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5-1-3 15:06 编辑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有清一代,乾隆时期绝对可以称为“盛世”,这有我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可以作证。尽管当时老百姓的日子普遍过得水深火热,远远不及宋、明两代自由、富庶,但这一时期,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实力空前强大……所以被称为“盛世”也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当然,乱世有乱世的危机,盛世有盛世的危机。乱世的危机大多都是外在的,如外敌入侵、国民暴乱之类。而盛世的危机大概都是内在的,主要的表现则是吏治败坏,贪腐成风。所以历朝历代,打天下时可以“唯才是举”,只看大才,不计小过。但到了治天下的时候,就要大力整顿吏治,惩治贪腐。众所周知,有清一代,惩治最大的贪官就是和珅。可以说,和珅绝对是大清朝堂上的超级大“老虎”。 和珅这只“老虎”究竟有多大,这有一些现成的数据可做证明: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乾隆刚刚驾崩没几天,嘉庆帝便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而当时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只有区区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如此巨额财产,实在叫当下那些查抄后数坏了几台点钞机的巨贪们汗颜。与和珅相比,我们所谓的“老虎”大概连小花猫都不如了。数额如此巨大,不要说是他贪来的,就是仅仅靠上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罪名,也够他一受的了。 然而有意思的是,当后人们津津乐道于超级大老虎和珅贪腐的巨额数字时,有心者却发现,当年嘉庆皇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中,偏偏却没有贪污腐败那么一条。 那么,和珅的罪名都有些什么呢?比如第一条:“上册立为皇太子时,先期预呈如意,泄机密以为拥戴功”——事先把乾隆册立太子的消息通知给嘉庆,这属于泄露国家机密罪,排在第一,无可厚非。第四条:“娶出宫女子为次妻”——这个实在不太好归类,大概属于生活腐化问题吧,勉强类比,和时下流行的“通奸”一词有些类似。第八条:“管理吏、户、刑三部,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受法,不许部臣参议一字”;第十二条:“军机处记名人员随意撤去”——这个,则属于大权独揽,搞权力绝对化了。第九条:“西宁报遁,贵贱番聚众抢动杀伤,将原摺驳回,隐匿不办”——这个基本可以属于故意隐瞒重大责任事故。而前十四条,除了这些之外,说的大抵都 “圆明园骑马直入中左门”或“纯庙圣躬不豫时毫无忧戚”之类的僭越之罪。一直到了第十五条,好歹是提到财产上了,但也不过是“所藏珍珠手串二百余串”、“家内银两衣饰等物,数逾千万”、“夹墙藏赤金二万六千余两”而已,与“八亿”那个天文数字相差甚远,而且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贪污腐败、收受贿赂”等字样。所以后世的研究者们颇有一些人怀疑和珅如此巨额财产的来源。要知道,整个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才七千万两银子,那是要整个国家的税收系统倾全国之力才能集齐的。而和珅仅凭一人之力就可以搜刮到如此巨额财产,可以想像,那得用多长的时间,那得弄出多大的动静?如此,以乾隆之伟大、光荣、正确,怎么可能一直被蒙蔽之死,一直到他更为英明神武的儿子来查办? 而最叫人大跌眼镜的则是,嘉庆查抄和珅可是堂堂正正的“国家行为”,可是我们的反腐先锋嘉庆老爷子,却没有把如此巨额财产充公,没有将其上缴国库,而是入了皇帝的个人口袋,从此他手头彻底宽绰起来,可以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了。所以民间便传出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和珅被查处、被正法,自是他罪有应得,然而将他冠以“巨贪”的称号还是觉得冤了些。因为无论是和嘉庆皇帝,还是和那位借“六下江南”之机大肆搜刮的乾隆比起来,他未免实在有些“小巫见大巫”了。比如,乾隆帝就经常接受各级官员的贡献。每每寿辰之时,文武百官竞献珍玩,一次接受金佛就达万尊之多。这才是真真正正的超级大“老虎”呢! 退一步说,即使嘉庆的出发点真是只是要“整顿吏治,反腐倡廉”,和普通老百姓也是没有多少关系的。因为即便是他查了八亿两这么大的数目,却没有给全国老百姓发那么一个半个红包,或是免除一年半载的赋税。也就是说,尽管嘉庆老爷子的反腐行动成绩显著,可是老百姓却一点儿也没有享受到反腐的成果。如此,就很难不叫人怀疑他查办和珅的动机所在了。 可见的事实是,尽管嘉庆老爷子的反腐行动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果,却丝毫没有制止得了大清朝的国力衰退的势头。仍以我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为证:乾隆朝之后,即使连叫后人怀疑的“盛世”二字,也不肯冠在大清朝的任何一个年号之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