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01|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影像补白之失:生存与热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16 1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剑鸿 于 2015-3-18 11:08 编辑

  
  剑鸿
  
  在我看来,越是伟大的文学作品,越不适合于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这是我的偏见,也是我对文字艺术和影像艺术的基本立场。
  
  养成这种偏见的,是不断被编导们搬上荧幕的各种名著电影或电视剧,包括前几年倍受诟病的新版《红楼梦》,首播之后就无声无息的新版《三国》,还有改编味道令人不知所措的电影版《白鹿原》和被禁播的《活着》。坚定这种偏见的,却是正在热播的《平凡的世界》。尽管导演毛卫平面对吐槽和口水作了各种竭尽真诚的解释。但这些解释,充其量证明了编导对于原著的敬畏,证明了名著改编的难度,证明了他们试图在作者肩膀上对一段疼痛岁月进行影像补白的努力,丝毫不能证明新版《平凡的世界》的成功。
  
  事实上,作为读者和观众的我们,经常看到或者感受到这样一种落差:被改编成影视剧的名著生命依然长青,而由名著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却常如昙花一现,纷纷扫进浩如烟海的胶片博物馆。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典型的消费主义时代特征。这样说,并非乱扣帽子,影像是时代想象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当越来越多的影像叙事企图通过物质画面的堆积,吸引人们的眼球,触动我们的神经、补白缺失的生存想象时,恰恰映照出了一个精神和想象力退化的时代。
  
  尽管《平凡的世界》所反映的历史年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它的壮阔厚实,它所蕴含的疼痛与质朴,苦难与不屈,生存与热爱等主题,甚至它所呈现的某种英雄主义情结,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或者我们中的一部分人。毕竟,我们都生存在这个似乎越来越平凡的世界里。越来越平凡的世界,不断赋予我们每个人越来越新的生存体验,赋予时代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崭新课题。编导们敢于让这样的作品触电,也许有着他们所不为人知的深意。但作品的深入人心和广泛的影响力,直接增加了编剧和导演们的工作难度。
  
  记忆中,第一次接触《平凡的世界》,还是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当时,路遥似乎刚刚去世不久,为了纪念这位用生命写作的作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小说联播的方式,开始播出这部作品。在贫瘠的八0年代,在寂静的乡村夜晚,路遥平实而细腻的文字,以及李野默富有磁性的声音融合在一起,为懵懂的心灵里开启了人生的航程。那些乡村生活所特有的农家琐事,那些平凡人物所展现的生存努力,那些人际间细微的情感触动,那些模模糊糊的爱情火花,实际上是对一个少年的启蒙,关于人生、世界、生存和自尊的启蒙。
  
  后来,我一再通过各种方式,反复温习过这部伟大的作品。从青年时代捧读原著,到忙里偷闲下载有声读物听书,再到重温八十年代拍摄的老版电视剧。每一次温习,都能让自己收获一些新的感动。这些感动来源于当下的生存体验,来源于那些被时代席卷被我们自己忽略却被文字意外唤起的柔情和热爱。世界平凡,生存庸常,唯爱永恒。伟大作品传递给人们的精神烙印不变,而生活却是不断流变的,当我们无可挽回地从少年走向青年,从青年走向中年,当我们一天天走向那个平凡的世界,走向人生的深处,就越能体味到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现实与困境、物质与精神、苦难与热爱的多重意义。
  
  试想,对于像我这样的读者,要通过怎样的影像叙事,才能达到或超越二十多年来一部作品对于自己心灵的影响。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平凡的世界》这样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作品,读者不下千万。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孙少平、孙少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凡世界的样子。从这个角度而言,毛版《平凡的世界》遭遇吐槽,并不稀奇。
  
  令我遗憾的是,从打开新剧的第一刻,就没有感受到作品营造的那种坚实厚重而又充满温暖的氛围。过大过假的雪花,掩盖了黄土高原的贫瘠和苍凉,反而衬托出一些格格不入的诗意。过度的旁白则直接损害了影像叙事的细腻优势。更加让人不能接受的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编导竟将作品中原有的一些间接叙述,直接交给人物,通过对白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孙少安口中蹦出的“吉普赛人”,简直让人大跌眼镜。以孙少安当时的身份和境遇,即使对吉普赛人有相当的了解,也不可能在与下里巴人的交谈中有此流露。
  
  另一种隔膜来自于剧中男女人物的造型。有人据此吐槽该剧为“偶像剧”,甚至举出演员的手过于嫩白、肤色过于健康这样的例子,作为口水的发力点。这当然显示出电视剧所引来的巨大关注,但如此细微的关注和如此挑剔的眼光,却是出人意料,也让人啼笑皆非。幸亏我们的编导们在由来已久的口水汪洋中,练就了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否则,真不知如何面对。令我感到隔膜的并非这些,而是由于自然的时代落差,演员们似乎天生欠缺那个时代所赋予人们的某些品质,比如眼神中的澄澈,精神上的纯粹,骨子里的疼痛。这些东西,是土地和岁月赋予的,是演技所无法替代的。这些品质,能为心灵感知,却不能为表演呈现。平凡世界中真真切切的生存和热爱,庸常而立体,复杂而深邃,无论如何高超的旁白和扁平的影像,都是无法抵达的。
  
  有了这些印象,新版《平凡的世界》就很难占据我的余暇。在时间和精神被忙碌所切割、余暇越来越少的生活里,我正在体验着与孙少平、孙少安们完全不同的生存状态。在这种状态里,同样有困境,有疼痛,有热爱,有不为人知的已经被时代疏远的英雄主义情结。我想,这就是我喜欢《平凡的世界》的理由,也将是这部作品不断被人们喜爱的理由。而这种喜爱,和一部电视剧无关,和喧闹的银屏无关。



  
  
28#
发表于 2015-6-1 23:44 | 只看该作者
力透纸背,令人击节叹赏。学习问好
27#
发表于 2015-3-26 15:44 | 只看该作者
因为是名著改编的,所以关注和评判的就多,对其中的人物也多的挑剔。看了几集,以为少安和他父亲的演译接近原貌。而田晓侠和少平的演相就远了点。不过结尾还是挺打动人的。
26#
发表于 2015-3-19 11:25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3-18 20:29
其实未必拍不好,但不是非要拍好,只要迎合市场,把银子赚到手就行了,谁管它怎样呢?

言之成理。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08:13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3-18 20:29
其实未必拍不好,但不是非要拍好,只要迎合市场,把银子赚到手就行了,谁管它怎样呢?

如空兄所言极是,没去想这一层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08:13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5-3-18 17:22
唉,有人倒现在还在想着深刻、有意境,这是个么么哒的世界了,有木有?

一点都不深刻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08:12 | 只看该作者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08:12 | 只看该作者
云小诺 发表于 2015-3-18 12:25
"在我看来,越是伟大的文学作品,越不适合于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_----------在我看来也是。。
起码目 ...

谢谢小诺,我也又是这样想哦
21#
发表于 2015-3-18 20:2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未必拍不好,但不是非要拍好,只要迎合市场,把银子赚到手就行了,谁管它怎样呢?
20#
发表于 2015-3-18 17:22 | 只看该作者
唉,有人倒现在还在想着深刻、有意境,这是个么么哒的世界了,有木有?
19#
发表于 2015-3-18 15:44 | 只看该作者
剑鸿 发表于 2015-3-17 08:18
谢谢玉清,我不是敬老师

我也问好敬老师
18#
发表于 2015-3-18 12:25 | 只看该作者
"在我看来,越是伟大的文学作品,越不适合于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_----------在我看来也是。
起码目前是。包括那些世界名著。老师,这能不能说是因为文字的涵容其实从来就比影像要大?同时能不能因而猜想、人类若总是借光影的便利,心智上将越来越浮轻?
都是乱想的,说不对的您别笑我。:P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08:26 | 只看该作者
刘玉清 发表于 2015-3-17 21:11
尊敬的---剑鸿老师,没错滴

尊敬不敢当 剑鸿是对的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08:26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5-3-17 20:48
也看了几集,或许是我容易满足吧,我总觉得还是值得一看的,至少它提醒着我们还曾有过那样的一个时代和一种 ...

谢谢交流,好久不见,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08:25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3-17 19:03
特地收看了一集,感觉其中生活很残酷,旁白很文艺。终于没耐着性子看完。这个不能怪导演,可能是自己审美出 ...

没看完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18:00 , Processed in 0.13524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