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87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漫谈李白系列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0 1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07 编辑


                                       漫谈李白系列之一
                          崇道尊佛抑儒的宗教倾向

  李唐王朝是个开放、开明的社会,在文化上尤其如此,对于宗教采取的是儒、释、道三教并重的政策,只是因为李氏尊道家的创始者李耳(老子)为李姓始祖和道教始祖,因而道教实际上更受人们尊崇,在社会上的地位似乎也更高一些。

  李白主要生活在李唐王朝的全盛时期——玄宗的开元、天宝期间。由于他并非出身官宦家庭,所受教育也就不那么正统,加之他出川之前所活动的四川又弥漫着浓厚的道教氛围,最早交往的人物又主要是道教人士,因而他更多地接受了道教文化的熏陶,并由此决定了他崇信道教的基本倾向;同时他也与佛教人士广泛交往,由此也对佛教有着相当的好感;不过,由于家庭出身和所受教育的关系,也因性格的关系,李白似乎不大喜欢儒家与儒生,诗文中常常流露出轻视与嘲弄的意味。这么一来就形成了李白崇信道教、尊重佛教和贬抑儒家的倾向。

  峨眉山不仅是佛教的四大道场之一,也是道教的重要道场,李白很早就游览过峨眉山,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他的《游峨眉山》,其中赞美说:“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身处峨眉仙界,他或许产生了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岷山也是四川的道教名山之一,李白未出川时,曾与东岩子一同隐于岷山之阳。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又昔与逸人东岩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人以有道,并不起,此则白养高忘机之迹也。”就东岩子的行事看,仙道风度至为明显。

  李白出川后在荆门茅山遇到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对方称他有仙风道骨,李白引以为豪。他在《大鹏赋序》中说:“余昔在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仙八极之表,因著《大鹏赋》以自广。”后又向司马承祯的再传弟子胡紫阳学习内丹,并与胡紫阳的弟子元丹丘结成好友。因此,结识司马承祯对于李白一生崇信道教,追求成仙了道至关重要。

  李白第一次游宦长安虽无收获,但却结识了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并有幸居住于玉真公主在终南山的别馆。又在嵩山结交了著名道士元丹丘,俩人成为最亲密的道友。他第二次游长安时能够入仕翰林,他自己认为主要得益于名高之故,但不少研究者推断这与玉真公主的推荐不无关系。

  他供奉翰林不足三年,终因嗜酒放诞,性格不合时宜,而被“赐金还山”,可他并不气馁,而是开始了新的漫游,足迹遍及河南、山东、河北。在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请紫极宫道士高如贵为他授道,在河北安陵请道士盖寰为他书写真箓,从此他成为一名入籍道士。南游吴越时,又结交了著名道士吴筠。

  李白的笃信道教与一般人的信道不可同日而语。他既崇拜道家始祖老子和主要代表者庄子,也相信后世道教的神仙之说、金丹之术。

  老子胡化说、老子西行说早为人们所熟悉,据说老子姓李名耳,李唐统治者尊为李姓始祖,李白的远祖为西凉创始君王李嵩,后谪居中亚,五岁时才随其父迁居四川昌隆县青莲乡。四川西部为羌人居住区,胡化的色彩很浓。有此两条,李白的尊奉老子自在情理之中。至于李白对庄子的尊崇更是随处所见。翻检李白全集,在他的诗文中庄子散文中的意象、用语比比皆是,他给儿子取名为“伯禽”,伯禽者,禽鸟中之霸者,即大鹏是也,其用意显然来自《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盛行神仙之说,连秦始皇、汉武帝都宠信方士,热衷于求仙访道。东汉末年道教兴起后,神仙之说更为盛行,人们只要看看这一时期的小说、诗歌,就可了解这一点。

  李白对神仙之说也是深信不疑的。他不仅对此前流传的神仙之说毫不怀疑,甚至认为自己也可成为神仙。他在诗中把道教传说中的仙人如安期生、广成子等一一坐实,写得神乎其神。如《古风》之七写仙人安期生是:“客有鹤上仙,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举首远望之,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古风》之二十九写广成子是:“容颜若飞电,时景如飘风。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华鬓不耐秋,飒然成衰蓬。古来贤圣人,一一谁成功?君子变猿鹤,小人为沙虫。不及广成子,乘云驾轻鸿。”而到了《古风》之四十二里,李白自己也已羽化登仙,驾鹤远游了。诗云:“朝弄紫泥海,夕披丹霞裳。挥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云举游八极,玉颜已千霜。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

  李白既然笃信道教的神仙之说,那么也自然相信道教的炼丹、服食的妙用。《古风》之五说:“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可见诗人曾非常虔诚地拜真人为师,恳请其赐以炼丹的妙诀。他在嵩山遇到道士焦炼师,竟然把对方写成麻姑仙子一般,《赠嵩山焦炼师并序》说:“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中有蓬莱客,宛疑麻姑仙。”既然服食丹药可以长生久视,成为神仙,李白也就亲历亲为,乐此不疲了,这从《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一诗可见一般。

  自登道籍后,李白更加醉心于炼丹,他在不少诗中都写到了他的炼丹之举。如《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说:“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游泰山六首》之五说:“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落日忆山中》说:“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到后来他干脆给书童亦取名为丹砂。

  对于佛教,李白虽未达到崇信的地步,也从未想到要做一个僧人,但他却与僧人有着相当的交往,还与一些高僧有着深厚的友谊,这在他的诗中留下了不少的印记。他先后写有《赠僧朝美》、《赠僧行融》、《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赠僧崖公》、《庐山东林寺夜怀》、《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等诗作。他在诗中称美一些高僧,如称仲濬禅师“此中积龙象,独许濬公殊。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赞行融是“行融亦俊发,吾知有英骨。海若不隐珠,骊龙吐明月”。他还经常为佛寺、佛家物品题写颂辞,诗文中也常用佛家之语与典故。

  其实这并不奇怪,虽然佛教是外来宗教,但到隋唐时已与道教、儒学逐渐走向融合,佛、道互相排斥的现象已大为减少。何况佛道都主张远离尘世,不问俗务,静心修道,成为方外高人。又何况佛寺、道观一般都远离城市,位于高山层巅之中,有的还居于名山胜境,是真正的清净之地。僧人一生与青山绿水为伴,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显得自由自在。其中的一些高僧,不仅有着高深的佛学修养,还精通诗文书画,颇有文士的气质与风度。翻检《全唐诗》,出自僧人手笔的诗作就不少。因而僧人的行事与李白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如此一来,李白的看重佛门,尊重佛教,也就不走为奇了。

  李白与杜甫的出身于奉儒守官家庭不同,其父李客由西域内迁于四川昌隆,可能是个成功的商人,不然李白出川后不可能在十几年里花掉三十多万。李白少时虽也读过四书五经,但他所接受的教育并不那样正统,其中必有杂学的成分,加之性格的关系,决定了他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而是带有很大的叛逆性,在他的身上有着太多的侠士、策士、游士特点,他不仅仅是个诗人,而更多地象个奇士。在他的思想里,儒学的东西太少,杂学的东西太多,因此他从骨子里瞧不起儒生,认为儒生无用,这不仅从他的交际圈子可以看出来,更明白地表现在一些诗歌作品中。

  他虽对孔子有过赞颂,但总的说对孔子并不怎么尊崇,时而还露出轻视、嘲弄的态度,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云:“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游历过鲁地,到过孔子的家乡曲阜,可并未产生如司马迁那样的“高山仰止”之情,而是写下了充满离经叛道意味的《嘲鲁儒》。诗中公然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而对正统儒家所鄙薄的李斯、叔孙通却大加赞赏,说:“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他虽说过“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话,但他所要表达的并非孟子所云的出处穷通问题,而更多的是“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看他一生的行事,从来就未想过“穷者独善其身”,而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就算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也要图个潇洒自由,驾起一叶小舟去泛游江湖。在他眼里,儒生连游侠都不如。他在《行行游且猎篇》中直言:“儒生不及游侠人, 白首下帷复何益?”

  在唐代诗人中,信道者有之,信佛者有之,兼信佛、道者亦不乏其人,但不管其宗教倾向如何,对儒家学说一般都取尊重态度。其中原因很简单,因为儒家思想毕竟是当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仅统治者治国需要它,一般人治身、治心也需要它,象李白这样崇信道教,尊重佛教,而对儒家、儒生持以贬抑态度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发表于 2013-6-17 1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07 编辑

崇道尊佛抑儒,但愿老李在那边也能开心快乐!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1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lichezhiyuan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07 编辑

  谢谢版主的宽容,你能给不同意见的文章标精,表现出难得的胸襟与气度,令人佩服。

4#
发表于 2013-1-24 21: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07 编辑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李白,虽然文中有很多我不赞同的地方,但并不妨碍我们去欣赏他,问好潇湘渔父!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07 编辑

  谢谢版主关注,看来这些专题性的栏目并不受网友的喜爱,所以浏览者极少。
  也许在李白那里,所谓宗教都已世俗化了,甚至是个性化了。

2#
发表于 2013-1-23 21: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07 编辑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由来万夫勇,挟此英雄风,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风,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从这些诗句中不难看出,李白,是个狠角色!如是观之,今天我们印象中的道教、佛教,已非那时那个真实的道教、佛教了。问好潇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6 19:08 , Processed in 0.06066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