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孟 于 2016-4-27 17:06 编辑
劳动节里话劳动
现在一年到头也算有几个节日,有通用的节日,诸如清明端午中秋之类的传统节日,五一、十一之类纪念性节日;还有就是行业性的节日,比如护士节、记者节、教师节什么的。 节日也就是个日子,原本就在那儿戳着,是个客观的存在。对于疲于工作的人来讲,我们更在意的是能不能放假,夸得再好,不让身体来点实惠,也就没什么触动。比如正月十五元宵节在我们这儿算是过小年的,开门都得放炮,可我们还是呼哧呼哧地上班,没头没脑地干活,于是,那在我这儿也就不算什么节日了。 再比如教师节,原先要么能给点意思,要么也能放个假,那就算是个节日,现在钱也不发了,假也不放了,我就不觉的是个节日。甚至还不如没个节日,因为名义节日的存在,就得必须履行名义上的活儿,领导就得来视察、慰问,我们也得端茶扫地什么的,既让领导受累也让我们不安生,怎么着都是双输的一件事。 这话,大家是不爱听的,因为领导的视察慰问什么的,充分反应了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对教师的尊敬,多好啊!这是精神上的鼓舞,难道面对如斯的鼓舞你不觉得如沐春风吗? 我没有糟践领导以及教师节的动机,相反,那几乎很我没任何关系,领导来了我就缩在屋角,他就是想嘘寒问暖也够不着我。我只是随口一说,就像随口说说这五一劳动节什么的。 劳动节比教师节好,因为能多放一天假;劳动节比教师节好,因为这个节日是面向全世界的劳动者的,这是个全世界的节日。够上这个级别的只有两个节日,三八妇女节(现在好像叫三八女人节),加上这个五一劳动节,这“三八”的好事咱这辈子是别指望了,我和世界的接轨大约也只能靠这个五一劳动节了。 反正这放假的实惠是享受到了,只是还有点嘀咕,这普天下都在放假的人都是劳动者?大家在今天都在过节? 这两问题不好回答,也没有必要一头钻进去,还是在问题的边角处琢磨琢磨。 关于劳动的概念大约有以下一些:劳动创造了人;全世界劳动最光荣;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劳动是权力也是义务;劳动者是世界的主人;劳动者人人平等……这些定性的思想一直像牛皮糖一样牢固地沾着自己的脑海里,一直被奉为真理。可是逐渐地年纪越来越大,学会了自己琢磨,多了一些怀疑,也就开始说出一些不大受人待见的言论了。 比如以上的几个结论:劳动创造了人,这个题目太大了,想来想去,这大概是说第一个人吧,因为后来的人都是人生出来的。而第一个人据说原先是猴子,在树上蹦来蹦去,然后胳膊和腿就分开了,然后站起来了,然后就变成了人。这想来也能接受,而且那么多大胡子研究了那么多年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没什么争议。况且,书上动辄说经过多少多少万年至少是几千年的,谁能是事件的亲历者?三里路上没准信,哪有闲心纠缠这个是与非呢?所以,这个话题姑妄听之,大约是对的吧。 第二个问题就不太好剖开讲了,全世界劳动最光荣。我不知道究竟什么样的待遇才叫光荣,大约至少也像我们幼时在电影上看到的,脸上乐呵呵的、没准胸口还带着个大红花,还有在主席台上喊口号什么的才算光荣吧。这事就不大对的上了,咱祖上八辈贫农,从小就生长在山沟沟里,每天见到最多的事儿就是劳动。天还没亮,人们裤子一提便告别温暖的被窝,男人收拾农具、女人洗衣,小孩做饭,牲口叫唤,都在劳动,也都在拉开了一整天劳动的序幕。然后一直到晚都耗在“大有希望”的田野上,一到晚上,筋疲力竭,一年到头,两手空空,除了沟壑丛生的古铜色脸孔之外,我见不到与光荣有关联的地方。至少在我很小的印象当中,我不觉得像田间地头那样的劳动有多光荣。 因为从早到晚腰酸背痛,你感觉不到光荣;因为劳无所获兜里没钱,你感觉不到光荣;因为你衣衫褴褛,别人不会正眼瞧你,你不会感觉到光荣;还因为领导来收税,学校要学费而跟着后面小心伺候,你不会感觉到光荣;因为亲家要彩礼,儿子朝你瞪眼,你不可能感觉到光荣;因为盖不起楼房,吃不了猪肉你不可能感到光荣。 陶渊明说这样也挺好,其实陶渊明种点豆苗蔬菜什么的劳动量也不见得有多大,那更像是休闲,他那时已经很有名了,别人想请他喝酒都请不上,据说一位名士为了请他喝口酒,先把帐付好了,自己在帷幔后面都不敢出来。苏东坡在东面的山坡上干活,更像是锻炼,什么东坡肉、羊蝎子都能吃到也不容易啊。士大夫的劳动与农民的劳动完全是两个概念。他们的劳动或许能体现到些许快乐,但像我们小时候卷着裤管,腿上爬满了水蛭,弯着腰,深一脚浅一脚在水田里踟蹰着插秧割稻,后面还有巨大的蚊虫苍蝇一路伴唱,大约即便是豁达如苏大师也不会体验出快乐的。 我小时最糗的事情是我妈让我到田里车水,车了老半天,田里愣是见不到水,水道太长,中途渗完了,我直接对我老娘说,我不干了,这不如喝口农药得了。 我妈不会告诉我劳动很光荣,我妈只会说,不干怎么行呢?农民就是这么过的。 后来逐渐长大,很幸福的事情是家里的田地越来越少,父母也几乎不怎么料理,我也很少回家,我不想沾染这份光荣。许多同龄人总是志存高远,想当什么什么的,我对自己说,这辈子能让自己的胳膊大腿之类的能轻松一点就行了,这个理想看来是实现了。
客观地说,现在的农村好许多。因为田地大约都被征用了,不是建厂房就是开发做商品房,成片的田地多半也被种粮大户给承包了,机械化操作为主,人干的活儿也舒服一些。但是问题的另一面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却又失去了方向,除了背着个“劳动者”的身份牌之外,基本上无所事事,要么闲扯淡,要么打麻将,再就偶尔弄点不良社会风气的活儿,总是有各种填充总是无聊的生活,至于是否光荣那就另说了。
据说劳动的主力军除了农民之外还有就是工人。工人阶级毕竟是咱们的老大哥,戴着头盔,箍着白毛巾,骑着自行车,唱着“咱们工人有力量”,骄傲地行进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算是一副精彩的油画,很是气派的。那时候的他们算的上光荣的,而且他们自己也能自我感觉到这份光荣。我家有一批亲戚都是根正苗红的工人,小时候能经常分享到他们的毛巾香皂什么的。可是好景大约也不长,一夜之间,身份暴跌,下岗的下岗,内退的内退。问题是他们往往是家族式的,一个工厂倒闭,全家歇菜,他们度过了最为困难的许多年,当然至今还是比较困难的,他们大约也很少再次说出诸如光荣什么的感受。 他们是相当大的一批人,虽然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与其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光荣,还不如让他们正视现实,尽快扭转角色。 村子有个国营企业,据说是上上市公司,等级森严,最大的头子能拿好几十万,而他们真正干活的工人一个月只能挣两千,还分大夜班,小夜班以及白班。背井离乡的工人兄弟寄居在咱们破落的乡村,为了改善伙食,村里仅有的一些香椿以及果木数还在嫩苗的时候,都已然被他们消灭殆尽,村民都不忍心责怪他们。因为他们的收入还不如村子打工的男人,当然,这些村民在同情他们之余,还顺便招呼一下自己的孩子,这工人还是不能干的。 农民是土地的主人,工人是生产的命脉,他们不仅仅需要精神上的鼓舞,更需要现实的待遇,不仅仅是指工资,还有诸如生产条件,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人格上的尊重等等。 也许,我们没有必要偏要说劳动怎样怎样光荣,只要大家能平视他们,像他们尊重你们一样尊重他们就可以了,只要是像农民工坐个地铁都受人挤兑这样的事情能不发生就可以了。 劳动者是不是世界的主人这也得看怎样理解,如果你说全世界得人都是劳动者的话,全世界的人当然是全世界的主人了,这基本就不是个问题。 只是这个问题的大前提好像有点发虚,全世界的人都是劳动者,都在干活儿?奥,对了,劳动者可以分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你一天种一亩地那是体力劳动者,他一天算掉一麻袋草稿纸算是脑力劳动者,应该能说的过去。可是这世界上毕竟还有一大批既不能种地的,也不用草稿纸的人,他们算什么呢?教授们弄个课题,分给学生们折腾,教授专门负责课题经费的花销算是脑力劳动者;领导坐在主席台上口若悬河,费劲地读别人写的稿子算是脑力劳动者;单位出了事情,怎样以临时工来搪塞需要脑力劳动;法院里冤假错案怎样摆平算是脑力劳动;国企老总占着国有资源眼睛闭着让企业亏损算是脑力劳动者。 …… 他们或许不光荣,但确实很光鲜,如果把他们纳入劳动者的范围之内,他们自己会不会脸红? 别说,也有还真有些劳动的含量在其内,比如,在哪儿藏钱,怎样站队,如何消灭攥在别人手里的视频和录音等等,都是需要脑力的。 央视五一晚会上,敬一丹的主持,徐涛的朗诵,一批优秀劳动者的出列,情商低级如我者,竟也不时眼窝发热,恨不得如果允许的话立马到边疆行医,到大庆挖油去。我举双手拥护央视对于他们的讴歌,我只是觉得,还有大量的更为普通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他们因为平凡而被人忽视,因为卑微而退出人群,他们要么已经忘记了五一,要么哪怕是在五一这天,他们都无法欣慰,何况平时? 他们甚至已经不再奢望与光荣这样的词语搭界,只是想让自己生活的更好一点,更体面一点,更实在一点。 只是,我们认识他们吗?我们在意过他们吗?他们或许不奢望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但也不会心甘情愿自己被当做道具,偶然为之。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能热播,主要是唤起了许多人的记忆。在那个时代,煤炭工人居然可以和书记的女儿谈恋爱,那个时代那些最卑微的劳动者为什么可以那样自信,那样自尊!或许,那时候人与人真是平等的,或许那时候,人们真是有理想、好奋斗、有尊严的。这点,我知道,情况基本属实。 一朋友写到:五一劳动节,劳动的继续劳动,不劳动的继续不劳动。 还是关于劳动的概念问题,同样理不清说不透的。现实的问题是我们不仅仅是在五一这天,也不仅仅在针对于某一些人,而是在所有的时刻面对所有的人,让每个人过好生活,享受尊严。 哪怕劳动光荣只是一个终极目标,但也是我们的努力的方向。 当然,我们自己也不要妄自菲薄,像孙涛说的,我骄傲!我就是一干活的,恰好能养好自己,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