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30|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古诗源》断章(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8 1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康衢谣》。

    《古诗源》在例言的开头就说,《康衢》、《击壤》,肇开声诗。也就是说,古诗歌是从这里发轫的。

    “立我臣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尔雅》说,“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所谓康衢,即四通八达的大道。理想之中的大道。

    据《列子》记述,治理天下50年后,有一次微服游于康衢,即今天山西省的尧都区时就听到当地小孩唱这首歌谣。尧看到百姓怡然自足,非常高兴,于是就“召,禅以天下”。

这是一个富有哲学意味的传说。它隐藏了对事物总的思考,而只记述对细节的看法。尧用歌谣拯救了自己。

    歌谣的意思是,百姓有衣食,不投机、不取巧,只顺乎自然法则地生活。

    今天看来,这样的歌谣如果去除人为的因素外,它所承载的是一种来自民间的心声,绝无媚上邀宠的意味。因为,孩童是自由的,他显现的是自信。天真。

    也许,人类从盲目狂热的世界中退出,就意味着回归了本真。这是一种自然主义,跟理想主义有着相同的道德与理性的判断,而绝少痛苦和折磨。

    尧舜之朝,天下太平。后来人们就把盛世之歌称为康衢谣

    2010新年来临之际,喜悦之中的韩国评出了属于自己的新年成语:康衢烟月。“康衢烟月”由意为平安的“”、意为大路的“”、意为烟雾的“”和意为月亮的“”组成,所反映的是“月光隐隐照映在繁华大街上的景象”。想象之中,烟波浩渺中的康衢被平和、喜悦之气笼罩,人民安居乐业,安享幸福。

    这是一种美轮美奂的景象,期盼之中的盛世嘉年华。

    中国的古语被毗邻之国遴选,并被赋予新意,确是汉语的荣光。但是,在国内,汉语乃至千年积淀下的传统却更多地成为一种形式,在网络之中不断地堙没着。沉沦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伊耆氏蜡辞》是一首上古歌谣,选自《礼记》。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蜡,是古代的一种祭礼名称。周朝在每年的十二月举行祭百神之礼,称“蜡礼”,而在蜡礼上所用的祭辞,就是“蜡辞。”伊耆氏,有传说是神农,也有传说是尧舜,但总归是掌管祭祀的头领。

    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祭祀都是对众神灵的一种感谢。庙堂之上的,祈求吉祥多多;庙堂之远的,祈祷福田满满。这是中国特色,一直延续至今。但仪式大都简洁、单纯,且明确。

   在古朴的周朝,祭祀的重点无疑是关乎民生的农业生产。而土、水、昆虫、草木,则是最有代表性的农业要素了。能够让万物归宗,温文尔雅,则是最良善的愿望。

    在这里,祭祀,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创造力的生活方式,人们借此来找回宏大有力的生存表达。

   将流传久远的祭祀歌谣收于《古诗源》,的确体现了古人对诗歌渊源的推崇。那就是“诗,可以兴,可以群”。这是诗歌恒久的创作、记录生活的信念与渊源。

   于是,在千年之后,我们又感受了上古先民对于期望改变自身命运和环境的朴素心里。

    3.《古诗源》在最后一卷的最后一首诗歌是无名氏的《鸡鸣歌》。

    “东方欲明星灿烂,汝南晨鸡登坛唤。曲终漏尽严俱陈,月明星稀天下旦。千门万户递鱼钥,宫中城上飞乌鹊。”

    诗歌明朗,清新,让人感受到一种世俗生活的亲切与美好。

    那样一个鸡鸣的早晨,就像一首谐音和鸣的交响乐,被灿烂的东方、被飞舞的乌鹊雕琢到了天幕之上。

    这是我们彼此都如此熟悉的一种感受和景象,一种对田野、对小城郭生活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回望。而让我们通过诗歌的窗口来走进一个诗意盎然的清晨,则是古人的智慧。确切地说,是《古诗源》给予后人的财富想象。

    应该惊讶?还是应该惊奇?

    “人类的关系,是人类与自身生命的、与在他的生活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个体的联系。”这是凯尔泰斯的话。他是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出来后,用心瓣当做船桨前行的船夫。想象之中,在即将开启的新的一天,我们仍要无条件地遵守或顺从各种痛楚、各种畅快,与各种不忠。但能够在清晨听到响亮的、警示的鸡鸣,也是幸福的。

    如此我们则相信,鸡鸣之中,会有一个静默的天空在向大地展开。这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宿命。就像凯尔泰斯说的,“假如你什么都不相信的话,对于活人来说,你已经死了”。

    那么,就让鸡鸣之后的一天来临吧。从这一刻起,走出历史暗淡的井底,和乌鹊一起,翔舞,幸福。

   《水浒》里的鲁智深在听到隐隐约约的钱塘潮时,收拾好自己的经卷、衣物,对弟子说,他要走了。于是坐化成仙。一生打杀无度的花和尚,竟然落得一个安然而去的结局,确是美好的。因为,他彻底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生活的瞬间。


   


[ 本帖最后由 何也 于 2013-12-18 10:09 编辑 ]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6: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3-12-19 09:20 发表
感悟厚实,个性的色彩浓郁。欣赏并问好。


谢过敬斑斑的阅批!
也问你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6: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3-12-18 20:54 发表
总之是关联着人本主义,而人本主义的物质性前提是人的自然化而非社会化。自然人性如水,社会人性如水之蒙尘或掺以杂物。人的情感和心灵最率真的表现总是在人性的自然状态下,而非社会状态下。
所感深刻,所察宽广, ...


真诚感谢李斑斑的悉心阅评!
古人的歌谣很简单,往往是心性、真性的自然流露。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6: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12-18 20:04 发表
灵动个性的解析,纵横交贯的笔触,有着颇多历史的感怀,现实的思考。


感谢剑鸿斑斑的阅评!确实,这样的文字写起来总觉得不易把握。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5: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12-18 16:15 发表
由词解义,达事达人,思想性与哲理性饱含其中。古人总是让我们受益,我们也总会从故人的言词中在悟得许多,一些放之四海皆通的大道理其实往往出于平淡。
何老师这文应该是个系列,很希望看到完本。


谢过木门斑斑的阅评!断断续续写的,也希望能坚持的久一些。
问你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5: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3-12-18 13:14 发表
何也兄睿智,从《古诗源》中发掘中国文化之道,解析文化本源。


谢过房子兄的阅评!
前两年写过,现在又捡起来,算是这几年的感悟吧。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5: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青衫子 于 2013-12-18 10:36 发表
鲁智深的活着和离开都是通透明达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


谢过青衫子的阅评!
同感啊,鲁智深的人生精彩,且不易啊!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5: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彦林 于 2013-12-18 10:12 发表
抢到了沙发。

谢过彦林来读!问好!
8#
发表于 2013-12-19 09:20 | 只看该作者
感悟厚实,个性的色彩浓郁。欣赏并问好。
7#
发表于 2013-12-18 20:54 | 只看该作者
总之是关联着人本主义,而人本主义的物质性前提是人的自然化而非社会化。自然人性如水,社会人性如水之蒙尘或掺以杂物。人的情感和心灵最率真的表现总是在人性的自然状态下,而非社会状态下。
所感深刻,所察宽广,所思所想有一定精神高度。
6#
发表于 2013-12-18 20:04 | 只看该作者
灵动个性的解析,纵横交贯的笔触,有着颇多历史的感怀,现实的思考。
5#
发表于 2013-12-18 16:15 | 只看该作者
由词解义,达事达人,思想性与哲理性饱含其中。古人总是让我们受益,我们也总会从故人的言词中在悟得许多,一些放之四海皆通的大道理其实往往出于平淡。
何老师这文应该是个系列,很希望看到完本。
4#
发表于 2013-12-18 13:14 | 只看该作者
何也兄睿智,从《古诗源》中发掘中国文化之道,解析文化本源。
3#
发表于 2013-12-18 10:36 | 只看该作者
鲁智深的活着和离开都是通透明达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
2#
发表于 2013-12-18 10:12 | 只看该作者
抢到了沙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18:46 , Processed in 0.06010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