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谨向所有的母亲们致意并致歉。
来听几个故事,不是杜撰,都是真实的。
姊妹Z在家排行老六,上有三哥二姐。除两个姐在外地,其它都在一个厂区。但是当Z送走侍候了21年的婆婆后,自己的母亲心怀妒忌地带着一家人开始在她家过年,兄弟姐妹们相继从年三十一直到初五,不用付费的吃喝,两个姐的一家还要和他们一家挤在一张床上或着打地铺。一过就是九年,从孩子上中学一直到大学毕业。Z心里很不舒服,在母亲面前抱怨,总该轮流着来吧,他们对小妹怎么没有一点怜惜之心呢。但母亲却替他们说话:你能侍候婆婆那么多年,也应该侍候咱家人。所以每到过年,还是蜂涌而至。Z说,现在她最害怕的是过年,堪比煎熬。今年她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拒绝此事的再度发生。她母亲也做好了在二哥家过年的打算,二哥却说过年单位不放假,二嫂要回娘家。她母亲又转向了她,这次直接打电话给女婿。女婿答应了。二哥单位放假了,二嫂也不回娘家了,另二个哥和二个姐一家在母亲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聚齐在她家了。她给我说,大年初一,她一边蒸馒头一边大哭,因为街市上已经找不到卖馒头的了,她必须发很多的面,蒸很多馒头来满足十几口人几天的口腹所需,当然不全是馒头这么简单。过了初五,送走娘家人,她就因腰椎脱出而住进了医院。她说给母亲,说今后可以接你来家过年,但能不能让哥和姐在他们自己的家过,她身体实在受不了。母亲答复得很冷酷:那不行,等到你的孩子啥时结婚了,我们就不去你家过年了。Z很是惆怅,惆怅到悲伤。再抱怨孩子连女朋友都没有。
我这个姊妹体重只有85斤左右,很柔弱的样子,每次见她,我都会劝她多吃之类的话,她说主要是睡眠严重不足。便是这样,一到冬天,她就接母亲到家里,因为母亲住的地方没有暖气,次年再送回。其他的人熟视无睹,像母亲是她一个人的。而母亲对她已经依赖到无理,平时有病住院,坚决不让打扰其他人,做饭送饭陪着输液都靠她一个人。她不明白,有时会大声地质问,为什么?母亲说,因为你闲着没事呀,不侍候我干啥?其实退休的哥嫂们都没事。她想反正怎么着也是自己的妈,能忍且忍吧。但是最近一件事让她彻底无语。那天因为她想顺道买些东西,口袋里的钱不够,借到母亲那里,反问:借了还不还?听到“还”,才同意只借原数的一半。Z已经没有心思动用那些钱,隔了两天给她送菜时把钱还给了她。却被指责把她的钱弄折了,弄得不好看了,并挖苦:你还知道我活着,三四天才来看我。Z欲哭无泪。
Z打电话给我,数次哽咽。说每次看到母亲的无理,想到对儿子的无能为力(儿子28岁了还没有女朋友),她的心脏都快受不了。每次听完她的故事,我就会想,婴儿时,那个一边哺乳一边逗孩子乐的母亲哪去了?
我能给她支的招就是,暂时冷淡她,把两天探望延长到一周,如果还是被挖苦,改成两周,或者一月。因为赡养老人,总不该是你一个人的义务。
她其实做不到,她也只是说说,发泄一下心中的不良情绪。我了解她,她是个善良无比的女人。但人善是容易被人欺的,包括自己的亲人,包括她亲爱的母亲。
第二个故事。主人公W是家中的长女,下面有三个妹妹。一个在外地,一个离她不远,还有一个是母亲的邻居。除了她和母亲邻居的妹,其它一两个月甚至半年才出现一次,但就是这一次,母亲就欢喜的不得了。吩咐W准备一切的必须,迎接她们中的之一。大家吃完喝好,当妈的毫不客气,安顿他们休息,指名让她清洁洗碗之类。W家境不好,儿子上学,老公辞职下海一事无成,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呆在家中坐享其成,一切都靠她微薄的收入,而她也只是个普通的低薪工人。尽管如此,对父母仍格外尽着长女的孝。平时出行都要路过娘家的门口,也就很自然地买菜必是两份,肉也是两份。久之,成了习惯,也成了必须。但做母亲的并没有感恩W的付出,还觉得大姐就要做榜样。过年过节,在楼下吆喝着W回来帮她擦拭,洗涤,是家里永远的劳力。干不完的活,听不完的指责。最有成就感的小妹每次从一公里外回家,总是提前通知,做妈的也提前通知W,厨师的工作交由她全权完成。吃毕,过了五十的她总会体力不支,精疲力竭,想尽快回自己的家歇着,但当妈的不肯罢。按住准备收拾残桌的小妹,说别动,让你大姐收拾。在这里,嫌贫爱富的母亲暴露出她的弱点。当大姐的,有时是忍着眼眶里打转的泪在干活儿。和前面的Z一样,若有几天没有回来捎过菜,便有嘲疯的语气:俺闺女还认得家门啊,真谢谢你了。
我也常常见到她的母亲,总是很客气的样子,似乎看不到如她所说的迹象。她红着眼睛叹息地说,我妈为什么这么对我啊,像我是她的敌人。她用敌人来形容与母亲的关系。我就劝她说试着别那么勤快地回去,看能否改变。
其实我明白,她也只是发发牢骚,不会当真这么做。她说自己是长女,是三个妹妹的榜样。
第三个故事。我弟上大学时,他的三个姐都成家了。就是说不再是父母的负担,甚至会给他们经济上的赠予。其实在我们各自工作后,就不再是母亲的负担了。可是弟在大学里的生活却很窘迫,父母寄来的钱总是不够吃饭,常常买不起一份的菜,只打半份,谎称吃不了。正长身体的弟,怎么会吃不了一份菜?这是弟在毕业二十年后说出的真相,我当时听了就想流泪。我妈听了,很漠然,没有感动也没有自责。我一直觉得父母寄给他的钱应该绰绰有余的,因为那时我父母的父母都离世很久了,不需要他们资助了。当我知道那时弟的情况,我就反问母亲为什么不能给弟多寄些钱,她说都花给老家了。老家里盖房的,结婚生子的,她都会寄钱回去,且数目不菲。也正是由于母亲对老家的慷慨,所以大事小情,老家总会想起她来,以为她的钱会源源不竭。而事实上,母亲的三个兄弟们个个都是百万富翁,但他们依然有事会打电话来。除了寄钱,她还隔几年回一次老家,每次回去,舅姨姑叔的礼都是必须的。
父母的钱他们自己也舍不得花,就是这样被老家的人挖空了,也被无数次地葬送在迎来送往的铁道线上。而我们姊妹四人在成家后,基本没有一个接受过来自家里超过一千元的无偿资助,至少我是这样。父亲去世后,母亲继续延伸这样的生活。我弟大概知道自己的婚礼母亲是办不起的,北京的单位为他举行了简单的仪式,之后双双去了美国留学。家族里唯一男丁的婚姻大事,是由别人牵头给办的,所得到的礼物,是大姐为弟媳买的一条金项链。这是我后来听说的—— 我在外地工作,家里的事,很少告诉我。但我每每想起弟在大学里的半份菜和没有家人参与的婚礼,除了自责,还有对父母更多的责怪。
我曾经说过母亲,我说你对老家人的感情胜过了自己孩子啊,你可以看着出门在外的儿子吃不饱,也要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尽心尽力,不能丢了面子啊。她觉得没有什么是应该和不应该的。她总是很固执,做错了事也不会承认和承担结果,从年轻到年老。这也是我很少愿意和她交流的原因所在。
人说,当女人有了孩子才知父母恩。我却觉得,当我成了母亲,我才觉得不能对孩子有半分的愧欠,因为是我们带他们来到这个世界,要经受世上各种的摧残的试炼,所以就理所应当地对他们负完全的责任。父母给我们生命,是我们的被动;孩子的诞生,却是我们的主动。母亲不懂这个道理,我所说的,她都摇头,表示她的不认可。我甚至给她举例说,弟因为想给孩子在美国创造最好的教育和生活的条件,结婚十年之后,在工作稳定,收入稳定,并买了房后,才迎接孩子的到来。如果他们也是和妈妈你一样,两人都不停给家里寄钱,频繁往返于国内国外,估计孩子到现在也没有出生。我不知道母亲做何感想,我就是想让她知道,做妈妈的,应该把爱和感情以及物质的帮助更多地倾注给自己需要帮助的孩子,否则我们做母亲的根本背不起母亲的尊名。我无意于要求每个人都像弟这样,但起码要保证你所带到世上的人不会因你的缘故而不幸。
我相信每个做母亲的对孩子都有一种天然的爱,却也隐匿着自私与占有,苛刻与责罚。我在喂养自己孩子的时候,总会想像着妈妈喂养我的样子,只不过我会更用心和专注,而她只是一种本能。我无意羞辱我的母亲,但在整个童年乃至青年时期,我没能太多感受到来自于母亲的呵呼与爱。在对我12年的养育和相处中,所有的记忆里除了辱骂就是责打,在她那里,我活的没有半点自尊,更谈不上幸福感。所以,无论在什么场所,只要我看到母女温暖相处的画面,我就泪流成河。
妈妈对我们来说,是个多么荣耀和温暖的称谓,但这种荣耀与温暖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和感受的到。在一些人的眼里或感觉里,这个极为高尚且使人无比依恋的词,却也仅仅是个苍白干涩的汉字而已。我曾在一篇题为《不是所有人都配做父母》的一文中曾例举很多事实,遣责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失败言行和造成的不良后果。今天,在举国一片敬虔要感恩母亲的节日前夕,我们不能只是赞美,对母亲们行为塑造的意义更大。在父亲母亲共同承担孩子的教育中,其实母亲方面的影响力也更多更大,这点从伟人的身上我们就能看得出。上一代做父母的因为没有文化而失掉了自醒和思想的能力,已经无法挽回。年轻的父母承担的道德示范责任更重,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让孩子的心灵不再受伤,让孩子的精神不再匮乏,使他们的幸福点更低些。让他们来到世界,看到的不仅是我们首先的一抹微笑,更是一生的爱和理解以及切实的帮助。爱孩子,包括爱人,都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信仰。做合格的母亲,是一生的功课。因为孩子的幸福,很多来自于母亲们的爱。孩子也是爱的传递者,我们是孩子的榜样。
与天下所有的母亲们共勉。
20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