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4-10-16 18:27 编辑
矿难、金钱与伤害 --读王保忠小说《艳阳天》 梁星钧
我花了一天时间读完王保忠小说《艳阳天》,之后陷入了沉思。
初见这个篇名我以为是代表时令,同时想到了浩然的同名名著,心里也出现了一片温暖及期读的惊喜,读完方知指的是两个人,即小说的主人公艳阳和艳天,小说直接以人物命名,体现了小说主要是写人并以人物为中心而展开故事情节的特殊性。
一场突如其来的矿难
噩耗从煤矿传来,说老人的儿子艳阳在煤矿给炸死了。老人悲痛已极,在伤悲中忙乱地处理一切。小说连用“扑哧”和“砰”两个声响,揭开了故事的序幕。
小说情节分三部分。先写矿难之后的办丧。虽然这场矿难后为一场误会,艳阳的哥哥艳天一开始就对炸得模糊难辩的残体表示怀疑,老人也本能地希望自己的儿子艳阳还活着,但他们都深知并按“人死不能复生”的既定程序走,要对有功而惨死的艳阳进行好好地安葬。
这个好好安葬的规格和要求是首先要买一口价值过万的上好棺材,得找一个死去的女子给未婚的艳阳作阴配,请阴阳先生张半仙看地设灵及指导办丧所需的一切,总之一切都要弄得热热闹闹、风光风光甚至轰轰烈烈,以热闹、喜庆和盛大来终结这场不幸的丧葬,因老人得了煤矿一笔谁也不知却数目可观的伤亡赔偿,故他们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也有了相当好的人缘。所以这在客观上一面是无限悲痛,一面是儿子在外误工死得惨烈,一面是有了这笔巨大赔偿,所以老人以及众人的关心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小说写了人们在这样的巨额财富的由衷倾慕(虽表现形式较为间接隐讳),这时有陈见的村长来了,镇长也来了,他们分别送了全村最大的花圈,镇长还通过学校给教书的艳天许愿,说前任校长快退下来,应该给他艳天这样的年轻人压压担子,甚至连压死狗的主人先嚷嚷一阵之后也执意都不要他赔偿了,认为都邻里邻居的,今后都难免有“用得着的。”
小说采用了先抑而抑的误会法,以一种极度夸张之能事,先烘托出一种办丧的悲壮与热烈,展示出各色人物在巨大经济利益面前的脸谱和形态,这是小说暴露深刻,引人好看,令人遐想无限的地方。
金钱给人的破坏
金钱本是个好东西,可让人活得更好。艳阳出去挖煤下井也是为钱为生存得更好却不幸死了,老人有了钱就可把艳阳的丧事办得隆重热烈些,邻里、村长、镇长们都来帮忙支持和援助,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老头突然有了据说是一百万的巨额赔偿(而对他“刮目相看”),连村里的首富也跑来屈居第二并甘拜下风,这充分展示了金钱给予这个社会各色人物的心理影响。可是这一切都是暂时的虚景,都是隔夜的昙花。小说写到第4节等矿里来人参加丧葬典礼时出现了巨大的转机,一下转入了一种另外的场景。
原来一切都是误会。死者并非艳阳,有人为证,这不,艳阳就跟在矿里人背后回来了,真真切切地站父子及众人面前,让大家觉得莫明其妙,老人还以为是在做梦。矿里人解释了,原来死的是艳阳的一个叫李春平的同事,因那天艳阳突然拉肚子而临时让工友李春平替他下了井,李春平不知哪根筋不对或临时有啥心事而违反了雷管引爆的操作规程,故当了替死鬼。所以人既生还,误付的赔偿费得如数退还,以转交给正在等待的伤亡家属,正办的丧立停,人得马上拉走。小说在此急转直下,如说前面是轰轰烈烈的庞大启承,此就入了内容同样不小的转合了。
先是一场争执。钱都花了,事都办了,都成了这样了,岂能说还就还,说拉走就拉走,这是一两句话的事吗?矿上无以解决,就搬与老人有隙的村长。村长以豪言高压,人算是拉走了,钱用了十余万回旷研究后再说,剩下的存折得如数退还!
这下完了,人财两空了。老人仿佛一下从一个巨大的富翁,顷间又打回了原型,成了一个一文没有的穷光蛋。人们都很落莫,眼巴巴的,眼光刷地一下全然变了,不再热脸甚至好心待他。如果说讽刺,小说在此用了一个极好也是极大的讽刺,嘲讽了势利小人是怎样的冷漠和如此势利,在金钱面前他们是怎样的人生百态及其丑态,这是小说情节最为精彩的第二部分,也是本篇小说的重点,一直渲染至小说的最后。
我读好小说惯于勾画批注。我在此处写下了“活比死还难受”,“一场张冠李戴之死惹出的麻烦”,“坏事也是好事,好事又成坏事槽事”等点评,我对后者的略加注释是:前一个“坏事”指死了人,是悲痛,“好事”是被人暗羡,所谓因祸得福,得了巨额钱财;后一个“好事”指人没死(艳阳回来了),“又成坏事和糟糕事”指钱没了,别人瞬间改变了看法,恢复了先前的冷漠甚至对他及家人反目成仇!对这个“反目”小说有自己的解释,这就是后面一连串的故事情节及细节。
如果说村长和镇长是势利小人,因老人穷了他们的利益愿望指望一下就完全皇了空了是这些官场小人惯用的小小伎俩,可牛家写了阴配契约而花去八万元不退还他这样的家庭来说可就是天大的事情,不然他以后拿什么给矿里补退?结果对方根本就没商量,管你死没死回没回来,亲得娶钱不退,这事看来就只有上法庭!剩下的棺材、纸扎就由老人自己给自己留着(当然此后不久果真就排上了用场),学校、村上、镇上、法庭给予的冷漠他们同样可以承受面对不当回事,然而这次老人的致死却是一件令人震惊的意外!
原来老人死于一个周大索狗者!小说也由此进入情节的第三部分,即老人之死。
周大原本说好的算了不赔了,老人主动赔他千儿八百他也一个子儿不要,可如今他成了另一副脸孔并有了另外的说辞,我那挨心的狗啊,死了跟死了儿一样,刀搅似的疼,疼死人了,所以,我正告你,祁老汉,你必须在三天内之内还我狗,否则,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老人内外交困,就这样活活给气死了。
给人深刻的沉思
很赞成作者的创作体会谈。说自己取一个温暖透明的题目,以反衬一个黑色甚至黑暗的故事,这是一场悲喜剧,也是一场矿难给人带来的无限悲痛与悲伤。小说旨在揭示矿难给人的伤害,特别是金钱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破坏、摧残及践踏。作者引用米兰·昆拉德在《小说的艺术》里谈到小说的三种基本可能性:一是讲一个故事;二是描写一个故事;三是沉思一个故事。后者是小说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很关心自己此篇是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这篇小说是讲故事还是写故事还是思故事,我读后有一些思考和比较。讲故事一般指宜于口头表述的纯粹故事,特点就是生动好听,显然本篇已超出;写故事是用语言的形式表述故事,特点是通过语言文字这个特殊媒介而传述故事,虽有构思的部分但我认为主要还表现原有故事,显然本篇也不止;沉思故事我的理解则是生存通过故事而着力表现故事背后的背影及其深刻内涵,而这样的挖掘表现能引人读者的深入反思及其探究的浓厚兴趣,本篇我认为达到了。同时我认为本篇越过了仅仅激动冲动的层次,而重在很快令人归于平静冷静沉静,以陷入推敲、琢磨和把玩的思索深处。换句话说,读这篇小说,尽管给我的冲击是小说好读好看,三段故事变幻之精彩,但读后我极其“平静”,这就是陷入了沉思:结果是忙了半天而艳阳没死,他父亲却死了。这个故事的开初是悲悲惨惨戚戚也轰轰烈烈,之后是一场误会之下的瞎忙乎,最终致老人一个大活人被逼死的惨剧,所以此篇确为一篇让人沉思的小说。
我还有的一些旁注,“坏事变好与好事变坏”,“活人被死人给气死”,“活比死还难受”,“何为坏事?何为好事?”注释为:得势忍让,失势紧逼/开始,一路绿灯;趋炎附势,落井下石/之后,四面楚歌,四处碰壁,寸步难行。这是反映了一个怎样的生态?从小说展述的生态环境,我们看到了人情世态的悲凉,这也许就是作家有意暗示的,资本及金钱社会的罪恶及其给人带来的戕害。
小说由老人之死并艳阳回矿为结局,是一个令人不忍不愿看到的意外而伤感的结局,我想这同时是意在引人思索。一场轰轰烈烈之后,一切都归于黯寂。作者未必就想有此黯然结局,无奈小说自有其人物的命运走向,这时也该故事本事说话而不由人。小说就是通过了这样的起承转合,构织了小说三个故事情节段落的错落、悬念及其高潮。悬念一是老人到底获赔多少,不然何以引来那么的注目和艳羡关切;二是艳阳是否已死以及回来之后的退赔所欠部分咋办,这也一直纠着老人和读者之心;三是阴配之事如何举行以致后来引发的官司结果如何。这些悬念终没结果,终因艳阳没死而老人猝死让小说猝然终结,我想同样是为了吊胃好读和引人深思。作者名字虽不很熟,但读其简历才知是不凡的实力大家,难怪他这篇自然、大气、深沉之作荡起了我们久久不灭的心怀。(写于2014,9,24晨 定于2014,9,28 清江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