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的低碳教学
二十世纪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却付出了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巨大代价,因而,自从跨入二十一世纪,低碳生活便为有识之士所提倡,成为社会共识。值得庆幸的是,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而且是全县数三数四的农村学校(数一数二的被靠近公路迎检方便的其他两所学校占领了),在这方面,我们早已走在了时代的前头,自建校起直至如今,不但坚持了数十年之久,而且似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继续坚持下去。 下面便是我校的低碳教学的一些剪影。 比如说,语文老师要上课,一走进课堂,便会操起一支粉笔,站在光滑的磁力黑板前(这是近几年新换的,过去都是木质黑板,再早些年则是水泥抹后再涂墨汁的土黑板),面向学生,激情澎湃(抑或是波澜不惊)地讲道:祖国的大好河山壮丽无比,祖国的山山水水风景如画。今天,我们便一起来欣赏一篇优美的文章《桂林山水》…… 比如说,数学老师要上课,一走进课堂,便会操起一支粉笔,站在光滑的磁力黑板前,面向学生,激情澎湃(抑或是波澜不惊)地讲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整数无法表示的数量,于是就用到了小数。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认识一下神奇的小数…… 比如,科学老师要上课,一走进课堂,便会操起一支粉笔,站在光滑的磁力黑板前,面向学生,激情澎湃(抑或是波澜不惊)地讲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的国家,蚕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那么,蚕有哪些基本特征,又有哪些生活习性呢?今天,我们就一直走进蚕的生活,探索一下蚕的秘密…… 比如,社会老师要上课,一走进课堂,便会操起一支粉笔,站在光滑的磁力黑板前,面向学生,激情澎湃(抑或是波澜不惊)地讲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就让我们一直来了解一下少数民族的习俗吧…… 比如,美术老师要上课,一走进课堂,便会操起一支粉笔——而且与其他老师不同的是,居然是彩色粉笔——站在光滑的磁力黑板前,面向学生,激情澎湃(抑或是波澜不惊)地讲道:同学们,我们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我们的课间生活也多种多样,今天,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一下我们多彩的课间生活吧…… 比如,体育老师要上课——当然,体育老师往往都会把学生们带到操场上,除非是雨雪大风天气,很少会走进课堂,而且,他们一般也用不着操起粉笔,更不用站在光滑的磁力黑板前。他们上课的第一步是整队,也用不着那么华丽的导语。不过后面的内容都是差不多的,报报数,走走步,练练队形,做做体操,玩玩跳绳……这一节课也就过去了。 再比如家乡课,再比如综合实践课,再比如选了几首唐诗编成的“校本课”……大概都是如此,无不严格遵循着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低碳教学模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课复一课……每名老师都从自我做起,身体力行,为每一个“祖国的未来”现身说法,以便他们完全习惯于“低碳”的学习乃至生活模式,直至长大后成为与高能耗生活方式永远无关的一群。 整个学校与低碳教学的要求最不协调的就只有英语老师和音乐老师了,因为英语老师每节课都会拎着一台沉重的录音机,里面装着古老的卡式磁带,要到班级里插上电源,给学生们放听力。而音乐老师就更过分了,除了要拎着沉重的录音机外,居然还要背着一架大功率的电子琴,如此,恐怕又要浪费更多的能源了。当然,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有发音更为纯正的外教,如果有一间还凑合的音乐教室,谁还用得着整天拎着个录音机背着个电子琴呢? 这样低碳环保的教学模式,在全县、全省乃至全国广大的乡村学校里,应该相当普遍,至少在笔者所见的范围内广泛地存在着。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存在,才能保证我国对整个世界节能减排目标承诺的最终实现;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存在,才能保证全国人民拥有一方明净的天空,才能保证祖国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