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4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名人的半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8 2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阵,名人掐架闹得挺欢,倒是让自己在网上溜达时不太寂寞。
  
  掐架的主角一方是海派青口的创始人——大名鼎鼎的周立波,另一方是新锐导演徐峥。掐架的途径是访谈与微薄,掐架的起因是一方不太认可对方的评价,掐架的结果是至今没有什么新的结果,掐架的附带后果是人们再次关注了这么两个人,掐架的相关后遗症还有人们开始关注作为文化名人在公众媒体上应该怎样表露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对周立波的关注源于很早以前在网上疯传的一个视频,就是在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之后,他模仿三代领导人的那段视频,夸张的动作和相当接近的语调的确能让人捧腹。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他触及了很多人未敢触及的领域,掌握了相当大一部分想表达却不敢表达或者说不会表达的心理,于是在大众的心里找到了一个契合点,所以,人们开始关注这个时时刻刻都是西装革履的上海男人。
  
  这个被广大欣赏者崇拜者称为“波波”的男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上海的剧场,他开始涉足更多的领域,先是“一周立波秀”,然后是“中国达人秀”,继而转投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掌握着这类选秀活动的生杀大权,人气急剧飙升。同期发生的还有一些挖墙脚挖出来的爆料:比如什么大蒜与咖啡的区别啊,比如高调的大腕云集慈善婚礼的,还有什么前妻的控诉什么的等等。无论对错真假与否,反正这个人在脑海里越来越全面了,想挤走都是很难的。
  
  我曾经很惊讶于各大卫视的营销手段,好像每个卫视都要捧个当家花旦一样,这些卫视在营运名人这块是很费脑筋的。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打开电视,东方卫视是“一周立波秀”,天津卫视是郭德纲的访谈,而黑龙江卫视则是没完没了的“本山快乐营”。时间一长再好的节目老是重复,也就看腻了,所以后来索性就不怎么看了。相对来说,因为周立波的青口总是以现实为切入点的,所以虽然形式没怎么变,但内容却始终在变,还能引发一些思考,因而还是他的节目看的多一些。
  
  这是一个个性色彩很鲜明的艺人,在呼唤个性、极力张扬个性的今天,他走在了前头,想不火都难!
  
  徐峥知道的要晚一些,在人们津津乐道《春光灿烂猪八戒》的时候,我是不屑一顾的。走无厘头的路子,周星驰已是极致,再说《西游记》就那么一盘菜,老炒着也就乏味了。而且因为陶虹成名更早,而他总是萌萌的,感觉有点小,兴趣不是很大。后来《李卫当官》在银荧上反响不错,顺道瞅了一两下,总觉得有点怪怪的,不过名字是记住了,仅此而已。最近拍了一个电影叫《泰囧》,票房高得离谱,一下子火得发烫,人们竞相追逐,也看了一下,坦率地讲除了傻乐几下,没有任何亮点可言。我想除了能刺激人们多一个去泰国溜达的冲动之外,估计也不会给人们留下一些什么的。
  
  然而,就因为一个是集万千宠爱一身的老牌名嘴遭遇到一个制造票房奇迹的转型导演,火花出来了。就在一个访谈上,徐峥轻描淡写地说了点个人看法,周立波便立马反唇相讥,夹带着另外一个无名网友,微薄上闹翻了脸,一场闹剧由此而生。
  
  想必大多数网友看过那段访谈和几个微薄,访谈的时候徐峥的回答实际上是主持人带出来的,人家问你总不能不答啊!于是徐峥就说了自己的看法,大约的焦点有这么几个:一是周立波海派青口很好,二是周立波不适合做主持人,三是徐峥称郭德纲为“老师”,而对周立波则直呼其名。估计他也没想到他这一出唱完之后,周立波立马反应,称徐峥“扮猪挺像,做人挺囧,还是先把人做好了再说”讥讽对方不会做人;“等你一人面对三千人演完200场再说”讥讽对方没见过大场面,偶然成功便找不着北了;“等你的税收、慈善捐款都跟上再说”表明自己的社会业绩,是不容冒犯的等等。
  
  我不知道也看不出徐峥的言论是有意为之还是即性的回答,也不知道他是在对事还是就在针对人,但是至少在字面上来看,徐峥的言论还真看不出是冲着人去的,即便是遮掩,人家没有什么破绽——他应该就只是在对周立波的艺术作评价,属于文艺争论中的一家之言。但是反观周的言论除了能看出自己的丰功伟绩般的社会成就与泰山北斗般的资历之外难觅其他。他的言论只能透出一个信息,就是你太嫩了,轮不到你在这人吆喝,否则自然要受到人身攻击。
  
  《泰囧》我也看了,印象一般。与同期的《一九四二》相比,我更能看出《一九四二》的社会良知。这部片子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恰反应了我们道德水准的集体下降,我们的忧患意识正在褪去,三俗的东西正式开始从羞羞答答、遮遮掩掩走向台前,得道投胎了。如果周能从这方面进行反击的话,我作为一个小老百姓、一个教书的真要感谢他,因为很多人愿意听他的,包括我的儿子也经常看他的节目。
  
  而且,这也还停留在文艺本身的争论上,理会越变越明的。
  
  可是周立波的回应更像是人身攻击。
  
  其实文艺圈相互攻击倒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也懒得理会,我抱屈的是另外一个网友,叫什么我记不得了。人家也算是打了一下抱不平,结果换来的是狂风暴雨般的攻击,把所有的国骂一网打尽,顺道还问候了别人的爹妈以及可能还没有出世的儿子、女儿!
  
  我不想也不能把那段微薄搬出来,因为恶心!
  
  那样的语言会让人想到什么,谁说出来都会招来众怒,何况一个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娱乐名人,身后站着数以万计的粉丝,包括那个被他攻击的网民。他会给他们以什么样的影响?粉丝自然就是崇拜者,包括狂热崇拜者,这些崇拜者会因为得到他的一张签名而激动不已,会因为他的一张合影而声泪俱下,他们如果都以这样的方式来解决争论的话,这个社会上还有多少文明可言。
  
  我以为按照周的发展模式下去,他会走一条文化名人的路子。可一场下来,他顶多只能是个娱乐名人。
  
  艺术(如果周和徐搞得都还算是艺术的话)就需要百家争鸣的,只有多听听不同的意见才能丰富、才能发展、才能创新,这一出闹剧之后,还有人评论他的艺术吗?那岂不是找抽!而如果大家都经受不住别的意见的话,都死死地护着自己的那块领空,还谈什么交流!
  
  唐朝和尚齐己,写了一句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自己挺满意,有一个叫郑谷的人觉得意犹未尽,梅花开了太多就不算早春了,于是建议改成“昨夜一支梅”,意境全出,郑谷被人称齐己为“一字师”。而宋朝进士张咏一日在家作诗,诗中有“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溧阳知县萧楚才提笔将“恨”字改为“幸”字,使其免遭祸事,张咏即称萧为“一字之师”。
  
  这就是我们的古人,这就是我们辉辉煌煌的唐宋文明。可今天我们还会学那个冒失的郑谷和萧楚才吗?
  
  我们是否应该失语?我们只能失语。因为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而视野里有着太多的老虎。
  
  我们的名人在台上都口口声声说观众是他们的上帝,有这样对待上帝的吗?没有人想当什么上帝,大家都想做人。做人的第一条就是得到起码的尊重,退一万步讲,自己受点委屈拉倒吧!自己的父母子女要得到起码的尊重。
  
  结果呢?谁会把你当颗葱?要不你试试!
  
  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从表面上来看待这些名人,更不应该觉得他们就是泄一时之愤,而是根子里普世价值的缺乏,以自己为完全的核心,以短期的利益为目的,也就顾不得许多了。
  
  再插一个另外的事例,我经常看看篮球。做球迷的可能知道国内的两个教练各有一个经典语录:一个是去年说的“上腿、上腿”,另一个是今年说的“就奔篮下造犯规,裁判对咱们有利!”意思应该不难理解。你想如果一帮喜爱篮球的孩子在这些功勋教练的影响下,他们以后打球是应该先练好武术呢还是先贿赂好裁判!足球的伤痛如在眼前,不能不发人深思。
  
  怎样面对体育竞技?看看网坛娜姐,两度受伤完成比赛,真性情,勇敢顽强,那才叫国际巨星!
  
  也许你会说,名人也是人,只要不触犯法律那都是他的自由,这句话有其合理的地方,李娜再好,可我只想赢球,徐峥说得再对,我就不听他的,你管得着吗?
  
  是的,有道理!可是,别忘了你们的半径比别人长,所以你们的面积会比别人更大,你们就应该比别人画得更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3-1-30 15:51 编辑 ]
14#
发表于 2018-1-3 14:09 | 只看该作者
我对周立波的印象不好,似乎是由于他用了太多的发蜡的缘故。徐峥的印象还是来自他主演的《李卫当官》。
13#
发表于 2017-10-29 16:13 | 只看该作者
讲讲我对周立波的感觉。每次看他的口才,我都会想到我一同学,几乎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但凡在桌面上,就他独领风骚,上天下海,荤素不忌。政治讲得,艺术谈得,生活笑得,他就代表永远没有冷场,永远叫你又囧又乐。回头想想,世俗风罢了,却不得不承认,他深得其中三味。倘若有机会给他点阳光,估摸就是春光灿烂。我这同学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到现在其实落魄,嘴却从来没松过。大约这会是周立波的另一种人生,他若没得机会跳了板,也就是一个很活泼的生活代言人,不管多么阴沉的天气,他都会以最潇洒的样子对生活挥挥手,吹吧,只会让老子的发型更帅。
12#
发表于 2017-10-18 1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7-10-18 10:39 编辑

挺吸引人的题目
挺有个性的阐释
挺你!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这类作品。很赞!
“名人的半径”,题目有模糊性。原以为在“文化创新”会看到关于文化的内容,结果看到的是泛文化的流星燃烧的灰烬。在我眼里,先生所提及的人物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名人,所以我称为“流星”。广义上讲,最多属于泛文化的。即使是泛文化的,所讨论的也不是名人自身应该具备的文化半径。不具备文化的半径,剩下的就是娱乐的色彩了,这不是他们的可悲,而是社会的色盲。
基于以上的考量,文章需要开宗明义:在写娱乐名人的粉丝半径,由此引出他们应该注意自己乱说话的恶劣影响。没有这样的界定,读到“可是,别忘了你们的半径比别人长”,就容易心生疑问:他们的学问有那么了得吗?
作品里提及他们的口头禅“观众就是上帝”和光鲜的外表“西装革履”与互掐的内容,可以看出舞台上做样子与个人真正修养之间的差距,这,大约也不能怪罪他们,社会多数人的哄抬已经形成“女人敬钱、男人敬色”的风气,你怎么可以独独要求他们不浮躁呢?!
不知道先生引用的内容是否属实,所以需要上传截图之类的“铁证”,否则立论的根基不牢。
“而且,这也还停留在文艺本身的争论上,理会越变越明的。”“变”?他们这种辩论,即使得理,是否失道?道之不存,理何附焉?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能够在论坛看到这样有思想的论文,可以度过快乐的一天!谢谢你!!!

11#
发表于 2017-10-15 21:39 | 只看该作者
别忘了你们的半径比别人长,所以你们的面积会比别人更大,你们就应该比别人画得更圆!此论颇深,有道理。
10#
发表于 2017-10-13 06:37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7-10-13 04:59
期待来此发稿,我会特别关注您!

谢谢先生,我先学习学习,您多指教。
9#
发表于 2017-10-13 04:59 | 只看该作者
an安 发表于 2017-10-12 08:15
咱虽不是名人,半径小,但也尽量争取画圆点儿,这不我为了画圆点儿就来这儿了。

期待来此发稿,我会特别关注您!
8#
发表于 2017-10-13 04:58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3-1-30 10:06
看来这个版块是略显冷清了一点啊!

我不嫌这里冷清,正好静下心来写文字。毕竟作家要靠文字来说话,来证明自己。
7#
发表于 2017-10-12 08:15 | 只看该作者
咱虽不是名人,半径小,但也尽量争取画圆点儿,这不我为了画圆点儿就来这儿了。
6#
发表于 2013-6-1 14:57 | 只看该作者
问好一孔老师
5#
 楼主| 发表于 2013-2-2 1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夏冰 的帖子

谢夏冰来过,提前祝新年好!
4#
发表于 2013-2-1 23:56 | 只看该作者
拜读。问候一孔兄和张老师!
3#
发表于 2013-1-31 00:0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由文化名人的掐架谈起,娓娓道来,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论述有深度和力度。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0:06 | 只看该作者
看来这个版块是略显冷清了一点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22:54 , Processed in 0.10426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