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10|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让我们走近先贤——读吴成《剑阁历史文化名人黄裳、赵炳然、李榕评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15 1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我们走近先贤
——读吴成《剑阁历史文化名人黄裳、赵炳然、李榕评传》 
梁星钧
  
    
  
  吴成先生《剑阁历史文化名人黄裳、赵炳然、李榕评传》出版了。我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这是作者经历多年,数易其稿,反复收集、整理和挖掘剑阁历史文化资源而结出的硕果,这部作品的问世,也必将标志剑阁历史文化名人的发掘研究和编著工作已经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新时代。

  
  有评有传:思考的纵深开掘
  
  
  作者该书有三大特点:一是有评有传,评议为主。所谓“评传”,就是有评有传,内容上有历史人物传记,有作者评论。本书前面只是简介人物生平功绩,后面重点评其思想影响。作者本着对古人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透过历史迷雾(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揭人性之真实,究思想之脉络,探文化之源流,做到古为今用。二是究本索源,还历史之本然。在对待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及难点疑点争论点上,作者没用一般人的“扬长避短”,而是本着严谨负责的治学态度,去追根溯源,不过分扬长,不力避短处,而力达历史真实。如没回避黄裳为何没有弟子朱熹名声大的问题。敢于揭示赵炳然次子强奸杀人危害一方终遭处决事件。也没回避赵炳然与戚继光的名声为何反差之事。更没回避李榕镇压太平天国的历史局限。这样不仅没损历史人物形象,更让这些历史先贤走下神坛,贴近今人,显其强大的内心和真实风貌,成为一个个人性丰满,活生生的立体形象。三是作者有自己的学术见地和智慧光芒。作者善取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和节操,以悟出人生的道理。如“人一生的发展变化都能从文化上找原因”,“赵炳然之所以成大器,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优秀传统文化和良好的家族文化对他的熏陶”,这些都提到了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和改变,颇有见地,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为读好该书,我特找来贾天运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爱国人物评传》作对比阅读。贾先生之书以传为主,评为辅,讲述了中国古代50位人物的光辉事迹,主题集于“爱国”二字,内容是先故事,后附一小段结合现实的评述。而吴先生则是侧重于对三贤的评述,重在其理性思想的开掘。文有一种贯通古今的磅礴气势,也有一股雄辩的思想力量。该书把历史人物放在国际与历史的大背景中去考量,总结成败得失规律。我们实需这样的思想成果、学术报告、辩证结论和文化结晶,这于我们品味历史先贤的辉煌人生,借取他们的优秀文化成果,为把我地建成文化强县,推动社会历史全面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文献价值。
  
  
  名人与文化:本书的两个核心词汇
  
  
  读该书读什么?该书的主色调是什么?这是我一向思考的问题。在老城至新城的往返车上,我心底不断跳荡出两个词汇:名人与文化。名人与文化,我想这就是本书的两个核心词汇。
  
  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名在哪?他们的文化表现如何?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是名在他们的人格品性。
  
  “人品”指人的品质和品格。“人格”指人的个性及品格。人格的外现称“脸谱”,内现称“真我”(即真实的自我)。中国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讲究含蓄忍让,以及温、恭、礼、谦、让、仁等,其理想人格是完美和规范化(西方人讲直接张扬,以人为大,理想人格是人性化)。这些在我地文化先贤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黄裳是一个真君子。20岁时就有过拾金不昧的故事,“黄裳还珠”由此而载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典籍。有过陪母远游,让母亲病愈的孝举。黄裳入仕后朝廷封他县尉,恰好此时他父亲去逝,他毅然去官而回家守孝三年,这足显其孝道。黄裳的人品得到了南宋三朝皇帝的赏识,先后委他皇帝内秘、太子老师、礼部尚书等重要官职。最后黄裳归乡病逝,皇帝闻之当朝痛哭……一个人作官至此,试想,没有优秀的人格品性,何至于此!纵观黄裳的一生,除了他的贤能,本领,驾驭世态的特殊机智外,就是他卓异的人品了。如此黄帝才更器重他,大臣才更信服他,百姓也才更爱戴他,使他如鱼得水,自由发挥,升华了自己的人格,发掘了自己的潜能,创造了不朽的业绩。这当是国之福,民之福,黄裳自己的人生之大福。然而黄裳的命运多舛,我给他短暂的一生总结了三句:一是考试一路通(一举成名),二是做官事事顺(上得君心下得民心),三是大喜生大悲(太顺则生悲)。
  
  赵炳然也有三回剑州守孝之事。更有“大义灭亲”的壮举(他次子危害一方他执法如山没袒护)。这些足显他超乎寻常的人格品性。
  
  李榕的清廉爱民更是传为佳话。
  
  作者着力挖掘黄裳、赵炳然和李榕三人的孝道,这对当今社会极具教育意义。我们也只有处理好这些家国矛盾,做到抓大慎小,处理好生活细节,才能放手发挥自己,有效施展自己,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的发展多作贡献。
  
  
  二是名在他们的文化成就。
  
  关于文化,吴先生讲得好,文化的本质内涵就是以文化人及以人化文。文化是个多义的概念。大体指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方式、思考习惯、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包罗万象,又简称知识。
  
  黄裳是一个温良敦厚的集政治、教育、科学于一身的大才子、大智慧和大科学教育者。黄裳一生有许多辉煌的成就和建树。他从小聪颖好学,以二甲前50名进士科考入仕。他在政治上提出“定行都”、“谏吏治”、“设重镇”等正确主张,有效地巩固了南宋王朝。他做官善谋略,善以自己的文字之功,学识之力,劝谕皇上,晓谕黎民,故而深得上下人心。可以说,一国有之,国之福也,一君有之,君之幸也。他在教育上苦读深思,融会贯通,教学相长,创新了许多教学方法,使太子赵括成为一代贤君。他学识渊博,精通文史经义理,有文化地理著述十余卷,但他永不知足,以“一书不读,一物不知”为耻,终成“学贯九流,遍识千古”的学问大家。他在思想上有“三才本性论”、“三心论”、“持心说”、“内圣外王”、“笃于躬行”、“正心诚意”等。他在科学上发明了早于欧洲三百多年的《天文图》,成为世界公认的天文学家。他集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学家一身,可以说他是集一切文化之大成者。因此他是世界文化名人,是中国历史名人,是剑阁文化符号。
  
  
  赵炳然以三甲前百名进士入仕,勤奋善思,著作等身。作者揭示出赵炳然一生的多读书,读好书,让文化之光照亮自己心灵及人生旅程,是其传奇文化之内因。他在监察、沿海抗倭、北疆驱虏中战功卓著。他以卓越的军事思想,安边评寇定国的军事行动,为明朝的巩固立了赫赫战功,其军事思想于今的安边稳内仍可借鉴。这些同样是他优秀文化素质的具体体现。作者在挖掘赵炳然军事思想和理论策略方面,参考了众多资料著述,梳理出了一些重要的理性观点。这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色。
  
  李榕乃“蜀中王者”、“曾门四李”,诗、对、论样样精通,有《十三峰书屋全集》。他治湘有高招,回乡从教有妙术。他的杰出,我认为主要不在他政治上的表现,而在他解职回乡后从教所结的思想转变及所结的硕果上。尤对这样的选择,一般文人官僚是很难做到。他们许多丢官后厌世终身,消沉无为,或隐山林,与世隔绝。李榕去职还乡之初虽也闭门谢客,但他很快就调整好心态,重新振作起来,转向了他人生的又一峰——从事家乡的文化教育。诚如作者所说,他是学者,博古通今;……是文化名人,长诗书;是教育大家,桃李满天下。作者指出他在诗文、志书和书法上的独特价值,指出他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历练的丰富、勤勉思考和个性迥异是他成为文化名人的重要因素。集此众长于一身者,世间有几许?这是一个人绝处逢生并重振雄风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文化巨人崇高素质的生动展示。他的意义更在于,为古今辞官文人另辟了新路,成为“学而优未必仕”的优秀代表者之一。这难道不是他优异文化的有力表现吗?
  
  我们不难从这些历史名人看出他们的一些共性。他们一般是在朝就当官(也多文化建树),下野就从文。但不管是从政还是从文,他们都特别重视自己的学问,这是特别需要我们现代人值得注意和认真加以学习借鉴的可贵之处。比如我国陕西如今仍有浓厚的官员文化传统的延续,这便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繁衍不息的深刻内因。
  
  三是名在他们的社会担当。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社会、国家、民族的振兴为第一要务,将个人身家乃至性命都置之度外,体现出他们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黄裳因忙于国事而不顾身家,他的家人一个个都先他而去逝了,他本人也是“鞠躬尽萃,死而后已”(因操劳过度而英年早逝)。黄裳死时还不过半百,这当是人生及其事业的巅峰时期,真是可惜了他的一身才华,才刚露头角(有功国家,有功于社会),却因背疮的不治之症而早逝,留下了历史的永久思考和回声。赵炳然因长期奔命于安边评寇之戎马悾惚,却鞭长莫及于家乡次子的管教,以致犯下了命案而终被毫不容情地处决,卓显其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和公而忘私的崇高品行。李榕更是在政时言政(治湘有功),去职后毅然扛起家乡教育的大旗,成为巴蜀享有盛名的教育大家。如果他们没有这种先人后已,以天下为已任的社会担当意识,又哪有他们的盖世之功和传之后人的历史威名呢?
  
  上述三贤都是学问深厚的蜀中大儒,是剑阁宋明清的三座文化高峰,是剑阁文化发展的三个重要的里程碑。故我们景仰、崇敬、学习和仿效,以颂扬他们,继承他们的优秀品德和思想成果,获取我们有用的文化养料,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
  
  
  走近先贤:繁荣当今文化
  
  
  走近先贤,繁荣当今文化。是摆在我们今人面前的重要课题。作者在书中已有很好的意见,我再结合阅读谈点个人体会。
  
  一是学黄裳的全才通才,做德才兼备的能者。怎么走近黄裳,学黄裳学什么?作者在书中谈了四点:坚持终身学习,建功立业,成就人生高度和修炼高尚的人格。作者称黄裳是剑阁历史文化名人第一人,为厚重的剑阁文化注入了特殊的内涵,成了剑阁这个地名的文化,同时也使剑阁名扬四海。这个结论鼓舞人心,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加以发扬。黄裳是一个世间少有的全才通才奇才,我们学之,就要他的高尚品德,学他敦厚的为人处世态度,在思想境界上立于不败之高处。这就需要我们广泛学习、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和勤于思考,以丰富我们的学养,健全我们的识见,精进我们思想内涵,最终做到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做一个德才兼备的能者。
  
  二是学赵炳然的有勇有谋,搞好边防及社会的安宁和谐。赵炳然的杰出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监察战线上的贡献,一是灿烂的军事思想和对敌斗争策略。在监察上,他惩恶扬善,打击犯罪,对于明朝国内安宁、政治稳定和百姓乐业,起了重要的作用。学他这点,对于我们当前反腐、维护社会稳定,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军事上,赵炳然是剑门走出的军事家,有卓越的功勋,在长期的戍边和对敌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作者深刻总结出他的海防建设思想、边防战略思想、治军练兵思想和武器装备建设思想,最后又提炼出三个基本特征:继承性(借鉴了许多古代兵书的思想)、创新性(对许多军事著述都有发展和创新)和实用性。这于我国南海、东海(钓鱼岛)的守卫,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防建设,对内维护稳定,建设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是学李榕的进退有据的达观处世态度,安于自己的职业环境。李榕是读书人。却不像有些读书人一门醉心官场(别的什么也看不起或不想做),也不像有些人官场失意后悄然隐退,或夹在社会里厌世、诅咒和和牢骚抱怨,而是积极参与家乡事务,在教育上大显身手,建立自己的功勋,铸就自己的不凡人生。李榕的人生给人的重要启示:一是读书人要有进退自如的豁达态度。读书人做官常有“进亦忧,退亦忧”的窘况,李榕的态度很令人欣赏。今见一些人在位时高高在上,下台后垂头丧气,难道不可以加以对照吗?人生要学种子,落到哪里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给春天以回报。学习李榕,就要在政谋政,在商言商,尽快实现角色转化,在人生的各自岗位上各尽其职,各显其能。二是做官谋事,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建树。“建树”二字,此指小可立身、养家,大可为人、治国。我们也可通俗地释为,干一爱一专一,争取有成,至少心安,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当世,无愧于后人。三是安于我们所处的职业环境。不论是好职业差职业,不论是好环境差环境,我们都不应消沉,也不可不拥抱太阳,奔向新的光明。这就需要我们心底永远有光亮,照亮我们的脚步,给我们的前路,洒上热忱和希望。职业和环境,无所谓高低贵贱,人的心境和努力,永远才是你进退的源泉。生活永远在向你招手,就看你的朝向。
  
  借此学习机会,为弘扬剑阁悠久的历史文化,做强做大当今文化,当好一个文化人,特提几点建议和希望:一是设立历史文化名人学术研究组织,整合剑阁历史文化名人资源。要以吴先生的这次出书为契机,收集和整理好各种历史文化名人的资料著述,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专研精进,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人力资源浪费;二是加快剑阁风景旅游文化建设步伐。搞好剑门关AAAAA景区升级、翠云廊等蜀道旅游文化、红色文化和本地民间文化的开发。要鼓励、优待或重奖所涉艺术佳品,选编这方面的优秀成果。三是大力发展剑阁各类文化艺术。办好一刊一报,培植剑阁文化根基,加强剑阁文化阵地建设力度。要让我们的文化站得稳,走出去,以推动剑阁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剑阁的历史文化先贤众多(有魏征、黄裳、赵炳然、李榕、朱采、赵维岳、吴学皓、卫杰、何寅生、母前轮等)。剑阁近年也有大量的收集、研究、整理和发掘(有的也正在编纂整理),且有一些可喜的收获,但从整体来看还是缺少系统性。吴成先生此书,虽只取其三位,却是充分占有材料,作了纵深开掘,融入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掺进了一些现代学术的新名词、新理念,从而增强了该书的思想性和学术性,也使本书语言活泼风趣。特别是在还原历史人物本貌,挖掘其闪光思想、历史成就、学术卓见以及对后人的影响方面,作者都有深刻而全面、新颖而独到的透辟认识,这是本书的又一个重要特色。我也深信,该书的问世,当是剑阁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这必将极大地鼓舞后来者,奋勇追赶和超越,必将呈现一个更加可喜的局面,为剑阁该项工作及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走近先贤。在大力发展国家文化,建设剑阁文化强县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避开,也不该绕过这些悠久灿烂的先贤文化。这是我们本土的优良硕果,也是我们的传统优势,我们只有深入学习研究,有效发挥资源优势,才能更加激发我们的文化潜能,从而为实现“美丽剑阁,和谐家园”倍添力量。吴成先生本书立足高远、取材广泛、视思广阔、思考深透,为文化发展扬帆,开我地同类作品之先河,这种敢为人先,其志可鉴,其勇可佳,其效可赞,其就可叹之、品之、借之、用之也!所以作者本书的问世,将是一件利国利县利民的大事,真可谓顺应了历史,适应了时代,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当然该书也有不足,一是人物故事较少,事实材料有限,故在一些思想与事实之间仍存某种断裂。二是学术性浓,使一般读者阅读有难度。本次鉴于水平所限,又值期间自己出书和母亲患病住院诸事,故使此评难免粗漏,不尽不实之处还望各家指点。总之,作者以博大的胸襟,以翔实的史料,以缜密的思考,发掘、整理和梳理出剑阁具有地域文化符号、卓越军事才能、文化教育典范的三位历史先贤的功绩和影响,必将照耀着我们,推动剑阁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和大繁荣!顺祝作者创作出更多的佳作,愿后来者居上,为弘扬祖国文化,宣扬剑阁历史文化,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2013,10,31老城老宅首稿2013,11,10清江河二稿2013,11,26老城县医院三稿2013,12,1-5老城-新城终稿)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4-2-17 23:49 编辑 ]
20#
发表于 2014-2-23 16:21 | 只看该作者
“一是名在他们的人格品性。”德在才华之先,赞同这样的评论方向!

诚如高斑竹所言,评中评,难上难。也只有梁老师这样的评论大家,能写出这样扎实厚重的评中评。山菊佩服之至,学习!
19#
发表于 2014-2-23 15:46 | 只看该作者
几位版主辛苦了。版块是要大力支持的。我写评论比较慢,主要是因为工作生活的原因,加上自己的水平有限,评论我也写,但写的很慢。但会大力支持!
  祝本版块在三位版主的带领下蒸蒸日上!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2-22 13: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黄叶斌 于 2014-2-22 12:00 发表
我昨天搜索了一下,可以看见以前在这里发表的一些文章。可是,今天再打开时,却说是已经过时了,不能显示出来。请你帮忙一下吧,怎样才能及时显示以前的文章,并且能够保存。


有搜了下,没问题,就在本版内搜索,有3条:




[td]  标题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读梁星钧评论文集《说长道短集》   1 2  论坛评论区 黄叶斌 2013-2-1  26 / 571 2013-2-9 14:24 by 黄叶斌  
   网络盛开的文学之花   1 2  论坛评论区 黄叶斌 2012-10-17  27 / 1077 2012-10-21 09:41 by 南山菊  
   寻根文化的历史叙事  论坛评论区 黄叶斌 2012-5-17  4 / 540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4-2-22 14:02 编辑 ]
17#
发表于 2014-2-22 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 梁星钧 的帖子

我昨天搜索了一下,可以看见以前在这里发表的一些文章。可是,今天再打开时,却说是已经过时了,不能显示出来。请你帮忙一下吧,怎样才能及时显示以前的文章,并且能够保存。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14: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黄叶斌 于 2014-2-21 13:55 发表
今天上来看了一下,你的工作还是很忙的,责任重大呀!
你的评论,还是一如既往的风格,宏观着眼,细处作手,挖掘得较全面深刻。
可惜,我目前没有首创的文章,基本上都给其它论坛了。以后慢慢来吧。

  好的。谢叶斌老师鼓励。多来关心指导论坛建设,期待你的原创佳作!
  另你的评论可在这里搜索下,看齐整与否,有遗漏我们及时补正。
15#
发表于 2014-2-21 13:5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上来看了一下,你的工作还是很忙的,责任重大呀!
你的评论,还是一如既往的风格,宏观着眼,细处作手,挖掘得较全面深刻。
可惜,我目前没有首创的文章,基本上都给其它论坛了。以后慢慢来吧。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08: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4-2-20 19:56 发表
邹平青年作家刘潮,最近出版了长篇小说《八十一封信》,小成写了一篇评论,这两天就来首发在评论版,是范廷伟介绍来的。

  好的。现在评论版新开张,新帖不多,应有一些帖子供人浏览欣赏。文学艺术评论是慢工活,其性质决定了不可高产,对于每一位作者用心写的评论,我们都要认真对待,决不马虎。欢迎各位新老文友光顾!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08: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冷若秋水 于 2014-2-20 21:22 发表
在当今的生活节奏中,能找出一段时间静心阅读是不太容易,再能够在阅读后精心的梳理,写出成型的有分量的评论,就更为难得。像一水版主所讲,这个评论版块是一个拔高的版块。我体会,它在不同程度上起着引导阅读的作 ...

  你这几句,会作为我们的鞭策和动力。我们会记住你的鼓励和意见。希望你多建议并支持该版主各项有益事务的进步和发展!
12#
发表于 2014-2-20 21:22 | 只看该作者
在当今的生活节奏中,能找出一段时间静心阅读是不太容易,再能够在阅读后精心的梳理,写出成型的有分量的评论,就更为难得。像一水版主所讲,这个评论版块是一个拔高的版块。我体会,它在不同程度上起着引导阅读的作用,因此版主和会员都需要较高的水平。有幸看到几位有实力的版主操持起这个版块,真好!相信在梁版,迎春版,一水版的引领下,评论版会越办越好!秋水前来道喜,向各位学习啦!
11#
发表于 2014-2-20 19:56 | 只看该作者
邹平青年作家刘潮,最近出版了长篇小说《八十一封信》,小成写了一篇评论,这两天就来首发在评论版,是范廷伟介绍来的。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9: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4-2-17 15:14 发表


首版负责制,为了开坛顺利,梁版一定是要辛苦了。

  谢谢鼓励。靠大家努力。我是强烈地感到中财论坛运行十年当有自己好的评论版,管理信任我就应承努力一下了,至少效果怎样一切靠上下左右齐心的协力。
9#
发表于 2014-2-17 15: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4-2-17 11:10 发表

  谢谢,来不及与你及高迎春商量,标明是我个人设想的草案,想抓住下有利时机,争取工作不太被动。万事开头难,她在我们有雄心有信心同,感激我们的积极配合和互助。


首版负责制,为了开坛顺利,梁版一定是要辛苦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4-2-17 11: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4-2-17 10:28 发表


这两天没条件登陆论坛。刚看了梁版的设想,积极支持。再读此文,深感梁版为文认真扎实。拔高一点说,评论版需要一定的文学理论,无论版主还是会员,都要付出其它版块双倍的努力,实在说来,做热很不容易。但既然 ...

  谢谢,来不及与你及高迎春商量,标明是我个人设想的草案,想抓住下有利时机,争取工作不太被动。万事开头难,她在我们有雄心有信心同,感激我们的积极配合和互助。
7#
发表于 2014-2-17 10: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4-2-15 18:15 发表
  中财论坛评论版虽然成立几天了,版主明确了,相应条件确立了和正在确立,今天虽为周末,但为感到乏帖子面是感冷落和不安。我们除了一方面召集版主班子碰头会商有关事项外,也积极组织和希望出现文艺为主的各类稿 ...


这两天没条件登陆论坛。刚看了梁版的设想,积极支持。再读此文,深感梁版为文认真扎实。拔高一点说,评论版需要一定的文学理论,无论版主还是会员,都要付出其它版块双倍的努力,实在说来,做热很不容易。但既然应下来,就一定有信心办好,大家一起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8 09:57 , Processed in 0.16880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