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89|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南山小札】3:浮生六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 2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读到一本书也看缘分,为什么是这本而不是那本,有时候不在于优劣,而在于机遇。一本在国际文坛如雷贯耳大名鼎鼎的书,喜滋滋买到手,看了也许有点失望。一本听文友偶然说起的无名作者的书,揭开一看,可能一下子合了脾性,喜出望外。

  《浮生六记》便是如此,让人爱不释手,相见恨晚。这是清朝一个叫沈复的人写的。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苏州人。此人称不上是文人,他未参加过科举没有得到过功名,用现在的话说,非科班出身;也不如中国四大名著的作者那样人人皆知,甚至不如《聊斋志异》那样广为流传。(如果不是前几年在文学论坛偶然听清荷说起,我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本书。)

     这本书虽然属于草根,然而很有质量。是天然的好作品。 此书得以面世完全出于偶然,堪称幸运。据说这本书的手稿保存了半个世纪后,在一个冷摊子上被王韬的妻兄杨引传注意到,交给在上海主持申报尊闻阁的王韬,于是得以活字版发行,从此得见天日。

    全书六卷,故题为“六记”,可是好的东西总是有缺憾的,正如《红楼梦》一样,他也是不完整的,遗失了两卷,实为四卷,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看题目就能大致知道内容,也能看出四卷在作者心目中的先后顺序。


                            二
    卷一说的是夫妻感情,卷二说的是生活中种种风雅乐事,( 比如她们捡石头那节,摘花的那节,还有与船娘在河上喝酒的那节,精彩之处不胜枚举。) 前两卷是全书最动人最出彩的部分。作者以第一人称叙事,开篇点明自己生于“太平盛世”,而且在“衣冠之家”,因有感于苏东坡的那句“事如春梦了无痕”,所以才想到要把自己平生所历记录下来。

    紧接着本书的女主人公芸娘出场,这是沈复的第二个妻子,(第一个是父母之命的于氏,“八岁而夭”。)芸娘,字淑珍,名字就很贤惠。就像林黛玉与贾宝玉一样,两人是亲戚,芸娘是沈复舅家的女儿。两人同龄,芸娘生日大他十个月,他称呼她“淑姊”。

    芸娘自小家境较差,四岁的时候父亲就没了。家里有个母亲和弟弟,靠着芸娘一双巧手做女红养家。芸娘聪慧,没进过私塾的她,从《琵琶行》学着认字,并且很有悟性,吟诵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清秀的诗句。沈复十三岁那年,对她一见钟情,求了母亲,缔结了婚姻。从此两个人走进了一段神仙般逍遥的日子。

    卷一可以看做蜜月记录,小夫妻的融洽与恩爱,点点滴滴,跃然纸上。有婚前芸娘为其藏粥惹下的“笑话”,有沈复对她“多礼”的调侃,还有对文人的精彩点评。两人是夫妻,更像是朋友、知己。

   七夕之夜,小夫妻于我取轩中设香烛瓜果拜天孙星。沈复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两方,一个执朱文,一个执白文,书信往来时盖章,可谓浪漫至极。可惜后来阴阳两隔,徒留遗憾,这是后话了。

   芸娘是个美食家。“芸善不费之烹庖,瓜蔬鱼虾,一经芸手,便有意外味”。这真是一个可人的女子,能将平常之物做出好味道,多实惠呵。书中记载她“以麻油加白糖拌卤腐”,或者“以卤瓜捣烂拌卤腐”,制作成“双鲜酱”。沈复本来不爱吃,也喜欢上了这一口。沈复好洁又好客,他那一帮朋友经常在萧爽楼相聚,“芸则拔钗沽酒,不动声色”。若是换做一世俗势利妇人,恐怕要做河东狮吼大煞风景的吧?
   
    春暖花开,“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这时候芸娘笑吟吟地说:“明日但各出杖头钱,我自担炉火来。”看到这里,我想到了田螺姑娘,芸娘究竟有什么妙法呢?原来她想到了卖馄饨的担子,先在家把菜肴炒好,去了再热一下。就连煎茶的法子也有了,“携一砂罐去,以铁叉串罐柄,去其锅,悬于行灶中,加柴火煎茶”。

    有了如此得力的后勤部长,这次出游自然惬意非常。“择柳荫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品着清茶,兴致盎然地欣赏美景。但见“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蜂蝶乱飞”。这可真是良辰美景啊!“既而菜肴俱熟,坐地大嚼”,此情此景,让人想起红楼梦中史湘云烤鹿肉的那一幕。在游人纷纷投来的羡慕的目光中,“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这时候则有些竹林七贤的落拓不羁了。

    沈复“爱花成癖,喜剪盆树”,曾得张兰坡临终所赠荷瓣素心春兰一盆,“珍如拱璧”,后遭人妒忌被“滚汤灌杀。从此誓不植兰。”“惟每年篱东菊绽,积兴成癖。喜摘插瓶,不爱盆玩。”就连插花也有一套,“数宜单,不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瓶口取阔大不取窄小,阔大者舒展不拘。”“起把宜紧”、“用针宜藏”、“瓶口宜清”。

    芸娘与沈复情投意合,夫唱妇随。丈夫爱的,她都爱。深秋,两人“苦心经营数日乃成”的盆景,“茑萝蔓延满山,如藤萝之悬石壁,花开正红色,白萍亦透水大放,红白相间。神游其中,如游蓬岛。”有天傍晚,两人正在屋檐下对着盆景商议着,要在哪里凿刻六个字“落花流水之间”,顽皮的小猫为了争食物从房顶落下,把盆景砸了个稀里哗啦。

    芸娘慧心,在生活中常有些小创意。梅花食盒是一个。“用二寸白瓷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沈复“爱小饮”,这个正合适。如果有客人来,“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以随意取实,实完再添”,真真贴心。
   


    芸娘可谓灵性女子,制作出一种活动花屏,夏天很实用。还用竹子和旧布条做了一个帘子,“偶可遮拦饰观,又不费钱。”更妙的是“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三
    林语堂称芸娘为“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并将此书翻译介绍到美国;俞平伯盛赞此书“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致,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无酸语、赘语、道学语”。

    芸娘,论出身顶多算得上小家碧玉寒门小户,论相貌也非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论身材也无杨贵妃那般丰腴性感。然而她不失为一个可爱女子,是出生正经人家的清白女孩,自小养家,孝敬母亲爱护兄弟;长得也颇有几分姿色,而且身材应该是高挑苗条。文中描述道:“其形削肩长颈,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花烛之夕,“见瘦怯身材依然如昔,头巾已揭,相视嫣然。”喝过交杯酒之后,“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怦怦作跳。”

    文中可见其善良宽厚,心灵手巧,还有一腔真性情。丈夫沈复爱她,爱的就是这样一个平常的女子,平常而有情趣的小女子。他们共享欢乐,也共担困苦。在“媒妁之言”的封建时代,他们的爱情是罕见的,是自由恋爱,这是幸运的。可是那毕竟还是一个扼杀个性的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尽管芸娘没有唐婉那样的悲剧,她也在那个大家庭的风风雨雨中,过早凋零了。

    两人相爱二十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夫妻感情好的人,不知道天下为什么会有那种像是仇人一样的夫妻,“独怪老年夫妇相视如仇者”。后来芸娘得病不治而亡,人生最悲哀的莫过于中年丧妻,曾经的欢乐都成悲凉,留下他孤孤单单活在世上。这时候他似乎才明白了,越是仇人一样的夫妻越是长久相伴,“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

    果真如此吗?

                            四
    幸福就像将水注满杯子,要溢出来。月圆则缺,过分的圆满总是不能长久。


    掩卷沉思,沈复并非纨绔子弟,花花公子。反而是个落魄文人,后期穷得靠友人接济。妻子很贤惠,可惜短命。世间之人,享福也许容易,受罪很难。芸娘是苦中作乐,这点尤其可贵。两者相辅相承,构成他和她完整的世界。

    这本书最精彩的章节是他们的幸福时光,但若是没有后来的《坎坷》篇,这本书就显得不够分量,整本书就支撑不起来。没有经历痛苦和坎坷的人生,不是真实的人生,也不值得万千人为之着迷。 就像《红楼梦》若是没有后来的“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只有大观园里的才子佳人,莺歌燕舞,风花雪月,那就不会成为四大名著之首。

    纵观芸娘一生,她的痛苦起源在哪里?她的确很贤惠,为沈复相中一个貌美又有韵味的女子憨园,把翡翠镯子都给人家戴上了。可憨园毕竟是个青楼女儿,其鸨母冷温香把她许给了有钱有势之人,这使得芸娘愤恨不已,引发旧病。这点若放在现代,是不可理解的。一个爱丈夫的妻子,亲自张罗给丈夫找一个小妾,并且因为未如愿就气死了。

    即使在那个时代,她这件事也有点不妥当。因为结交妓女,公公婆婆对她很不待见。后为公公纳妾一事,得罪了婆婆,芸娘在这个大家庭中越来越失去欢心。后来沈复因为替人担保,那人跑了,他被追债,父亲大怒,夫妻最终被赶出家门。

    沈复与芸娘生有一子一女,可算儿女双全,十分美好。可是结局并不好,女儿给人当了童养媳,儿子夭折。后来芸娘也没了,只剩下沈复一个人。(至于后来有人赠以小妾,沈复对此未着一字,外人就更不感兴趣了。)

    至此,前尘往事历历在目,已恍若隔世。所有的欢乐与悲伤,都是一场空。真应了苏老爷子那句话,人生如梦!



   



[ 本帖最后由 南山菊 于 2014-3-5 12:3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4-3-2 21:49 | 只看该作者
我有许多文字受它的影响
3#
发表于 2014-3-2 22:04 | 只看该作者
不读此书枉谈文!
4#
发表于 2014-3-2 22:06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南山菊读晚了吧?
5#
发表于 2014-3-2 22:13 | 只看该作者
南山有狐,梅边有记。不是都有,南山有其一。问好菊姐!
6#
发表于 2014-3-2 22:21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就像将水注满杯子,要溢出来。月圆则缺,过分的圆满总是不能长久。

富有哲理。
《浮生六记》早有耳闻,未得以读。山菊文章让我醒悟,今生不读此书,妄为一生。文章论述有深度,挖掘到位,观点新颖,条理清晰。很成功的一篇随笔。
7#
发表于 2014-3-2 22:40 | 只看该作者
浮生六记没看过,只是看江天人这段时间的评论文字有点皮毛了解。因为没有读过,所以还是围观的好。各位看过的,多交流和讨论。
8#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0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靖子 的帖子

问好靖子。你的《南山,山南》我看过很是喜欢。谢谢沙发。
9#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0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梅边 的帖子

我遇到这本书有点晚,但是也不晚。
10#
发表于 2014-3-3 09:35 | 只看该作者
没读过此书,听说过。从南山此文进一步有所了解。感觉是契心的文字。问好。
11#
发表于 2014-3-3 10:13 | 只看该作者
爱死了芸,爱她的兰心蕙质,爱她的绣口锦心。她可以把李白的诗比作姑射仙子,也可以把茉莉必做小人,把佛手比作君子“笑君子而爱小人也”别说沈复先生爱她,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我都要爱她了。

[ 本帖最后由 清荷吴霜 于 2014-3-3 10:26 编辑 ]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1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梅边 的帖子

谢谢梅兄。
南山有狐,可是小翠那样的佳人?
我一直想写篇与南山有关的文字,一直开不了头。那就借这座南山,忙中偷闲读点书吧。(借你慧心吉言,以后我的闲读小札的题目,就稍微修改一下。扎扎实实写到像南山一样稳当,呵呵。)
13#
发表于 2014-3-3 16:37 | 只看该作者
读了书就有心得的人,我很是敬佩,许多时候,我只是走马观花,不扎实得很呢。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1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太和五中张奇 的帖子

看到张老师没读过,我松了一口气,呵呵。
张老师的鼓励令人感动,谢谢。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1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陀螺 的帖子

谢谢陀螺斑竹。这本书我多次在文中写过,我自己听着都耳熟了。呵呵,感谢围观,非常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6 16:16 , Processed in 0.05059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