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00|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诗经》碎碎念之: 螽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6 1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时光安然 于 2015-6-6 15:39 编辑

  《诗经》碎碎念之:


                                                                                               螽斯


  1


  螽(zhong)斯,一种带羽翅的昆虫,也就是我们常见的蝈蝈。


  螽斯羽,诜诜兮。


  蝈蝈的羽翅啊,这么好听的声音。


  解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看到一个有趣的注解,说羽翅震动有响声的螽斯是雄性,雌性则是哑巴。


  这就让我想起儿时玩过的昆虫,蟋蟀,蟑螂,或蚱蜢。蟋蟀们总是在夜静人稀的烛光里嚯嚯地叫;蟑螂们也不闲着,在草棵子里滚动粪蛋蛋;蚱蜢们大概睡了吧,也或许并没有睡,正挥起强健有力的臂膀挖地窖呢。可是雌的蝈蝈怎么就是哑巴呢?难道果真应了乡下老妈子的那个传言,如有路人叩门问“有人吗”?正纺棉的女人回答说:没人,男人不在家。


  那时的女人,仿佛就是为传宗接代而来的。


  宜尔子孙,振振兮。


  你的众子孙,多得连成群。


  但愿每家的子孙,就像蝈蝈们一样,成群结队,震翅有声。


  曾看到莫言写的《红蝗》,成群结队的蝗虫,那么卑微的物种,那么顽强的生命力。后来他又写蛙,亦是成群结队的蛙,鼓动着腮帮子,直鼓动到世界里去,鼓动到了诺贝尔奖。他笔下的故事不仅只是故事,在魔幻般的光影里,我们看到的是如螽斯们那样的人群,或薨薨震翅,或默默无语。


  2


  起初我们的祖先是随母姓的。


  无法想象野合之后的男女,在结束一段情事后,女人们是怎么挺过那段艰难的妊娠期。她们除了寻找食物、带着孩子颠沛流离,还要防备猛兽们的袭击。男人们大概有些过意不去,许是本能的驱使,就帮着站岗放哨,或摘几个果子丢过去。于是孩子们逐渐意识到同类的力量,再后来就认定哪个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他们称这个人为父亲。


  随着时代发展,当血统的演变成为一种习俗后,便被列为纲常。


  当然这不只是文字方面的教条。在乡村,据说村民淘井,必是儿子在井下,父亲在井上摇辘轳。为什么不是父亲在下儿子在上?或儿子在下,由兄弟、妻子或邻人摇辘轳?这真是一件值得回味的事情。当然有些事不好说破,说破就不好玩了。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齐桓公曾说未曾食过婴儿的肉(你说一个当君王的,吃什么不好,偏要想吃婴儿肉),易牙是烹饪师,为了讨好君王,就烹了自己的儿子。管仲说:“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爱于君”!也就是说,一个人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又怎么能称得上爱君主您呢?齐桓公当然是听不进劝的,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更何况是吃了人家儿子,感动呢(也或许是愧疚也说不定)。于是齐桓公终于死于易牙之手,这就很是使得我们后人警醒。


  也有易子而食的。这样的现象,必有一个社会大背景——天不怜人,没办法的事。


  3


  看过很多的宫廷戏,比如《赵氏孤儿》,无外乎就是一个部落对另一个部落的杀戮,最彻底的手段就是斩草除根,避免春风吹又生。赵家唯一的那条根也付出了惨重代价的,当臣子的必交出自己骨肉作为替代品——这与易牙烹子的故事不能相提并论。


  也有占着茅坑却怎么也拉不下屎的,于是就出现了《狸猫换太子》的传说。


  据说慈禧年轻时很漂亮,不然也不会被选进宫去,更不会被皇帝临幸。只可惜死了儿子之后,她的容貌也随着性情改变,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那张有些男性化的面孔。寡妇家家的,操劳的吧。


  我儿时看过一个民间传说,说一个财主钱多得花不完,曾拿四个元宝来垫桌子。只是私底下却羡慕极了自己的长工,因为长工有四个儿子,每饭时儿子们就一溜儿烟地抬出一张桌子出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活宝。而财主家除了元宝,一个儿子也没有。


  这就应了孔夫子的那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对我震荡最大的是我老爸的朋友老陈。老陈最大的心愿就是死后子孙们如羊群般地白花花跪成一片。你莫以为老陈是个目不识丁的乡下老头,他是一个可称谓是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


  也有不以为然的,比如当今流行的丁克家族。不知什么原因丁克们烦透了对下一代的繁衍,心理学家们说,或许是太爱另一半的缘故吧。只是丁克们直爱到不知接下来该怎么爱对方的时候,他们竟把男的一方称呼为宝宝,女的一方称妈咪。







32#
发表于 2015-6-10 19:28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6-9 18:36
这么忽悠人,让偶再怎么来信你。

文字的交流真是不如语言的交流。如果面对面交流,那么,你看见我笑着说,就会对这句话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同样,我读你的文字,也会生出多种想法。好在现在有了诸如“”等多种符号来进一步诠释文字,但这些毕竟不能用在文章里,因此,文章一发,别人怎么理解就由不得作者本人了,文字狱由此产生。:lol:P:D:)
31#
发表于 2015-6-10 17:22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老陈入篇了!
我听到的“四个元宝”版本稍有不同,是说财主邀长工打牌,地不平,牌桌摇摇晃晃,财主只好拿来四个元宝垫在牌桌下,也不免炫耀。隔几日去长工家打牌,地面也不平,长工于是让四个儿子抱着桌子脚,让老爹与财主等人玩耍。长工谓财主曰:此乃死宝、活宝之别矣。
30#
发表于 2015-6-10 16:27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6-9 18:35
你这么一夸,偶就有些得瑟滴感脚。

其实偶很老师地,都是老实话,不来一点虚假滴,你这文,就是跟诗经毫无关系
29#
发表于 2015-6-9 20:52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6-9 18:38
看来这兄是经不起挫折的,你让上天怎将大任于斯。

相信他,18哥没问题,俺认识他N年了
28#
发表于 2015-6-9 20:32 | 只看该作者
有趣!哈哈!读安版的文字,忽然觉得思维跟不上趟儿了,赶明儿找赶趟儿兄弟讨教一二去。
27#
发表于 2015-6-9 18:46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6-9 18:38
看来这兄是经不起挫折的,你让上天怎将大任于斯。

果然!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8:38 | 只看该作者
戈眉 发表于 2015-6-9 17:47
安然的文章真是好逗,联想总是出乎意料……

谢眉的关注,多来哟!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8:38 | 只看该作者
戈眉 发表于 2015-6-9 17:41
不行,必须发,排队都排了好长时间了,空欢喜啊?!!!

看来这兄是经不起挫折的,你让上天怎将大任于斯。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8:36 | 只看该作者
陀螺 发表于 2015-6-9 17:22
安然这篇文章解读有深度,又有趣味。喜欢这样的文章,像咀嚼怪味豆似的。

怪么?好像私底下也有探讨类似话题的呀,只不过角色有稍微的转换而已嘛。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8:36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5-6-9 16:28
我不再发关于诗经了,既不精也没稿酬,自己欣赏了。我会关注。

这么忽悠人,让偶再怎么来信你。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8:35 | 只看该作者
七大姑八大姨 发表于 2015-6-9 12:06
真是妙文
诗经就是个印子,一个借口,真正好的文字是自己的感悟,貌似与诗经无关,却也是生活里来,生活 ...

你这么一夸,偶就有些得瑟滴感脚。
21#
发表于 2015-6-9 17:47 | 只看该作者
安然的文章真是好逗,联想总是出乎意料……
20#
发表于 2015-6-9 17:41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5-6-9 16:28
我不再发关于诗经了,既不精也没稿酬,自己欣赏了。我会关注。

不行,必须发,排队都排了好长时间了,空欢喜啊?!!!
19#
发表于 2015-6-9 17:22 | 只看该作者
安然这篇文章解读有深度,又有趣味。喜欢这样的文章,像咀嚼怪味豆似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19:00 , Processed in 0.10905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