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35|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古床,永存的经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19 16: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4-12-19 16:30 编辑

   
  德化堂古床博物馆是刘维先生创建的,位于马鞍山市雨山区,是一处富丽而不失古韵的建筑物。陈列于其中的古床大气、灵秀,雕工和制作都非常精美。
  
  我并不熟悉刘维先生,只是从零星的介绍里知道他是安徽马鞍山人,金龙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董事长。他曾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收集300多张古床陈列其间,有架子床、罗汉床、美人榻等等,也有专供新婚燕尔夫妻使用的西番莲纹新婚拔步床。
  
  古床分三层楼摆放,第一层楼有上下两排。床的样式各一,色泽也不一样,有深褐色的,有枣红色的,也有浅棕色的。我是不太懂古床制作工艺的,只能在这些造型别致,风格迥异,集镂刻、雕花、朱漆、彩绘于一体的古床前感受它悠远的历史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民俗风情。
  
  遥想最初,这些床被搁置在房间的一角,陪伴着它的主人,听他(她)说话,看他(她)起坐睡眠,听窗外闯进来的风吹动床角上挂着的流苏。那个时候,一定有女主人纤柔的呵护和男主人双手的抚摸。岁月在它们身上轻轻滑过,印迹从诸多的造型与色泽中寂然。每一张床就像一朵绮丽的花在悄然绽放,它们或傲然而立,或婉约呈现,或于静谧中观看万家灯火。这些古床也一定经历过世事的骤变,铭记过生命中的生离死别。它们是有灵性的,也在因匠人们的制作发散出独特的魅力。
  
  博物馆里有一处叫做“翘盼香火”的主题馆很有意思。新婚夫妇端坐于新床之上,丈夫撩起妻子的头盖,做妻子的她一脸娇羞,身上的红衣色泽艳丽,眉宇之中布满心头的欣喜。站在门外的是一对老夫妻,大概是新婚男子的父母,神色急迫,眼神里充满了好奇,既有着对儿子未来的担忧,又有着对新婚夫妻的默默祝福。年迈的婆婆透过窗棂探看,身后是她的丈夫——他正用力拉住了她前移的手指,面带微笑,神态安祥。整组造型形象逼真,人物活灵活现,用手轻轻抚摸,还有一种触摸到真人肌肤的感觉。婚床名曰朱漆描金雎鸠架子床,床檐顶部雕刻的十二只小鸟,据说是寓意早生贵人、早续香火的意思。
  
  古床中,最壮观的一架床应该是朱红高檐三进拔步床,可谓华丽气派,金碧辉煌。这种床总共有三进,如三个套进的房间,一进比一进精细,一进比一进秀美。前一进是梳洗之处,第二进是更衣之所,第三进才是卧榻,让人观后瞠目结舌。三进拔步床里雕龙绘凤,有人物,有花卉,也有翠鸟和松竹。整体看上去恢弘大气,的确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得了的。
  
  行走在古床之间,如同穿越一条历史长廊,穿长裙、绾秀发、脚履轻轻。空气里弥漫着古床的气息,和曾经有过的床第缠绵。情与爱在这里发生,喜怒哀怨在这里隐现。笔墨纸研在床前摆开,琴棋书画里的故事在床前演绎,诸多历史人物的悲喜如影呈现。徽商胡雪岩,婚庆中的苗族家人,器宇轩昂的文革青年,还有端坐颂经的僧人……让人不由得心生感慨,做为古床爱好者的刘维先生,他的收藏的确功不可没。
  
  人的一生有一件值得追求的事都是可喜的?这一点,刘维先生做到了,制作这些古床的匠人们也做到了。尘世中,不论你追逐什么,有过怎样的收获,都是人生历经中的绚美和惊喜。试想那些制作古床的工匠们,也许当初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制作会流芳千古,成过当下古床博物馆里的陈列,他们只是因温饱劳作,为孩子的嗷嗷待哺努力,没有过份的追求也没有繁杂的欲念。但是,一旦作品成为经典,所有的付出就是一种浸入时光的精华。
  
  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曾在小说《品质》里这样描写一位鞋匠: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细细地揣摩,细细地思量……他制作的靴子太完美了,有一双轻跳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我想同样的制作过程,古床的工匠们也一定经历过。他们用心善待每一件作品,对每一个雕花每一个纹路都做到了心中有数,刨、磨、雕、凿、漆,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尽善尽美。有些古床是用几片整张板材组合而成的,上面的雕花如果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造成板材浪费不说,还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心力。所以,工作时工匠们一定是小心翼翼、屏气凝神的,让每一张古床都彰显出它独特的魅力,也让今世的我们见识到这种魅力的所在。
  
  无形之中我想到一位执著于剪纸的朋友,他在简单的生活中挚爱着不简单的剪纸,日日呆在工作室里过着无人打扰的日子。生活于他是一幅静谧中的图画,他与剪纸如风逐云,如蝶恋花。在每一张剪纸面前,他是弱小的也是强大的。他的弱小在于对剪纸艺术的敬重,他的强大在于对那门古老文化的勇于超越。他将自己安放在各种各样的图画前,将画里的意境慢慢地植入脑海,然后再细细地揣摩构思,成就另一幅造型独特风格迥异的剪纸。

  收藏家刘维先生,和这些古床的制作者们也是这样的吧!爱在胸中,所以让经典永存。尤其是刘维先生,他的古床收藏很大意义上就是一种懂得与对古文化的敬重。世间人,世间事,很多时候做事用不着顾忌太多,只要努力就会拥抱心目中的美好,如张张古床上绘着的吉祥八宝、百事如意、梅兰竹菊一样,是为了一种诞生中的欣喜。
  
  定步。浮想联翩间,在静谧安然的心境下揣摸古床上的花纹,在造型各异的雕花前轻触时光的留痕,我觉得我自己就是一个胜者,是一个站立于时间河岸的收益人,而那些弥漫着古人气息的木床就是注入血液里的温暖。站在红漆的西番莲纹新婚拔步床前,突然想如果我是新娘会怎样?会不会哭,会不会笑,会不会因了一次人生的遇见墨飞毫舞?应该会的吧,因为古床的魅力已经走入心底。那是岁月的留存,也是一种永恒。

           




42#
发表于 2015-1-3 14:58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我那天细细读了一遍。只是时间太紧,没顾得说话,今天补上不晚吧?您的散文总是别具一格,无论从叙述还是描写,都呈现出自己的写作特色,抑扬顿挫的文字,跌宕起伏的思绪,让人叫绝!
4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 11:33 | 只看该作者
絮语如歌 发表于 2014-12-31 23:23
木,旧的一年,这里作别,新的一年,开启跟木相携的一天天!

祝木木,新年快乐,万事顺达!

我光看到明天的太阳啦,昨儿去哪儿啦?
4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 11:32 | 只看该作者
周施梅 发表于 2014-12-31 19:34
流连于古床博物馆的木门,抚摸观赏那些造型别致,风格迥异的床,生出诸多感慨,带给读者许多美感和无穷的想 ...

问候施梅,新年好!多来噢!
3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 11:32 | 只看该作者
冉令香 发表于 2014-12-31 15:25
细致入微的观察,由事物展开联想,探触其内涵。意趣丰,而意蕴深。
问好!新年快乐!

问候冉老师,新年好!
38#
发表于 2014-12-31 23:23 | 只看该作者
木,旧的一年,这里作别,新的一年,开启跟木相携的一天天!

祝木木,新年快乐,万事顺达!
37#
发表于 2014-12-31 19:34 | 只看该作者
流连于古床博物馆的木门,抚摸观赏那些造型别致,风格迥异的床,生出诸多感慨,带给读者许多美感和无穷的想象。文字沉稳练达,带着一份古色古香,让人沉醉。
欣赏新作,祝木门版主新年快乐!
36#
发表于 2014-12-31 15:25 | 只看该作者
细致入微的观察,由事物展开联想,探触其内涵。意趣丰,而意蕴深。
问好!新年快乐!
3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17:04 | 只看该作者
摇曳风铃 发表于 2014-12-27 14:37
古床不仅仅是历史的呈现,更有一种特定文化的情结,它给人的意义当然不是可供休养的物件,做为艺术流传的成 ...

问候风玲,是的,做为艺术,它和他们都让人敬仰。
3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17:03 | 只看该作者
李晓萍 发表于 2014-12-27 16:43
丰沛的想象力,思维从一架古床而发散开去。学习这种文笔,问好木版!

问候晓萍,因为不懂,所以“擦边”。
33#
发表于 2014-12-27 16:43 | 只看该作者
丰沛的想象力,思维从一架古床而发散开去。学习这种文笔,问好木版!
32#
发表于 2014-12-27 14:37 | 只看该作者
古床不仅仅是历史的呈现,更有一种特定文化的情结,它给人的意义当然不是可供休养的物件,做为艺术流传的成分多一些。问好!
3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1:36 | 只看该作者
剑鸿 发表于 2014-12-26 11:31
来看看木木的文字,找点感觉。

看来是没什么感觉,找个地方吃了午饭就有了。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1:35 | 只看该作者
孔乙己 发表于 2014-12-25 22:17
逮得好,学都学不像也。

这个“逮”字是么意思?孔先生教导教导。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1:34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4-12-25 14:00
一座博物馆,便是一些历史与文化的缩影。木门,以对古床博物馆静态物象的描述,而呈现出对彼时生活一角场景 ...

问候房子老师,个人感觉不太好。继续努力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5 10:53 , Processed in 0.07498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