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7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雪雁”一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4 0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雪雁一辩

  唐卢伦诗曰: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资料上说,华罗庚教授曾对此诗有过疑义。主要是两个方面:一、雪冷之季,会有大雁吗?二、既是月黑,又怎见得雁飞?

  按我们一般的逻辑,秋天来了,树叶黄了,北雁南飞。一会排成“一”字,一会排成“人”字。下雪却是在几个月后的冬天。雁群正是为着避开寒冷,要抢在下雪前,飞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雪、雁应不能同时出现。
这是我们一般的印象,但唐卢伦所写的是我们北方边境景象。宋范仲淹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他说那里风光和我们内地大不同。但他提到了雁,却没有提雪。

  我们看一首写雪的,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他说“八月飞雪”,却没有提到雁。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在我们看来正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时候。也确实是“黄叶落下”,北雁南飞的时候。北雁从哪里来?当然从北面来。北面当年边境处是什么样子呢?确实已经下雪了。按这个理论,我们就知道:我们抬头看到的秋雁两行的时候,可能就是从北方白雪飘零季节。只不过,从我们头上路过时,我们并没有想到它们更是从雪中起飞。

  若上面只是猜测,我们再看一首唐诗《别董大》。诗人高适也被称为边塞诗人。他写: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再往后代一些,元好问也从北方来。他写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大家都耳熟能详。就在同一首诗里。他也写了大雁从“千山暮雪”中飞过的情景。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查证辨析。

  再比如有个成语叫做“雪泥鸿爪”。就是大雁在雪地里留下的痕迹。

  《红楼梦》中,林黛玉有一个贴身小丫头,就叫做“雪雁”。若网上搜一下,确实就有“雪雁”这个鸟类种别。

  所以,我们说,雪中是可以有雁的。

  所以,我觉得卢伦的诗没有错。华教授当然也可以怀疑。但怀疑并不等于否定,只是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又,我觉得思考诗歌应当遵循诗的规则,不应过多的采用“数学逻辑”“地理生物”的一些习惯。所谓“诗情画意”,我们还是应多从这些方面做些探讨。

  月黑,是个凶吉未卜的境界,诡异难测,对于“单于夜遁”这个情节再合适不过。雁飞高,在暗夜里能看到吗?很难。不过,可以听得见。这是个大敌当前,生死一线的紧要关头,人们自然会集中精力,绷紧每一根感官神经,警惕周边一切可疑的动静。风吹草动,兔起鹘落都会让人极为关注。所以,“月黑”中,也能辨析出是“雁飞高”。而雁飞又为单于夜遁似是做了一个伏笔,一个暗示。也许正是“单于夜遁”心动了大雁,而大雁的“飞高”又为伏击方提供了警报。被战警惊起的大雁冒雪起飞,欲逐的“轻骑”却因为“雪满弓刀”而不得不扼腕叹息,错失了一个极好的战机,错过了一个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好机缘。整个战斗只写了仓皇一瞥,短短四句,却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有英雄有诡诈,有豪迈有遗恨。一场战斗,突如其来,又杳然而去。而且不着笔墨处又让人浮想无限。果然唐诗神品。

  至于华教授所疑第二问,不再解释。


6#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03 | 只看该作者
谢大家光顾
5#
发表于 2013-7-16 21:41 | 只看该作者
文学与数学毕竟不是一回事,华教授在数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在欣赏诗歌时用数学的方法来求证就犯了方法上的错误。文学的美靠感觉和想象,不像数学考严密的推理。我这话要是被华教授看到,估计要摇着脑袋说:“愚昧,真是不可救药!”
4#
发表于 2013-7-14 20:23 | 只看该作者
这诗品得好,引人深思!
3#
发表于 2013-7-14 16:3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段子很有思辨的,质疑和释疑都是值得敬重的,只有这样才能算出明白账!
2#
发表于 2013-7-14 16:22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思考诗歌应当遵循诗的规则,不应过多的采用“数学逻辑”“地理生物”的一些习惯。所谓“诗情画意”,我们还是应多从这些方面做些探讨。
赞同。我们所唱的歌,我们所看的诗,无不在一种氛围中升华。如果为了附合某种程度的真实性,只怕主谓宾这些句子都把人搞扒下了,还谈何诗意或境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1 00:02 , Processed in 0.06783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