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69|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原创音乐诗画微电影】灯火夜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8 1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夜色沉降得真快,刚刚还打在西边山墙上的那抹红彩,这会儿也不知去向。可是远远近近的高楼的窗户,争先恐后扑闪着明亮的大眼睛,它们一个比一个兴奋。这城市的灯光喜欢在白天打盹,可是当夜晚一来它们就亲亲热热连成一片,像是要和白昼比一比。一点也不像家乡牧场的的灯光,牧民们蒙古包相距较远,有时一个山头的斜坡上仅有一个蒙古包,蒙古包中的灯光顶在天窗上面,站在高处独自俯视着山岗。在没有月光的夜里,蒙古包天窗上的灯光只好孤芳自赏,也许在另外的山岗上也有一个伙伴在遥想呼应着。

       浦江沿岸的灯光喜欢串在一起,尤如夜色下的冰糖葫芦,不知这是为谁制作的夜宵。我猜想在雨中它们一定更有味道。色彩和色彩叠在一起,就如把两个雨伞交汇重叠,变换出不同的图案来。



       黄浦江对岸的霓虹灯技高一筹,它们披着光彩大张旗鼓标榜着鲜嫩可口的色泽,当属夜晚中的明星了。

       夜的序幕就这样被霓虹灯掀起了一角,接下来该轮到谁出场了呢?

       都市中万家灯火表达着主人们的心情,布满城市的光韵编织着守夜人的心妆。夜总会淡紫色的灯光充满了浪漫的色调,毫不怀疑它会调制出紫荆花般的情致,饱含情愫的光语伴着欢乐的歌声一起飘向城市的夜空。半空中谁家阳台上亮起两盏红灯笼,它们在相互望着,看谁红得更透些。想起每次由新疆来内地,火车在夜晚经过西安时,我都会注意到沿途楼房阳台上的红灯笼。我总在想,灯笼是不是在问候日夜兼程的旅客呢?



       黄浦江的夜景总是少不了灯火的点缀,江岸的轮廓在灯火的描绘下比白天舒展很多,有一种只有在想象中才可以发现的美,翩翩身姿被灯光拉伸出完美的曲线,瞬间就揉进我的双眸中。此番景象离我梦中的神乡越来越近,我不由自主赞叹起来。

      我喜欢隔江而望的感觉,在夜色的掩护下,我像是钻进了万花筒,不再被周围的事物所打扰,而且一江之隔的距离更增添对岸的灯火的美感。可是我完全没有被美丽触摸的心理准备呀!午夜时分,在家乡看惯了只有星光的夜晚,从小就期望看看不夜的上海,没想这炫丽的灯光远远超乎我的想象,看到明珠塔明亮夺目,想靠近可又怀疑自己的水性。

       那年为了亲自目睹一下外滩美丽的爱情传说,省吃俭用一个学期,和同学背着小挎包由无锡来到上海,先在四川路找个家庭旅馆住下,心里想着即将揭开面纱的外滩会是怎样。当夜晚来临时毛毛细雨也跟着来了,邂逅一场小雨,也许是为爱情做得铺垫。热情的房东了解到我们的来意,特意把两把伞递到我们手上。

      上海是个不缺雨水的地方,下雨的时候风衔着一丝凉意小心小意灌进鼻孔,确认好并无危险,又起身钻入我的肺里。雨中的外滩也是人流不断,一把把小雨伞圈着自己的领地,雨滴轻描淡写扑在伞上,发出熟悉的节拍,它们在为伞下小情侣们宣誓着爱主权,小雨热情地追加着浪漫的气息,暗自数着伞下情侣们的窃窃私语。

      外滩的灯火再怎么热情,此时也不过是一个道具,情侣在伞下自有一番天地,灯光多少对他们来说无所谓,它们选择不看灯光,这让我大惑不解。外滩的灯光大概也懂得,它们虽然被情侣们冷落,仍旧朴实地维持着激情下的秩序,或许被情侣们的甜蜜爱情所感动。



       外滩五彩斑斓的夜景,看久了就会陶醉其中, 灯火中有快乐的舞步,在听觉无法企及的地方,一定弥散着悠扬的舞曲借着夜色绽放,逍遥的灯光绘制着不夜歌,婉转的情调在夜色中大放的异彩。灯火的温柔璀璨了夜色的欢颜,夜礼服的妙香营造出夜晚的辉煌,好色的夜晚飘荡着醉人的气息,俨如洒上香水的油画令我陶醉。



       黄浦江上游轮炫丽的灯光挑逗着我的神经,我的喜好取向被它一次又一次颠覆,我竟然大呼小叫起来。第一次看见游轮就迷上了它美妙的灯光,内心升起神秘的寄盼。我想象灯光在叙写欢乐的歌,华灯的喵喵音符也吹奏着唱晚的妙音,莫名其妙产生对家乡的眷顾之情,如果黄浦江延伸到我的家乡,通古特沙漠边缘的新疆奎屯,游轮的灯光一定会把家乡照亮,我还会像小时候一样,骑在爸爸的脖颈上数星星吗?






[ 本帖最后由 红秋叶 于 2014-3-18 12:27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15: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静默的百合 于 2014-3-26 23:24 发表
红秋叶老师的文字画面优美,情感真挚。景物描写静美开阔。欣赏,问好!
感谢观看和点评,问好!
15#
发表于 2014-3-26 23:24 | 只看该作者
红秋叶老师的文字画面优美,情感真挚。景物描写静美开阔。欣赏,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09: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4-3-26 09:06 发表
继续期待你的指点与交流,握手致意!

需要学习
老师文字,需要慢慢消化。所以体会的文字跟进较慢。
:handshake
13#
发表于 2014-3-26 09: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红秋叶 于 2014-3-19 09:24 发表
                                  川北时间(之一)

            敬一兵

  我连续五次出入川北一带,前后不出三个月。

  往返川北的次数融合在了时间里,但高速公路这条实线却没有融合在 ...
继续期待你的指点与交流,握手致意!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18:32 | 只看该作者
                                             川北时间(之二)

            敬一兵


  在冬天,阴霾和寒风是阆中狭窄街道上行走的主角。阳光和温度已经逃离了,裹挟在阴霾中的寒风就开始围剿路人身上的温度。一个人在寒风涌动的狭窄街道上行走,执著地抵御寒冷是他无法选择的唯一理由和生存结果。行走之中,路边传来了小商贩制作锅盔时擀面棒敲打案板的“当当”声。在僵硬的房屋和阴霾的天光夹逼中,只有这种声音能够让人感到温暖没有消散隐遁,正在用温度缓慢地将狭窄的街道从布满灰翳显得黯淡和沉郁之中捞出来。
【秋叶体会】1)冬天空气也变得呆滞,它们停顿的生长气息也掩盖不住好动的性格,从那些北风的表情中我感觉到它的倔强和冷漠。
  小商贩在制作盐酥锅魁和红糖锅盔,它们与锭子锅盔一道构成了阆中别具特色的锅盔风味。我们买了盐酥锅魁和红糖锅盔。盐酥锅盔外薄脆内酥软,外壳上沾有芝麻,里面呈现层状结构,每一层之间都夹有椒盐。红糖锅盔外壳硬脆,里面的空心放有红糖,吃起来面香夹杂着红糖的甘甜十分可口。阆中的锅盔不加碱,不发酵,全凭手工搓揉,做成凹形的圆面团,再经定型烘烤而成。热食,壳香脆。冷食,内酥软。我吃完后余味满口顾不得和朋友说上一句完整的话,生怕话还没有说完,锅盔的余香味道就会被狭窄街道上如啤酒泡沫般滚滚溢出的阴霾和寒冷携走。
【秋叶体会】2)锅盔貌似绵软的外形,让人实在无法猜出它有着尖锐的香味,一丝丝肉色的焦皮下藏着白净而酥软的实体,只要看上一眼就会调动所有的味觉来,然后就可想而知了。

  在冬天,热锅盔确实值得一个人去怀念的。之前我去过很多地方,钢筋混泥土构筑的物质形式已经让这些地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的情感僵化麻木了,泥土的气息已经被类似肠子的立交桥和拥堵的汽车尾气掩埋了,原本蔚蓝开阔的天空已经被密集的高楼肢解成了残片或者线条……如果不是因为历史悠久的食物、方言、传说、河流、古树、古迹、老房子以及地方习俗这些元素的话,我是绝对不可把这些陌生的城市,从我熟悉的城市里辨别出来的。这还是其次。关键的问题是不断改变的城市,早已让人的眼睛飘忽不定,行色匆匆,特别是穿过高楼缝隙间风摇得沙沙作响的声音手上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行走时,会在城市和一个人的身体之间,泄露出人是城市的过客,以及每一次行走都像是在流放漂泊的性质。
【秋叶体会】3)随着时间的推演,有很多根深蒂固的记忆,也不得不随着逐渐长高的钢筋水泥而束之高阁,这不得不说是一件让人痛惜的事情。当来到一个变迁中的城市,搅拌机的声音不时打压着街头小贩的叫卖声。当风儿溜着街面推着广告布的残片,没头没脑疯跑的时候,我的感觉又一次发生错位,仿佛听到满街的秋叶在风中吱吱作响。


  一个人想做主角,希望一生都在表演改变环境也改变自己的本事却找错了舞台或者失去了更多的动物和植物观众,这不光是我们心理场景转换发生了错位带来的结果,也是我进入中年人阶段迎头碰上的最多的场景。人眼前的场景一直在向着时尚、潮流、现代的节奏变换,唯有时间没有变换,仍然按部就班踏着固定的节拍丈量着大地,并不时按照上帝的点名,把那些身患疾病的人从充满了向往和热情的人身边准确无误地送往天堂。大凡看见自己身边发生了这种情况的人,尤其是老年人,都会对此生发出感叹。是说人过中年,往往喜欢回眸自己的往事,从历史中寻找自己熟悉的东西和事物,并希望祖宗搭在自己身上的血脉能够存在得更长久些,散发出来的温度更稳固一些。原来我们都有一种继承和珍惜生命和情感的秉性。和我吃过的仪陇放在杂酱面里的酱瓜,南充的川北热凉粉,蓬安的河舒豆腐,营山的板鸭以及南部县的肥肠干饭一样,阆中锅盔的传统性得以继承没有发生味道和口感上的变化,便是阆中人也是川北人继承和珍惜生命和情感的时间佐证。
【秋叶体会】4)从而联想起生命中的起起伏伏,生老病死如同飘落的广告布碎片,在完成使命之后,就会走下高空的舞台,附着在身上的光环一点点退去,那些曾经十分炫耀的色彩,也在风的吹拂下逐渐丧失气色。

生命于自己不过是短之又短的相遇,想在阳光中留下一丝印记,可是阳光的华润感会阻止我的每一次尝试。而飘泊在一次早餐之后的时间,已经被上午的忙碌所占据。可是我的味觉依旧被锅盔自然流畅的味道牵扯着,让我忘记了阳光,忘记了时间。

  时间如同从天堂中发源的一条望不到尽头的河流,恒古不变地从我们的身上和周围淌过。川北是时间身上敞开的一扇窗户。丘陵、嘉陵江、银杏树、厚厚的云层、人还有南充和阆中的小吃油茶馓子都蜷缩在依稀天光斜照的窗框里。从这扇窗户边路过,偶尔还能听见风代表时间讲出来的话语声。
【秋叶体会】5)可是时间一刻也没有停止,它几乎附着在一切事物之上,包括川北大地,包括善良的银杏树,还包括锅盔散发出来的香味。

  子宫是我们降临在这个世界上的源头,它是一个天堂,让我们从无知无畏走向有知有畏。另外一个天堂,等在我们生命的尽头,让我们从有知有畏,再度复归于无知无畏。连接这两个天堂的路就是时间,而油茶馓子就是栽在时间这条路边和它敞开的那扇窗户边的界碑。我的这个印象,形成于阆中古城和嘉陵江之间的一个苍蝇馆子里。阆中人的早餐都习惯到苍蝇馆子去吃碗油茶馓子。我也吃过油茶馓子。端上桌子的碗里是澄黄色的糊状油茶,油茶上面是搭配精致的精腌大头菜粒、油炸花生米粒、酥黄豆和小块的酥肉组成的调料,调料上面被掐碎的馓子堆成了金碧辉煌的冒儿头。这样的层次类似画面生动的册页,我注视着自下而上的每一层中的内容,这些内容也就不停地转过身子转过脸庞来回望我。所有曾经出现过现在已经消失了的旧有的瓦屋、街道、泊在江边的小木船、跑码头的脚夫走贩连同我父亲从仪陇到阆中,再沿江而下到重庆求学的旧人旧事,都会从沉睡中醒来,继续在我的想象中延续着它们寻找时间寻找历史寻找知音的迁徙生活。
【秋叶体会】6)我开始寻早记忆的源头,像一个纤夫那样循着蜿蜒的山路,用尽自己的体力,使得自己的思维到达正常的航道上,这样的寻旧无疑可以使自己面对即将消失的街道,有一个很好的交代。面对依然喷香的油茶馓子,我更是有满腹的感概。因为我想从中找到从前自己的影子,找到往事中人们的影子。

  油茶馓子是用白米打碎为细粉,放入锅中加清水搅成稀浆糊状,然后文火慢煮,待米糊煮熟粘勺子时,加入少许糖汁使之变为深黄色后起锅入碗,再加入用面粉盘卷油炸成的馓子和各种麻辣酸甜的佐料做成的。细瓷调羹伸入碗内搅拌能够闻到多味吐芳的香气,能够看见油茶与馓子交融成凸凹有致的景象,入口还能够品尝到脆柔相交的诱人滋味。
【秋叶体会】7)油茶馓子的香味牵动着制作场景,浮出沉淀在我记忆深处的底色。一次匀匀小火的烘烤,足以把汤汁贴满馓子的表面,当馓子没入茶碗的那一刻,一种茶香和馓子的清香交相辉映,好像还能够听到馓子在和茶交谈的声音。

  我的嘴巴还在油茶馓子外面的冬天中,我的心却早就迁徙到了油茶馓子带来的金黄色的阳光普照的夏天里了。吃一碗油茶馓子就是打开了一扇门扉。门扉里面的世界,阻隔了我身边发生的寒冷和凋零,抛弃了阴霾制造的淡漠和迟钝。儿时我的外婆就经常让我吃米糊,当时因为米糊比较烫,外婆舀一勺米糊总是要用嘴巴对着米糊吹上好一阵子,生怕高温灼伤了我的嘴巴和舌头。记得当时外婆对我说,乖外孙吃了温和的米糊身体才会暖和才会长得敦实。等我明白吃完米糊后我的身体就会温暖起来的温度既是来自于米糊,也是来自于外婆汩汩流淌的情愫时,我已经变成了一个中年人来到了南充和阆中。
【秋叶体会】8)其实我的感觉在和自己悠久的记忆交谈,由馓子的牵引下我一步步走进外婆关怀的目光中,大概时间是不会回头看看的,而我却无法不去追忆往事中的一幕幕,属于我的,也是属于北川和外婆的。

  慢慢咀嚼油茶馓子,仿佛雪水融化后的甘甜清冽的味道就开始碰触我的唇齿,如崩塌的雪层所产生的裂冰般的脆响也回荡在我的耳朵中。那些栖居在米糊和馓子中的味道,让我逐渐区分出了阳光、水分、植物和地气的新鲜成分。这样一来,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吃掉一碗油茶馓子,就是吃掉了一碗本该属于外婆的阳光、水分、植物和地气,也就吃掉了本该属于加入了神灵队伍的外婆和外婆之前更早的我的祖先的阳光、水分、植物和地气。是的,我就是在这个时候联想到了祖先。祖先通过一点一点咀嚼或者汲取阳光、水分、植物和地气,从而把自己彻底交付给了自然,接受自然和历史的操纵,然后通过血脉这根韧性的遗传链条,把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后代用自然和时间的纽带连成了一个整体。南充、仪陇和阆中的旧事物和我的祖先从油茶馓子里面跑出来,又进到我的肚子中去,让我这个原本心中龌龊的人,突然因为祖先的光临而坦荡起来,成为了替代祖先活到今天的一个时间片段。
【秋叶体会】9)时间确实可以把人生分成许多片段,而不同的片段中有自己的精彩,当匆匆走过之后才惊奇地发现,原来油茶馓子的味道并没有改变,而自己虽然周游世界,但对油茶馓子的纯香依旧很敏感。这是贯穿在我生命中各个片段中最为原始,最为精彩的好味道。一切附加在思想中的菲想都被这样原始的味道所掩盖,意味着我来川北完全是在寻根,在自己刨出川北血脉中世代传承的精神。

  能够清晰地把时间对人生存环境的理解、对危险的敏感和对美感的要求反映出来,能够把四川北部的细节悉数收藏起来,能够把时间的性质挖掘得如此精细、精深和精妙的,恐怕也只有像油茶馓子这类传统食物了。难怪时间能够恒古不老,能够绵延不绝,原来都是因为有了油茶馓子这类食物作为时间的栖居场所,才使时间拥有了抵御来自俗间丑恶、庸俗、粗鄙、喧嚣、疼痛和污浊不断销蚀的坚定态度和结果。油茶馓子是阆中也是整个川北的一个时间缩影。
【秋叶体会】10)我来到川北不如说是油茶馓子把我请来的,油茶馓子的香味是和街头的喧闹分不开的,它们作为一个集体一起抵达我生命的平台。有时我不忍看到传统饮食文化的消逝,因为它们走了之后,我却会在一个心灵约定的时间回来,回到川北吃那可口的油茶馓子,我坚信油茶馓子的香味会一直飘荡在川北的街头,飘在川北人的心里。

[ 本帖最后由 红秋叶 于 2014-3-31 09:03 编辑 ]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13: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万里山水 于 2014-3-20 07:44 发表
喜欢央视渔舟唱晚乐曲中的电视画面,声画和睦安详,令人增添无限的温情。读文赏图,感受到了红叶朋友的细腻的情感和开阔的情怀。
秋叶感谢老师观看,同时也感谢老师热情洋溢的点评。
10#
发表于 2014-3-20 07:44 | 只看该作者
喜欢央视渔舟唱晚乐曲中的电视画面,声画和睦安详,令人增添无限的温情。读文赏图,感受到了红叶朋友的细腻的情感和开阔的情怀。
9#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09:26 | 只看该作者
【南山小札】4 :情人

  王尔德说“老年的悲剧不是因为人的衰老,而是心还年轻。”


  一枝花初孕苞蕾是最引人注目的,在期冀的期盼中一点一点舒展花萼,在徐徐晨风中渐次开放,正是最美的风景。


  之后,便是不可挽回的凋零。黛玉葬花,可谓断肠,幸好还有人相伴。丰子恺漫画中有一副是《三年前的花瓣》,一个抱着婴儿的女子,在灯下翻书,看到夹在书页中的花瓣,那已经是三年前的春花了……


  哪个女人也有青春。我记得在我16岁那年,曾将校园里采摘到的一些花瓣夹在书页中制作成标本。也是那年,我对于初恋也是采用了这样的办法,以失去来换取永恒。

【秋叶体会】1)衰老只是一个概念,有了阳光的普照,有一颗阳光的心态,一切似乎不会被时间扑捉到。更是在希冀爱情到来的那段日子,阳光始终不会离开心儿半步(秋叶一段段解字,是用散文的形式,是一种扩展和冒昧的尝试,敬老师已经很习惯了,不知山菊可否接受呐!  对爱情绝望之后,我把全部寄托给了文学。我大言不惭地跟我最好的朋友说,我以后想当个作家。20年之后,我终于写出了第一本文集,实现了年少的梦想。是的,无论如何,那时候我对同学说过的要写一本书,结果我真的写出来了。(只是现在我无法把这本书拿到同学的面前,因为它不是小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书”。)


  想写一本小说,对我来说,难于登天。小说需要虚构,我不擅长;若要写实,宁肯不写。


  也许是作为一种替代与补偿,我在“而立”与“不惑”之间,又开始埋头阅读女作家的小说。我看到萧红的《生死场》与苏青的《十年婚姻》,还有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等。后来,一路走到了《安娜》、《情人》,就这样走到了玛格丽特。杜拉斯面前。


  每个女人大概都希望青春常驻,甚至越老越年轻,拥有一份不老的爱与情,就像带露的花枝斜依在精致而古朴的花瓶里。只是,不是每个人都是杜拉斯。


  放眼中国的文人,才子佳人可谓多矣。风韵佳华,如香花招蝶,恰如文坛一道风景。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者,首推男人中的胡兰成,女人中的林徽因(两人相映成辉)。胡兰成妻妾成群,整整8个,招牌式的一个便是张爱玲。林徽因的情人,数量虽逊色一些,但以质取胜,有大名鼎鼎的诗人徐志摩与哲学教授金岳霖,足以羡煞天下女子。林徽因51岁死于肺结核,丈夫另娶她人(也姓林。)只有她的铁杆粉丝金岳霖教授,多年之后,却依然记得她的生日。倘若她泉下有知,也该嫣然一笑了。至于徐志摩,早就死在她之前,死在去听她演讲的路上。从林徽因身上看,谁能说,美人的爱情不是致命的呢?


  贵族女人向来以拥有情人为荣耀。海明威一部小说中便写到一个风骚的贵妇人,跟雇佣的职业猎手去打猎的故事。在真正以浪漫著称的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便以《情人》闻名世界。闻名的还有她真实的人生,她的人生就是一部小说。


  迷恋女人的总是男人。林徽因如此之美,我竟记错了她的年龄。我还以为她是41岁正当盛年病死的。直到梅边提醒我,才纠正了我这个错误。


  也许我一直误以为美人都是没有暮年的,所以我一厢情愿相信她没有活到50岁的暮年。老了对别的女人是很自然的过程,但是对于她,就是一种残忍。年轻时候过于风光了,被男人团团包围,被男人宠爱与呵护,这样的女人是很难长大的。


  不过女人看上去年轻与否,也不能与实际年龄挂钩,50岁的女人可以有20岁的浪漫与妆扮,20岁的女人也可以有90岁的沧桑。张爱玲曾说过那种格外注重外貌保养的女人的几个特点,是很有趣的。


  只有杜拉斯是个例外。她说,我在18岁的时候就已经变老了。


  在她真正老了的时候,有一个比他儿子还小的情人,陪伴她生活十几年。那是她生命中最后一位情人。


  《情人》是她的代表作品,也几乎是她的真实生活写照。一个女人不承认老是徒劳的,你的家人、你的同事朋友、你的已经成年的子女,都是你年龄不可回避的证明。一个女人老了,最可悲的不是容颜不再,而是活在幻想中,闭着眼拼命幻想自己永远是个小姑娘。


  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是幻境,你可以把乞丐幻想成皇帝,把人老珠黄幻想成豆蔻年华;而现实是医学,很多东西,便如你与生俱来携带的DNA、血型等等,无法掩饰、不容撒谎、不容置疑。


  毕淑敏有篇文章题目是《没有少作》,她说“我开始写作的时候,已经很老,整整35周岁,十足的中年妇女了。就是按照联合国最宽松的年龄分段,也不能算作少年,故曰没有少作。”在另一篇文中,她说“我不喜欢总爱说自己年轻的中年人,那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年龄的不敬。年龄是生命的坐标,好似一个中学生,一年年读书,一年年升级。明明要进大学了,却要蹲班二年级,不很相宜吧?


  毕淑敏真是心直口快。现实中,矫情的女人实在不少,有的正是文艺女,有的不是。不管是与不是,不管装嫩与否,只要人心宽厚,别老拿自己当小女孩任性妄为,就算是个不错的人了。


  杜拉斯跟毕淑敏相比,一样坦率。


  众所周知,年龄是不能问女人的秘密。男人越老越值钱,女人就很难如此坦然。能承认自己老了的女人,并且把它写进书里,写进第一句,这就了不起。


  所以说杜拉斯是天生成的。注定前无古人,后亦无来者。她不可复制亦不能模仿。就像这世上没有人可以经历属于她的那一份苦难,浴火重生,成功成材——苦难与荣耀在她身上并存,宛若双胞胎,完美不可分离。


  “认识”杜拉斯远在读到她的书之前。


  初遇杜拉斯,我风华正茂。有一天,读到一本好像是《读者》还是《知音》之类的书,里面写到一个外国女作家,一个年迈的老太太和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的感情故事。(那时候杜拉斯大概还活着。)


  如今她的《情人》就摆在面前。尽管对她的名字和这本代表作耳熟能详,却没有打算买这本书。直到今正月新春的一天,一场飘飘扬扬的大雪之后,想出去走走,走到了新开的一家商场,这本书就摆在书柜的最低一层,一共三本,都用透明的包装包裹着,贴着一张标签:25元。这本书就这样进入了我的视线。


  我逗留了一会儿,往前走,给孩子买了玩具和零食,买了猪排骨和鱼,买了杏鲍菇和香菜,买了榨菜。最后才买了书。我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买书的年龄,而且像我这样的年龄,对书不说看得多么透彻,起码不再那样狂热和痴迷。生活才是一本书。(反而很多文章,哪怕标榜是散文,里面写的都是天大的谎话。文字成为道具与画皮,让人避之不及。)


  正月十五元宵节和情人节那天,又去这家商场,买酱油。迎面看到有大簇的鲜艳玫瑰,照在漂亮的玻璃纸里,对着所有人微笑。有大幅的宣传语:今天情人节,凡购物的情侣皆可以领取一对玫瑰。言外之意是,必须一男一女方能领取到。


  我正望着那含苞欲放的玫瑰失望,出门遇到弟弟,问他:“你给弟妹买玫瑰了没有?”他憨厚一笑,答:“从来没买过,她不稀罕这个。”我也笑了笑,心想我也经常这么说,但每年这一天还有七夕节,都能很高兴地收到爱人送的一枝红玫瑰。今年双节重合,玫瑰应该格外贵,提前一天我就跟他叮嘱:“今年别给我买玫瑰了——咱小院子里不是栽上了一株了吗?”栽种的玫瑰大概要到初夏才开,但是有玫瑰树了,还怕欣赏不到一朵朵的鲜活的玫瑰吗?


  可是,眼下,弟妹也没有——不如一起去领一对,给弟妹吧。


  可爱的小姑娘拿了两支玫瑰给我,我将鲜红的那一支给了弟妹。我留下那一支颜色暗红,一天后就开始掉落花瓣,而弟妹那只回去插在花瓶里,足足开了两周——正如我跟弟妹的年龄的差别,对于女人来说,“一寸光阴一寸金”——相差6岁以上,就是两个年龄段了啊!


  在杜拉斯的爱情中没有看到玫瑰。那时候她才15岁半,在湄公河畔的渡船上,遇到了第一个男人,一个中国人,那就是她的情人。


  那时候,她穿着妈妈穿旧了的真丝衫,不带袖子,开领很低;戴着一顶玫瑰木色的平檐男帽,有黑色宽饰带的呢帽;脚上是一双镶金条带的高跟鞋,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穿这么好看的鞋子。


  那个男子是中国富人的独生儿子,有一辆黑色的轿车,有穿白色制服的司机。他向着这个白人小女孩走来,向着她的命运走来——正如他后来说的,她无论遇到谁,都会跟他走,她爱的是爱情本身。


  其实那甚至不是爱情,只是一场交易。是的,她是白人,在殖民地,在中国人面前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但是贫穷出卖了她——她终究是个妓女,将青春和肉体出卖给这个大她12岁的中国人,她的母亲和哥哥一边鄙视她,一边花她赚取的钱,让她的情人到大饭店请客,却以一种视而不见的姿态让那个男人难堪、“活受罪”。


  中国男子的父亲,不喜欢这个“白人小娼妇”,宁肯让他死也不肯让他娶她。他和她之间,注定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可笑的交易。


  有人说,艺术家要有玩味痛苦的能力。这话说起来轻松,做到很难。如果有人做到了,必然是超凡脱俗者。


  年少的杜拉斯,经历了贫穷、家庭的冷漠、爱情的荒唐与耻辱。年老的杜拉斯,将那些痛苦通通化作了艺术。在她老了的时候,最终在这本《情人》中,将过去的种种,融会贯通,完美升华。对这个第一次遇到的情人,倾注了一份隐藏很深的忧郁的怀念。


  她多次写到他跟她的很多细节,他用双耳瓮盛满清水给她洗浴,把她抱到床上,他对着她哭泣。他们低低说话,或者相对无言。


  窗外就是喧嚣的闹事。百叶窗隔开了两个世界。


  想想吧,因为贫穷,一个不到16岁的漂亮的白人小姑娘,被别人用异样的眼光包围。母亲担心她坏了名誉将来无法嫁人,几乎发疯。母亲在房间里打他,大哥哥在门外火上浇油,只有小哥哥哀求母亲别打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啊!父亲死了,母亲是个校长,大哥哥凶残,还有偷窃的毛病,小哥哥笼罩在大哥哥的阴影下。年少的杜拉斯想到要杀死大哥哥!杀死母亲!


  可是,她还是爱她的母亲。


  爱与恨纠结在一个青春少女的胸中。伴随着她的成长。


  后来她跟母亲回到了法国。她恋爱、结婚、离婚。写作。


  《情人》的第一句很经典:“我已经老了”——她是真的老了。她不是装老,更不是老了还装嫩的女人。


  是个女人就会疯狂地迷恋叶芝的那首诗,对一个迟暮美人的炽热情诗。杜拉斯用小说把它重新描摹了一遍。


  写到此处,友情提示:也许是她的叙述习惯,也许是老年人的絮叨,她的文章并不好读。有晦涩、断开,有碎片宛若闪烁的鱼鳞——不过,太好读的文章,太滑溜溜了,也未必是好,这个世界,多的是锦心绣口,也不乏绣花枕头。杜拉斯的书,货真价实,足以让你读一周、两周、一年、两年。


  最后,让我揭开这本书的第一页,一字一字把第一段打出来,呈献给所有的朋友分享吧: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 本帖最后由 红秋叶 于 2014-3-19 15:52 编辑 ]
8#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09:24 | 只看该作者
                                  川北时间(之一)

            敬一兵

  我连续五次出入川北一带,前后不出三个月。

  往返川北的次数融合在了时间里,但高速公路这条实线却没有融合在时间里。很多时候,虚与实就是这样彼此难以交融,如同现实和历史,和古典精神,和纯粹的自然,和人与动物植物,各行其道互不往来。

  路过射洪、三台、南充、西充、南部和阆中,车窗外的远处都是黛青色的丘陵,起伏绵延像凝固的波浪与天色交融在一起。很少看见河流,更多的还是看见近处的丘陵上长满了绿树。即便就是在冬天,秦岭以南的绿色依旧不同于秦岭以北的绿色,浓密而又茂盛,总是给人带来湿润和精细的感觉,俨然清澈的河水从坡上漫漶而下。
【秋叶体会】1)事物在遵循着一个规律,在知道终点之后才开始一步步迈开步子,俨如一颗树木在起始的时候就在一步步走向生命的终点。而不同的历程却会有不一样的精彩,冬天有冬天相互依存的概念,而夏季也有生机的一面。在虚实之间其实还有一种状态,有时这种状态在瞬间存在,是介乎于现实和想象之间的那一抹浑沌之感。大自然很会写实,而我们人类却期望自己每天都在写诗,横隔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缝隙就凸显起来。

  沟壑纵横的丘陵之间,依旧是茂密的植物呈现出来的杂芜状态,暗暗扣合了自然气候因为地势而造成的时而慵懒时而机敏反复无常莫衷一是的特征。冬日的低温和寒风加重了寂寞的质感与厚度。特别是夏天长着齐腰高的蒿类和芭茅这些野草现在已经枯萎了,秋天把自己原先写在丘陵表面上的诗歌——旖旎的土风和绿色的光泽也带走了,留下来的枯褐色像窟窿一样张大了嘴巴试图吞噬树木的绿色。这些景象,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时间,也是时间呈现出来的一个凝固的秩序。

  在阴霾的冬天和无人的丘陵脚下,枯草长长短短的茎秆残骸般地戳向天空的景象,往往能够勾勒和突出旷野的距离感和刀锋感。偶尔有风摇动树叶,漫不经心的动姿和树叶与风有一下没一下的应答,泄露出了自然曾经背负过的时间沧桑,也泄露出了原本绿色的草影飕飕和芊草漠漠、流乱轻丝、庶羞千族、盈满六庖与天高云淡共雕共舞的背面。冬日的低温和寒风让野草枯萎,不是为了给人的视觉腾出眺望的空间,而是用枯蓬断草的形式告诉我们,没有绿草的地方、时间和生活里,一切都是凋敝、寂寞和单调的。时间秩序的相互交替,总是这样从容和生动。
【秋叶体会】2)冬天的风一趟趟巡视着川北的大地,一丝动物们呼出的热气也被它们索为己有,但它们好动的秉性也决定了这一丝热气,在风儿的反复咀嚼之下,被抛到天空中漫漫消散。而那些已经丧失绿意的小草们,更本引不起风儿的注意,风儿对它们带理不理,只是毫无方向地摇上几下,看看实在拔不起来,就捋上一把干枯的叶片回去交差。

  从成都到川北的路上,实质上就是从人造环境到自然环境的过渡,就是顺应自然形态这个物语的写作指引,把人重新带进天然之中的结果。

  每一座丘陵,每一株树木和每一道自然勾勒出来的形态轮廓看似随意,实则其中浸满了自然按照时间秩序片段排列的机缘。自然物语的写作冲动不是发自纯美学的审视,而是发自对时间、对地势、对环境条件和对自己生活的求真结果。看不出或者读不懂隐遁在自然呈现出来的形状和姿势里的自然时间秩序,是人的愚昧也是人与自然隔阂太深的结局。
【秋叶体会】3)似乎人类的修为总是浮在自然界的表面,那些被时间和利益打上烙印的善举,一遍遍被风儿吹得无影无踪。而大自然自己的杰作,却十分顽强,它们是最贴近自然规律的。

  背靠丘陵修建了很多一楼一底的新住房。楼房旁边还停有各式各样的汽车。弯弯拐拐的水泥公路在丘陵下面摇头晃尾,还像疯长的藤蔓爬到了丘陵的身上。高速公路边的泥土里插上了巨大的广告牌,五颜六色的图案和文字在阴霾中显得特别刺眼。楼房、汽车、公路和广告牌不是丘陵的产物而是人的产物,能够从时间上精确地反映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但却不能够代表丘陵的时间秩序和性质。所以即便它们存在于丘陵之间,它们也很难和丘陵原始古老的时间锲合在一起,无法获得丘陵的韵致和气息,也不可能粘上一丝一毫丘陵灵性自由不受拘束的性质。

  很早以前我去川北的仪陇时途径遂宁,还没有闻到清代大诗人张问陶和观音文化的气气,却先看见了密密麻麻如蜉蝣一样的人在涪江里挖沙淘金。这里属于涪江的中游也相当于是人的腹部位置。地势平缓,河床宽阔,水流舒缓,本应该一直都是一派祥和宁静的模样。但因为怀揣发财梦逐金而来的人在河床里支起筛沙架,用锄头铲子拼命挖沙淘金,河床受到伤筋动骨的损害都不说了,七拱八翘的沙堆还把河水肢解成了碎片。

  因为淘金,中游的涪江失去了安宁和平和。这还是其次。关键是最柔软的腹部遭到致命一击,惨烈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涪江是一条看得见摸得到的时间秩序,江水与河床是时间可以触摸的外形。至于江水和河床是否感觉到了切骨的疼痛,它们不说,我肯定是无法知道的。然而它们遭受的疼痛是肯定存在的。没有谁知道涪江痛到何种地步才算到了它承受的底线,以及到了这个底线,时间会不会痛死。我只晓得这种痛是河水与河床共同的痛。并且,它们痛了还无法像人痛了可以逃跑可以找医生医治,它们无处可逃,只能活活等死。时间的痛是人造成的,人是时间也是涪江的宿命。痛与不痛由不得时间自己来决定。
【秋叶体会】4)原始生态在人们的利益面前是何等不堪一击,有时人们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麻木,可是总会过高估计大自然的恢复能力,还在洋洋得意自己的杰作。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审视,这些人为活动留下的痕迹,都只是时间的一个无序或者发生了紊乱变异的片段,情形如同伤疤或者疮口仅仅只能贴在自然肌肤的表面,却始终无法把自己的灵魂放进自然的肌肤之内。丘陵、树木、行走的云朵还有吹过旷野的风和路过丘陵的野鸟,也对这些贴在自然肌肤上的伤疤或者疮口不知所措,只有原始古老的丘陵时间,试图黯淡伤疤或者疮口的色调,试图用苔藓、泥土、潮湿的污迹掩盖伤疤或者疮口的痕迹,试图调遣一阵又一阵的风来吹散伤疤或者疮口的气味修复时间的裂口,来打通彼此之间的隔阂。

  随了丘陵的数量开始增多和分布开始变得越来越密集,川北各个具体的地方开始登场了,打通人与自然隔阂的时间也登场了。

【秋叶体会】5)终有一天人们会看到失去皮肤的自然界,那里没有清醒的思考,只有不断疲于补救。

[ 本帖最后由 红秋叶 于 2014-3-30 14:09 编辑 ]
7#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09: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4-3-19 08:56 发表
这样的文字确实富有真挚的情愫和工笔的韵致,彰显出了特别强烈的镜头感,真是难得呀。十分高兴地看见秋叶的文笔在突飞猛进哈。严重欣赏并问好!

秋叶感谢老师的引领,关于这篇文字有一些体会,还是先体会
老师的
一篇文字和山菊的一篇文字吧!
6#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09: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寻找文字 于 2014-3-18 18:47 发表
夜色阑珊,灯火江畔。图片和文字相得益彰,使上海让人为之向往。欣赏。问好。

感谢观看和共鸣!
5#
发表于 2014-3-19 08:56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文字确实富有真挚的情愫和工笔的韵致,彰显出了特别强烈的镜头感,真是难得呀。十分高兴地看见秋叶的文笔在突飞猛进哈。严重欣赏并问好!
4#
发表于 2014-3-18 18:47 | 只看该作者
夜色阑珊,灯火江畔。图片和文字相得益彰,使上海让人为之向往。欣赏。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13: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4-3-18 13:05 发表
进来第一次没看到图片。也没听到音乐。这次行了!
文字与图片还有音乐,完美相映照。俩字:喜欢

秋叶给山菊上茶!

一次真实的经历,今天写出来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5 17:55 , Processed in 0.07673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