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16: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堂珂 于 2013-1-12 14:17 发表
真实,朴素,纯心灵的文字,学习!


问好堂珂朋友,感谢您的点评!
47#
发表于 2013-1-12 14:17 | 只看该作者
真实,朴素,纯心灵的文字,学习!
4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3: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3-1-11 17:34 发表
两部散文集已经按包裹邮寄,大概一周左右就可以到达了。请注意查收!


好的,谢谢高老师!收到后我就给您信息回复.:)
45#
发表于 2013-1-11 17:34 | 只看该作者
两部散文集已经按包裹邮寄,大概一周左右就可以到达了。请注意查收!
4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14: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文珺 于 2013-1-10 11:58 发表
一个男人无论你之前生活的再怎么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三十岁这一年,无论是思想、家庭,还是事业,都必须要稳定下来。就是不稳定,也必须在这一年里奋发图强让自己稳定,那样,当你跨进四十岁的门槛,就是孔子 ...


问好文珺姐姐。感谢你对我的鼓励!
4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21: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3-1-10 00:36 发表
见你在线,特意贴我以前整理的有关散文结构、散文开头结尾的小文,希望能够助你一臂之力。


再次问好高老师。这些我都收藏起来了,慢慢在看。真的谢谢您。
4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21: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苏沥 于 2013-1-9 23:59 发表
您说的,正是我没有经历过,但却必须经历的。高老师,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也在想,自己而立之年是什么样子?或者......


问好小苏沥。健康成长,快乐写作,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要整天做梦。
41#
发表于 2013-1-10 1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8# 高迎春 的帖子

谢谢版主,很好的归纳整理。问好!
40#
发表于 2013-1-10 11:58 | 只看该作者
一个男人无论你之前生活的再怎么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三十岁这一年,无论是思想、家庭,还是事业,都必须要稳定下来。就是不稳定,也必须在这一年里奋发图强让自己稳定,那样,当你跨进四十岁的门槛,就是孔子说的不惑之年。反之,你就惑了。惑,即为迷惑、疑惑、困惑。
  ————人生顺其自然是最高之道。并不一定在一定的年龄就要完成一定的事情。子牙先生七十岁才出道,也是有一番大作为的。
————不必为过去的时光而嗟呀,一切的经历都是一笔财富。
39#
发表于 2013-1-10 00:36 | 只看该作者
见你在线,特意贴我以前整理的有关散文结构、散文开头结尾的小文,希望能够助你一臂之力。
38#
发表于 2013-1-10 00:33 | 只看该作者
散文结构布局谋篇技巧    (高迎春整理)

  1、纵式结构法:又称贯式结构法,既以事物本身发展进程为线索,纵深地组织材料。散文在运用此法时,一般应避免平铺直叙,注意续中有断。

  2、横式结构法:又称“横贯式结构法”,打断时间的连续和打破空间的联系,将材料按性质归类,并列安排或以内在的思想感情线索将各种本来不想干的生活片段连缀起来。要注意断中有续,明断暗续。

  3、纵横交错结构法,多用于游记之类的文章。既有移步换形的空间游踪变化,又有时间的暗中推移。

  4、那辗式结构法。此结构不急于说破本题,而是若即若离,在快接触本题时,急又岔开,从其他方面加以烘托和渲染。这种方式除可以收到欲擒故纵,吸引读者的效果外,还可把事件反映的更透彻,把人物的精神实质、思想境界揭示的更鲜明、更深刻。

  5、线式结构法。这类散文是用一条十分明显的线索,把一些生活片段串联起来。

  6、屏风式结构法。这类散文是把几幅形象画面减记下来,排列起来,形成一座美丽的“屏风”,与拼贴画法类似。

  7、风车式结构。这类散文是围绕一个轴心来安排材料。把各种各样的事,像一片片风车叶片装在轴心上,形成“散而有序”的结构形式。(我的散文《注目洋槐树》类似这种结构)。

  8、特写式结构法。这类散文是把观察点集中于一个场面,在这个场面中又把镜头集中主要人物和事物,犹如电影特写。

  9、双桥并架结构。这类散文有两条线,外在的见闻线和内在的感受西安,寓内在情感脉络与外在行踪之中,如双桥并架,两水并流,若明若暗,互为映衬,外部联系的逻辑性与内在意蕴的深刻性有机交融。

   10、移步换形结构法。这类散文是随着游踪的变化,视点不断转移,景观也不断改变,作者即以此来结构全篇。这里既有时间的推移,又有空间的装换。(我的散文《青山秀水出云台》就是这种结构)。

  11、写此注彼结构。这类散文是先倾其笔墨,刻画某种自然物,然后笔锋一转,转到人,揭示自然物与人的相似之处,点出其象征意义。(我的散文《拜访翠竹草堂之人手记》就是这种结构)。


  12、对立相成式结构。这类散文选取两种对立的事物为材料,作者交错描写这两种事物,在鲜明的对比中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造成相反相成、相依相生的艺术美。

  13、蛛网式伸展结构。这类散文,开始点出网心,然后围绕它向四周伸展,纵横交织,里外穿梭,愈织愈多。又像雪核滚球,开初不过一个雪核,后来越滚越大,渐渐成为一个大雪球。此种布局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而是以作者的情感为总绳,任其情思奔涌,想象升腾,使立意越来越明显,显示出一种舒米错综、浓淡相宜的网状结构美。(我的散文《星零散碎说蒲芦》类似这种结构)。

  14、曲径通幽式结构。作者开头不显示意旨,而是使用曲笔,几经周折,逐渐接近意旨,最后笔锋陡转,意旨显露,使读者豁然开朗。

  15、众水并流式结构。这类散文是采用并列式布局,精选几个侧面,或不同方面去表现主题,犹如几条平行东去的河流,最终一同归入大海,其间又有河汊水渠相通。这种布局打破时间限制,各部分大致相等,由部分二构成整体,眉目分明,显示出一种整齐规则、均衡匀称的结构美。

  16、拼贴画法。此散文谋篇技巧属于西方意识流手法的一种“变体”,其特点是打破时空观念,将“心理线”和“故事线”相交错,将人、事、景、物加以剪辑组合拼贴起来,构成一组组艺术画面,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这种技法适宜表现时间跨度大、空间变换多、思想容量比较丰富的题材。常见方法有三种:(1)、画面的“拼贴”。(2)、意向的“拼贴”。(3)、物象的“拼贴”。

  17、变中求谐法。这种方法是打破呆板、僵硬的格局,从形象、画面和感情的参差错落、抑扬顿挫的变化中求得和谐的结构方法。

  18、异中求谐法。这是在景观的不断改变中,在多画面的转换中显示流动美,从丰富多样中求和谐的结构法。与移步换形有点类似。

  19、旁枝横逸法。即兴兴所至地突然打破文章的格局,把话题扯开去,斜里叉出一枝横枝。这与主题关系不大的“闲笔”,不但不是败笔,而且颇能在不规整中增添散文独特的韵味,使读者感到情趣横生,别有一番滋味。

  20、重复强调式结构法。这种结构又称复笔传神法。借助某种重复表达,造成文章和谐的美。有四种情况:(1)、思绪滚连式。作者重复地强调某种贯穿全篇的思绪。在行文中,这种思绪往往以某种相同或相似的文句在各段反复出现,犹如滚动的轮子,重复留下车辙。(2)、情味绵延式。一般没有明显的重复文句,而往往是行文中间借助一些不易被人注意的相近词语,将作者有意强调的某种贯穿始终的情味缕缕释放出来,借以造成一种弥漫全篇的特定气氛,强化作品的的情感渗透力和艺术感染力。作者要能始终把握住情味的定向绵延,又要拥有丰富的构织某种特定情味氛围的词语,以及娴熟的从不同层次描写事物、渲染情味的艺术技巧。(3)、顶针綴合式。采用修辞学上顶针格手法,后段的段首句,直接重复前段的段尾句,段段相承,重复强调,前后勾连,层层推进,结构完整而紧凑。(4)、段序颠倒式。重复强调的每一部分由两段构成,后文重复前文时,两段段序颠倒。同中有异,既突出、强化作者的特定情绪,又使行文活泼。

  21、散漫化结构。既充分利用散文自由、随便的特点,放弃任何固定的格式,现成的套子,以作者所要抒的情、述的志、说的理为准绳,为线索、来考虑文章的布局,不加刻意设计。这种方法以真情实感讲完讲好为限,既要散漫,又要讲技巧,犹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其最高境界,是看不出有任何雕琢的痕迹,与情感抒发完全融为一体。

  22、关锁结构法。这类散文为了避免平铺直叙,一泻无余,现将主旨藏起来,把感情的闸门锁住,而从平淡处落笔。等到一定火候,再把闸门拉开,让感情的洪水倾泻而出,让文章的主旨得到更加鲜明、深刻的表现。

  23、步步锁结构法。文章前后步步照应,待到结束部分进行关锁。这种写法萦绕反复,曲尽其致,且结构谨严。

  24、焦点式结构法。一起笔就在面上取一个点,将笔墨聚在这个点上着力刻画,显现其特有的细节和光彩,然后让感情爆发,尽情的书写。运用这种技巧,关键是选好点,写好点,让它成为感情奔泻的源泉。

  25、长线串珠结构法。这种结构虽然小说多用,但散文结构特别是报告文学也要用到。是将一个贯穿全文的情节为主线,将许多看起来散落的、彼此不相关的“珍珠”串联起来,构成一个整体。

  26、蒙太奇式结构法。是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把不同镜头和画面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衬托、悬念等不同的艺术效果。

  27、意识流结构法。着重描写人的意识活动,发掘内心世界,注重表现潜意识。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完全打破传统文学的时间顺序写法,采取过去、现在和未来时序颠倒或互相渗透的写法,打破传统文学单线条平面结构,形成立体的多线交错结构,使用内心独白、旁白、自由联想等手法,使复杂的立体结构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增加了作品的逼真性、立体感。可分辐射式和连锁式。

  28、对照式结构法通过真假、善恶、美丑等两类材料的对照,使事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使渗透在描述的字里行间的褒贬感情更加强烈。

  29、戏剧性情节组合法。主要是报告文学谋篇技巧,散文结构也可借鉴。为了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作者挖掘出人物、事件所包含的戏剧性情节,将其提炼并有机组合起来。

  30、书信式结构法。用第三人称,以信的形式来谋篇。(我的散文《致母亲》、《致易安》、《致凌霄》就是用的这种结构)

  31、日记式结构法。用日记的形式来连续反映事物和人物,这样的独语也可引起读者的了解兴趣。(我的散文《初中日记背后的故事》类似这种结构)

  32、电影分镜头式结构法。主要是报告文学谋篇技巧,但写散文也可以借鉴。按照表现主题需要,采用“蒙太奇”的组接受法,打乱人物生活的时间顺序,按其经历中不同时期的生活场景和人生片段,分成一个一个画面加以重新组合,使其在互相印证、对比、衬托中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其节奏明快,视觉感强,特别适宜表现大的事件场面和时空跨度的人生历程。

  33、以人带事结构法。吸取小说的技巧,以人物为报导中心,在人物性格的展开中带出事件来。

  34、以事带人结构法。报告文学谋篇技巧,写散文也可借鉴。以事件为主体,在描述事件、描述事态发展过程中,将人物、人群机器性格特征、精神面貌一一带出。在动态中描写人物,不允许作者停下来对人物进行细致的刻画或对人物作静态的肖像、心理等描写。

  35、段切式结构法。又称断裂行文。即把一个人的一生或一个事件的过程切开,突出最重要的几件事情,按照主题需要,突破直线式叙述的方法,将主要情节按实物的内在联系,做适当调度、组合,获得对人物、时间的完整印象。这种结构简练、鲜明,有利于集中表达主题。



注释:
那辗是传统写作技法之一。   那辗是金圣叹的友人陈豫叔提出的。它是古代博戏“打双陆”的一种手法。作为写作技法,金圣叹认为,那辗是搓那和辗开。搓那就是在引出描述的主要对象和问题之后,不立即道明,而是左盘右旋,延缓事情的发展;辗开,就是在写到快要接近矛盾的解决时,又故意停顿下来,再远远的宕开去,这与魏禧讲的“说而不说”、刘熙载说的“上意本可接下意,却偏不入”,是同一内涵。   那辗主要有三种方式:   1.多重铺垫,曲径通幽   2.抑扬结合,欲擒故纵   3.明断暗续,另辟蹊径




  我的观点是,了解这些结构总比不了解要好。但是也不要被这些结构所框住,能够创出新的结构、新的手法则更好。
37#
发表于 2013-1-10 00:32 | 只看该作者
起笔 收笔之谋篇技巧  (高迎春整理)
           

  起笔,即文章作品开头的写法。古人对起笔的要求是不要“领脉过远”,也“不宜太突”。应漂亮优美如“凤头”,响亮惊人如“爆竹”,含蓄清丽如“处女于前”,峭拔突兀“有峻嶒之势”。根据现代写作学的研究,起笔的要求有三:1、开门见山,一针见血。2、形象引人,抓住读者。3、定出调子,引出下文。

  1、启人以思开头法。一开头提出一个为大众所关心的问题,先声夺人,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启发读者思考,吸引读者往下看。

  2、示人以美开头法。文章开篇就给读者讲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或勾画一个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或展现一幅大自然的绮丽风光,以此吸引读者,调动起读者的审美积极性,促使你兴味盎然地看下去。

  3、动人以情开头法。一开头就倾注真挚深厚的感情,以此来打动读者,激发起读者的共鸣,调动起读者的阅读情绪。

  4、引人以新开头法。一开头就向读者提供一个崭新的知识,提出一个新鲜的见解,涉及一个新鲜的问题,以新鲜感来来引发读者的求知欲,使读者乐于往下看。

  5、异常情节开头法。也称刺人以奇开头法。文章一开头,用一个不同凡响的出人意料的情节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惊奇,吸引读者注意,使读者急于知道下文,而激起强烈的阅读兴趣。

  6、披露结果开头法。一开头就把异乎寻常的结果提前告诉读者,使读者产生惊奇感,并急于了解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7、爆炸新闻式开头法。一开头就披露出一个具有爆炸性效果的新闻,一般涉及社会大众所关心的问题,以此引起读者的惊奇感。

  8、人物特写开头法。一开头就用一个特写镜头,显示某个人物不同寻常的表情举止或某种特征,以引起读者的惊奇。

  9、惊险场面开头法。一开头就以一个摄人心魄的惊险镜头来引起读者的惊奇。

  10、奇句夺目开头法。语出李渔《闲情寓寄》:“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即开头用一个奇异的句子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11、开门见山。又名“正起”。即文章开头就紧扣题目,点明与题目有关的人、事、物,并在字面上出现题目中的关键字眼。正起,即“开门见山”。

  12、反面拍题。即从文章主旨的反面开头,以反论正。这样起头,又名“反起”。

  13、翻空驳难开头法。开头不从本意谈起,而是翻出一层意思来,与本意驳难。又名“翻起”。

  14、借宾陪主开头法。又名“陪起”。文章开头不写主要人物,而以陪衬人物入笔,以此来映衬出主要人物来。

  15、假物为喻开头法。文章一开头,就举出一些事物来作比喻,以此来说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种开头亲切自然,富于启发性。

  16、高唱入云开头法。为了使文章产生振聋发聩的功效,作者把对某人某事的高度赞颂的话语用于开头,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17、一字定调开头法。在开头话语中,用一个字眼而定下全文基调。

  18、问起开头法。用一句设问开头,以引起读者深思。

  19、征引开头法。在开头的段落里夹有名人名言、成语箴言、谚语诗词等,以增加文章的某种色彩和趣味。

  20、突起开头法。其特点是在一个“突”字上,开头有意突兀而起,给人以精警、挺拔、气势不凡的印象。

  21、联合开头法。即借助联想或想象,一开头便将不相干的事物联合在一起,组成一幅画面或点明一个启示,借以吸引读者,激发情感,引人深思。

  22、广告式开头法。开头段就是本篇文章的广告。用广告似的语言提示文章内容,直截了当地对文章作自我推荐,以此来吸引读者。


  收笔,即文章结尾的写法。古人对收笔的要求是结实如“豹尾”,余韵如“撞钟”,含蓄如“秋波一转”,豪壮如截“奔马”。根据现代写作学的研究,收笔的要求有三:1、总结全文,揭示主题。2、意在言外,发人深思。3、戛然而止,干净利落。收笔忌讳草草了事,虎头蛇尾,画蛇添足,拖泥带水。

  1、卒章露底结尾法。先是娓娓的叙述,似乎事情就这样平平淡淡地结束了。直到结尾一句话,作者才露“底”。而这“底”一经亮出,文章便来了个出人意料的转折,在平稳中发生突变,恰如异峰突起,平地起雷,振聋发聩,引人深思。运用这种结尾法应注意三点:1、情节本身应具有不同寻常的特点;2、情节的转换应合情合理,不能给人以矫揉造作、故弄玄虚之感;3、结尾之“底”应在前文埋下不露痕迹的伏笔。

  2、呼告式结尾法。作者在结尾处向读者发出某种呼告,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启示读者惊醒,思考或号召读者行动。此种结尾,感情色彩浓烈而又亲切。

  3、大团圆结尾法。特点是:文中矛盾在结尾处统统解决,人物都有各自的归宿,读者的情绪也得到了相应的满足。

  4、交代式结尾法。结尾处对正文中遗漏的某些要素做出交代,以显其结构圆合。

  5、余韵式结尾法。作者不把意思说完,在结尾处留下一些东西让读者去咀嚼回味,从而得到更为深长的审美享受。有四种类型:1、余思韵。在结尾处运用点化生发之笔,留下一些可启发读者思考的文字。2、余情韵。在结尾处运用抒情的笔墨,留下一些感情的余波,让它继续激荡着读者的心胸。3、余形韵。在结尾处运用渲染的手法,留下一些形象和意境,其目的是让读者在继续受到感染的同时,进行深入的思索。4、综合型。即上面三种类型的综合运用。

  6、眼前指点结尾法。行文中作者不直接道出本意,结尾处,借对眼前景物的指点,含蓄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深思。

  7、题外借形结尾法。语出李渔《闲情寓寄》:“结有数法,或于题外借形。”即在结尾处借与题目似乎无关的形象来烘托衬染作者的感情。

  8、转出别意结尾法。语出李渔《闲情寓寄》:“结有数法,或转出别意。”行文中娓娓道来,直到结尾才转出特别的深意。

  9、媚语摄魂结尾法。语出李渔《闲情寓寄》:“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留,若难邃别。”结尾处用清丽而又极富感情的语言勾摄读者的心灵,使之产生心灵的震颤。

  10、醒明本旨结尾法。语出李渔《闲情寓寄》:“结有数法,或醒明本旨。”行文中不亮明写作动机,直到结尾才予以点明。

  11、画龙点睛结尾法。通篇是对某人、某事、某物的叙述描写,给人以一个完整的形象,只待最后才点出这个形象的意义来。

  12、拍合结尾法。语出李渔《闲情寓寄》:“结有数法,或拍合”。结尾重复开头段,两相照应,犹如两掌相拍,响亮而圆合。

  13、宕开结尾法。语出李渔《闲情寓寄》:“结有数法,或宕开。”结尾处从文中实写内容上宕开,生发出新的意义来。

  14、总结结尾法。对全文内容做总的收束,揭示意旨。

  15、喻结法。以比喻结束全文,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启示。

  16、疑结法。用设疑的口气结束全文,以加强感情的抒发。

  17、引结法。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和现成成语来作为自己文章的结语,是文章具有特别的说服力。

  18、问答法。用问答的形式做结尾。

  19、歌词法。用现成的诗词歌赋、民间歌谣来为文章结尾,使文章染上浓烈的艺术格调。,给读者以特殊的美感。

  20、评语法用对人、事、物的评语做结尾,表明作者的观点、看法、评价。

  21、赞语法。用对人、事、物的赞颂、赞扬、赞美的语气结尾,感情色彩浓厚,感染力强。

  22、峭收法。其特点是在一个“峭”字,给人以醒目、峭拔、警策有力之感。


  我以为,了解这些现成的开头法、结尾法并使用得当,必然会给自己的文章增添光彩。对这些都了解者,可以不必进来看,我想对于文学刚刚起步者,必定会有所启发。
36#
发表于 2013-1-9 23:59 | 只看该作者
您说的,正是我没有经历过,但却必须经历的。高老师,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也在想,自己而立之年是什么样子?或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04:11 , Processed in 0.05096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