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68|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善待民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4-2 1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几年来,经历市场风沙,政策的曲折颠簸,优胜劣汰中争生存,民营企业自身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国内出现了一批享有较高声誉的民企,他们有的成为行业领头羊,有的填充了国内空白,有的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并享有了一定的声望,甚至有的外资企业寻找国内合作伙伴时,指名道姓非民营企业不可.

  面对新形式下的市场,新状态的民营企业,银行却还守着陈旧的眼光,仍以老眼光,老办法来对待民营企业,这岂不是自捆手脚?银行自身也有值得检讨的地方,这就是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有待更新。特别是近年来银行对贷款责任人实行“终身追究制”,要求每笔贷款都务必按期收回本息政策出台后,效益、管理总体上较差的国有企业竟成了银行放贷的首选客户,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无论如何也是不正常的。如果不更改银行内部的责任追究制度,信贷人员对国有企业贷款就比对民营企业贷款相对“安全”,经办人责任也小得多,因为国有企业一般均有主管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的兼并和改制也遵守比较规范的程序,虽然国有企业效益低下,对贷款偿还有较大风险,但企业一般运作规范,每年在工商部门年检,企业会计制度较完备,对银行贷款认帐态度较好,银行催收、起诉能找到企业确认,即使给贷款核销也能开出企业破产的证明,只要银行在贷款手续上没有漏洞,贷款损失责任就可以很容易推到国家政策等客观原因上。在国有银行要求制度规范高于经济效益的形式下,对国营企业贷款损失是不会多少责任的,甚至在决策失误时,还可以用安定社会、推动地方经济等理由做挡箭牌。因此谁也不会愿意冒险给民营企业贷款。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4#
发表于 2003-4-4 11:0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中小企业需银行和各方共同努力

孙文金 2002.10.14 09:30:00 理论动向  


  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仍是地方经济结构的主体和经济发展的亮点,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能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由于存在政策、政府、银行、中小企业本身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存在不少难点,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此,如何改进金融服务,扶植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目前地方经济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既然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一个关系到全局的大问题,那么就应当引起各有关方面的充分注意,只有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银行方面: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支持中小企业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银行改善资产质量、分散信贷风险,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的客观要求。因此,银行应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今后信贷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支持中小企业逐步做大做强。其次,要适当下放信贷授信和贷款发放权,在强调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减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再次,要加强调查研究,对有一定经济管理能力、信誉度较好、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产品有销路、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应大胆支持,给予信贷政策倾斜,扶持其发展。第四,要真心实意下苦功,帮助中小企业搜集市场信息,提出好的经营决策建议,尽力降低库存和应收账款的拖欠,努力提高经营效益,实现银企双赢的目标。
  中小企业方面:第一,要树立信誉兴业的思想。不讲信誉的企业,是短命的企业,没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信誉是关系企业兴衰的大事,有了信誉就有了生命力。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把守信誉放在第一位。对银行,再困难也要按期归还银行的贷款本金、按时支付贷款利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做银行信得过的企业。第二,强化事业心、责任感。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极强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要有为企业、为工人创造收益的思想,要把自己的收益与企业的效益紧密挂钩,使企业极具凝聚力、战斗力。第三,大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学习、探索,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要不耻下问、虚心请教,不断开拓创新经营理念;要发挥好各部门、各环节和技术人员的作用,使企业灵活自如的运转。要采取优惠措施,吸引、招聘高级管理人员,包括企业高级智囊团、高级财务管理人才、高级营销公关人才、高级技术人才等。第四,逐步扩大企业规模,增强抗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只有中小企业在上述四方面做好了,得到银行的优质服务和贷款支持是不成问题的。
  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是动真格,整治好社会信用环境。整治社会信用环境必须各级政府领导带头守信用,带头维护金融债权,对不守信的企业取消一切优惠政策,公开曝光;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管理者,应予重罚,没收个人所得和企业的财产用来归还银行债务。要把逃废银行债务必须受到法律制裁列入有关法规。二是减化手续和降低评估、抵押收费标准,收费标准应降到1%以下,一次评估2至3年有效,不宜实行年年复评制度。三是支持银行依法拍卖抵贷资产,拍卖资产优先归还银行贷款,拍卖转让费等不超过5%。四是尽快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设立专门的担保机构,从财政和各方面筹集担保基金,使中小企业担保工作迅速运转起来。五是尽快开拓信用贷款保险业务。人民银行和保监会应尽快出台信用贷款保险政策,中小企业缺乏担保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企业单方、银行单方,或企业与银行双方向保险公司投保,这是利国、利银、利企、利保险的好事,应尽快开拓此业务。六是出台政策,允许领导干部、机关干部、城乡居民个人向企业投资,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投资理财部,帮助个人投资理财,从个人投资回报中收取一定的理财费用。七是给予中小企业优惠税收政策,实行“蓄水养鱼”,让中小企业休养生息,具有一定抗风险能力后再按规定征收税款。  
金融时报 2002.10.14
23#
发表于 2003-4-4 11:04 | 只看该作者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刘少波 2003.01.20 09:26:00 理论动向  


  众所周知,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理论呼声和政策力度也与时俱增,但是,民营企业得到的金融支持并未相应增加,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外源融资困难的状况并未得到显著的改善。因此,尽管目前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0%,但民营企业占有的金融资源则不到全社会金融资源的30%,这是一种极不对称的状况。
  普遍流行的一种解释是,民营企业受到主流金融的歧视,包括观念上的、政策上的歧视。于是,普遍主张主流金融应转变观念,国家和银行本身的政策要进行调整,资本市场要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此外就是在主流金融之外发展一块非主流金融来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如发展民营银行等。这样的解释,我们可以称之为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外因论。
  毫无疑问,过去很长时间内,我国的主流金融确实对民营企业持有偏见,至今也还不能说在深层观念上已完全消除;同时,过去很长时间我国的金融政策确有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规定,至今也还不能说已彻底根除。因此,继续转变观念和调整政策,从外部去营造一个民营企业融资的有利环境,包括在主流金融之外发展出一块非主流金融等,我认为都是有必要的。
  但是,上述解释并不是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真正本质的原因。我们认为,真正本质上的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制度缺陷,及由此导致的对现代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作规则的不适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的排斥。
  总体而言,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家们付出了大量诚实的劳动,进行了艰苦的创业。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民营企业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已经有了深刻认识和把握并不断调整自身的制度、理念和行为,以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与其这样说,毋宁说民营企业更深刻地把握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种种磨擦和我国经济体制由破到立过程中出现的真空。因此,与其说民营企业更适应市场经济,毋宁说它更适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于是,当我国的整个经济体制日趋走向市场经济的时候,民营企业原来构建的制度结构及一系列制度安排,反而体现出了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种种冲突。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诚信经济、信息经济,它以诚信为内在规定,以法治为外在约束,以信息的真实性和必要的披露为前提。但我国的民营企业普遍而言并未真正构建好这样的理念和相应的制度安排,如家族垄断的产权制度、隐私式的财务会计制度、任人唯亲的人事制度、绝对服从式的治理制度,甚至一些民营企业为了急于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而不择手段,等等。在这样一种状况下,用一句更通俗一点的话说,我们的银行难道不知道民营企业这潭水到底有多深?
  事实上,我国的金融系统并非缺乏资金。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银行系统的存差就达3万多亿元,再加上邮政储蓄6000多亿元,总量约有4万亿元的存差。而且我国的银行本质上也是趋利的。但是随着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我国的银行越来越向它的本质复归,即在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三原则中,越来越将安全性放在首位,它们越来越追求马科维茨式的有效投资边界,即既定收益下的风险最小化或既定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在此情形下,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普遍态度是,并非不愿为,也非政策不许为,而是不敢为也。它们觉得似乎犯不着去冒这样的风险。那么,民营企业是否可以通过进入资本市场来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呢?应当说这也是一种选择。但是,资本市场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充分性要求极高,大多数民营企业至少在目前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因此,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有赖于民营企业进行对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适应性制度创新,使之能更好地趋合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和运行规则。当然,外部支持(包括政策上的)也是必要的。  
金融时报 2003.01.20
22#
发表于 2003-4-4 11:03 | 只看该作者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需要企业、银行、政府共同努力

河北省金融证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何福魁 2003.03.10 09:58:00 理论动向  


  尽快建立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金融支持体系,已成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但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单靠银行的努力是不行的,需要企业、银行、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配合,采取综合措施,全方位运作,综合治理。
  1、各中小企业要增强信用观念,加强规范管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誉是关系企业兴衰的大事,企业管理者要把信誉视为企业的生命,增强重合同、守信用的自我约束意识,自觉地坚持诚实经营、履约守信,提高企业的资信度,靠良好的信誉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以信用求得发展。
  2、银行等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改进信贷管理运行机制,强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首先要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疏通中小企业贷款瓶颈。适当下放贷款权限,允许基层行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贷款,进一步改进中小企业贷款管理办法,减少对客户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使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再次要健全贷款营销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鼓励信贷人员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客户,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最后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发挥银行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在结算、汇总及财务管理、咨询评估、投资理财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服务。
  3、各级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强化协调监督,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有效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一是要认真抓好人民银行总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二是要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推动银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四是要对商业银行的系统内资金上存利率的最高上限进行严格界定,抑制基层银行资金过度上存现象。
  4、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引导中小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努力营造金融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一是要积极指导和督促中小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建立健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三是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规范中介机构行为。特别是对为中小企业抵押贷款办理资产登记、评估的部门和中介机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和监督,进一步规范贷款抵押物的评估登记程序和操作规程,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延长有效时限,降低收费标准,取消不合理的收费,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努力为中小企业办理贷款提供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社会中介环境。四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公信力。五是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建立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加强情况沟通,积极向银行推荐可供选贷的重点中小企业,搞好项目资金衔接,定期研究解决银企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推动银行和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银行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创造条件。六是要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增强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方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快其发展,对于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具有重要意义。要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其加快发展步伐,增强资金实力。要帮助他们做好增资扩股工作,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和综合实力,使其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金融时报 2003.03.10
21#
发表于 2003-4-4 11:02 | 只看该作者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之诠 介长利 2002.08.26 13:30:00 理论动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也是配合大型企业改革和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蕴藏着极大发展潜力。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最为活跃的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然而,资金紧缺、融资难却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近年来,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金融机构也积极采取措施,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实施和各部门、各地区的努力,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融资难仍是困扰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据我们调查分析,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障碍因素既有来自中小企业自身缺陷的制约;又有金融机构服务体系不完善,银行经营机制不健全,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发挥不充分的制约;还有来自融资渠道狭窄,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客观地讲,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的难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也不是一朝一夕或者少数几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相互协作、不懈努力,共同去解决。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切实更新思想观念,为中小企业创造平等的融资环境。一是要更新观念,从“三个有利于”出发,国家在融资政策上一视同仁,对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个体私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实行同等融资政策,积极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二是国有商业银行要重视中小企业对分散银行资产风险的积极意义。国有商业银行应选择优良中小企业作为长期贷款客户群,开发新的业务空间。中小金融机构要把握经营方向,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三是银行要走出信贷风险防范的误区,消除贷款“零风险”等不切实际的观念,树立贷款营销意识,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树立新的融资理念,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政府及企业都要转变融资观念,逐步降低对间接融资的依赖,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国家要通过法律、法规消除当前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一是要积极吸引直接投资,政府要充分运用贴息、税收减免等财政手段激发内外资投入的积极性。二是积极发展资本市场,疏通股市渠道。努力营造上市环境,为那些成长性较高,但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不适应主板市场要求的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场所。要降低新市场的门槛,简化程序,减少筹资成本。三是鼓励优秀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到海外二板市场上融资。四是积极拓宽债券融资渠道。取消对中小企业不利的额度限制,使优秀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五是完善风险投资法规,促进风险投资规范运作,支持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六是建立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场所。
  3、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一是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下放贷款权限。金融机构要顺应中小企业特点,减少对客户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加大基层行和信贷员的贷款权限和责任。二是既要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又要建立信贷激励机制,做到责权明确、奖惩分明。三是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使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为贷款发放提供便于操作的可靠依据。四是要允许基层行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贷款。对有市场、信誉好、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要放宽贷款条件,扩大授信额度,试办非全额担保贷款。对信用等级优良的小企业可允许发放部分信用贷款,对小企业在授信额度内允许信用卡透支。五是对信誉好的中小企业票据,银行要办理承兑和贴现,加速资金周转。六是尝试企业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贷款连带责任办法,以防范“道德风险”。七是简化中小企业不良贷款核销程序,调动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4、加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一是要增强“窗口”指导工具的约束力,防止商业银行的非理性行为对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抵消。二是发挥再贷款的作用,增加再贷款规模,增强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实力。三是增加中小金融机构再贴现数额,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宣传,使其熟悉并运用票据贴现业务融资。四是降低再贷款利率,并增强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弹性,调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积极性。
  5、完善金融机构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配套服务。从我国金融组织体系构成情况看,现有金融机构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基本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当前应解决好金融机构市场定位趋同、风险防范机制滞后等制度性障碍。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要完善经营机制,设立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部,在市(地)、县行要扩大中小企业信贷队伍,改进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工作。二是大力发展地方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并要求其准确把握市场定位,重点围绕中小企业确定展业重点和业务创新方向。促使农村信用社规范经营,改进对乡镇企业的金融服务。三是金融机构要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首先,要利用资金和信誉方面的优势,为中小企业结算、汇兑、转账及财务管理、咨询、评估、清产核资等提供支持;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库,为推出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提供依据,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工具和方式。
  6、完善担保体系和机制,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要加快担保制度立法,使担保业务运作有法可依。从法律上明确担保公司的性质、地位,明确其行业主管部门;明确担保基金来源渠道和管理办法,扩大担保基金来源,增强持续担保能力;明确担保公司、贷款银行、受保企业相互对称的责权利关系。要坚持贷款担保机构的非盈利性或服务性,在担保程序、担保效率、担保费用和保证金收取等方面要充分体现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宗旨。
  7、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基础服务。中小企业不仅需要财政金融政策的支持,更有赖于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对此,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一是组建中小企业同业公会,使其成为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市场、技术、经济金融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二是鼓励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合作,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三是规范抵押评估、登记程序和操作规程,降低收费标准,减轻企业负担。四是通过立法规范企业信用信息的登记、汇总、查询、披露。五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逐步健全面向社会开放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  
金融时报 2002.08.26
20#
发表于 2003-4-4 11:01 | 只看该作者

韩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演变与借鉴

徐斌欧振坤 2002.08.26 13:30:00 理论动向  


  20世纪50年代以来,韩国中小企业发展极为迅速。到20世纪末,韩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1%,雇员总数占全国就业总量的74.2%,出口总额占总出口额的42.0%。中小企业在韩国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主要得益于半个世纪来韩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认识充分,通过立法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其建立的颇具特色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为半个世纪来韩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资金血液,成为韩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

  政策性银行浮出水面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后,韩国社会、经济、政治结束了多年战乱的局面。为支持战后重建,美国对韩国的基础行业提供了大量的“援助”,而韩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此时也侧重于一些重点产业,与百姓生活相关的产业却被冷落。这为韩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小企业为20世纪50年代韩国经济的恢复、重建和起飞作出了突出贡献。
  有鉴于此,韩国政府于1960年在韩国工商部设立了中小企业课,专司中小企业管理之职;1961年,成立了专业的、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韩国中小企业银行;1963年,成立了韩国国民银行,专门为家庭和微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但由于这两家银行成立之初正值韩国政局动荡、经济困难时期,因此资本金不足,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十分有限,其贷款主要投向出口加工型和与外商合资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低于一般商业银行贷款利率。

  政策性金融全面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将中小企业的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正如韩国政府在其官方政策中指出的那样:“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21世纪——中小企业的时代”。一方面,韩国政府继续采用各种基金对中小企业进行支持;另一方面,还对原有政策性银行进行改造,充实资本金,提高运行效率。
  1986年韩国政府根据《支援中小企业创业法》设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对具有新技术和有出口潜力的产品生产企业给予特殊的支援、鼓励和支持。与此同时,韩国政府还要求中小企业银行、国民银行和中小企业振兴公团等机构都设立创业资金,在金融上支持中小企业创业。
  根据1987年《关于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支持法》的要求,韩国政府设立了技术信用担保基金,旨在对开发和采用高新技术的企业提供特别的融资服务。1989年《关于中小企业稳定经营和结构调整特别措施法》颁布后,韩国政府还成立了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向那些依法进行生产结构调整、从事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与此同时,韩国政府还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立的政策性银行进行了调整。1987年底,继承中小企业银行的韩国兴业银行成立,由政府持有全部资本,主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同年,韩国政府扩大了1976年成立的韩国进出口银行的职能,赋予该行具有管理、运营经济发展合作基金的职能,并以此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
  1996年,韩国政府参照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建立了自己的二板市场——KASDAQ市场,专门为知识密集型、创造高附加值的高科技新兴公司以及中小企业融资,同时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的舞台,也为寻找高风险、高预期回报的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工具。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进一步认识到发展中小企业对稳定经济的积极作用,加强了对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建设的力度。1999年对韩国产业银行进行了资本重组,加大了政府投入的资本金规模。2000年韩国政府还拨款1000亿韩元建立了韩国风险投资基金。
  目前,以政策性银行、信用担保基金和二板市场为主的韩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正为保证中小企业稳定经营、风险投资、技术开发以及中小企业国际化提供着广泛的金融支持业务。

  韩国经验的借鉴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奋斗,韩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举成为新兴工业国,并且作为富人俱乐部成员(经合组织成员),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追寻韩国经济发展的足迹,不难发现韩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金融扶持政策,对其经济发展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目前中小企业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中小企业还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为实现充分就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是与韩国相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因种种原因一直对中小企业这些“强位弱势”群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各种必要的扶持政策特别是金融扶持政策措施缺位,致使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有关决策部门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和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终于在2002年6月29日九届人大28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将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为今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因此,金融管理当局应该根据此法,借鉴韩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尽快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纳入议事日程,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金融时报 2002.08.26
19#
发表于 2003-4-4 10:59 | 只看该作者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有益尝试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有益尝试
  

王海龙 罗丹阳 陈晓峰 2002.10.28 09:36:00 理论动向  


  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是一个久未解决的问题。在民营经济十分活跃、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宁波地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过去,宁波努力尝试通过政府牵头组建担保公司的形式来解决担保难的问题,但因政府财力有限、承担风险较大而难以推广。今年3月份以来,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和宁波市多家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全国首创“机械设备按揭贷款保证保险”,通过完全商业化的运作,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该业务开办半年来,业务量迅速增长,目前已为400多家中小企业共购置价值1.7亿元的机械设备提供了贷款保证保险,贷款额已达1.0亿元。
  “机械设备按揭贷款保证保险”包含以下主要内容:一是中小企业以贷款方式向经销商购买机械设备;银行提供设备价格一定比例的按揭;设备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为贷款合同提供还款保证保险,实际充当了贷款担保人。保险公司、银行双方事先签订合作协议,当贷款企业不能履行借款合同还本付息时,银行有权自行处置抵押设备,也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先行赔偿,并授权保险公司全权处理法律纠纷及抵押物处置事宜,处置中产生的所有相关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设备经销商与银行、保险公司签订设备回购合同,当贷款企业违约、银行或保险公司处置抵押物时,经销商必须回购抵押设备。
  该项业务的推出使多方受益:
  首先,中小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近两年来,宁波地区的中小企业已逐步脱离简单生产加工的初级阶段,正向追求技术进步和资本密集的阶段过渡。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的需求强烈,亟待金融支持。但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或无足够房产、土地抵押,中小企业得到的银行贷款仍不足以满足其发展需求。设备按揭保证保险业务推出后,中小企业通过支付少数的保险费,就免除了寻找担保人之苦,可以十分顺利地从银行得到设备按揭贷款。因此,该项业务深受当地中小企业欢迎。
  其次,银行受益。一方面,当贷款企业无法履行还款义务时,保险公司充当了第二还款人的角色,使贷款的风险度大为降低;另一方面,一般来说,银行因考虑机械设备专用性强,处置中变现困难,所以较难接受以机械设备作抵押的贷款申请。对抵押物的处置手续烦琐、费用高昂,也一直是银行的后顾之忧,而保险公司的介入,使银行摆脱了处置之忧,信贷市场为此大大拓展。
  再次,保险公司亦得利。其一,在风险控制上,保险公司注意把好以下“三关”:一是高首付标准和高付款频率,以确保贷款企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二是经销商回购制度,必要时,还要求设备生产厂家为设备回购行为提供反担保或连带责任,并由经销商承担一定的免赔额,以确保抵押物能够及时、足额变现;三是适当限定机械设备的范围,以确保设备的通用性。宁波市中小企业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已形成日用家电制造业、塑料机械制造业、汽车及零配件业等若干产业集群,因此工程机械设备、注塑机、通用机床等设备在集群内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其二,在保费规模和赔付率的测算上,保险公司看好宁波地区的制造业发展前景和机械设备的巨大需求市场,同时确认了宁波地区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信用度,这就为保险公司获得足够规模的保费收入提供了保证。
  最后,机械设备经销商也是受益者。通过与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经销商提高了声誉,广开客源,销售收入的成倍增长,足以促使其愿意承担回购风险。
  通过一项金融业务创新,宁波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而且使保险、银行、机械设备经销同时形成了新的业务增长点。这项创新,关键在于思维突破,在于用市场的手段解决市场的问题。这种经验,值得借鉴。  
金融时报 2002.10.28
18#
发表于 2003-4-4 10:58 | 只看该作者

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对策

党明娜 2002.11.04 09:39:00 理论动向  


  一、影响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原因及矛盾分析

  目前,银行信用对中小企业支持的力度较弱,究其原因:
  1、中小企业规模小,效益不稳定,难以形成对信贷资金的吸附力。商业银行受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的限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十分积极。农村信用社的支持重点是“三农”,对中小企业的投入也明显不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越来越突出。
  2、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抗风险能力弱。据金融机构反映,多数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产品开发和市场研究缺乏科学依据,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一旦遇到市场波动,金融部门的贷款会产生较大风险,致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信存有疑虑,对其贷款的审查、发放比较严格、慎重。
  3、贷款抵押、担保难,影响信贷投入。首先,中小企业可抵押物较少,抵押物和折扣率较高。据调查,目前中小企业抵押物折扣率平均高达46.7%,高于国有企业二十多个百分点。其次,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高,普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企业每办理一笔抵押贷款,必须经工商、房产部门评估登记,并到法律公证处进行公证,由此下来,贷款费用率高达16%以上,中小企业难以负担。

  二、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对策

  1、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导向作用,对中小企业实施区域信贷扶持政策。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选准信贷支持重点,积极扶持信誉观念强、经营管理规范、风险度低的中小企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对科技型、农产品深加工型、出口创汇型等中小企业要重点支持,努力培育优质客户,促进中小企业向“高”、“精”、“尖”、“专”方向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将银、政、企合作拓宽到中小企业领域。今年4月菏泽市银企合作洽谈会的成功举办,是区域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益探索。本次签约企业36个,签约资金24亿多元,其中有中小企业24个,签约资金14亿元,分别占67%和58%,说明中小企业已开始成为金融信贷追逐的热点。人民银行应进一步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建立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银企洽谈会制度,搭建更直接的信息平台,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更为优越的信贷环境。
  发挥人民银行再贷款调控和利率调控手续,在信贷政策上对中小企业给予倾斜。对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且确有资金需求的银行、信用社,人民银行在再贷款方面予以支持。实行央行再贴现与支持中小企业贷款比例挂钩、多贷多贴,帮助银行、信用社培育新的优良客户群体。人民银行应加强支农再贷款调剂,增加对与农业、农民关系密切的企业的支持力度。灵活运行利率手段来体现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对利用再贷款、再贴现增加的贷款投放,其利率可适当优惠。银行、信用社还可选择一批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专项贷款、贴息贷款等形式的优惠贷款。
  2、建立适合于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体系。国有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改进信贷管理运作机制,特别是授权授信方式,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降低对基层行的贷款限制,制定简捷高效的贷款管理程序。倡导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积极、有效地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除了信贷支持,还要利用银行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在结算、汇兑及财务管理、咨询评估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对中小企业推广使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信用开证,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支持企业扩大票据融资。同时,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办法,减少对企业报表的过分依赖,突出实地检查,实事求是地评价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并根据企业经营者素质、风险保障能力、经营状况、偿债能力及信用记录、发展前景等主要指标,综合评出信用等级,作为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决策和重点扶持的依据。
  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体作用。信用社资金对中小企业的间接流入证明了中小企业吸附资金的能力逐渐增强。如郓城县民营木材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300多家,总投资1.5亿元,据测算,总投入中有70%约8000余万元来源于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间接流入。所以,农村信用社应利用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之机,加快业务电算化、网络化进程,凭借点多面广的优势,立足三农,面向民企,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真正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同时改变经营方式,按照集镇和城区划分信贷服务范围。县以下农村信用社以支持“三农”为重点,可自主发放小额农贷,城区及联社营业部把信贷重点放在中小企业,对于乡村中小企业需信贷支持的,可由所在乡镇信用社向联社提出申请,企业也可直接向城区和联社营业部申请贷款。
  3、积极协调、引导、促进贷款担保机制的建立。地方政府要积极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加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一是地方政府积极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加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由政府牵头并出资成立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小额、短期、急需贷款提供担保。二是建立信贷担保基金。按照自愿原则,通过入股形式,由中小企业集资,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合理选择个体工商户集中、市场交易量大的专业商品批发市场建立个体工商户担保基金。无论何种形式的担保基金,都要遵循市场原则规范运作,以充分发挥担保基金的作用。三是选择合适的贷款担保方式。充分运用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或运用企业互保、联保、贷款保险等形式,优化担保结构,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问题。
  4、银、政、企联手,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地方政府要协调各经济管理、司法、新闻宣传和金融等部门,扎实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教育企业强化信用意识,重诺守信,规范改制,坚决制止和依法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在全社会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优化社会信用环境。
  要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一是政府组织、银行参与,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为中小企业培训行政、财务管理人才,努力防范道德风险。二是帮助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帮助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形成完整的财务系统,增强银行对企业的信任程度。三是引导中小企业增加积累,增加技改投入,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搞好新产品和高技术项目的开发,筑巢引凤,吸引信贷资金的投入。  
金融时报 2002.11.04
17#
发表于 2003-4-4 10:56 | 只看该作者

淮安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

张静 2002.11.11 09:51:00 理论动向  


  前不久,人总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人行江苏省淮安市中心支行最近对该市小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进行专题调研,寻找小企业贷款难的深层次原因,以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

  一、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从淮安市的实际情况看,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既有其自身的条件限制,又有一些外部的客观因素制约。
  (一)从小企业自身来看,经营业绩、信用状况不佳及其财务管理的不规范等是其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
  1、实力不过硬。由于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效益差,资产负债率高,其按时还贷能力较弱。
  2、结构不合理。一方面全市小企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资源浪费型、环境污染型为主,技术水平落后,科技含量低,好项目、好产品少,吸收消化信贷资金能力弱;另一方面,小企业贷款需求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中长期贷款需求很少,且每笔贷款要得急,频率高,金额小,项目自身不稳定因素多、风险高,这些特点导致银行“慎贷”。
  3、管理不规范。缺乏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和相应的内外部监督管理机制,经营中随意性大,变化快,固定性差,特别是很多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给银行评估、授信以及跟踪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信用意识差。据楚州、洪泽、涟水、金湖、盱眙五县(区)逃废债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12月末,上述五县(区)小企业有932户逃废金融债务,逃废贷款本息达7.41亿元,占五县(区)逃废债企业户数的98%,逃废债金额的84%。
  (二)从金融部门来看,因贷款“三性”原则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也是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原因。
  1、融资方式单一。现时针对小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是担保、抵押贷款,而其它的金融产品较少。
  2、授信权力上收。目前基层银行办理一笔贷款要经过县支行、市分行,甚至省分行等多达6级以上环节,正常的一笔贷款从申请到办妥使用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造成银行资金供给与企业资金使用的时间上不一致。
  (三)从社会环境来看,缺乏有效地社会担保体系和对小企业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力度,也是造成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1、担保体系不健全。抵押担保是企业取得贷款的基本前提,但目前小企业的“抵押担保难”问题尤为突出,除了企业自身有效资产少、企业担保行为减少外,社会担保体系不健全是最大障碍。
  2、政府有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目前虽然有关部门对发展私营、个体经济要求的较多,也出台了一些意见办法,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抓大放小”问题,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时,显得“雷声大,雨点小”。

  二、加大对小企业信贷投入的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表面是银行“不贷”的问题,实质是信用问题和担保体制不健全的问题,不能完全把其归咎于银行,企业、银行、社会三者都有责任。要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绝不是银行一家之事,仅依靠银行也解决不了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多方互动、合力解决。
  (一)以诚信为本,培育良好的信用意识。当前信用日益成为金融正常运行、银企合作发展的最大“瓶颈”。信用缺失不仅威胁着金融资产安全运行,也严重地损害了银企合作的基础,制约着银行信贷的投入,最终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此,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着眼于建立长久健康的银企关系,坚持诚实经营,履约守信,并适时检点经营行为,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信用形象,以信用赢得市场,以信用求得发展。
  (二)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产权明晰是社会信用体系赖以运转的基础和前提,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减少集体、政府所占的股份,扩大个人股份的比重,尽快使小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小企业的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活力不足、经营不善、效益不高等问题,使小企业真正“活”起来。
  (三)加强对小企业的行业管理,建立健全小企业管理服务体系。一要成立行业协会组织,规范企业行为管理。二要规范市场准入。要严把小企业的市场准入关,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污染大、产品市场前景小等不符合规定的小企业坚决杜绝其入围,同时要鼓励和支持产品有市场、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发展和壮大。三要为小企业提供各项服务。包括信息传递、政策,业务辅导等。
  (四)尽快解决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贷款担保难是小企业获得贷款支持的最大障碍,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担保难的问题。应该说目前对设立担保机构的方法、方案,社会各方谈的很多,但关键还在于抓落实,在于各级财政能够舍得出资组建担保机构,工商、土地、房产等部门能加强协调,减少收费,简化手续和环节,加快“两证”发放速度和发放面,以实际行动来解决担保体系不健全、抵押环节多、收费高的问题。
  (五)切实改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不仅是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金融机构自身构筑小企业优秀客户群体,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迎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竞争与挑战的需要。为此,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贷款的解放思想也不应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以积极态度来改善对小企业的服务,以务实的态度降低贷款门槛,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并能提供有效担保的小企业应予以贷款支持,而且不应拘于评估——授信——贷款的固定模式,更不要以有无报表、财务制度是否健全作为小企业取得贷款的必备条件。  
金融时报 2002.11.11
16#
发表于 2003-4-4 10:55 | 只看该作者

加强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与银企双赢之路

朱东清 李岩宝 2002.12.09 09:43:00 理论动向  


  民营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现象是当前较为普遍的现象,也是各级政府、社会上广泛关注的热点。如何解决这“两难”矛盾,工行浙江永康市支行作了积极的探索。近年来,该行把信贷重点放在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上,不断创新金融服务,规范信贷风险管理,在竭力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中,闯出了一条银企双赢之路。
  截至今年10月末,该行的所有贷款法人客户中,民营企业客户的户数已占83%,今年前10个月,该行新增贷款6.6亿元,占当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的46%,而民营企业新增贷款2.2亿多元,新增住房、房地产贷款3.1亿多元(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贷款);实现利润5300多万元;今年前三季度永康市在浙江省各县(市)经济实力排名第18位,而该行在浙江省工行系统各县(市)支行综合实力排名跃居第一,效益最佳。该行所支持的民营企业,也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产销率达96%,产销周期40天,纳税额增长32%,该行对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观念上抢占先机是该行经营效益实现腾飞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永康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正在由“低、小、散”向“高、精、尖”迈进,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尤其是五金产品享誉全国,销往海外,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产品市场态势,成了闻名全球的“五金之都”,该市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96%,且大多数民营企业已完成了企业资本的原始积累,市场潜力巨大。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工行永康市支行,看到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趋势,紧贴永康经济脉搏,通过大量细致调研,形成“没有民营企业,就没有工行永康市支行”的共识。该行较早地介入了支持民营企业的服务,他们打破“大小论”、“成份论”,本着抓优汰劣,大小并重的思路,重点支持一批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民企。目前,该行年纳税额在百万元以上的客户就达30多家。
  二是基层行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关键在贷款市场的开拓及优质贷款市场的占领。而优质贷款的营销,等贷上门没有好客户,没有好项目,必须走出去,把贷款送给优质、还款能力强的好项目。针对信贷管理特点,工行永康市支行把信贷人员分成中小企业贷款、项目贷款、住房贷款、国际业务等小组。在考核机制上,对信贷人员改变以往的月工资制,制定年薪制。使信贷人员树立效益观念和市场观念。在一系列的措施出台后,不仅调动了贷款营销的积极性,也使贷款得以快速增长。
  三是积极争取信贷政策,为民营企业融资用足、用活政策。工行永康支行经调查确认,阻碍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授信标准偏重于大中型企业,其授信指标设置民营企业很难适应,如资产总额、企业法人的素质等项目,民营企业基本上得不到分,造成信用等级不高。第二是民营企业的财会人员素质较低,财务报表不规范,信贷人员很难把握。其三是由于一段时期零不良贷款效应的宣传,造成国有商业银行对新增贷款的风险制裁过于严厉,造成信贷人员的恐贷、惧贷心理。经过几年的摸索,该行认为民营企业的授信原则应以企业法人的素质(包括信用、社交圈、个人喜好)、贷款回笼、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的市场潜力为主要内容。为此,该行用足、用活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对中小民营企业重实力不重报表,重货款流量不重企业规模大小,力求对民营企业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存在的“需求旺、时间急、频率高、额度小”的特点,该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尽可能为民营企业提供多品种金融产品,目前,该行已推出了“三包一挂”贷款、小型企业贷款等有特色的贷款品种,并且在当地金融业首家开办商业承兑汇票保贴业务,极大地方便了民营企业客户的融资需求。
  该行在积极拓展民营企业信贷业务的同时,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严格实行审贷分离,从严把好信贷客户入门关,1998年以来该行的新增贷款不良率控制为零,全部不良贷款率为1.6%。  
金融时报 2002.12.09
15#
发表于 2003-4-4 10:54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王永利 2002.12.16 13:28:00 理论动向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新增贷款向“大企业、大项目、大城市”集中和存差不断扩大的趋势十分明显,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贷款难、民营企业贷款难、农村资金净外流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一现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呼吁银行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此前,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人民银行也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要求商业银行在坚持信贷原则的前提下,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评估审查制度,允许商业银行试办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等。一些银行也对此作出了呼应。但总体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仍需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一、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需要高度关注

  必须看到,作为一家银行(特别是全国性大银行),能够将全行资金集中调度,优先投入到发展快、收益高的地区(特别是大城市)以及风险小、综合收益大的大项目、好客户,对有效利用社会资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银行控制风险、提高经营效益都是有益的。从银行管理成本和综合收益上看,大企业、大项目要比中小企业、小项目优越得多;从信用状况上看,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一般要比经济落后地区优越得多,商业银行的利益驱动使其信贷资金必然向“大企业、大项目、大城市”集中。可以说,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出现的这种集中是商业银行改进管理、趋于成熟的表现,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以往我国银行业曾实行粗放式管理模式,各级机构没有实行集约经营,贷款权限缺乏严格控制,无法做到全行项目优中选优,加之以往行政干预强烈,地区封锁严重,银行内部贷款缺乏严格的责任约束,结果造成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十分突出,大量分支机构资不抵债,严重制约了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同时也影响了社会资金的有效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点我们是有血的教训的,是不应该淡忘的。也正是以往粗放经营的恶果,使银行和政府痛定思痛,改革金融体制和管理模式,抑制行政干预,加强内部控制,确保贷款质量,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种转变是非常难得的,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的方向是不容置疑的,千万不能再实行地区封锁,强求银行在哪里吸收的存款只能贷款投放到那里,或者通过行政手段干预银行信贷资金投向。
  现在关键的问题在于:一些急需资金的领域、地区或企业等,包括农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无法得到银行的充分支持,影响了它们的发展和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贡献。这种矛盾面的出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源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个表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不是资金紧缺,而是在资金相对集中的情况下,资金的持有者——银行,对小企业不敢放贷或慎贷。
  (一)从企业方面讲,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这是造成其贷款难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先天不足。一是抗风险能力差。受其规模的内部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受市场、环境的影响程度很大,特别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受环境制约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一旦市场、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一些中小企业很难适应。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实际上增大了风险程度。二是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综合收益相对较少。而且人民银行对贷款利率的控制较严格,大中小项目和风险度不同的借款人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差距不大,商业银行从风险成本补偿原则出发,对中小项目或企业往往不感兴趣。三是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控制机制不健全,少数人或个别人控制现象比较普遍,银行贷款所需要的财务账表管理混乱,不齐或不实;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法人资产与自然人资产没有严格区分的现象,当企业经营发生困难时,抽逃企业资产时常发生而且很难控制,贷款的保证往往得不到落实。四是很多企业信用观念不强,诚信度不够,借钱时就没准备还钱,有些企业想方设法悬空和逃废债务,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下降。
  (二)从监管角度讲,金融监管和责任追究力度的加大,使银行的经营者心有余悸。针对我国银行业不良比率高、国家和各家商业银行加大了对不良资产的监控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而实际工作中,贷款投向国有的、政府支持的、多家银行竞争或参与的大企业、大项目,即使贷款产生不良问题,也容易从道德风险方面讲清道理,避免或减轻责任处罚。但如果贷款给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却往往不容易从道德风险方面讲清道理,容易受到审查和处罚。并且,前几年出台的《商业银行贷款通则》规定的贷款条件非常严格,很多中小企业达不到规定条件而得不到贷款支持。因此,贷款准入和监管的严格、查处的严厉,形成一个明确的导向,使银行的经营者不敢向中小企业贷款。
  (三)从商业银行角度看,一是商业银行的目标市场不同,所以其自身和产品的定位也不相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弱点,很难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首选。二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与大中型企业相比,管理难度相对加大,并且很难控制。三是国有商业银行历史上已经形成的高比例不良资产问题,迫使其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确保新增贷款的数量和质量,以保证不断降低不良资产比率。

  三、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基本思路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项社会工程,要靠全方位动作,综合治理。
  1、从宏观上讲,全社会都要支持中小企业。研究资料表明,中小企业的资产占全部企业的48.5%,创造的就业岗位占69.7%,为国家创造了43.2%的工商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来源。因此,中小企业中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发展和扶持的对象,将于2003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是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其中,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诸如财政、工商、用工、资金、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有关部门要做好准备,全面实施,全社会都要关注和呵护中小企业的发展。
  同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只是单纯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还应该帮助中小企业健全机制,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素质。
  2、从法制环境上讲,要加强和加快全社会的诚信制度建设,对欠钱不还、逃废债务的当事人要在全社会予以曝光和揭露。健全和严格相关法律,必须旗帜鲜明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3、从金融政策上讲,改进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导向,真正把风险可控前提下的利润最大化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根本目标。国家不仅要考核商业银行的资产不良率,更要考核其资本回报率,从而推动商业银行不断改进内部管理,正确处理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的关系,积极拓展包括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有质量有效益的贷款领域,充分利用信贷资金。
  4、从金融体系建设方面讲,要放开和加快地方性和民营金融机构的建设。事实证明,限制和取消地方性和民营金融机构,单纯发展全国性金融机构是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多元化要求的,完全依赖全国性大银行解决各种层面的贷款需求也是不容易做好的。应该放手发展地方性和民营的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地方性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同时,要研究有效办法,切实加强对其的监管,严禁强制集资、非法控制资金流动,严厉打击金融诈骗行为。
  5、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方面讲,要改变管理模式,加大效益考核力度,调整授信管理办法,推动各级机构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的投放力度。中小企业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对商业银行也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中小企业中也确实有许多机制活、效益好、前景广阔的优秀企业。因此,支持、培育这类中小企业,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金融时报 2002.12.16
14#
发表于 2003-4-4 10:53 | 只看该作者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与银行经营策略

深圳发展银行温州分行 姚超豪 刘小杰 刘国新 2002.12.16 13:28:00 理论动向  


  以民营经济为支柱经济的“温州模式”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其充满生机和活力、持续发展的本身就说明它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而商业银行的社会职责就是要促进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在这方面,温州各商业银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温州民营经济的特点

  1、温州民营经济发育早、占比高。温州民营经济从全国范围来讲是发育和发展比较早的,这与该地区早在明清时代商贸就比较发达有一定关系,也与国家在这一地区没有大的工业投入有关。温州的个体私营、股份合作制等民营经济在温州经济总量中举足轻重,2001年末,民营企业法人占全部企业法人的98%,工业总产值占96%,国内生产总值占85%,其在该地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温州民营经济高速发展。以近十年的统计数据为例:2001年全市共创造国内生产总值达932.08亿元,比1991年全市的92.92亿元,增长了10倍,年递增19.8%,其中温州的民营经济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最具活力的板块。
  3、温州民营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催生了一大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幅射国内外的大市场。现已从原兴办的市区服装、乐清柳市电器、、永嘉桥头纽扣等各类有形的专业大市场进化为幅射全国各地的有形和无形的商品市场,还有40万海外大军开发的国际市场,拓展了温州产品的市场空间,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温州民营经济逐渐强大,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温州的民营经济以其规模小、分布散、数量多为其形式特征,即所谓的“作坊式”经济,但近几年已有可喜的变化,正向集约化、规模化、集团化的社会大生产、大流通的方向发展。一批民营企业迅速成长,促进了温州经济质的飞跃。
  5、温州民营经济创造了较发达的民间金融。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定会催生金融,金融又必定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温州的民间金融十分活跃,虽然其发展没有现成的法律加以制约和保护,使之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但其融资总量不可小视。2001年在温州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的比例约为6∶2.4∶1.6。其自有资金中的相当部分来自民间借贷。

  二、对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思考

  根据温州民营经济特点和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商业银行在经营策略上应有所创新。
  1、积极参与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其他相关机构要从立法的高度来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要建立信用标准,建立信用档案,实施信用监督,强化信用处罚。
  2、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结合温州区域经济特点,对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进行调控的同时,应区别对待,使服务领域向民营经济集中的强县、强镇延伸。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中要灵活掌握,使信贷资源的配置向效益好的地区和民营企业倾斜。
  3、把政策制度的统一性与经营的灵活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在统一信贷政策和管理制度的条件下,给予直接面对市场的经营行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如根据风险大小划分信贷审批权、根据经营效益和经营质量划分经营管理权。
  4、建立针对民营经济特点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风险的标准、类型、评估、监测、防范、转化、处置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民营经济的金融政策更加完备,风险控制有章可循并更加有效。把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落到实处。
  5、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是资金价格的货币表现,是金融市场、货币市场的核心。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只有市场化的利率,才能真正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反映资金的价格,才能真正起到优化配置货币这种重要生产资源的作用。民间金融的应运而生、欣欣向荣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行利率体制下出现的市场真空被民间金融取而代之,反映了利率市场化的客观要求。
  6、应探索民间金融的合法化、规范化。现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应通过招股、扩股、参股的形式吸纳民间金融资本,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其合理的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经营策略、服务手段。使我国的金融体系更完善,对市场的覆盖更广、更深,更能有效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金融时报 2002.12.16
13#
发表于 2003-4-4 10:53 | 只看该作者

担保业必须坚持“两手抓”——中小企业发展与信用担保问题研究

娄传申 2003.01.06 09:28:00 理论动向  


  今年,随着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开始贯彻实施,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已是势在必行,但是一些地区和一些部门,对组建担保机构明显存在恐惧心理,想上而又不敢上,上又不知如何上、上了又不知如何管理的现象普遍。笔者经过对浙江省宁海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等多家比较成功的担保机构的运行情况的深入调查分析,觉得要使担保业健康发展,必须坚持“防风险和促发展”两手抓,下面想就“两手抓”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一、强化管理防风险

  “防风险”应是担保行业一项贯彻始终的重点工作,必须把防风险作为担保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做到时时、事事、处处都要有风险防范意识,道道环节都要有风险防范措施。主要是把握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政府要为担保业防风险创造良好的条件和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政府要为专业担保机构(包括一级担保市场机构和二级担保市场机构)建立风险补助金制度。以充实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专项储备基金。
  二是明确专业担保机构的担保业务收入和利润积累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并允许其将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等的结余以及争取其它渠道的资金充实风险专项基金。
  三是从专项无偿补助资金(如农发基金补助等)中切出一块支持担保机构,充实风险专项基金,并相应为其增辟专项或代理担保。
  四是政府要为担保机构依法运用多种追偿手段撑腰,以努力减少担保风险损失。
  (二)担保机构自身要建立严密有效的防风险管理机制
  具体说主要是正确处理好以下四大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银、保关系。银行为了避免自身信贷风险,选择了担保方式,而担保机构如果将风险全部引入,势必难以生存。担保机构既要与银行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关心、相互体谅,只有同心同德才能使双方都能有效防范风险。同时又要拉开距离,各自行使自身职权,千万不能把两种职能并成一种职能。
  二是正确处理好政、保关系。作为政府部门,对担保业要做到支持不干预,不具体审批或指定审批担保项目。而作为担保机构要千方百计争取政府部门的重视,理顺各方关系,促进担保业务的开展,同时对凡不符合担保原则和条件的行政领导推荐的项目,同样坚决不予办理担保,以切实防止行政干预担保风险的产生。
  三是正确处理好企、保关系。企业是担保的主要服务对象,同时又是担保风险的策源地,是防范担保风险的关键所在。担保机构在对企业担保审查中,要把企业和企业法人的信用意识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四是正确处理好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切实加强担保机构的内部风险管理。必须建立一套严密完整的防风险操作规程,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三)要强化防范担保风险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作为政府部门要对担保机构防风险进行严厉监管,要建立由政府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参与的监管组织,随时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同时还要切实加强担保机构内部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注重服务促发展

  担保业属高风险行业这已成为客观事实,但是否由于其高风险而放弃担保、因噎废食了呢?不!对担保业来说,只能通过“以防克险、防重于治”,只能在整个担保过程中高度重视防范来实现安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才是担保业组建和存在的根本宗旨和目的。担保业只能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去防范担保风险的产生,“明知山有虎、更向虎山行”这就是担保业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为了实现“促发展”,笔者认为必须把握并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政府部门要为担保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规模偏小是当前已成立的担保机构的普遍现象,担保业从初试阶段转入成熟运作的发展阶段后,如不重视此项工作,担保能力如不快速提升,如不在扩大规模上有所作为,则其地位和作用将随着整个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而显得苍白无力,因而作为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应在切实防范担保风险的前提下,重点扶持一、二家专业担保机构,使其上规模、上台阶。
  (二)金融部门要努力促进担保业健康发展
  金融部门应该充分认识担保机构所能起到的规避和分散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作用。应当认识担保业的兴起,既是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客观需要,同时又是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质量的主观要求,是金融支持发展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组织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银行根本改变过去企业贷款“相互保、连环保、无人担保和担而不保”现象的一项充满强大生命力的新生事物,绝不能小看和低估其积极作用。不管是比例担保还是全额担保,都是为金融部门分散和规避信贷风险采取的一大有力措施,是金融业要求政府重视金融工作的具体体现。因而金融部门在充分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要全力支持担保机构的正常运作。
  (三)切实加强有利担保业运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由于担保业属全新行业,有关政策法规建设滞后、担保传导机制受阻现象明显,目前问题比较突出的主要有:
  1、必须完善和健全担保机构组织体系,要加快对最急需、最直接、最现实的县(区)级担保机构(也称一级担保市场机构)的建设。至于县以上机构设置,笔者认为应由一级担保机构参股并由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组建再担保机构(也称二级担保市场机构)为主,以其作为为基层担保机构进行业务监督指导和按规定分担部分基层担保风险的专门机构。
  2、财产抵押物登记有关规定亟需修改。目前之所以企业担保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抵押登记难,据调查,由于在抵押登记难以走通的情况下,一些企业采取了不适当的变通,如有的县(区)采取订一份“只作抵押登记”的贷款假合同予以搪塞,有的干脆不作登记或不开展此项担保业务,致使登记办法搁浅。笔者认为,作为所有权已明确的资产,如果要登记管理,也应从对抵押人和抵押权人负责的愿望出发,以防止重复登记现象的出现。应以对其资产合法性的进一步审查为目的,而无需对其抵押用途再作过分干预,否则便增加了不必要的行政管理环节,严重影响办事效率和登记初衷目的的实现。
  3、一些滞后的金融法规应作必要调整。在担保机构建立运行以后,一些金融部门却仍然运用旧的规章制度而拒担保于门外,客观上起了限制担保业务顺利开展的作用。其一如比例承担担保风险问题,目前尚未有明文规定;其次是对贷款风险权数的测定问题。一些金融机构规定了凡担保单位必须达到一定的信用级别以计算共同风险权数,而专业担保机构是以相应比例存款作担保的新机构,一般都未作信用评级,也未有评级的相应规定条件,因而即使有担保机构,也难以具备担保条件……等等。凡是妨碍担保业实施担保,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滞后规定都应该加以修改和调整。建议由国家经贸委会同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联合起草担保业有关法规,对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的职能作用和运作规则作出明确规定,以使担保业受到法律法规的规范和保障。
  (四)担保机构要牢固树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意识,确定担保重点,择优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1、担保机构必须树立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点,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担保机构矢志不渝的宗旨。
  2、担保机构必须树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观点,在企业要求担保提出后,要主动热情做好保前、保中和保后的各项服务工作。
  3、担保机构必须树立重点突出、择优扶持的观点,使有限的担保能力得到更大、更好地发挥,为中小企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4、担保机构要逐步拓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业务范围,努力把自身建设成能够成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担保的服务机构。只要是中小企业需要的所有担保内容,又是自身能力范围内的担保事项,都要有计划地稳步拓展。
  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担保业虽属全新行业,但只要坚持贯彻十六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防风险和促发展两手抓的工作方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潮中,必将为中小企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金融时报 2003.01.06
12#
发表于 2003-4-4 10:51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小企业贷款的新技术 业主信用评分法

本报记者 陆小斌  2003-03-24 10:00:26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的商业银行在发放小企业贷款时,使用一种新的方法,即根据小企业业主(即贷款申请人)的个人信用记录,由计算机统计模型软件进行自动评分,以分值的高低作为贷款决策的基本依据。小企业信用评分依据可以包括业主的月收入、债务余额、财产、就业情况、住宅所有权,及以往坏账和欠账等,以及可能有的企业信用资料。现在,这个方法已经在美国银行业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2001年4月,世界银行及其所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召开了一个国际会议,专门讨论小企业贷款信用评分法的模型在各国的建立、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  信用评分法的产生

  在美国,小企业贷款的业主信用评分法,是从消费信贷的信用评分法发展出来的。
  对个人信用记录进行自动评分,银行根据评分高低决定各类消费贷款发放与否及发放条件,在美国已经有三十年以上的历史,而且已经成为消费信贷的基本方法。可以说,如果没有完备的个人信用征信机制和相应的评分机制,美国的消费信贷就不可能普及,达到现在这样巨大的规模。美国有相当完备的个人征信体系。三家最大的征信公司,在全国有数以千计的分支机构,基本上垄断了企业和个人征信信息市场的供给。在它们的庞大资料库里,保存有1·7亿人的基本资料和信用记录,如个人身份和就业信息、信贷历史、公共记录(包括纳税、破产等)。
  小企业贷款与消费者信贷有相似之处:笔数多,数额小,交易成本高。如果是按照一般商业性贷款的操作方式办,涉及收集整理财务信息和其他劳动密集型工作,一笔贷款至少要12个小时和500至1800美元费用,而贷款的收益甚至不能弥补这些耗费,更不用说盈利了。而且,许多小企业根本没有规范的财务信息可资利用。在美国,小银行(社区银行)更多地办理小企业贷款,它们所使用的主要贷款方法被称之为关系贷款(RELATIONLONES),即银行与小企业主有其他业务往来,贷款员与小企业主是熟人或有共同的熟人,通过这些关系来判断企业还款的可靠程度。显然,这种方法的效率是较低的,也不适合大中型银行使用。因而,发展小企业贷款,也需要引入某种简单易行且风险能得到有效计量和控制的办法。在这方面,消费信贷信用评分法的成功经验受到银行和征信机构专家们的注意。
  将信用评分法应用于小企业贷款,就要建立起业主的个人信用与他所拥有和管理的企业信用之间的统计关系,用以预测贷款按期归还的可信度。消费信贷信用评分法有两个最基本的假设:第一,一个人过去的表现可以表征其未来的行为;第二,具有相同背景和行为特点的人,会有同样的表现。美国征信机构的庞大数据库以及统计分析,总体上支持这两个假设,在此基础上,消费信贷的信用评分法才广泛应用开来。
  到90年代中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积累和研究分析,信贷分析家们最终也认定,小企业的信贷价值与其所有者的信贷价值是紧密联系的,从小企业主个人的信用历史,就可相当准确地预期小企业的还款表现,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小企业贷款视同对其业主个人的贷款。
  1995年,美国最大的征信机构之一FAIRISAAC公司推出了第一个用于小企业贷款的信用评分模型。这个模型使用了17家美国银行5年间对销售额少于500万美元的公司的5000笔贷款,和数额少于25万美元25万笔贷款,作为统计样本。该模型的设计使用目标为25万美元以下的授信额度和协议贷款,10万美元以下的设备租赁贷款,5万美元以下的商用信用卡贷款。目前该公司模型所用的数据库基于1990年至2000年25万个以上的贷款申请,包括6000个不良记录。有350多家美国银行使用(包括90%的最大的小企业贷款机构)使用这个模型,每年用于大约90万笔贷款的决策过程。另外两家最大的征信公司也向市场推出了小企业贷款信用评分系统。还有个别银行建立了自己的评分模型。

  二  信用评分法在美国银行业的应用

  目前,关于信用评分法在美国银行业界的总体应用情况还没有全面的统计数字与分析。抽样调查显示,大多数银行已经采用,主要用于决定是否放贷和制定贷款条件,以及对贷款申请是否做进一步的审查。
  200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99家大银行中,信用评分法使小企业贷款比重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因为,这个方法放宽了边际贷款申请者的标准线。例如,许多小企业历史很短,用传统方法难以处理其贷款申请,但信用评分法就可以解决。美国小企业局的一份报告认为,银行采用信用评分法使小企业贷款增加,部分抵消了近几年银行合并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有关研究还显示,尽管信用评分模型的设计贷款上限是25万美元,实际中更多的应用于10万美元以下的贷款,在美国这称之为微型贷款。这是因为,小企业业主的个人信用资料对小额贷款更具相关性。
  2000年的一项调查发现,较大的银行更倾向于使用业主评分法。信用评分法使大银行发放小企业贷款的成本更多地降低,信用评分法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它们也无需充分了解当地的商业环境,即可跨地区发放小企业贷款。而对小银行,关系贷款方法对贷款双方都仍然具有优势和吸引力。美联储报告指出,1997年-2001年间,资产在100亿元以上银行的微型贷款增长很多,其原因是业主信用评分法的新工具应用及银行间的兼并。另外,有一项研究发现,采用信用评分法的大银行增加了对中低收入地区的10万美元以下小企业贷款,效果是高收地区的两倍。还有调查显示,在90年代末,银行对所在地区以外小企业的贷款增加了。
  有调查显示,信用评分法发放的小企业贷款的利率相对较高,比平均值高7%。这大概是因为,相比之下,信用评分法贷款缺乏透明度,边际贷款的风险增大。
  美联储2002年报告还谨慎地指出,信用评分法和传统方法总体上哪个更好些,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准确答案,基本情况仍然有待调查。

  三  对信用评分法的一般评价和在别国的应用

  2001年4月,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召开了一次题为“从小企业贷款中盈利”的研讨会。来自58个国家的60多家银行、30家微型金融机构、10家征信机构及一些国际多边机构的260位代表出席。
  会议对小企业贷款信用评分法的基本评价是,这一银行贷款技术的创新,有助于银行从小企业贷款中获得盈利,因而是解决小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会议代表普遍认为,小企业贷款信用评分法在各国的建立和应用,不仅要解决搜集样本、建立模型等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构建资料共享的社会征信基础结构和与新技术适应的金融企业信贷管理文化。
  根据会议代表介绍的情况,小企业贷款信用评分法在全球许多国家也有应用,但都不象美国那样普遍和规范。在具体形式上,各国家的银行机构各有自己的特点。在欧洲一些国家,社会征信机构的资料只包括对象的“不良记录”,而没有按时还贷等正面信息,这就不利于其充当小企业贷款信用评分的根据。在香港,有一家名为SMELONE的专业小企业贷款公司,通过因特网接受贷款申请,用评分法决策,所需资料主要还是申请者提供的企业财务信息。
  有专家指出,单纯用历史信用资料来预测企业未来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显然还有赖于较为稳定的社会、经济和行业环境。
金融时报   (2003年03月24日)
11#
发表于 2003-4-4 10:51 | 只看该作者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对策

程建华  2003-03-17 09:58:44

  中小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中最活跃、吸纳就业最广泛的经济组织,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布局中都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了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但在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家加紧实施广泛就业发展战略的关键时刻,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却没有得到相应拓展,“融资难”、“贷款难”的情况仍然没有彻底解决,这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中小企业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是要加快中小企业改革步伐,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是要加强质量管理,培育名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要完善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性。
  (二)转换政府职能,理顺政企关系,积极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立从政策上引导、由企业自主决定破产、兼并、变卖等改制方式的机制,不搞“拉郎配”。引导和鼓励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各类中介机构,给予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同的国民待遇。一是要制定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出台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性融资措施,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步伐并实现担保行为的规范化,研究制定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建立和规范中小企业税收支持政策,加强财政对中小企业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金支持力度;开展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新品种的研究与创新,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的规则,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三是要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支持,大力推动中小企业结构调整;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中小企业的产权流动,积极招商引资,扩大中小企业担保的受惠面;要为那些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担保,对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要积极争取上市,通过股票发行募集社会资金,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三是要成立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中心,联合各相关服务机构,在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一站式金融、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服务,架起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间沟通、联系的桥梁,促进银企合作与共同发展。四是推进担保贷款业务发展,开辟中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突破中小企业存在的担保难瓶颈,满足中小企业的担保融资需求。五是要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提高中小企业信用等级。
  (三)扶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是要加强金融开放的步伐,在对外资银行开放的同时要向内开放,逐步放宽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限制,大力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大力扶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为其提供包括税收优惠、再贷款支持等措施在内的优惠政策,促进其超常规发展。二是加快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创业资本。三是积极创造条件,为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作准备,加快建立我国的二板市场,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四是要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快国有银行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变的步伐,在其内部建立产权明确、管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此基础上完善贷款风险激励约束机制,纠正当前只罚不奖、重罚轻奖的信贷考核办法;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信贷自主权,减少对客户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合理调整授信额度。允许基层网点对一部分效益较好、信誉较高、还贷意识强、有发展前途的优良客户开设信贷“绿色通道”。
金融时报   (2003年03月17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04:22 , Processed in 0.08449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